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
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组词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习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五、总结: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六、课外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教学过程:
学习谚语: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笔下生花: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金钥匙: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自检,学会编目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课时总结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近义词,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在读词语中发现词的规律,学会积累词语。
3、积累名言警句。
4、积累感叹句。
教学重点:
1、认识近义词,积累词语。
2、认识感叹句。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近义词,你能列出几组近义词吗?
生:说出已知的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组新的近义词。
1、学生认真读读每组词,边读边比较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比较。
3、让学生拍手对词。
二、学习“读一读”
1、自读词语,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读词语,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归纳:这些词都是表示坚强的词
4、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
5、齐读。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感悟句意。
2、全班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3、用钢笔描写一遍。
4、小组内试背。
5、推荐上台背诵。
四、学习“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读一个成语故事。
1、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有不会认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把你从故事中了解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
3、谁能把成语故事说给我们听?
4、全班交流读故事的'体会。
5、同桌之间讲述故事。
五、学习“探究与发现”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3、谁还能从书本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4、请多名同学说,说得越多越好。
六、作业
1、把成语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4
课文就是例子,抓住课文读写训练点,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说具体是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写作要求。课堂上抓住这些读写训练点,就能为孩子们提供仿写打下基础。
再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第二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描写景物颜色的段落。为让学生能较好的仿写,我做了以下引导学习: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谁来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生: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生:颜色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师:这么多颜色,还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说?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这儿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
生:因为“五光十色”说明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而“五颜六色”只是说明了海水的颜色多。
师:说的真棒,你抓住了“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多出的一个“光”字。每当早晨,太阳出来时,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五光十色。
(教师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意。让学生从中体会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就是这么美,没有哪里的海水能超过它的,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是什么?
生:瑰丽无比。
师: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
至此,通过学生反复地读和悟,懂得了怎样把看到的景物颜色写具体。于是,我提议让大家将学到的描写景物颜色的方法运用于实践,写写戚城公园的郁金香,于是,就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一段话:
“戚城公园的郁金香真是五颜六色,瑰丽无比:有金黄的、粉红的,天蓝的,火红的,紫红的,雪白的,墨黑的,还有红白相间的。一丛丛,一片片,相互映衬着。从远处看,就像灿烂的五彩云霞。”
学生能仿照着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的颜色写具体了,还应能把景物的形状同样写具体。于是我引导说:
“同学们,你们仿照着会写郁金香的颜色了,那如果让你用这种写法把郁金香的颜色和形状都写具体,相信你也一定会。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到近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经过一番引导,学生写出了这样一段话:“戚城公园的郁金香真是五颜六色,瑰丽无比: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白的若云,粉的像霞,还有天蓝的,紫红的,墨黑的,红白相间的。一丛丛,一片片,相互映衬着。从远处看,就像灿烂的五彩云霞。走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有的已经怒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怒放的花朵由四片花瓣围在一起,像四个小朋友手拉手在做游戏,又像一个盛满美酒的高脚杯,那浓郁的香味把游人都醉倒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迁移这种写作方法,我出了这样两个句子“天空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和“元宵节的夜空,烟花真是多姿多彩,璀璨无比。”就有孩子写出了这样一段话:
“元宵节的夜空,烟花真是多姿多彩,璀璨无比。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有的像春天的‘蝌蚪’欢快地游,有的像哪咤的‘风火轮’飞快地转,‘天女散花’、‘宫灯高照’、‘千条瀑布’等等真是数不胜数,蔚为壮观。只听“啪----”一声脆响,天空出现朵朵硕大的‘菊花’,那丝丝菊瓣伸展着,越开越大,变成了一盏盏巨大的水晶吊灯笼罩在我们头顶,红绿黄紫变幻无穷。‘菊花’刚谢,‘滋滋滋’一阵响声,只见数条‘巨龙’腾空而起,那闪烁的点点金光如龙鳞发出夺目的光芒。它们翻滚着,盘旋着,争相遨游。紧接着,数百米的高空中闪现万点金光,瞬间又化作一片‘流星’,星星点点般飘洒下来,我真担心会被这流星雨淋湿了呢!五彩缤纷的焰火使城市的夜空光彩夺目,天空变成了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
当然,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三年级学生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从课文入手抓住读写训练点,指导学生写具体是读写结合的最佳方法。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教材处理】
《太阳》这样的说明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课堂气氛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为此,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自然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导学目标】
(一)学生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教师技能重点训练目标
1.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2.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3.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4.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导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导学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切入点】
太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学方法】
1.激发兴趣 2.自主识字 3.朗读感悟 4.合作探究
【导学时间】
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朗读感悟,了解太阳的特点。
第二课时: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导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质疑: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了收集的资料后,对太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质疑,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①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②读通句子、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开火车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学习生字,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全体参与创造机会,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5.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师小结:《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以及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朗读感悟,了解特点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次的朗读,对课文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那谁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的特点的?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①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来进行具体说明,其中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②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5.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①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②同学们都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必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浏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2.导语:那么,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又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3.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进行汇报。
二、朗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小组里交流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和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
4.指导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落。
①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落,学生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②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
③在熟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落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并且要有效地突出读的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齐读。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3.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要注意的重点笔画(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把厂写成广。)。
4.学生练习写字,写完后,同桌交流评价,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5.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写字就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好,并通过评比、展示来激发学生书写生字的兴趣】
五、总结
1.我们对太阳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道得很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答案,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网上查询,有的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主动学习,将来一定能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下面,让我们怀着赞美、感激之情来读读课文(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必做:
1.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选做: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球
远
大
热
太阳
关系密切
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
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4)燕子们饥寒交迫,再加上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所以课文说它们正——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过渡: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谁知道这些可怜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这些地方用——划出。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l)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走出家门,冒着的`春寒,顶着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寻找冻僵的燕子。
(2) 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 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3.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续读课文,深化理解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搜集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麻烦 救护
饥寒交迫 政府
濒临死亡 居民
贝蒂
三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材分析
《镇定的女主人》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继第四单元描写名人的成功之路后,又一描写聪明人如何摆脱困境的单元。课文写了一位女主人在请客时,一条眼镜蛇盘在她的脚下,女主人临危不惧、机智果断地让保姆用热牛奶把眼镜蛇引到阳台上的事。本单元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具备一定在文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在情感体验方面初步了解智慧的重要性,懂得遇事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而《镇定的女主人》这篇课文可以说是第六单元中,比较重要的一篇课文,因为单元目标中的两条主线,都能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以实现。
二、学情简析
在备这堂课之前,我也有幸在网上看到了几位名家教学策略,其中就有贾志敏老师的填空式教学。据说贾老师在上完课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当然,我自然没有贾老师那么深厚的教学功力,也没有他伸缩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再加上本地块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尚有差距,所以我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备课时既吸取了名师的精华,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之更加符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两点,一是学会理解词语、二是围绕镇定体会女主人的有胆有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镇定、吩咐”的意思,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深入理解它们在文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感受女主人的镇定。
3、能从女主人把盘在脚上的眼镜蛇引出门外的故事中,懂得在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这样才能化险为夷。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核心的。
四、教学过程
1、从“镇定”入手,揭示课题。
从“镇定”入手,先读准其音,再理解其义。镇定的意思就是指“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把镇定在字典中的意思,在板书上化作两个板块,一是紧急情况,二是不慌不乱。从而使后面的教学也分成两个板块,一是感受情况紧急,二是体会女主人的不慌不乱。情况越紧急越能凸现女主人的镇定,而女主人的说与做也表现出她的镇定自若。因此我们要理解的'不只是镇定的表面含义,而是要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情况如何紧急,而在这样紧急的状况下女主人又是如何不慌不乱地排除危险。
2、初读课文,通过感受情况紧急体会女主人的镇定。
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女主人遇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根据学生自有的生活体验,感受如果你遇到眼镜盘脚的情况会怎样。再与文中的女主人不动,也不喊相比较,从而明白女主人的身体不能有丝毫的抖动,不能引起客人骚动,为的是不惊动眼镜蛇。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比较,从情况危险和紧急入手,体会女主人的镇定。
3、深入学习,体会女主人镇定地具体表现。
女主人的镇定还表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上:为了排除困难,她吩咐保姆引开毒蛇;为了稳住客人,她仍然和客人有说有笑。因此“吩咐”和“有说有笑”将是展开教学的关键词语。
女主人“吩咐”了保姆什么话,在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之后是能够找到相关内容的。但“吩咐”一词的含义是:口头指派或命令,因此语言必须是清晰而又简练。再加上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女主人大声吩咐,她的吩咐必须是轻声、快速、清楚,这样才不会惊动客人。要真正理解“吩咐”的含义,不仅要做到内容上的理解,更要做到语言上的准确和朗读上的声色兼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准确地组织女主人吩咐的语言,并朗读出吩咐的语气是很重要的。
有了前面教学的铺垫,对于保姆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和客人有说有笑是不难理解的。但老师要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半身不得动弹,而上半身还得说笑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而进一步体会女主人的勇敢、镇定。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由地从心底里发出感叹,这位女主人真是有胆有识呀!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讲讲故事。
通过上两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的板书已经基本呈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一部分为情况紧急,一部分为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此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板书把故事简要地叙述一遍。一是对“镇定”一词再用课文的内容完整地进行诠释。二是,课文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通过借助板书叙述故事,则帮助学生以事情的发展顺序又一次梳理课文。
五、说明: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有些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字典自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自制相关的预习表,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帮助。本篇课文老师就做了相应的预习要求,除了平时的读文要求外,要求学生借助字典理解“镇定”和“吩咐”两个词语。而两个词语在文中含义,则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关注的。
2、在课文教学中,老师的引读中始终贯穿了这三个词语“抖动”“骚动”“惊动”,这是老师有目的地在帮助学生辨析和积累这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对应了课文中三个不同的角色,即女主人、客人和眼镜蛇,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辨析和积累的同时,又利用这三个词帮助学生理解女主人为什么不动不喊,要保持镇定??女主人不能抖动,是不想引起客人骚动,目的就是不惊动眼镜蛇。
六、板书设计:
32镇定的女主人
(有胆有识)
情况紧急不慌张冷静
一条毒蛇盘在脚上
吩咐保姆引开眼镜蛇
惊吓
有说有笑稳住客人
不能喊、叫、动、逃、……
三年级语文教案8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五、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
体悟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结:“寓”在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简单的来说,就是寄托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咱们一起来把它响亮地读一遍。
2、继续和老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
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响亮地读一读?
(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咱们就来读课文。要求有3个: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第二、读准生字的读音;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老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依次出示下列词,读出意思)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
“焦急”:第二个词咱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着急”
“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
“纳闷”:最后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3)、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很高兴。因为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老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
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刚才咱们说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本来的意思!
(4)、那它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让咱们来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齐读)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小结:这就是故事的大概,它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课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二部分呢?第三部分呢?
三、感受农夫,品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农夫。
接下来,咱们就要进一步深入课文,感受农夫的形象,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老师相信,在课文的每一个部分,农夫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把它写在给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2、交流汇报,朗读品味。
咱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可见大家读书很投入,很认真。
(1)、[很焦急]
首先请刚才那位感受到农夫焦急的同学来说一说,第一部分中有哪些给你感受特别深刻的词吗?
★结合回答,扣住“巴望”。这个“巴望”仿佛让人看到农夫正眼巴巴地看着、盼着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整个第一自然段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自由练炼。
★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能看到农夫……还仿佛听到他在说……
★齐读。大家想象得多么真切呀!咱们读课文呀,就要带着想象去读。来,把咱们的想象送入课文,好好读读!
(2)、[很辛苦、很高兴]
大家读得多投入呀,把农夫焦急的样子读得活灵活现!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边抓住关键词,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读好第二部分,读出农夫很辛苦、很高兴的样子。大家自由练练吧。
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那个“终于”让老师听出了农夫好不容易想出办法后的喜悦,你能把这种喜悦读得更充分些,更鲜明些吗?请你继续往下读。
★(出示图片)看,有多少棵禾苗需要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呀!(一望无际、不计其数……)所以“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让咱们一起来想象那番情景吧:中午,烈日当空,农夫正弯着腰,弓着腿,在田里“将禾苗……”;两个小时过去了,农夫满头大汗,顾不得一擦,还在田里“将禾苗……”;有是三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落山了,可农夫仍在田里“将禾苗……”;天已经完全黑了,农夫的衣衫早已湿透,可他还在田里“将禾苗……”多么辛苦啊!因此他累得——“筋疲力尽”
★农夫的辛苦咱们已经读得淋漓尽致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谁来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兴致勃勃”样子,但农夫早已筋疲力尽,哪还来的.力气这么大嗓门地说话呀?可他的心情绝对是兴奋的,所以老师要说读好这一段是个挑战嘛!老师给大家出了个主意(出示填空),你们先想想该怎样填,再往下读。能把填的动作做出来就更了不起了!
★让咱们把整个第二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3)[很可怜、好愚蠢]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此时,你觉得农夫又傻又可怜。
四、表演想象,体悟寓意。
1、可农夫自己还不明白呢。不信,咱们来演演。老师来做你们认为的傻农夫,聪明的同学们就做农夫的邻居、村长、儿子、父亲……或是禾苗都可以。先想好:你扮演谁?农夫傻在哪里,该怎样劝他?边想可以边和同桌交流一下。
2、现在开始表演:
师:老农我呀姓俞,认识我的人都叫我“老俞”。我可真倒霉呀,种了一大片的禾苗,长都不长,真是急死我了。好不容易想了个办法,辛辛苦苦拔了大半天的禾苗,没想到禾苗居然都枯死了。大伙儿光是笑我傻,有谁知道我老俞的心有多酸!我多么希望有个好心的人来跟我说说,好让我明白我究竟傻在那儿,错在哪里呀!
生:……
师:听了这么多好心人的话呀,我这颗榆木脑袋也似乎开窍了。原来我这样做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反而把事情办坏了,我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小故事学完,大道理也不知不觉悟出来了。这就是《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的大道理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其实,它还是成语“揠苗助长”的比喻义呢,咱们再来读一读。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那些为了急于求成而违背规律的做法叫做——“揠苗助长”(指着板书读)
五、联系生活,升华思想。
1、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故事)。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大家谈得真好!看,只是一则小小的寓言,就让咱们的同学变得聪明了,会用头脑去思考、辨别生活中的事件了。因为,寓言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一定会让咱们变得更加聪明。老师还要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出示:《新编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作业安排:
1、完成补充习题。
2、回家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
揠苗助长
违背生长规律急于求成事情弄糟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包括多音字、反义词、句子积累、阅读、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巩固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
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
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
4.学会说话要有条理。
5.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2.学生讨论: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
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那个音。
三、学习第二题(读词语,填写反义词)
1.先读例字,让学生说出“喜欢”与“厌恶”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互相讨论,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越多越好。
4.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评议。
四、学习第三题(读读背背)
1.让学生读古诗,熟读成诵。
2.讨论古诗意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劝学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劝勉好男儿趁年轻时勤奋读书,免得老了追悔莫及。
3.背诵古诗。
五、学习第四题(“我的采集本”)
1.借助字典自由朗读句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讨论、交流句子意思。(让学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
4.背诵句子。
5.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采集本,互相交流。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单元“能说会道”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三》教案》,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
二、讲授“阅读平台”
1.让学生借助字典把文章读通,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2.再读课文,汇报学习收获。
3.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推荐学生汇报。
4.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说它对以后书籍的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你知道现在的书籍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
④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三、讲授“能说会道”
1.导语引入,激发学生欲望。
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回去要想想你的小发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你自己的小发明,看谁的发明最有特色,说得最好。
2.明确交流要求。
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你的小发明。
②要讲清楚你想发明创造什么,外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途。
③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以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补充。
3整合作交流。
①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发明。
②小组推荐一位说得好的同学上来全班交流。
③师生合作评价。注意态度是否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把你的小发明介绍清楚。
④全班交流,评出本次班中的.“最佳小发明家”。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小发明家。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与同学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范围是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三、写作训练
1理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2.给你的小发明起个名字。
3.你的小发明是用什么制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
4.把你的小发明写下来。
5.写完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是否把小发明写清楚、写明白了,哪个地方可以修改。如果有词语用错了,大家互相纠正。
6.教师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班中评讲。
四、小结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从中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
1、想想: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讨论上述问题。
这一段共5句话。第1-3句具体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第4句写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段是围绕第5句话写的。
3、重点理解句子(用投影仪展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学生研究这个句子,质疑。如:
①“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口头填空(练说)
“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称它是个”创举“,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_两点好处。
4、这一段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5、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运用抓重点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找一找: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3、用“﹏﹏“划出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重点理解”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描写龙的不同姿态来说明图案的精美。)
(1)比较下列句子,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①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②在学生充分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是用过渡句连接起来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
2、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办事认真、帮助别人不计报酬的可贵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的《雨中》讲的是小学生和过路人主动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也是讲助人为乐的,事情发生在沙滩上。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的音和义,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1)同桌互相讨论不懂的词句。
(2)学生提出仍然不懂的问题。
(3)讨论分段。
4、按划分的段落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进一步自学课文。
1、出示思考题,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1)小姑娘在什么时间在哪儿捡贝壳?她遇到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欢贝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姑娘为什么没要画家的贝壳?通过这件事说明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拾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2、学生根据思考题,逐段默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
1、同桌讨论思考题。
2、指名回答思考题。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
2、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在金色的沙滩上
小姑娘 贝壳 青年画家
不计报酬、心灵美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七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看不到,摸不到,没颜色,没味道,生命世界当个宝,一时一刻少不了。——空气
2、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2、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3、教师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猴子一起去寻找空气。
三、熟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
(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四、作业:
1、课后想一想空气还可以在哪里?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做“海绵实验”。
2、把你在本课中找到的好句抄在采集本上。
附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 )( ) ( )( ) 中( )( ) ( )( )
3、熟练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di4och5g6w4Iku2ngf5ngsh1np#
( )( )( ) ( )
ru@l@hu$p#k74iw*j9ngd3c3i
( )( )( )
二、按要求填空。(6分)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1.两袖()()2.()苗()长
3.()枝()叶4.守()待()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8分)
五、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4分)
1.清廉()夸奖()
美丽()制止()
2.新()希望()
高大()机灵()
六、选词填空。(6分)
由于由
1.我们去参观图书展览会,明天上午8点______学校出发。
2.______老师教得很好,所以学生们成绩提高很快。
尽管因为
3.()他家离学校很远,可他还是每天准时到校。
4.()小英病了,所以她今天没来上课。
七、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6分)
1.从此以后,他更加友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里妨拂是一座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她捡起来地上的铅笔。
她把地上的铅笔捡起来。
地上的铅笔被她捡起来。
1.大风刮倒了一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叔叔抓住了一个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13分)
1.___________杨兴参观了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小树苗。
3.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菜地。
十、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9分)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将信将疑。
()下午,我放学回家,见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看得入了神。
()顿时,一股热流通遍了我全身,当了三十多年教师的爷爷,终于分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连叫了三声爷爷,他才抬起头说:“小军,咱家分到新房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张纸条递给我。
十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大熊猫的身体胖呼呼的,很讨人喜爱。它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对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戴着一副墨镜。它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再加上笨重的.身子,缓慢的步子,显得更加可笑。
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它折下嫩竹,先将竹叶及茎咬下来,攒在嘴里,再用爪子握住,左一口,右一口,有条不紊地吃着,把杂乱的竹枝咬得像刀切一样齐。
1.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7分)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8分)
十二、作文。(16分)
按一定顺序观察一次节日活动的教室布置情况,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小学语文第五册期末试卷(十二)答案
一、吊车格外狂风山坡锐利活泼可爱无精打采
二、1.丿二③√2.木二②√3.口三②√
三、1.清风2.拔助3.舒展4.株兔
四、1.笔杆3.鲜血
旗杆血液
2.仿佛4.漂白
佛教漂流
五、1.批评(p9p0ng)
丑陋(lo))放任(f4ngr8n)
2.旧失望矮小愚笨
六、1.由2.由于3.尽管4.因为
七、1.友→发奋→愤2.妨→仿拂→佛
八、1.大风把一棵大树刮倒了。
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了。
2.警察叔叔把一个坏人抓住了。
一个坏人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九、1.昨天上午杨兴参观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2.星期六我们在学校东操场种下了小树苗。
3.这是位于城外的一块菜地。
十、31524
十一、1.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大熊猫很讨人喜欢。第二句至第四句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可从第二句、第三句它的外形特点和第四句走路特点看出来。
2.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讲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第二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讲的,是从它折、咬、攒、握、吃竹子的动作来具体描写的。
十二、略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2-28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9-14
语文三年级教案07-19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12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1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1-3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3-13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8-2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7-1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