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26 16:02: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语文教案15篇

有关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刘卫)

  教案点评:

  1.安排两教时。

  2.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3.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4.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有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明确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正确理解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和独到的见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和独到的见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古诗《长城》

  汪遵(唐)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这是一首写长城的诗,对于长城,历来赞美较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又对长城有什么样看法呢?

  二、作者介绍

  葛剑雄,1945年生,浙江湖州人,历史地理学家。他以灵活的笔法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世界上不止有中文》一文中,他把清代英国使节所带来的英文版文书客观翻译后的内容与当时清朝臣工们翻译给皇帝看的内容放在一起,使得清末统治者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显露无遗。

  三、关于长城

  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的齐、楚、燕、赵、魏、秦和中山等国都筑有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接起来,并增筑新的城墙,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城。秦以后,又经许多朝代的重修或增筑,现在的长城是明代在旧有的基础上修筑的。西起甘肃嘉峪关,中经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东到河北山海关,长约6300公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我们也常用长城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祖国的钢铁长城。

  四、朗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查找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

  断垣残壁、未谙事宜、众志成城、风雨沧桑、强词夺理、畸形繁荣、流风余韵、自圆其说、不言而喻、一厢情愿、长驱直入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五、整体感知

  1.作者对有关长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批判?

  明确:

  ①作者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一些传说及赞叹的不合理性;

  ②作者否定了长城价值要依据美国宇航员在太空能见到的唯一建筑是长城的观点;

  ③作者更否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长城就是爱国的说法。

  2.哪一点是全文的中心?

  明确:作者更否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长城就是爱国的说法。

  六、研讨课文

  1.文章开篇说:“不知道长城的中国人大概绝少,但真正知道长城的中国人我敢断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样证实这一论断的?

  明确:用了两个自然段先提出人们对长城的普遍了解,再从史实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

  2.作者指出人们的错误看法有何用意?

  明确:为了自然地引出后文对用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观点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

  3.很多人以美国宇航员“长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建筑物”的话为荣,可作者却认为那只是一种偶然,为什么?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长城就是长城,它的价值应该由我们自己来确立。

  4.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为什么?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长城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5.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了长城历史上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

  第8段,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手段。

  第9段,长城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

  第10段,作者认为康熙的统治思想才是英明的,也如孟子所说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

  6.具体地说,作者肯定了长城的哪些方面,否定的长城的哪些方面?

  明确:

  否定方面:

  防御的军事手段,限制民族间交流,固定农牧业界线。

  肯定方面:

  修德安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怎样的呼吁?

  明确:在特定历史阶段看待长城的意义,它所象征的“保卫中原,防御外族人侵”的意识不可再保持下去。

  8.你怎样看待作者对长城的看法?

  参考:

  赞同,作者能由此想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实在难得,他为我们思考长城的价值开辟了一条新路。

  不欣赏,作者的思考过于冷静,以长城作为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契机未尝不是件好事。

  七、作业

  1.自主查找关于长城的古诗词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城的价值

  葛剑雄

  否定——肯定

  防御手段——修德安民

  限制民族间的交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定农牧业的界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有关语文教案3

  课题:识字二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覃硕

  【教材分析】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18.19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洗、扫、父、认、真、母”6个字。

  2.背诵课文,积累词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优点】

  【不足】

  【再设计】

有关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

  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 “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

  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⑵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机器人不仅可以做简单的事(使我们的家务事更轻松),还能做危险的事(挽救更多人的宝贵生命)。全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

  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

  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

  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

  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再全班一起读。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全段围绕“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展开,进一步巩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这一段中的运用。

  A.还有哪里看出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的?

  B.对于这些人类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如何呢?(得心应手,轻而易举)

  C.什么叫“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非常顺手)

  请学生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听完后找找哪里体现了机器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

  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D.什么叫“轻而易举”呢?(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学习4-7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认识这一段叫“过渡段”,知道过渡段的作用。

  A.“除此之外”中的“此”指什么?

  ⑵学习5-7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及各自的特点,这三段的特点是结构相似,都采用了“喜欢……的人,你不必……”这种句式引入介绍的对象,用轻松的谈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枯燥。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一段精读,另外两段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宠物机器人——非常讨人喜欢

  音乐机器人——模仿惟妙惟肖

  足球机器人——场面同样精彩

  B.请同学选择一段你觉得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

  C.第四自然段说“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穷”说明什么?同学们想想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请男生一起把4-7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乐趣”;再请女生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请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未来可能有貌若天仙、能讲各种语言的仿真机器人)

有关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 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 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 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 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 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 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进一步端正听说态度,明确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 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 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 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 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5、 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 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 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 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 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 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 画秋天

  1、 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 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 说秋天

  1、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 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 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 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 同桌交流。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 修改。

  3、 全班展示、评价。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 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 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教学理念:

  1、 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现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

  2、 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 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竞赛

  教学准备:

  将我的发现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制成课件,什么颜色字就呈现什么颜色。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先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扫清字音的障碍。

  3、 学生观察发现。

  4、 小组交流。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只要有可取之处就给予肯定。

  6、 教师小结规律。

  7、 扩展。

  (1)对黄、红、绿、蓝这四种颜色继续扩展。(提示:可以或找资料、上网)

  (2)对其他颜色进行扩展,如:紫、黑、白等。

  二、日积月累

  1、 读读背背

  (1)回忆曾经学过的对对子,背一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男女对、师生对、同桌对、小组对等。

  (3)引导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说说读后的感受。

  (5)自己动脑编对子,可以小组合作编。

  (6)互相交流展示,评一评谁的编得好。

  2、 我会填

  (1)自己先试着填一填,看看会填吗。

  (2)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三、趣味语文

  1、 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后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进行交流。

有关语文教案6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了中文专业之外,其它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质、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学习这门课要求考生达到:第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第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的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新版大学语文的特点:

  难易程度略低于原本科教材而与原专科教材接近;内容方面是原来两本教材中已有的占一半,新增选的占一半;总共52篇诗文,其中议论文十篇、记叙文十七篇、诗词十八首、小说七篇。其中注意的方面是:在这本教材中,70%的文章可能在高中时都已经学过,但是在大学还得再学习一遍,因为在大学学习有大学的难点、尺度。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我们小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可是在大学中还得再学习一遍。在小学学习时,是学习它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的,而在大学学习时它是一首送别的诗。

  大学语文的通过率并不高,一般在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认真的、刻苦的学习这门课,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学习大学语文,归纳成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要认真研读课文,把教材中52篇课文非常熟练的研读,研读是一边钻研一边读。第二部曲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要吃透、吃深、吃准;第三部曲是适当练习,在理解课文,而且把考试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这个基础上做题巩固知识点。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0篇文章,其中文言文4篇,白话文6篇;通过10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

  (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读透;

  (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是从这两部分的内容出的;

  (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

  (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3.难点与重点

  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

  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历年来学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议论文的知识结构图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分析与论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有关语文教案7

  教学目的要求:

  1.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教学重点:

  主动认字,有兴趣识字。

  教学难点:

  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美观、工整。如:少、无、手、毛、电。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标牌。

  课前准备:

  1.把“我会认”这个环节的字,制成转盘,内设音、形、义。

  2.把“我会读”这个环节中的标牌,制作成小型标牌,并配以适当的图片。

  3.制作生字软件。

  教学步骤:

  一、讲清要求,引出“我会认”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孙老师要把它送给会听、会说、会认、会读还会写的学习小组。大家可要努力哟!来!咱们一块儿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我会认

  1.小女孩会认什么字?(生答)

  2.对,她不光会认字,她还会认好多字呢!你瞧!(点出转盘。)

  3.你们会认吗?谁会认?(引导学生自由认读:杏、林、休、森、松、桃、桥、机。)

  4.请3位同学当众大声认。

  5.6个学习小组开火车认。

  6.小朋友们认的对,读的准。可是,你们知道吗?这8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字的关系。)

  7.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学习小组讨论。)

  8.玩游戏“玩转盘,猜字谜”(教师操纵转盘转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发现每个字里有“木”的原因)。

  9.全班再认读一遍。

  三、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

  1.小男孩读什么?(出儿童电影院)

  2.你会读吗?你是怎样会读的?(引导学生说。)

  3.告诉你们,儿童电影院就是这个地方的标牌。标牌大都挂在一个地方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见过吗?(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4.标牌该怎样读呢?谁会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标牌上的短语。)

  5.出示8个标牌,让学生自由朗读。

  6.再出6幅图,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完成一项任务。)

  7.每个学习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贴的是什么标牌,为什么这样贴,该怎样读?(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读出语句。)

  四律动

  五比比写写

  1.出生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大屏幕,比一比,这些挨着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组。(小朋友在小组内自由说。)

  2.大家说得好,还能不能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第100页,在书上写写这些字,注意摆好写字姿势。(生书写,师巡视。)

  3.请3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字,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少、手、毛、电、几”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全班同学在田字格本上再写几个“少、手、毛、电”字巩固巩固,要求写得美观、工整。(生写,师巡视。)

  点评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孙静老师完全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把握了语文园地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上。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流程,都始终抓住了具有自信心,具有激励性,具有亲切感的“我会……”,不停的用“小女孩会认,你会认吗?”“小男孩会读,你会读吗?”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认、去读、去比、去写。

  孙静老师的教学,还注意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来改进自主的教学。虽然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小朋友,但是孙静老师还是采用了分组讨论,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交流汇报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小朋友通过小组讨论会认字与“木”的关系,通过玩转盘,猜字谜的游戏,通过观察、认读图画和生活中的牌匾,通过交流汇报识字体会等多种方式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什么课内外,校内外的鸿沟。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有利于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有利于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孙静老师的教学写字指导比较具体、实在,学生书写落实。指导写字时,孙老师充分发挥了田字格和范写的作用,对难写字易错字的关键笔画、起笔进行了具体指导、范写。当学生练写后,又请几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字,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不过,本课教学如果能更加注重课型特点(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及拓展、运用)就会更好地突现本教材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践活动,教师的“牵引”不要太多。例如:“我会认”这一环节,还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出不同的构字理由。因为孩子识字、认字的思维活动是多维的,在相互思维碰撞中启发出更多的求异“火花”。此外,在“我会读”的引导中,如果能对学生读牌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语感训练,效果会更明显些。因为“会读”不仅是能读出牌匾上的字音,而且应从大体上知道牌匾所示的处所是干什么的,它与别处有什么不同。通过读,就能帮助学生初步感悟出如何说话才能更明白地表达意思,以达到“会读”的真正目的。

有关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 )

  ▲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

  ▲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

  ▲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 )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声音 气势 )

  三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有关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有关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的音与形,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及各种动物的头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啊?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有一头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它写了一个“征友启事”,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3、随课题识字:你怎么记住“征”和“启”的?

  明确:学生自由说,指名读,齐读。

  二、除读课文,随文识字。

  1、你们平时是怎样把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怎么办?

  学生回答预想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多读课文。

  学生回答预想二: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会在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下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3、按照你们刚才所说的方法自由读课文。

  4、师范读课文。

  5、同桌互相读,读的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

  三、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面跑出来了,小朋友们你们好认识它们吗

  明确: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认读,如开火车,指名读,去掉拼音直接读。

  2、游戏巩固。

  (1)给动物挂牌:出示小牛、猎狗、马,花猫的图片,指名上台在图片下贴上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老师和学生互相出字谜。

  四、朗读课文。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你在读课文中学会了哪些词语?找出来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互相质疑。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个小牛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小组同学分工再读课文。

  明确:一个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用你读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提问,相互答疑。

  补充: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二、知道朗读,边读边悟。

  1、谁找朋友?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说?

  学生回答预想一:小牛要找朋友,因为小牛很孤单。

  学生回答预想二: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明确:指导朗读第一句。理解孤单,并说一句话。

  2、为什么这两次的征友启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

  明确:比较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出示小黑板,左右各一个启事。

  (1)指名学生分别读两则征友启事。

  (2)说说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预想一:一个是做到‘以上几点,一个是做到其中一点;还有或者。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则启事的?

  (4)在读中引导理解词语:朝夕相处兴致勃勃闷闷不乐

  3、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小动物看到第一则启事,有什么反应?他们看启事后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能试着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回答预想:它们兴致勃勃的来,闷闷不乐的离开。

  三、情境表演,加深感悟,拓展延伸。

  1、分小组合作表演。

  2、通过两次征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预想: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板书设计: 10征友启事

  第一次 第二次

  ……以上几点 ……其中一点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兴高采烈

  没有朋友 和大家玩起来

有关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第二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指名朗读作文。

  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有关语文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e发音的录音带;a、、e及带声调a、、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有关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有关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多音字,各种形式的词语,反义词等。

  2.能举一反三,列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3.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家》时遇到了点小麻烦,你还会背吗?是不是一年级的知识现在看来很简单呢?是呀!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了,那你有信心来参加今天的“智慧大擂台”知识竞赛吗?师:来到我们比赛现场的有(生:大家好,我们是本领最大的狮子队;大家好,我们是智慧之王老虎队;大家好,我们是力大神勇的大象队;大家好,我们是聪明可爱的熊猫队。)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为自己打气吧!看看咱们的这几支队伍,选手们个个虎虎生威,精神抖擞。师:今天的知识竞赛主要是为了检查同学们这一学期的知识收获情况,我们将从字,词,句几个方面去考考大家,当然这期间,我们也要考察哪支队伍的坐姿和写字姿势最标准,这样你们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热身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咱们先来热热身。要求:只有写的认真漂亮的小组才能获得参赛的资格。怎样才能写好呢?三闯关----射击大比拼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射击场”,这儿呀,有很多的气球,聪明的你能射中它们吗?提醒你们,仔细看一看气球上面的生字都有什么秘密?(生:多音字)

  师:你认识上面哪个多音字,能说一说它的不同读音并分别组词吗?师:哇,气球全都射中了,想不想看看射击场的魔法叔叔对你们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出示“我真棒”)老师给每队都加上一个气球。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射击场给出的多音字以外,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多音字,能说一说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同样分别组词。(生答)老师也积累了几个,现在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平时都很用功,不过呀,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双胞胎,不知道你是否能用火眼金睛分辨开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生分组完成小试卷,再齐读)四闯关-----词语总动员师;同学们的射击水平都很不错,不知道小脑袋里的词语积累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到“词语总动员”。

  师:我这里有很多的词语,先请每队派一名代表起来领读。(其他生跟读)看来大家都很厉害嘛!既然读得这么好,那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音节朋友吗?(出示词语选音节)

  师;(出示卡片白茫茫),我刚刚不小心落下一张,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谁能用这种词语形式再说几个词呢?(生答)师;老师这儿有4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后面都隐藏着一种词语形式,先请狮子队的队长来选。(生选)请狮子队的小朋友开火车依次说(继续选图说)师;别看我们的脑袋小,里面装得词语可不少。要装下这么多词语,我们在平日里就应该做到“三多” 五闯关-----我会变师;小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西游记?(生:看过)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呢?(孙悟空)为什么?(因为它会变来变去)变来变去,我们这个环节就叫“我会变”。师;(出示“我会变”)孙悟空说它先变一个。出示例子

  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怎么变吗?

  师:总结方法,是偏旁的变化。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读)你能让这个词语变变身,能用上我们学过的四字成语,让它读起来更美吗?(生答)师;这儿呢,同样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后面都有几个词语要变,我这次请熊猫队的队长来选(依次选,说)师 ;同学们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学过的知识要记扎实。(加气球)六闯关----看看想想师;(出示黑白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点什么?(生说)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这些黑白,多少都是什么?(生;反义词)(出示问题)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反义词你呢?能写一写吗?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水果来,在你们的水果上写下你知道的反义词。师;我请每队的同学来读一读你写得反义词。师;(加气球)师;同学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你最想得到什么?(生:温暖)师;老师呀有个小建议,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装满知识的水果送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收获知识,收获温暖。你们说好不好?那既然要送给它们,咱就应该写上句话,你想写什么呢?七结束师;到这,我们的“智慧大擂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最后,我们来比赛场上的得分情况。看来呀,大家都不相上下,“智慧擂主”要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合抱之木…”)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比赛有意思吗?如果想要赢得比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平日里一定要积极认真的学习,这样在比赛的时候你才会表现得更精彩、更出色!

有关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反义词,引导学生采用识记相反的词的方法来学汉字,激发学生认字兴趣。

  2、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为用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脑和双手的用处。

  4、通过猜谜活动,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准确朗读好26个字母。

  3、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含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读反义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通过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了不少汉字,今天我们又将要学习新的方法,马上进入“我的发现”小栏目,你可别忘了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噢!

  二、讲授新课

  1、认读反义词

  a、学生自己认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b、指明试读、同桌读、齐读。

  c、说一说,你发现了这一组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反义词)

  2、我会认

  a、出示生字卡片。

  矮暗瘦丑闲旧

  b、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c、激趣识字。开展反义词认读比赛。

  d、拓展运用。

  (1)分别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3、我会读

  a、自由读词语。

  b、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哪些地方相同?(每个词语里都有“打”这个字)

  c、谁能把每个词语里的“打”换的字,说说“打“的意思。

  d、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4、展示台

  a、激趣读题,了解题意。

  b、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识的字。

  c、“认字擂台“赛。(各小组进行识字比赛)

  d、评出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

  2、通过正确朗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大脑和双手的用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些字和词。这节课,老师看看大家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学生开火车认读)

  二、讲授新课

  1、读读背背。

  a、出示26个字母,学生认读。

  b、找一找,哪些字母大小写完全一样?

  c、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d、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e、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学唱《字母歌》。

  f、拓展练习,游戏巩固。

  2、我会读。

  a、学生自由读儿歌。

  b、小组内同桌互读。

  c、指名读。

  读准:双手(shuang shou)思考(si kao)

  事情(shi qing)创造(chuang zao)

  d、小组比赛读。

  e、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f、齐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写作教案12-03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