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08-19 08:04:1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犕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班级情况:

  学生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教学内容:

  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板书课题。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课文中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课堂练习:文章中,作者用排比句向我们反复强调中国结的寓意丰富,你能仿照着写一句话吗?

  作业设计: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却不理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包含的中国情、中国心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4、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6、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

  ①、情景导入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

  ③、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④、指导书写生字。

  ⑤、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录音《植树歌》,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一首有关植树的歌曲,名叫《植树歌》。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1、初读课文。

  2、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读、或轻读、或默读)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词语

  (3)读好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四节的第二句,第五节的第一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参”的读音。

  4、报名或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组织互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引导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写植树的好处?其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交流汇报

  6、小结:

  (1)、1-2节讲少先队员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荒滩、沟渠等处栽下了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3-5节讲植树的好处

  (3)6节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4)、总结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段意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1节。(课件出示第1小节的内容)

  2、合作探究,联系理解

  (1)诗歌写的什么季节的`事?如何体现的?

  相机理解“和煦”

  (2)人物的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

  (3)探究三、四句

  出示句子:“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一读体会语气(招呼出发)

  二读体会心情(兴奋、愉快、朝气蓬勃)

  三读联系课题

  这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题意,开启下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出示第二小节内容)

  2、合作讨论

  (1)红领巾指什么?

  (2)他们在哪些地方植树?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少先队员植树时的心情怎样?

  (5)“金色童年”是什么意思?“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哪儿来的?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3、师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3-5节)

  1、默读3-5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2、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三个小节所写的植树的好处

  回答后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3、讨论“绿色工厂”

  (1)为什么把树林比成绿色工厂?

  (2)出示课件关于树叶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同时将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供树木吸收生长的小知识。

  (3)树木为什么能给人健康幸福(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4、讨论“增添新绿”

  (1)“染绿”怎么解释?

  (2)“版图”指什么?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5、讨论“绿色希望”

  (1)说说绿色希望指什么?

  (2)这“希望”里包含了什么内容?

  (3)“叫”和“让”体现了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3-5节

  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六节

  1、齐声朗读第六节,把握诗意

  2、讨论:“绿色宝库”指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4、联系实际说说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什么作用?

  5、这一节与第一节有什么联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教学结束:

  总结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根据提纲背诵,使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四、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五、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七、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3、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4、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2、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运用猜读的方法,实现阅读期待。

  2、指引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3、文章第五自然段是中心段落,通过研读理解“头”的意思及它的象征意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难点

  1、如何把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起来,理解课文中的“头”,明白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到入新课

  1、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咱们中国的民间就有各种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各具特色。同学们想不想先跟我来看看那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啊?

  2、播放课件

  3、师:以上这些小玩意是不是既精致又透着浓浓的中国味呢?不过这几年民间最流行的还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代表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结。板书:中国结(全班同学念一遍课题)

  4、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啊?谁先来谈谈?(生谈)

  5、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们猜想作者会围绕中国结写些什么呢?(学生猜想文章内容)副板书:样子、构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4页,先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并且要读出感情来,一边读一边印证一下你猜想的内容和作者写的是否一样。并且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

  2、(答案: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庆申奥成功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师总结:同学们都答对了,谁还可以告诉老师,在这段话中作者还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几乎在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结的?(到处)过渡:中国结点缀着中华大地,我们到处都可见到它那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可见人们是多么喜爱它!同学们学到这里有什么想问的吗?(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精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理解中国结的丰富寓意。

  1、师:请同学们想想,难道中国结那么受宠仅仅是因为它鲜红、美丽、典雅的外表吗?(生答)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看_结还因为什么原因讨人喜欢?找到的可用直线把它划起来。生发言

  2、师:同学们谈得好,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不仅造型美,而且寓意丰富。那么,大家现在觉得中国节美不美啊?你们喜欢上它了吗?既然喜欢,现在谁能带着对中国节的喜爱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课件)(这一环节多叫几个学生读,然后全班一起读)(师可作范读)(A、你能试着读读吗?B、谁来给他评价评价?C、A老师听出来了,你也很喜欢中国结。)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实物理解段中的'“头”以及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1、师:同学们,老师手中就有一个简单的中国结,(拿出实物中国结)书本里提到这中国结其实是怎样做成的?生答??师问:“对啦,这中国结其实只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同学们在哪找到的?能把那句话齐读一次给老师听吗?

  2、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中国结虽然构成简单,但它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喜欢,而且连哪些人也喜欢上它啊?生答??师问:同学们在哪找到的?生答??师问: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海外华人为什么也喜欢中国结?第二告诉其他同学你是如何理解段中带双引号的“头”的?想到以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无论是国内的人们还是海外的华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头我们的根在哪里啊?——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就是这个中国结的一部分,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我们的心永远紧紧的连系在一起,因此文中说中国结是()的象征啊?全班一起读读这句话“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再读。

  4、谁愿意带着深切的感情读读这段话?看谁能读出浓浓的中国情?可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读这段话。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交流体会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国人来华旅游、访问时,看到了中国节也喜欢。你们又知道是为什么吗?全班读读

  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些代表着祥和与喜庆的中国节啊?(播放课件)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呢?让生自由地说。

  六、结束语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结之所以那么讨人喜欢,除了因为它鲜红、美丽、典雅之外,更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寓意,它能把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系在一起。今天非常感谢同学们能配合我上我这节课,下课!

  附板书设计

  详和杰作幸福中国结憧憬——渗透文明(鲜红、美丽、典雅)饱含中国情不离不弃围绕起点。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读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原文

  11月17日,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辽远的西伯利亚地带袭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簌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扩展阅读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的动人事迹,感受人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风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非典”战场上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磁带。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围绕“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虽朴素却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讲述了发生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场上的动人故事。主人公叶欣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在战斗过程中,面对患者,她对其他医务人员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她自己被传染了,她在纸条上写道:“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叶欣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从她朴实的话语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无不被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打动。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热流,耳边都回响着那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叶欣的高尚品德。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这一段紧扣课题,引出了叶欣生前留下的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教学时注意抓住“刻骨铭心”一词,引起学生的思考:叶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为什么这句话令人刻骨铭心?

  第2段:这一段写了叶欣生前经常对护士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惯有的工作作风就是迎难而上。第3段:重点讲了叶欣在一次抢救过程中的表现。如果说第2段只是概括性地介绍,那么第3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位病人病情的“危急”,从“危急”之中还要感悟到情况的“危险”。而此时叶欣是“毅然”走进手术台,“积极配合”医生。她再一次“轻轻地”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反复引导学生读叶欣这句话,从这句话中感悟人物当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第4段:当已经有一名护士感染,叶欣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危险重重的时候,她不仅没有退缩,却“冥思苦想”,“亲自”做消毒工作。这里可结合叶欣作为“护士长”的身份来理解,她完全可以行使权力,安排护士们去做这些具体工作,不用任何事都亲力亲为,但她却把这种护士长的权力理解为一种责任,一种身先士卒的义务,可敬可佩。

  第5段:在叶欣病倒以后,她心里想的仍然是病人,是同事。可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在患病早期,普通的人一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而叶欣她又在做些什么。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叶欣的行为已超越了普通人,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的理解。

  第6段:叶欣的病情已非常严重,她只能靠写纸条和大家交流了。可请学生反复地读叶欣写的纸条,从这只言片语中体会叶欣面对死亡的坚强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胸怀。在最需要治疗的时候,她反复强调:“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在最需要人关心的时候,她再三交代:“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学生可以边读边体会叶欣当时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伟大。

  第7、8段:这两段写了叶欣去世时的情景。段落篇幅不长,但情感蕴涵很深。

  这句话在教学时值得细细体会:“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她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她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教学时,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像叶欣一样为抗击“非典”而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英雄们的事迹。从而真正了解这段话中“千千万万”和“责任”的含义。

  第9段: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尾。叶欣冒死抢救的病人出院了,而最有条件自救的叶欣却倒下了。对比之下,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可以请学生在整体感知时在文中勾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谈感受。

  一、交代背景,引入课文

  1.请学生回忆“非典”时期,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

  2.引出“抗非”战线上的英雄——叶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是谁说的?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直奔重点,深入体会

  1.细读课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学习。

  (1)研读第3段时,抓住关键句子:“这里危险,让我来。”着重体会叶欣面对危险,毫无惧色,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2)研读第4段时,抓住关键词语“亲自”,体会叶欣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3)研读第5~7段时,仍然要抓住关键句子“不要靠近我”“以后不要来看我,这里危险”,体会叶欣对同事们的关心,她心中装的是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一位熟悉叶欣的医学专家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很快,年轻的叶欣从同期护理班学员中脱颖而出,1976年毕业时她的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叶欣留院工作了。光阴荏苒,1983年叶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急诊科是省中医院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要有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20年。同伴们忘不了,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这买那。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在叶欣的护理生涯中,她的温情护理不知感动了多少绝望的患者。救死扶伤已经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护理工作对叶欣而言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奉献!院长吕玉波忘不了,叶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的。在他做院长后,叶欣只在电话里找他两次约谈。一次是二沙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

  伴随着急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诊救治设备的快速更新,叶欣从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小护士都觉得汗颜。1995年,叶欣的《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论文发表。

  在叶欣担任护士长期间,她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院领导戏言:急诊科是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窗口。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自学生字新词,认读13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神舟五号飞船从天外安全返回祖国大地经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产生骄傲自豪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从天外安全返回祖国大地的经过,产生骄傲自豪的感情。

  查阅资料

  神舟五、六号的补充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注意认读字的发音

  1.生自由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达到正确流利,注意认读字的发音。

  2.指名朗读,注意指导难句的断句。

  二、交流资料

  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关于神舟六号的资料。

  老师补充神舟的的发展史。

  三、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会用这么都么多时间的时间词语?如果去掉这些时间词再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表现了科学家的.什么品质?

  (2)生默读后小组交流。

  2.汇报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返回过程中科学工作人员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杨利伟与指控中心的对话,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像体会当时的情景。

  2.指名朗读。

  3.浏览全文,使这给课文分三部分,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1)生独立分,同桌交流。

  (2)指名说订正。

  4.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讲述这件事情呢?(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五、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怎样概括?

  1.小组说2.指名说

  六、作业:朗读课文;可以办一期神舟资料展。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我为你骄傲

  20xx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特点及作用,体会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情感领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

  技能领域

  学会吉祥结编制,通过学习简单结,为复杂结的编制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吉祥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协调的完成吉祥结调整时的“拉内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吉祥结半成品等

  学习准备

  编中国结的彩线及珠子之类装饰物,泡沫,大头针等

  一,引趣激情,诱发学习动机(约10分钟)

  (课件)介绍绳结的来历和古时候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绳结,请欣赏。(课件:古乐声中逐一出示中国结图片)

  3,师:这些绳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生:中国结

  4,(课件:哪扎提问“用来干什么”)

  生,讨论中国结的作用师:小结

  5,师:上次我们所学的鞭炮结就是中国结的一种基本结,基本结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基本结图片)

  6,师:通过欣赏你发现中国结有什么特点啦?生:讨论

  (课件:哪扎说出两个特点即学生的讨论结果)

  师:补充特点三并配合课件加以解释三个特点

  7,(课件:出示奥运标志)师:仔细看她其实也是一个中国结,为什么奥运会要用中国结做标准呢?生:讨论

  (课件:_独唱音乐会)师:维也纳金色大厅从来只允许摆放鲜花,而在_独唱音乐会上却有一个大大的中国结,你有什么想法?生:讨论师:及时小结

  8,师:现代社会中中国结早已不仅仅是绳结和运用于服装上了,你看(课件:花卉,动物,饰品等)(课件:哪扎也想要一个)

  二,学做结合,掌握制作方法(约20分钟)

  1,学生小组内先看图(课件:步骤及要点一),在轻松的乐曲声中试编,制作过程中遇问题相互讨论帮助

  2,师及时用吉祥结的.半成品边演示错误拉法和正确拉法边解释~编制要点二和三。

  3,请小老师一起来指导同学,完成作品

  三,及时评价,加强学习反馈(约8分钟);

  1,请同学自我推荐的作品

  2,小组评选:色彩看的,做工最细致的,外形最美观的作品送给哪扎

  3,(课件:哪扎感谢大家,并表示下次想请小老师来教)

  师:那你可还要有新的本领哦!

  四,拓展延伸,促使学习迁移(约2分钟)

  学生:欣赏课本上别的中国结

  师及时小结:中国结的花样其实还有很多呢,在课堂上我们无法把她全部都了解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更多的了解她,如上网这里有许多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大家可以来学哦!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不如让我们用最满意的作品来打扮教室!到时,也请哪扎来玩,他也可从中找到他最喜欢,然后再拜小作者当老师!”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学会写摘录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

  2、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3、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4、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

  2、什么是因材施教?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六、布置作业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2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29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06-20

语文上册电子教案03-09

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29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