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扫”。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谈话引入: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得到了很多启示。记得在《自然之道》中,由于人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导致成群幼龟受到伤害。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今天,大自然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习略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2、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二、初读课文。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
多音字(扫:sǎo打扫sào扫帚)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5、哪些段讲林务官命令打扫森林,结果却使森林遭了殃?哪些段讲这样做破坏了生态平衡,把森林给毁了?(1-3自然段4-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
灾难。
(1)这是一个什么句?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这是一个设问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异想天开”?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会被毁的。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郁郁葱葱生光秃秃)出示挂图
四、总结
1、读了《“打扫”森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自由发言)
(课文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些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林务官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
五、布置作业
抄写认读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
因灌木砍光杂草除尽好心
果害虫逞凶森林被毁坏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等六个生字。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小狮子的亲密感情,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去过动物园看见过狮子吧,谁能说一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板书课题:28*小狮子爱尔莎。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粗糙暴躁和睦相处耷拉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怒:宽容、饶怒。
九霄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5.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抽查识字效果。
6.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五个月以后”“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爱尔莎快两岁了”“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2.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把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的爱尔莎捡回来并喂养它,和它建立了感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我”精心照顾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和它感情越来越深厚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结束)讲“我”恋恋不舍地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记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2.默写本课生字,并且每个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狮子爱尔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2. “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一定产生了深厚感情,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叙述的呢?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一)想想课文写了爱尔莎成长过程中哪些具体事情?
学生汇报——洗澡时,开玩笑;保护“我”,斗犀牛;换牙时,像孩子;闯驴群,求宽恕。
(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爱尔莎特点的哪些语句,体会它和“我”的感情深厚。
第一件事:洗澡时,开玩笑。
1.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扑倒我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顽皮。
指导朗读:个人读。
2.第二件事:保护“我”,斗犀牛。
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看插图:重点品味“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勇敢。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勇敢。自由练读;男生读。
3.第三件事:换牙时,像孩子。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品读“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温顺可爱。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女生读。
4.第四件事:闯驴群,求宽恕。
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抓住 “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轻轻的哼声”等词语,体会小狮子驯服、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这样既顽皮、勇敢,又温顺可爱,还驯服、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多么若人喜爱呀!“我”精心驯养并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所以产生了深厚感情,课文还有哪些语句描述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深厚感情?自读课文第一部分。
1.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把我舔醒。
重点品读:“不离开我”“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体会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
指导朗读:个人读。
(四)“我”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我”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1.轻读第三部分。
2.小组交流意见。
3.学生汇报。
⑴“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有三句话。第一句讲第一个原因:让它自己去生活,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第二、三句讲第二个原因:试验由人抚养的带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⑵ “我”是这么做的。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立。再把它送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开它。)
⑶ 我的感受是:“我”与爱尔莎之间的感情犹如母子。
看插图:理解“恋恋不舍”的意思:因留恋舍不得离去。
⑷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真心爱动物,与它们相处,它们也会爱我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的。我们和它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与自己学习伙伴交流。
2.如果你喜欢写作,请你写一篇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倡议书。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g wǎn pèi hé guāng huá
( ) ( ) ( )
2.给多音字组词
dǎo( ) jiào( )
倒 觉
dào( ) jué( )
3、填字组词
( )糙 搏( ) 扑( )
( )察 资( ) 浪( )
4、知识积累
“岁寒三友”是指 、 、和
“文房四宝”是指 、 、 和
5、阅读乐园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地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1.你是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
2.“恋恋不舍“是什么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板书
28*小狮子爱尔莎
抱回喂养 精心驯养 放归自然
关爱动物 和谐相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
3.体会婵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4.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婵德拉的智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按婵德拉所说的方法往棋盘放大米,其数字之巨大,用米量之多。
教学准备
计算器,画有棋盘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学游戏导入。
1.数学王国是个富有魅力的神奇王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学王国,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想试试吗?
2.出示画有印度棋盘的小黑板,介绍相关知识:
印度象棋棋盘是正方形,横纵各8排,有64个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间。其中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黑白格各32个,交错排列。
3.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们在棋盘的第一格填上2,第二格填上4,第三格填上8,依此类推,每前进一格,用前面的数字乘以2,直到最后一格。请你们初步估算一下,当填到最后一格时,这个数字大概是多少?看谁估算的数字最接近正确答案。
4.老师将学生估算的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5.检验估算正确与否:请学生拿出计算器快速演算,(以二人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计算,另一人填写数字于方格内)同时请两名同学上台计算并填写。
6.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当算到第四排第八格时,数字已达到4294967296,后面的数字已大得连计算器也无法计算。)
7.老师填写4294967296于相应的方格内,请生读这个数字。(四十二亿九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
8.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填写到第64格时,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你们当初估算时有没有料到这个数字竟大到连计算器也无法演算?你能用一句话形容看到此天文数字时的感受吗?
9.这里涉及到你们初中将学到的一个数学问题:2的幂次方。印度有个名叫婵德拉的小女孩儿(板书:婵德拉,相机指导学习“婵”字,她从小就喜欢数学,并且发现以乘2的`方式递进将得到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她巧妙地利用这一规律,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你们想了解这个有趣味的故事吗?婵德拉的智慧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
10.板题,齐读课题。
1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2.相机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三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1.第一次读文,解决部分简单问题:把课文读了一遍,你能解答你们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
2.第二次读文,要求:读谁字音,画记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识字(可与同桌轻声交流),读通课文。
3.交流识记方法。
4.指导写字。
“染”:上边的“九”不要写成“丸”。
“填”:右边是“真”,框内有三横,防止写成两横。
5.第三次读文。
师:下面我们打一场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最有情感。朗读得最棒的同学将成为我们今天的擂主。为了你们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想不想把课文好好地再读一遍?注意边读边想,头脑中要再现棋盘的样子,争取读懂课文,把不理解的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开展朗读擂台赛,老师相机指导评议,评选出“擂主”。
三、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探究课文。
1.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心读文,提出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
预设:
①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大米?
②难道真的如婵德拉所说:“到棋盘的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全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2.围绕疑点,探究问题。
(1)当大米填到棋盘的第四排时,是以什么来计量的?(手推车)
(2)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题。我们从第四排开始,以“车”为单位来计算,看看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手推车大米。(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演算推出当计算到第七排的最后一格时需4294967296手推车大米。)
(3)咱们中国有13亿多人口,想想看,如果全中国13亿人都出动运完这部分大米,你们知道每个人需要运多少车吗?(三车还多)而这仅仅只是运完第七排的大米,如果算到第八格的最后一格,那我们每个中国人至少要运八百车左右才勉强够。
3.从量词的变化体会米量之多。
(1)从文中找出计算大米计量单位。
(板书:粒→汤匙→碗→车……)
(2)从计量单位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印度有足够的大米,当仆人们算到最后几排时,还能用手推车为单位来计算吗?你认为可能需要什么来搬运计算?(货车,轮船,火车……)
4.抓表情体会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村民们、仆人及王公表情变化的词句: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仆人: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
(2)从他们的表情变化想象心理活动。
出示练习:
当婵德拉叫仆人们把2粒米放在棋盘的第一格,把4粒米放在第二格,8粒米放在第三格时……
村民们对她的选择直摇头,心想:()
仆人们一边嘲笑一边想:()
王公暗自高兴,心想:()
二、拓展延伸。
1.婵德拉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2.除此外,你还觉得婵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如:她心地善良,关心大象,从七个兽医没有治好大象的病而她能治好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她思考问题不囿于常规,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
三、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有关的数学趣味故事或数学智力题,准备举办“智慧乐园”班队活动。
板书设计:
20印度王公的大米
粒→汤匙→碗→车……
婵德拉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聪明善良) 仆人们: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 谈话导入
“路”是本单元的主题,看到这个主题,你能想到些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都知道些什么样的路呢?(柏油马路、水路、海上航路、山间小路、商路、邮路、空中走廊、人生之路等等)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路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拓新路的艰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把握好方向更好地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自由练读,争取读得流利。
3.课件出示下列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险峻 沟壑 颠簸 匍匐
侏儒 丰沃 开拓 万顷 波涛
4.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中句子:
(1)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丝绦、绦带。
(2)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
缔造:A?结合。缔结、缔交。
B?创立,建造。缔选。
C?禁止。取缔。
(联系句子进行选择)
匍匐:爬行。
开拓:开辟,扩充。拓荒、拓展、开拓。
5.字形记忆。
条( )绦( )
帝( )缔( )
固( )涸( )
石( )拓( )
匍( )葡( )
6.指读分小节朗读课文,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首小诗的语句都是很优美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要把诗读得流利。边练习边思考: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写了些什么?
2.学习诗歌第一节。
(1) 第一节中分别用了两个比喻句,把乡村大道比喻成了什么?
“乡村大道,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美丽)
(2)“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这一个“排”字用得十分准确,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这个“排”字用得好在哪里。
(准确地表达出路边树木的状态:整齐的一排,很高大,郁郁葱葱,有风吹过时,就像海面上翻涌的阵阵波涛,十分壮观)
(3)“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一句中,“它”指的是什么?“一串串珠宝”指的又是什么?
(“它”指乡村大道,“一串串珠宝”指的是被乡村大道串起来的城市)
(4)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郭小川的诗歌魅力,相信大家对诗中那些优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子过目不忘,现在我们一起来带着激情朗读。
3.学习诗歌第二节。
(1) 想一想,在第二节中,诗人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了什么?这些比喻又说明了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说明乡村大道曲折,充满坎坷)
(2)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曲折和坎坷的?
(3) “每一曲,每一折呀,都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这一句怎样理解?这里的“风波”指什么?
4.指名读第三节诗。
(1)“匍匐”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曾在乡村大道上面爬过吗,你怎样理解?
(2)“侏儒”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所说的“英雄儿女”呢?
(4)“前来的”和“不来的”分别怎么理解?
(5)齐读这一节。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的生活,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节?不要这部分可以吗?
5.自读最后一节诗,想一想,这一节诗与前三节有什么样的联系?
(最后一节诗,是对前三节诗的总结和概括)
(1) 为什么诗人说不但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你的明亮和丰沃”,还不能不爱“险峻和突起的风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险峻和风波、坎坷和曲折也值得爱吗?
(2) 如何理解“在花砖地上旋舞”?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是诗人说的“伟大的生活”?
(4) 练习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朗读诗歌。
四、 再次朗读感悟
全班饱含激情地朗读全诗。整首诗都学完了,你怎样理解“乡村大道”?这仅仅是指一条乡村的道路吗?还有哪些其他的用意?
学完诗后你有什么感想?(生活只有历经锤炼才能称之为伟大,我们要热爱生活)
五、 小结
著名诗人郭小川用优美而又富于激情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和人民之中、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通过学习,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人生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错误都是对我们的磨练,只有历经磨练,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坚强地走向成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人心齐,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这两句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指名读题。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书。
1、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
2、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顿。
3、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
4、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谁来挑战?
三、释书。
1、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
2、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一句一句地说。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读。
4、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指名说
5、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6、你讲的真好!就请你将课文再次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准节奏,读书故事的韵味。
7、这短短的49个字,你会背了吗?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四、寻书
1、同学们,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从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善于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有关于王戎的文言文。
4、请同学自己读一读,根据老师所给的注释,能不能看出王戎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5、看你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勇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同学们,文言文难吗?看,你们读了一遍就能读懂了!可真厉害!让我们为自己鼓一次掌!
7、这两篇关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里全是这类有趣的小故事。推荐大家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大地的话》,我们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自学提纲
从大地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书上做批注。
怎样理解文中的“你”?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背诵诗歌。
三、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你”。
1、指名回答
2、小结:文中的你指读者、指所有人。大自然的一切有生命的精灵。
四、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激发情感,以写续情(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耐不止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吗?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角色,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五、堂清检测
背诵诗歌
填空
本诗体现了大地母亲博大的()和()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一切生命()()()的博大情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城堡、风调雨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关键句子,领会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大炮与战争的关系及战争时大跑的威力。
2.让学生充分阅读,置身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领悟主题。
3.抓关键词句,探究感悟,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和平时代的幸福,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呼唤、珍惜和平。
教学重点:
1.领会课文的主题。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具:
录音机、幻灯、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灯片,引出主题。
二、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1)故事插问
(2)交流明确:要发动战争吗?要向老百姓开炮吗?
(3)听完故事,你心里觉得怎样?
2.学生讲故事。
三、再次欣赏故事,观看课件。
1.卡卡王国的孩子新年快乐吗?从哪些话中可以听出来他们很快乐?请再仔细听故事。
2.交流明确
四、分享卡卡王国新年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18.城堡上的大炮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观看了灯片,欣赏了故事,我们感受了卡卡王国里新年时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按课文内容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作标记。
(1)大炮以前是用来干什么的?有怎样的威力?
(2)卡卡国王将大炮掉头面向广场时,人们有什么表情?想些什么?人们是怎样的心情?
(3)国王用大炮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四、再读课文,理解表达方式
1.通读全文。
2.思考:
(1)为什么要写老师带学生参观城堡上的大炮?与国王用大炮狂欢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不把国王的意图直接写出来?
(3)“难忘的狂欢之夜,难忘的大炮”可改成“难忘的狂欢之夜和大炮”吗?
3.交流,明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雪花飞舞
绽出绿芽瑟瑟发抖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
绿树成阴树叶飘落
鲜果飘香冰雪覆盖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
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
二、品读课文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
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1.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指名说)请你们想象着巨人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指名读)
2.一连三个“滚出去”,说明巨人非常的—(生气)巨人为什么那么生气,一定要把孩子们赶走呢?谁来说说。(生:因为巨人觉得自己的花园很漂亮,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巨人觉得这些孩子们很讨厌,要把他们赶走;他觉得这个花园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分享。)
3.孩子们,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板书:任性冷酷)
4.过渡: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看,他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齐读最后两段)从最后两段,我们知道巨人有哪些变化呢?(指名说:感受到温暖和愉快、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是谁让巨人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小男孩)
(二)走进男孩的“眼睛”,表达“眼睛”里的话。
那么,让我们走近这个小男孩。用心读读课文8-10段,说说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1.(神奇)童话里的人物都非常神奇,这个小男孩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你觉得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的眼睛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说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你这样是不对的;要是没有我们就没有春天;这里没有我们,花园里就会是一直是白雪一片。)
师:小男孩的眼睛多会说话啊。巨人看着这样的眼神,他的心里头——(生:他的心里头感到火辣辣的。)什么是火辣辣的?(生:心里很不舒服。惭愧。)巨人的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也说明巨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2.小男孩除了用眼睛凝视着巨人,他还用了什么方式提醒巨人?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于是巨人明白了什么?(生:巨人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出示巨人说的话:“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生齐读)
3.任性冷酷是贬义词,巨人这样评论自己表明巨人已经怎么样?(生:知道自己错了。)
(小结:巨人非常的自责,已经彻底地醒悟了。他明白换来寒冬的是他的任性、冷酷。要想迎来春天必须要做怎么做?要学会善良、宽容)板书:善良、宽容
三、深入文中,明白道理
1.是呀,自私冷酷的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变得善良、宽容。围墙被拆掉了,他拆掉的不仅仅是围墙,还消除了自己的自私、冷酷。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当我看到巨人跟小孩一起玩耍时,我懂得了快乐应当跟大家一起分享;当我看到巨人快乐的'跟孩子一起时,我懂得了人不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快乐要分享才是真正快乐。)板书:快乐要分享!
2.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四、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巨人明白他的任性、冷酷的赶走了孩子,孩子们离开花园,花园就变得荒凉;他变得善良、宽容,把花园给了孩子,孩子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1.你们觉得作者在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对比)
小结:这种对比有花园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到了童话的奇妙。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完成。
1、ppt出示故事结局:
此时,我们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玩耍而高兴着,然而,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这就是童话大师王尔德创作的《自私的花园》的结局。他还写过一些童话,比如:《夜莺与玫瑰》等。这些童话一并背收录进了20xx年出版的《巨人的花园》这本书中,课后请同学们找来自己读一读,感受童话的奇妙。)
2.积累文中的词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几个人合作,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将你在生活中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写在日记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提高:对于聂耳从小善于从民间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与他将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内在联系,引发了解与思考的兴趣。)
一、乐曲导入 ,简介聂耳
1。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用以前积累的词语描绘笛声,挖掘学前的语言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指向,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精彩而丰富的描写笛声的语句,了解生平,知道其“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2。引出文章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读着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概括板书 [教学说明]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齐读。
(3)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教学说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3。品读句2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指导朗读。
(3)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教学说明]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四、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2。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教学说明]通过填空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言,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向往,对学习吹笛的渴望,自然地理解“渴慕”一词,通过串读,再度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教学说明]先理解“若有所失”,再加上“茫然”一词进一步体会,强调听到笛声,聂守信就不由得出神了,听不到笛声,他就好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位民间的老木匠吹奏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他。]
4。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什么时候) ,静静的甬通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 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于是。
6。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教学说明]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五、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明明的聪明和富有爱心。
【教学难点】
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
【课前预学】
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你能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
2.番茄来自西方(番是外国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状像柿子,果实红色。
二、理解“番茄太阳”。
1.介绍作者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番茄、盲童、天使、清脆、颜色、捐献、亲戚、忙碌、角膜、复明
(2)课文朗读:分自然段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一(1—4)“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
二(5—14)盲童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
三(15—17)明明将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我”感到无比激动。
(3)分段朗读,将“我”的内心变化与盲童明明对我的影响联系起来体会。我原本心情如何?后来呢?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3.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检测评学: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四、作业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阅读一”)
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2、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指名回答)
3、让我们也来当回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学 生默读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与教师一起做试验。(意图: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试验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试验填表。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导分析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出示“阅读二”)
(四)、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教师播放蝙蝠飞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得出蝙蝠飞行的原理。
2、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引导学生体会“反复研究,终于”的意思。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阅读三”)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飞机飞行的动画,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雷 达工作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件出示“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雷达天线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荧光屏的作用呢?
5、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讲解员,你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指名讲,再评议。)
(意图: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新颖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2、我知道( )的发明是从( )身上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4、(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仿学生学的资料,或动手做工小实验,小发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理解母亲说的话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
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我们将细细地读这篇文章。
二、感受中奖心情
1.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幸运之神突然眷顾你,让你中了500元钱,对小孩来说500元钱挺多的了,这500元钱由你任意支配,你最想干什么?
干自己想干的事,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但想想都挺开心,课文中的.父亲就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谁知道奔驰牌汽车?
2.看图,啊,父亲开着车来了,看看周围的人,想想他们什么心情?车开到身边,甚至会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3.自由读3~5自然段,说说“我”的心情如何?从哪能看出来?(兴奋、简直不敢相信)
指导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
4.所有人都沉浸在快乐中、羡慕中、兴奋中,父亲又如何呢?(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看到父亲的神情,我感到——(疑惑),那怎么读这一句,谁来试试?
还能从哪看出父亲不高兴?(我几次……被他赶了下来)
三、理解“道德难题”
1.我很疑惑为什么中了彩父亲还不高兴,自读第6自然段,说说是什么原因?
2.自读第7、8自然段,看看父亲到底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板书:留?还?)
3.如果父亲要留下这辆车,他有足够的理由吗?读课文,帮父亲找理由,划出相关语句。
a.“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拮据”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种语气?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家里,他们就没有想要点什么吗?请你用“我想要( ),因为生活很拮据,只好( )。”来说一说。其实每个人对生活都充满了欲望,可是孩子们无法实现,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引读句子)。哎,家里这么穷,今天终于中了彩,真想把这车留下!
b.“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如此熟悉汽车,如此喜爱汽车,多么想拥有一辆汽车呀,你能读出父亲那种渴望吗?眼看梦想就要成真了,真想把这车留下!
c.“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
这辆汽车对库伯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对我们这个穷人家来说,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产啊!谁来读读这一句。面对中彩得到的汽车,却又不属于自己,谁能不激动啊!再读。
d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你从这两句中看出什么来了?(看出父亲想要这辆车)这个K字是用铅笔写的,同学们,你们都用铅笔写过字,铅笔写的字擦起来感觉怎么样?(很容易)但父亲擦过还留下了淡淡的痕迹,谁能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当时心里不平静,想到了什么?)正是因为父亲这矛盾的心理,这K字才没有被完全擦掉,留下了淡淡的痕迹。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看到父亲如此为难,我们替他拿个主意,就把这辆车留下吧,行吗?说说不行的理由。
是啊,怎么能这样做呢?怎么能不守信用呢?请你用“就算……我也不能……”这样的句式来推翻前面说的留车的理由。
四、感悟诚信
1.读第9自然段,说说父亲最后怎样选择了?
想想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
2.文章最后写到:“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3.文中有一句话与这句首尾照应,找一找。(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诚实+信用=财富)
五、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留?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道德难题
还?
诚实+信用=财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02-0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3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14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优秀教案03-0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28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