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5 13:10:0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

  (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

  (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3、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

  (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

  (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4、 交流。

  5、 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6、 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

  2、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 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

  (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

  2、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

  (媒体选项一)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 )。

  (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

  (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

  ▲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愉悦、快乐、享受……)

  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

  (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

  (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

  (媒体选项三)

  ▲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

  (2)理解“赏心悦目”。

  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

  (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著名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

  ▲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

  ▲读书丰富我的人生

  (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齐读第10节。

  课后小结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

  2、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语文教案 篇2

  1.我来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我们小组把词语朗读给大家听。

  3.我来提出不懂的词语。

  4、我来书写展示,说说学到的偏旁部首。

  (四)当堂检测:我会写

  chūntiānxiǎocǎobùgǔ|íhuā

  ()()()()

  (五)板书设计

  识字1

  春雨芽布

  五、教学反思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本课开始时由作者自我介绍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中以听、说训练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并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畅谈,在开放式环境中发展个性,受到从小学会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的教育。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用时:5分钟)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1.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2.读课题,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自己是大还是小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大还是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习效果。 1.认真听课文。

  2.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集体读,轮读。 1.读一读,连一连。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用时:13分钟) 1.游戏:考考你。

  2.出示生字卡片。

  3.学习新偏旁“彳、亠、忄”。

  4.小组合作,怎样记住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5.课件:拼字游戏。

  6.自由读文,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4.小组合作学习。

  5.积极发言。

  6.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照样子,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例:女 妈 妈妈

  彳______ _______

  亠______ _______

  忄______ _______

  四、指导写字。(用时:8分钟)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

  3.范写。

  4.巡视指导。 1.认读并认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怎样写。

  3.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练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4分钟)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一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孩子们读文后也有同感:感觉到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全文形象生动,本节课认字、写字是重点,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同桌、小组合作的优势,并通过多种手段学习巩固生字,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习重点

  正确认识自我,从小树立自立意识,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用时:6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

  2.课件展示图片及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细读体悟。(用时:20分钟)

  1.提出问题: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

  2.组织交流,指导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读书。

  3.出示课件,分男女生分别朗读小朋友觉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分小组朗读。

  (1)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会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大。

  (2)我够不到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听到________的时候,我要_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三、自由畅谈,扩展思维。(用时:8分钟)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四、明理导行,课堂总结。(用时:6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觉得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力量范围内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要尽量去做,不给长辈增麻烦。

  2.小结:我们现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现在做不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剧本内容。

  2.能借助提示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已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课可以按“内容→形式→内容→形式”的思路进行。

  1.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导演、作者以及剧情结构。

  (2)舞美设计、全剧的布景设计。

  (3)全剧人物造型设计和制作风格要与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应。

  (4)讲解剧情梗概,再进行本课的教学。

  2.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剧本内容。

  3.指导学生认识剧本形式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5.学生表演剧本。

  6.学生围绕马兰花故事,交流其他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段剧本。

  以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学生认识剧本的特点,三是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四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拓展资料

  《马兰花》作者简介

  任德耀(1918—1998),中国儿童剧作家、导演。江苏扬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1949年,在上海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的创建,并担任《表》《小马戏班》等剧的美术设计。1950赴前苏联考察后,潜心研究儿童剧编导艺术,积极培养儿童剧艺术人才。

  任德耀创作了20多部儿童剧,代表作《马兰花》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曾在十几个国家上演;《宋庆龄及孩子们》及《好伙伴之歌》,在1982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中也均获优秀创作奖。他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激情,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他的导演艺术讲究形式美,善于组织创新的戏剧场面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他执导的《童心》获1979年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一等奖,《甘罗十二为使臣》获1983年上海戏剧节演出一等奖,《木兰替父从军》获演出二等奖。任德耀1984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长。

  《马兰花》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传说在马兰山的山顶,住着仙人马郎。他在山顶上培植了一朵非常美丽的马兰花,这是一朵能给勤劳勇敢的人带来幸福的花。但谁也没有见过马兰花。马兰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王老爹、王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姐姐叫大兰,好吃懒做;妹妹叫小兰,是个勤劳的.好姑娘。小兰很想看到马兰花。老爹疼爱女儿,决定在去马兰山打柴时给女儿采一朵好看的花回来。老爹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来到马兰山。山顶上的马兰花闪烁着光芒,老爹兴奋不已,忽然脚下一滑坠下万丈悬崖,幸亏被马郎看见救起。马郎得知老爹上山来想替女儿小兰要一朵马兰花,并知道小兰就是随着朝霞起身、跟小鸟一块歌唱的那位姑娘,他愉快地把马兰花交给老爹。这时,松树公公说破马兰花(即马郎)送花是向老爹的女儿小兰求婚,老爹满心欢喜。老爹到家后,问两个女儿谁愿意嫁给马郎。大兰嫌深山野岭苦,不愿意嫁,小兰却愿意嫁给勤劳的马郎。马郎和小兰结婚后,他们和山上的朋友共同劳动,日子过得很幸福。不久,小兰回家看望父母,随身带来许多礼物,引起大兰的妒忌。老猫乘机煽动大兰去骗小兰的马兰花。大兰就在送小兰回马兰山的路上,向小兰骗去耳环和衣服,老猫则夺下马兰花,并把小兰推下湖去。大兰看见妹妹被推下水,吓得昏厥过去。老猫得到马兰花,因不知口诀,又威胁和利诱大兰扮成小兰上山去骗口诀。大兰无奈,只得跟着老猫上了马兰山。大兰看到马郎的善良勤劳,深悔自己受骗,终于不顾恐吓,向马郎吐出真情。马郎得知真相,布下天罗地网,经过一场搏斗,夺回马兰花,把老猫打得现出原形,丢下万丈悬崖。马郎借助马兰花的神力救回小兰,小兰与马郎和大伙又欢聚在一起。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4.引导学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