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
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果怎样?“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周围人怎样看他?
你又怎样看他?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
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盾坚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锐利都能戳穿
说话前后抵触矛戳盾会怎么样
小学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教学难点: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
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空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能正确认读“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清香、碧绿、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荷花录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块儿去公园游览,看到了一池的荷花,闻到了它的清香,荷花很美,人人都喜爱她,想把它的样子描绘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
二、复习生字
[课件演示:本课词语“荷花……翩翩起舞]
1、指名读
2、齐读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A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个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第二自然段)板书:荷花
B这一段除了写荷花以外还写了什么?板书:荷叶[课件演示:荷花、荷叶图]
C品读第二自然段。荷花优质课教案设计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划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我喜欢:
(1)“荷叶挨挨挤挤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荷叶的形状像一个个大大的盘子,圆圆的;我读懂了:荷叶的颜色像玉一样,碧绿碧绿的;我还知道了:荷叶的数量很多,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挨挨挤挤――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二人读、齐读)
我喜欢: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件演示:荷叶中冒出来的白荷花]
a.谈体会: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c.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刚才大家说的“长”字或“伸”字呢?(因为这里用“冒”字更形象更生动)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e.生想象、反馈。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我喜欢:
(3)“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段话写的是荷花的什么?(姿态)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a.看了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b.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的美和可爱吗?)c.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4)是的,荷花千姿百态,每一朵都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像[课件演示:荷花录像]
D理解、感悟第三段。
过渡语:荷花池里的荷花美吗?(美)那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1、自由的读第三自然段。2、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又是谁呢?)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很美,而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3、表演朗读二、三自然段。
E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死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
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
(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
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
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板书:牧童笑掉尾而斗)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1.“我”的书写。
2.了解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谜底: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呢?在你的什么方向呢?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四、朗读课文,了解的特点。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在前,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有什么特点?
5.练习背诵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诵。
五、除了在太阳底下能出现,还有什么时候也会出现?请你们自己亲自去试验一下。
六、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①读准字音 ②记笔顺 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6.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讲得不准时,下面学生可以纠正,也可做补充。
个:上下结构,共3笔。可以用学过的人字头来记,下面加上一个“竖”就是“个”字。组词:个人、一个、几个……
右、左、友:三个字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前两笔却都是横、撇,“右”字下边是口,“左”字下边工,“友”字下边是又。组词:左右,朋友。
师问:我们学过“有”字,(出示卡片),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友”字,怎样区别这两个字。“右和石”又怎样区别呢?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同音字和形近字。
后: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组词:后面,前后……
我: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小老师带着学生书空笔顺2遍。组词:我们。
朋:合体字,由两个“月”组成的,左边的叫“月字旁”。组词:朋友。
7.指导书写
(1)学生按69页第2题的红色笔画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生字试着写一遍。
(3)重点指导“我”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我”字,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学生边观察边说位置,教师边板书。教师强调第二笔在左半格横中线上起笔,稍微向上斜一点。第五笔斜钩在上半格竖中线上起笔,要比左边的“撇”高,收笔比左边竖钩的“钩”的“钩”低一些。第六笔“撇”在上边横收笔处开始写,撇到竖中线位置,最后一笔比“撇”高,比“斜钩”起笔低。
②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③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议。
(4)写其它几个字
①让学生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个”字第一笔“撇”在上半格中间起笔,撇尖稍过横中线,而第二笔捺脚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右、友、左”这三个字比较观察。“右”的第一笔横长,而“友”和“左”字的第一笔“横”跟“右”字的“横”比稍短一些。
“朋”字,注意两个“月”字大小差不多,里边的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两个横摆放得比较匀称。
“后”字注意中间的“横”稍微长一点,下边的“口”字与“横”同宽,“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②学生在书上田格中把这6个字写一遍。
③展示评改。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写生字作业 ,每字3遍。
2.练习背诵全文。
3.课后练习3,说说在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 、右面都是谁。
附: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
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第三部分是a、o、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o、e发音的录音带;a、o、e及带声调a、o、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
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
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
拢圆嘴巴ooo(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
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ee。
(五)小结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习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2、练习读a、o、e的四声。(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a、o、e组词。
ā阿姨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à啊,伟大的祖国!ō噢,我懂了。ó哦,是这样吗?ò哦!我明白了。
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七)巩固练习。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八)小结:我们今天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认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个声调。
(九)游戏巩固;
1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a,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2教师示范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就到o和e上台介绍自己。
这样每个小朋友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课下也可以叫拼音字母名字。
(十)课堂总结:表扬本课表现好的同学
(十一)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让家长和你一起做拼音头饰。
头饰上写上老师给你起的一拼音字母名字。其他同学也可以做,但是名字以后老师在给你起。
回家后,你就是你家里的小老师,教他们你今天学的内容,用今天老师给同学起名字的方法给他们起名字。
小学语文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雨的喜爱。课文内容浅显,情节性强,第一次出现对话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了解对话。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一年级教材要求生字认写分开,认字教学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有兴趣地写“方、半、巴”3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
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方、半、巴”3个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小雨点》)
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播放动画)多可爱的雨点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出示课题:雨点儿)(生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读准“点”和儿化音),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它吧!
二、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文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出示自然段,随机进行生字词语教学)
第一段
(1)出示词语“数不清”,读准字音,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2)认读“云彩”、“飘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第二段
(1)读“半空”。
(2)出示“问”,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第三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出示“地方”,“方”字读轻声。)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四、巩固生字
1、识记字形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字形你记住了吗?看谁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出示)
2、小朋友们,雨点儿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可高兴啦,它们也想和你们做做游戏,看谁最聪明。
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地上写着生字,“雨点儿”落到生字上。
五、指导写“方、半、巴”三个字。
1、观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
2、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师: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一个一个出示生字认读)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
1、自由读(可以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
2、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四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说起了话来了,你听!(放录音)
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3、(对话部分变颜色)你们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你们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
4、指名读,师随机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雨点儿?你为什么喜欢大雨点儿?
5、指导朗读(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在读中感悟雨点儿的热情、快乐)(出示配上对话的插图)
6、戴上头饰表演读。师:老师这儿有两个头饰,谁愿意戴上表演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7、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
第五段
1、学习第一句
(1)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你瞧,“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展示动画生长一)
(3)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2、学习第二句
(1)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2)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动画生长二)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读最后一句。
3、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出示红花绿草图片)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句子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讨论交流: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三、课后延伸
1、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它们带去什么变化?
2、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微信NTCECN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微信NTCECN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小学语文教案10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过”和“入”的意思吗?经过、进入。
什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了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板贴(禹)。
3、教师总结:这是个历史故事,就写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这就是禹。(课件出示禹的图片)
并配有文字介绍(禹是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夏朝的一位帝王,他曾带领群众治理了滔天洪水,是一位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句。
1、翻开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小节?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3、自己读读生字词。
学习这些生词:制服治水家事
郑重洪水终于更足
严重要紧劲头因为
(1)个读、齐读。
(2)齐读前提要求:这三行词语小朋友读得都非常棒!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成三行?你能猜猜我的心思吗?
总结:第一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且都是翘舌音;第二行的韵母都是后鼻音;第三行的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真是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个聪明的大脑,猜出了老师的心思,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3)老师要给小朋友增加难度,有勇气挑战吗?去拼音并打乱。开火车读。
4、课件出示:呱呱
(1)读读这个词。
(2) gū表示小孩的哭声;它还有guā这个读音,原来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像这样的多音字课文中还有一个呢,读一读:同行
三、精读课文,剖析关键词句。
精读第一段。
1、过渡: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样的水叫洪水呢?你们看——(视频)
2、这样的洪水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一说)
3、是呀,洪水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我们读读第一段。(课件)
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了制服洪水,让洪水听话,后来……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学生接读。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小节就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请一个小朋友我们读读这个故事。(课件)
2、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正巧听到了什么声音?
当时同行的人是怎么说的?(课件两句话)
(1)指导朗读。朗读点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同行的人为什么劝说禹回家去看一看了。原来是因为(),谁来说说看。
(2)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受,读读同行人说的话,好吗?
(3)我们现在就是同行的人,一起来劝劝禹好吗?
3、禹为什么不进家门去看看,难道是不想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找找禹所说的话。(课件2句话)(1)从大禹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禹所说的话,好吗?
(2)在大禹眼中,家事和治水谁更重要?禹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心里想的全是治水的事。
(3)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禹说的话。
4、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再现禹第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好吗?(师生、生生朗读)
5、(1)过了几年,禹又一次路过家门,正好听到妻子和孩子的说话声,同行的都放慢了脚步,……再读这段话(说的话)。(师生配合)
(2)又过了几年,禹再次路过家门,孩子长高了,可他一面也没见过,同行的人……(师生配合)
过渡:就这样,读——最后一节。
1、13年的治水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终于)是呀!为了制服凶猛的洪水,禹吃尽了很多的辛苦。
2、小朋友,你瞧!自从禹带领的'治水大军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黄河一带再也没有发过洪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河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课件)
3、老百姓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谁?(禹)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大禹。(板:大)
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总结升华。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绩,建了禹陵,修了禹王宫,还筑了禹王碑(课件)
五、生字教学。
课文中的一些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记字形,还要写好它。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第一个生字是“行”(课件)
1、先来读准它。
2、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双人旁”,它比单人旁多了一笔——“撇”,但这两撇是不一样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这两撇的起笔位置是在一条直线上。(课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小眼睛看老师是怎样写好这个字的。注意教师写字姿势的示范。
投影(描一个,写一个),并写边讲解关键笔画。
请小朋友描一个,写一个。(姿势纠正)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投影。
学习第二个生字“更”
1、读准字音。
2、它是一个独体字。要想把这个字写好,关键是要写好撇画,这是一个竖撇,竖一半,撇一半。(课件:其余的撇——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并反馈。
还有一些生字要麻烦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了。
结束语:
15年后,洪水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小学语文教案11
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1课时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习作7我有一个想法
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PPT课件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
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
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此次习作教学我教得比较成功,教学时间我把控得较好,对于本次习作的重点我花了很多时间给学生讲,大部分学生都听懂了。不懂的学生我课后进行了辅导。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材解读:《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设计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小学语文教案13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师:今天,小刺猬出去玩,摘了很多苹果回来。小刺猬想把苹果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想吃吗?
生:想。
师:让老师瞧瞧谁摘的苹果最多,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由一个小朋友上来摘苹果,这个小朋友上来后,他摘一个果子,如果他的字音读准了,小朋友也把你的字卡举起来,字卡举对了,那你们就能吃到这个果子了。(请两个学生上来,一个读5个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出示课件)现在小刺猬身上有四个苹果(板、椅、但、傍),嘘,老师听听他们说了什么。原来他们说,他们很有趣,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发现?
(请学生回答)小朋友很聪明,一下子发现了他们的特点。
嘘,他们又说话了,他们说,不知道小朋友能不能把带有“木”字旁的字写好?
生:能!
三、指导写“板、椅”
1.生观察,再边说,师范写。师:小朋友观察一下,注意什么问题。
2.生自己试写。师:下面请小朋友把“板和椅”写一写给小刺猬看看。师下去巡视。过渡:**同学写的字真不错,**同学写得真漂亮。
3.在“展示园”上展示学生作业。师:请写完的同学把你的作业贴在我们的展示园中。好,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当记者到同学们中去采访小专家们,请他们说说谁写得的字最好。好在哪呢?那还发现谁写得不足?(生发表意思,师总结意见讲评)
4.师:我们来听听小刺猬怎么说。(出示课件)小刺猬说话:“小朋友写字很认真,作业又干净整洁,真不错!”
四、细读感悟。
1.师:小刺猬怎么样?(生:夸奖了我们)课文中有一个和“夸奖”意思相同的词语,你能找得到吗?
生:称赞。
师总结:称赞就是用语言表达对别人优点的喜爱。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小刺猬和小獾发生了什么事?
(请学生回答)
3.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怎么称赞?
再请小朋友四人小组读一读,互相交流。
4.请学生找出称赞的两句话,拿出铅笔,小刺猬对小獾说的话用“—”标出。小獾对小刺猬说的话用“~~~~标出。指名朗读称赞的句子,它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点击课件出示)
师:我们再来读读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这两句话是它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对方,我们应该怎样读呢?生回答。然后集体读。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我也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我也想让你们也来闻闻苹果(师范读)你们闻到了吗?那么,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让所有的老师们都闻到苹果的香味,好吗?(生齐读)
五、精读入情。
1.师范读全文。师:下面老师把课文读一读,生:评价。如果老师读得好,请你们鼓鼓掌。生:老师读得真好!我们也想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2.师:小组之间练读。师:如果他读得好,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称赞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师:我非常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得到了称赞,得到称赞的小朋友请举手。
3、请个人读。生评价。
4、男女比赛读。
5、全班读。师:这么快就把课文读正确了,都赛过老师了。
6、配音读。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配音游戏。(课件出示课文故事情节,老师旁白)
这么好的图片,没有声音,多可惜呀,大家给他们配上音好吗?(同学们带上头饰做动作练说)
师:我们一起走进动画片里给他们配音吧!
(师生共同完成)师:他们读得好吗?请你们称赞他们。
六、扩展。
让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精美卡片,让学生写一些称赞的话给你想称赞的人。写完后请学生代表拿卡片展示读给全班听。其他同学可以把卡片送给自己称赞的人或者展示在黑板上。
七、作业
师:这一节课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如何去称赞别人,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赞的喜悦。
(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14
课前准备: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科技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创设情景: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用废旧的布制成的“比伽丘”,动画片里的卡通造型)。 同学们兴奋得大叫:“比伽丘!欢迎比伽丘!” “谢谢1(2)班的小朋友,你们真热情,想不想和我玩一玩呢?”同学们听着老师模仿比伽丘的声音,开心的大笑:“想玩,想玩啊!” “那我可是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的,还要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讲话,多动脑。你们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啦!”
二、直奔主题
1、出示课件(垃圾成群)提问:“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讨论(现说说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学习) 例一:我们小组要认真学习。例二:我们小组要认真合作。 …… (3、)小组交流开始。 (4、)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2、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这些垃圾可以丢进大海里去。 一个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大海里去的。” 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海里去。” 回答:“因为大海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大海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非典死掉的。” “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要问问比伽丘对不对?”这个同学转头问我“比伽丘,他说得多吗?” 我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谢谢,比伽丘!谢谢苏宏博同学对我的提醒。” “不用谢。”
(三)“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有些垃圾就要把它烧掉,用它来发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有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一位同学问:“请问,垃圾烧了会有火灾的呀!”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我会派工人守在那里值班,就不会找火了。你同意吗?” “谢谢你的回答,我同意!” “我有个问题不懂!”又有一位同学发问。 “请你问吧!” “你说垃圾烧掉了可以发电,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位同学神气的说“是真的可以的。我和我爸爸上网查资料时知道的,你也可以去上网查一下。” “谢谢你,我一定叫我爸爸带我去上网,上网可以看到比伽丘和蓝猫吗? “当然可以看到的”。 听这两位神乎其神的神侃,我觉得这时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单纯是为了他们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 3、展示台(这本来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我把它移到了口语交际里来了)
(1、)展示自己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去和你喜欢的`小朋友交流也可以和比伽丘来交流
(3、)放音乐----全班交流大会
(4、)到台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小朋友,你们看我这是什么呢?”一个同学拿着用矿泉水瓶制作成的花篮在问。 “我知道,你这是个花篮,请问是怎么做成的呢?” “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了。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我回家也要做一个。”
(二)“同学们,我这是一条军舰,你们知道我是用什么制作的吗?” “用泡沫。” “用牙签。” “大家回答得很对。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作成了这艘军舰。” “请问你制作这个有什么用呢?” “嗯!我制作这个……”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想说:“我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总比当成垃圾丢在外边好吧?”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最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请其它班级的老师是和同学来参观。
三、扩展
(这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加油站)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比伽丘对你们非常满意。请大家把你们收集的商标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读一读上边的汉字,一齐动手制作成喜欢的工艺品。 有用商标制成的彩带、门帘等等。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8)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件9)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出示课件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三、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13)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14)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板书: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6)
1.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出示课件17)
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出示课件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