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6 14:27: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静夜思》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静夜思》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夜思》语文教案(15篇)

《静夜思》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月亮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2.谈话导入: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简单介绍李白: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一生写了很多的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出现月亮。)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思”,后鼻音“床、光、望”和整体认读音节“疑、夜”。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思、前、低、乡”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床、光、故”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谜语示例:

  村庄大变样,寸土已出让。睡觉或休息,只管往上躺。(谜底:床)

  小字一上放,儿字底藏。太阳出来啦,世界多明亮。(谜底:光)

  有一古书,文字难梳。若问缘由,从前事物。(谜底:故)

  形近字歌示例:

  思:师恩难忘,总记心上。自强不息,常常思量。

  乡:外公起得早,幺妹跟着吵。问她为什么,说是回乡好。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思”的“田”写扁一点,收笔在横中线上。

  “床”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木”撇捺伸展。

  “前”的第三画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写窄点。

  “光”要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伸展。

  “低”右边的撇要平而短,斜钩要有一定的弧度。

  易错提示:

  “思”的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或“目”。

  “光”的上面是一竖、一点、一短撇,不要写成三点;末笔是竖弯钩,不要写成长点。

  “低”的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有一点,不要忘写了。

  “故”的右边是反文旁,第二笔是横,不是横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前—剪(剪刀)—箭(火箭)—煎(煎饼)

  氐—低(低头)—底(水底)—诋(诋毁)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静夜思》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诗中的生字。

  3.再次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指导:朗读时,总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速度要慢。要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要按照一定的'节奏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感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初步学习了他写的《静夜思》,还在诗中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思故乡床前月光低头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李白这位大诗人,知道他喜欢写月亮。那么,在这首《静夜思》中,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又在“思”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朗读第一句。结合插图想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猜一猜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

  明确:写的是有月亮的晚上。作者在睡觉的床前看月亮。

  (2)朗读第二句,理解“疑”和“霜”的意思。(“疑”的意思是“好像”,“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辅以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确: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

  (4)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当作是地上的霜呢?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霜,形象贴切,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洁白,也说明天气转凉,烘托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5)过渡: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又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诗的第三、四两句。

  2.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理解“举头”“思”和“故乡”的意思。

  明确:“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在此处是“思念”的意思。“故乡”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确:诗人抬起头,望着天上高高挂着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了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3)思考:最后一句中的“低头”和“思”好在哪里?

  明确:“低头”这一动作描写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望着天上的明月,诗人想到自己远游在外,远离亲人,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4)拓展想象: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他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草地……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6)过渡:作者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此刻也照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久久难以入睡,就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回顾: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举头望明月”中“举头”的意思是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中“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的感情。

  明确:李白唐抬头思念思念家乡(思乡)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这首诗写得浅近易懂,表达的感情也是人们所共有的。家,总是被每个游子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抹月光、一句乡音、一行雁阵都能勾起或浓或淡的忧伤,那就是乡愁。

  2.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感受到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课后,请同学们自行背诵这首古诗,还可以搜集其他一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静夜思》语文教案2

  1、(看一组图片)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光华四射,明月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中秋节源远流长,古时候,每当暮色降临,明月东升,祭月、赏月的活动便开始了。人们纷纷设案桌于月下,桌上有月饼、水果、饮料、芋头等食品,全家人在月光下一起团圆赏月,大人们给孩子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老神话传说。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品尝节日佳肴,一边赏月聊天,全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夫妻相约一起赏明月,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还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

  2、说说你们怎样过中秋的?

  3、齐唱《八月十五月儿明》

  一、明月,入题

  1、从刚才的'图片中,以及同学们的回忆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中秋节我们赏月,故事里我们讲嫦娥奔月,古诗里更有许多明月呢!你能记起几句有月的诗句吗?

  2、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解题,品读

  1、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齐读课题。

  2、这首诗你们早就会背了吧?一起背诵。

  3、(看课件,听朗读),说说听出了什么?(慢,忧伤,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学生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教师深情朗诵,思念的滋味你尝到过吗?指名说。带着思念的感受读题。

  4、李白也在思念,他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吧。

  ①打开课文,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板书:思故乡。是什么让李白想起了故乡呢?(提示读古诗前两句)

  ②重点理解:疑:好像。什么好像什么?解释后两句。

  ③师:地上铺着一层霜,给人什么感觉?李白站在像霜一样的月光中冷吗?他怎么不叫夫人给他拿件衣服啊?叫丫鬟给他端个火盆啊?师:(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你觉得他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

  5、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

  6、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7、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

  三、扣题,拓读。

  师: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三首:《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说说是什么让诗人想起故乡。(简要理解诗意)

  四、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静夜思》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字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叫什么?

  (2)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3)同桌互相检查。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1)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2)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1)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2)游戏巩固:做“摘星星”的游戏。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许多星星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后面藏着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这颗星星就送给谁。”

  5、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新偏旁“攵”。)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三、指导书写

  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8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1、课件出示“头”,齐读

  2、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3、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

  5、学生书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四、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体会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3)指名说说

  (4)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师讲解诗意: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7)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五、欣赏儿歌《静夜思》

  小朋友们,这首《静夜思》还被编成了儿歌,让我们在美丽忧伤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吧!

  教学反思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让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语文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

《静夜思》语文教案6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李白。

  二、认识二类字

  1、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3、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7、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静夜思》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诗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诗文赏析:

  《静夜思》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觉得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皎月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天空是如此的明净。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这对于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细致而深曲,但却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

《静夜思》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静夜思》语文教案10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当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 (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语文教案12

  课前透视《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话平台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 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熟读

  1、 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 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 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 汇报。

  3、 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 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 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导入

  1、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 齐读古诗。评读1、 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 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感悟

  1、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 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质疑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4、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 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伴教锦囊词语解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静夜思》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感情尽显。

  本课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这首诗通俗易懂,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光"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识字、语境中识字等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光"等7个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导入(介绍诗人)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课件出现李白画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号称"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

  3.引入课题

  李白和很多诗人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识字

  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把诗中你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一会儿我们一块解决。

  (1)课件出示: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2)指名带拼音读。读后同桌互读。

  (3)开火车组词语。

  (4)游戏巩固:做"摘苹果"的游戏。

  2.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加一加:床--广+木;故--古+攵。

  加偏旁:光--恍。

  形近字:疑--凝。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还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说字谜,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床)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低)

  三、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能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

  思床前光低故乡

  1.齐读。

  2.观察字形。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学生书空。

  思:注意"心"字底的写法。

  低:左窄右宽,书写比例1:2。

  4.学生书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5.练一练。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读的韵律和节奏。)

  播放视频

  2.划分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指导朗读。

  诗人离家在外,在静静的夜里,是多么思念家乡和亲人啊。朗读本诗时语气深沉些,速度放慢,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来。

  4.师生看图朗读想象,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静夜思》语文教案1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课伊始的猜谜导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摘星星”“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反复出现生字,让学生在识记生字中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设计意图:对古诗停顿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古诗韵律节奏的感受。通过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诗意进行理解,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

  、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渲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诵。让学生体会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设计意图:介绍李白另外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写字,所以写字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学生书写情况要及时反馈,教师应矫正不良写字习惯。

《静夜思》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会读本课10个生字。

  ⑵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⑴ 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⑵ 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⑴ 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 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⑶ 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⑴ 读通、读顺全诗。

  ⑵ 检查勾生字情况。

  ⑶ 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⑷ 解题:

  ① “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 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 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⑸ 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① 读。

  ② 说(词义——句意)

  2、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⑴ 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⑵ 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⑶ 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⑶ 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⑷ 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⑶ 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⑷ 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⑴ 读整行诗。

  ⑵ 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 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⑷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1、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2、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静夜思》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静夜思》04-17

《静夜思》语文教案04-19

《静夜思》语文教案15篇02-06

语文教案《静夜思》14篇04-17

语文教案《静夜思》(14篇)04-17

《静夜思》语文教案15篇04-19

《静夜思》语文教案汇编15篇02-12

《静夜思》语文教案集锦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