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时间:2023-03-12 17:32: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 啃骨头 聊天 奔驰 唠叨 过滤 聆听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 皿-血 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 美

  学会倾听 现实的声音 趣 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 妙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2

  《夏》这一课出自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是梁衡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作者用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

  通过朗读“寻找”“发现”“理解”。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课时时间,首先,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语速的急缓要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次,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技能学习采取诵读体悟法。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课文反复诵读通过圈画、评点、讨论、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古往今来,历代文人作家都喜欢吟诵春花秋月,却很少写夏天的美。同学们对于夏天是怎么样的一个感受呢?(请一两位学生回答)其实夏天也很美,今天老师就要来领大家去欣赏一个不一样的夏之美。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夏》。

  (二)初步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注意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1、谁来说一说,本文作者对夏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请学生回答)紧张、热烈、急促

  2、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通过哪几方面的叙述来说明他对夏天的印象?夏天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天紧张的旋律

  (三)小组讨论,品味语言第一部分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文中有很多写的非常形象生动的句子,请大家分小组找出文中表现夏特点的句子,并尝试品读。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同学品味赏析,老师做适当点评指导。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分析: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和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使得抽象的特点变得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分析:这里用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黛、色dài青黑色)拟人句: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分析: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分析: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轻飞曼舞mànwǔ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第二部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1、文中也有很多写的非常形象生动的句子,请大家分小组找出文中表现夏特点的句子,并尝试品读。

  (1)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分析:写两种农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很有趣味。从举着和匍匐两个词可以看出,本句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夏季生命力的旺盛。

  (2)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分析: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2、为什么夏是在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呢?作者认为春之色和秋之色分别的什么颜色的呢?仿写句子仿照文中“春之色”与“秋之色”的语句,写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情的终极。

  例句: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金橘,如麦浪,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冬之色为冷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3、可是我们这里的田间的秋色明明是一片丰收的金黄色啊,为什么作者却说秋之色是红色的呢?这里就跟作者的个人感悟有关系了,作者梁衡先生是生活在山西的北方人,他是中央报纸的一名记者,长期驻守在黄河流域,作者写的夏天就是他在北方接触到的夏,而且是站在北方田间看到的夏天。因为高粱是在秋天成熟的,如果你站在大片大片的高粱地里,你就会发现秋天是红色的了。

  4、听完老师刚才的解说,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了。因为北方的夏天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北方大面积种植麦子,到了收割的时候就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所以说夏是金黄色的。

  第三部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呢?这里主要是通过写什么人来表现的呢?通过写农民忙碌紧张的劳动来表现

  2、农民到底要干什么活呢?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追肥,浇水

  3、文章用了哪个字来表现这种紧张的旋律呢?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六、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七、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八、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三、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四、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五、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六、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七、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四、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五、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七、作业写观察日记。

  八、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徐州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2.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

  3.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

  4.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果实。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3.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4.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5

  1长江之歌

  左所小学李密翠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自探

  1、教师预设的自探提纲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纲进行自探学习,自主解决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3、展示自探成果(通过班级交流及时反馈与矫正自探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仿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

  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7、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8、熟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指名学生逐节朗读,学生评价;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9、师生归纳小结。

  三、运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四、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听《长江之歌》。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二、探究学习

  1、出示自探提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出示第1节:

  (1)自由读,要求: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4、出示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学生谈收获。

  6、教师小结。

  三、运用拓展

  1、朗诵比赛。

  2、学唱歌曲。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潮()推()薄()

  朝()堆()礡()

  2、填空。

  走出()推动()

  乳汁()回荡()

  力量()清流()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感受夏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诗句,同学们判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纯洁,韵味各异。你们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今天,老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夏。(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全体同学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闲情逸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找生朗读后再默写,注意规范美观】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对“夏”充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欢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全班回答,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后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第二课时

  一、精读体味语言:

  虽然我们不曾到过作者的家乡,可是朗读完文章之后却仿佛身临其境,能感觉到夏天的阵阵热浪,闻到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甚至还隐约听到夏天奏起的旋律。作者的文字功底多么深厚,笔下的'文章具有非常的表现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句子。

  (一)下面先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仔细地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富于表现力的句子,找出用得贴切,传神的词语,找出形象生动的修辞,并做简单的评注.。

  (学生默读课文,作好圈点勾画评注)

  找好的同学,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评说

  (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许多的发现,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要求,用下面的句式开头:我找的句子在第段,有感情的朗读它,点评……)

  1,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同时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宛如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传达着夏的喧闹,却毫无燥乱的踪影。“曼舞”拟人手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生动形象。)

  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

  小结:大家用自己求知若渴的眼睛,发现了作者笔端那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同时用敏而善感的心灵表述了自己欣赏的观点。从刚刚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地生动形象,富于情趣: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呢,可以让所要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二:再读情感领悟

  (过渡: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笔端能流露出如此优美的语言,是因为他包含着感情,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蕴涵着作者对夏怎样的情感呢?)

  1、文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句子,向我们宣告着作者的情感?

  (“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我有一个疑问,作者之间讲到了,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在文章的末尾要写是黄金的夏季呢,写金黄的夏季不会更加好些吗?同学们能否帮我解除这个疑惑?

  2、探究“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小结:夏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是承上启下的季节;夏是托起金秋的臂膀;夏在四季更迭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拥抱热爱夏吧,拥抱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

  三、拓展迁移

  (过渡:至此,我不禁要感叹,作者不仅语言精妙,构思也精巧,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有作者这样一支生花妙笔,写出让人惊叹的美文呢?)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心中的夏怎样?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片段。

  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夏

  紧张景色景美

  热烈色彩赞美

  急促旋律人勤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7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2苦练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文中记录了前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陈招娣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为国争光,在排球训练中几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训练的故事,赞颂了她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陈招娣的倔强性格,学习她刻苦、顽强的精神。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认识“猝、垫、苛”3个生字,正确书写“崇、袁”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课文对陈招娣罢练及继续训练的细节描写中,体会中国女排姑娘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有关中国女排的图片,文字资料。

  2.有关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中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齐读。

  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怎样的训练才可以称得上“苦练”?

  2.多媒体出示关于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文字资料:

  在教练员袁伟民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连连夺冠,获得了全世界重大赛事“五连冠”的殊荣。

  中国女排在世界赛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就的背后她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前中国女排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苦练的。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新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合作学文

  1.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提醒学生在互读时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共同归纳:

  课文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因过于疲劳,两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并完成训练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板书:主动请求续加训练——首次累倒赌气罢练——再次累倒痛哭罢练——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四、熟读思考

  1.可以把课题“苦练”改为“训练”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苦练”中的“苦”字?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来。

  3.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语句批注在书上。

  五、交流感悟

  1.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感受陈招娣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

  (1)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翻滚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这两句话描述了陈招娣救球的训练过程。“飞扑过去”“滚翻过来”,形象地再现了训练情景。“玩命”“不顾一切”,表现了陈招娣认真刻苦的拼搏精神。“双腿发沉”“脸色苍白”,表明她已经精疲力竭了。最终陈招娣因体力不支而倒地。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一次累倒。)

  (2)招娣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眼看着球从自己的身边、头上飞了过去。她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即使站立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不是不想去救”“实在是太累了”,这表现了陈招娣累得面对飞来的球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3)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这几句话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苦和累是中国女排训练的基本特征。)

  (4)袁伟民一个球接一个球地扔着、砸着。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好不容易把刚才的负球给补上,她还是只救起了九个球!离十五个还有六个呢!很明显,招娣的动作迟缓了。终于,她又倒下起不来了。(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二次累倒。第一句写袁伟民对陈招娣的训练,他没有因为陈招娣已经很累而手软,仍凶狠地“扔着、砸着”,足见他是一个以“狠”著称的教练。后几句写了陈招娣训练时的表现,她没有因为前次累倒心里不满而影响练习,还是那么顽强,再一次表现了她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

  2.从以上的语句中,选择一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语句,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3.在苦练的过程中陈招娣有怎样的心理变化?看出她怎样的性格?找到相关的语句。

  (1)招娣火了,心里说:“扔吧!扔吧!”她霍地从地上站起身,气冲冲地嚷道:“我不练了!”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口走去。(第一次因为教练太苛刻,不顾自己累倒而发火,气冲冲地罢练要走。)

  (2)她感到满肚子委屈,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裤又径直向门口走去。她实在忍受不了了,世界上哪有这么狠心的教练呀!(第二次忍受不了教练对自己累倒后的.铁石心肠而感到委屈,赌气再次罢练要走。)

  (3)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最终冷静下来,理智回到心中,要完成训练。)

  招娣迈动脚步了。不过,她不是往前走,而是来了个向后转,步子那么猛,动作那么冲。(这表现了陈招娣的个性特征,以及她知错就改、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品质。同时,两次罢练也表明了训练之苦,照应了课题“苦练”。)

  4.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陈招娣完成了训练任务?

  作为一名中国女排的队员,为国争光,振兴我国排球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陈招娣坚持完成了训练任务。

  5.让女排的姑娘们练得这样辛苦,袁伟民教练是不是像陈招娣说的那样,太铁石心肠了?你怎么评价袁伟民教练?

  第2课时

  一、回顾全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陈招娣坚持刻苦训练的过程。

  2.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陈招娣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有感情朗读

  1.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2.指名读让你感动的段落。

  3.指导朗读3次练球的段落。

  4.分组比赛读。

  三、情感升华

  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你们对“苦练”一词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有这样优异的表现,这来自于她们背后的苦练。女排姑娘们不仅仅是具有吃苦耐劳、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她们日复一日的苦练都是为了祖国的荣誉。)

  四、落实识字

  1.自主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语。

  3.独立书写。

  4.辨别各组词语的不同用法。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耽搁。

  滚翻:一种体操动作,有技巧。

  翻滚:来回翻身打滚,翻转滚动。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5.摘记自选词语。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2.在课文内容的启发下,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现在,我们有哪些方式出行?未来,人们又会用哪些方式出行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课文,说说未来的出行方式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这种出行方式的哪些情况?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这些出行方式并不是人们的'奇思妙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你还能设想出其他的出行方式吗?

  板书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

  “海底”列车

  “地下”飞机

  “公交”飞碟

  “飞行”汽车

  适用快捷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要问”的重要

  1.齐读“不懂就要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于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上面左边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上面右边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干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要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青少版与原著的句子比较,激发学生探究原著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措施与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能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西游记》

  预设教与学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一起唱。(播放歌曲《白龙马》)

  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

  )中的主题曲。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二)初步感知

  1、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

  学生自由发言

  (看封面)封面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相机介绍作者吴承恩)(看前言)前言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看目录)从目录可以知道什么?你喜欢那个故事

  (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根据图片猜故事

  (三)细品精彩

  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交流、相机板书:想画面、勤思考、抓词语)

  2、老师今天把书中的人物请来了,同学们看,这是哪个故事?播放《三打白骨精》

  3、白骨精变成美丽的姑娘给唐僧送饭,结果阴谋没有得逞,她有没有善罢甘休呢?请同学们用选择黑板上的方法读一读这个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小组汇报交流(我用的什么方法看书,我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

  孙悟空的句子。体会孙悟空的特点。

  4、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相机出示这天,他们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这山山高路险,阴风阵阵。(1)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

  ?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我听一听这环境有没有让你们胆战心惊。齐读这段话。

  (3)原著中,对这一段的描写老师也挑选了一句。出示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自读,从这句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4)老师出示的只是原著中的一句,这个地方还有哪些可怕的东西呢?这是个小秘密,同学们课后去原著中寻找吧!

  (四)拓展总结

  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西游记》是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是一首充满斗争的歌,更是一首充满智慧的歌。他的魅力在岁月的磨练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魅力西游,让我们快乐阅读!

  板书设计:

  《西游记》

  想画面

  抓细节

  勤思考

  作业与练习配置

  1、唐僧、猪八戒也是本书中很有特色的人物,请你选择一个,用我们今天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感悟、研究。

  2、把你最喜欢的人物画下来,看谁画的最传神,做一次班级画展。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3、总结小队中小伙伴笑声的特点。

  4、仿照文章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

  1、师板书:笑。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字分别组成两字词、三字词和—字词。

  2、人们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笑体现了什么情感?(高兴、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忘不了的笑声》,去感受同学们别具一格的笑声。

  3、指名同学补充板书课题。

  二、整合学生的疑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领自授,导学达标。

  (一)检查朗读情况。要求:

  1、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中间4个自然段由本班“朗读小能手”朗读。

  2、在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达成共识。

  2、向组员请教自己疑问。

  3、中心发言人准备讲授。

  (三)引领自授

  1、中心发言人汇报本课的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进行互补后板书。

  2、中心发言人汇报引领学习。

  (1)归纳—个同学的不同笑声、特点,并在文中用“”线画出。

  余晓“格格格”有感力

  鲁珊“嘿”文雅

  方萍“嘻嘻嘻”淘气

  陈立“呵呵呵”洪亮

  (2)这些别具一格的笑声,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在文中用“”画出来。

  A、她正一边笑着,一边给同学念作文呢。(动作描写)

  B、“嘿,‘积雨云’来了,要不要我发表一个天气预报啊?”(对话描写)

  ……

  (3)教师引领:文中的双引号和单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单引号:特指。双引号:对话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小伙伴别具一格的笑,把同学间团结快乐、亲密无间的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也来露一手,写写我们六(4)班同学的笑,字数为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从同学们所写的笑中,请你评价一下我们的班集体。我们六(—)班是,是,是,我爱我们班,我为它骄傲与自豪。

  五、师总结升华

  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今天我们为这个集体骄傲,明天这个集体会因我而自豪,让我们把笑、把快乐留在这里,带着希望出发,用的成绩回报母校。

  本课属于在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内容。整个单元主要让学生回忆小学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在毕业前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且,综合性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制作好属于自己的作文集,有鉴于此,我利用了这几篇题材十分好的文章,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本课完成了这个任务。

  本课教学过程比较简单,在激趣导入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写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几个要求:

  一、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激趣导入的阶段,让学生说说在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他们是否会运用总分的结构进行表述,是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这都让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篇幅比较简短,内容比较浅白,学生理解内容不难,但是要求他们通过阅读进行归纳性的问题解答,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这个问题,在教师巡视过程中,不是每个同学的能够完成得很好,而且,课文的答案不是十分的明晰,需要学生通过归纳才可以做出答案。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大概用了二十分钟,我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钟让学生马上动笔写,虽然和同学相处了20xx多日子,但是,很多同学都不是十分了解各个同学的特点的,需要进行回忆、分析、归纳,但一旦动笔,同学们的速度十分快,到十五分钟左右,已经有差不多十个同学能够初步把文章完成。

  追求简单的教学环节,追求效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上的追求。本节课虽然自己觉得效果比较好,但课无完课,可能在环节的过渡中不够好,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等问题,以后再进行改正。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 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3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当然教学本课着力点还是应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画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今天我似乎做得还是不够,我希望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和我都还没有找到感觉!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

  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胶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以优美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北面临海的烟台一年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我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改新理念,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自主阅读促进自得

  我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自我选择:选择一个季节(一段)进行重点学习。伙伴的自由选择:选周围的几个同伴成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春日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探究某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高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词品句,以读促情。

  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我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这种让学生品词品句,以读促情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

  三、仿写指导,积累好词句。

  在学完了本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仿写指导训练,让学生用上课内积累的好词好句,把曾看到过的海上景观描绘下来。可以写一个季节,有写作能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涵。

  2、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

  教学辅助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说“犟”

  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

  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亮课题)

  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ang↘”念对了。

  4、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 ——(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

  5让学生谈自身“犟”的经历。

  二、读“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问“犟”

  1、学生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生难字词。

  2、申明上述问题在以下的学习中来解决。

  四、析“犟”

  1、由学生所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引入分析(灵活对待)。

  2、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3、表演和分析

  (1)蜘蛛

  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蜗牛

  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3)壁虎

  A、朗读;B、简评;C、分析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D、劝阻内容:婚礼暂时取消;E、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乌鸦

  A、懒得;B、简评;C、分析乌鸦特点:闷闷不乐,穿着丧服;D、为什么?狮王去世;E、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F、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G、做第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辩“犟”

  1、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但这是谁的婚礼?(众答:狮王二十九世的)

  2、那么,大家来辩一辩,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学生分正反方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不做定论。

  3、为什么其他动物没去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

  六、议“犟”

  1、小乌龟的“犟”有什么新的含义?

  2、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

  七、布置作业

  发《阅读记录卡》,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一文,写下所思所想。

  八、结束语

  成功是甜蜜的牛奶,困难则是苦涩的茶。要调出一杯美味的生活奶茶,两者缺一不可。祝大家都能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好奶茶。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15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

  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歌颂

  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7-16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3-2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学反思03-29

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4-04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2-10

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02-06

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3-11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03-23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