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6 13:16: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3号生写在小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完成后各小组的1号与3号互查,2号与4号互查。)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此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狐狸这种使人听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

  A:1、加标点:

  “您好()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唱几句吧()”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能使学生在搜集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学习。

  2、学习搜集的方法,初步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这一板块我们学习了两篇跟动物有关的课文,还“参观”我《动物乐园》,相信大家对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在动物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你知道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跟动物有关的奥秘呢?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提示我们的吧!

  2、出示幻灯片。呈现所要搜集的八个方面的资料。

  二、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

  三、指导学生如何记录与整理

  四、指导学生分组

  五、课后作业

  回家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探讨,与组员分享成果。

  2、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汇报本组的成果。

  3、师生共同交流与别人分享的乐趣。

  4、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成展。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练习内容:

  1.读一读,注意韵母。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出成语。

  4.加标点。

  5.熟记成语。

  6.读一读。

  7.口语交际。

  8.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读,将字音读准。

  2.指读。

  3.分析每组词韵母有什么不一样?

  4.齐读。

  二、比一比,组词。

  1.看题目,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区别?

  2.学生回答。

  3.学生组词。

  4.集体订正。

  三、照样子填写成语。

  1.分析例句。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四、加标点。

  1.学生读题。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讲解逗号、句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4.齐读。

  五、熟记成语

  1.自读。

  2.讨论这些成语的含义。

  3.给成语归类。

  4.齐读。

  六、读一读。

  1.自读,想想每句话的含义。

  2.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3.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展开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学生自读,思考这次训练有哪些要求?

  2.讨论训练要求。

  二、指导说话。

  1.回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2.乌鸦之后会有什么心情?

  3.那他下次看到狐狸会怎样做?

  三、学生练习说话

  四、同桌互说。

  五、指明说话。

  六、编故事比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4.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5.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有什么特点?

  6.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目标:能简要讲述自己在幼儿园时过儿童节的经历,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认真听别人讲话,把“怎样过小学第一个儿童节”的设想说清楚,培养合作交际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能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表达的兴趣与自信;品味童年的快乐、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设想说清楚,对于感兴趣的一方面,能说得更具体些。

  2、难点:学生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把过节的设想说具体、清楚,与人大方地进行交流。

  三、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小快板、小彩带、装饰画、写着“游戏小组”或“采购小组”等字样的小旗。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发交流兴趣。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这个节日在夏天,小朋友们最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全世界儿童在一起!(快板配合)猜猜看,是什么节日?

  2、师:“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瞧,大伙过得多快乐──(播放录像片段: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健美操,还有的在做游戏。他们用自己的画布置校园,五彩缤纷的花带、“庆祝六一”的横幅,多热闹的节日!)

  (二)自由交流、发言,在交际前热身。

  1、师: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时,一定也年年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那时,你是怎样过的呢?跟同桌说说吧!

  (1)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巡回检查,参与到交流中。可引导学生说出幼儿园过儿童节时,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活动。

  2、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在幼儿园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

  (1)检查、反馈。

  (2)让较多的学生发言。

  (3)适时引导学生把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活动说得具体些。

  (三)发挥想象,展开交际。

  1、师:看来,小朋友们在幼儿园过的儿童节真是丰富多彩,可那都是老师安排的。现在,大家都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了少先队员。少先队员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出主意,快快乐乐地度过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现在,同学们可以组成四人小组,给我们的“六一”庆祝活动出出点子:

  (1)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参与到交流中,点拨引导。(如你想在哪儿举行庆祝活动?活动内容有哪些?谁负责哪一项,怎样开展等。)

  (2)小组派代表发言。(强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有条理。如“我们组打算这样过‘六一’节:首先……然后……”)组员可补充,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建议。

  (3)学生当小评委,评评谁说得完整、有条理。鼓励说得具体、生动和设想有创意的同学。

  2、小结小组发言,开启下一步交际。师:大家的点子可真多。唱歌、跳舞、聚餐、做游戏……真是丰富多彩。可是,光有好点子不行,大伙要分工合作,开始准备准备了!你想加入哪个筹备小组呢?(出示写有“布置小组”“歌舞小组”“游戏小组”“采购小组”等字样的小旗,让学生按兴趣自由组合。在学生分组的同时,教师挂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装饰画与彩带,营造气氛。)

  (1)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努力说具体、说生动。如“用什么东西布置什么地方?”“谁表演什么节目,有多精彩?”“计划开展哪些游戏,怎么玩?谁负责组织,有什么奖励?”“需要买些什么?”等等。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人可补充。一组汇报时,其他组认真听后,可提出意见与建议,也可评评别组说得怎样。

  师:各个小组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相信我们的六一节庆祝活动一定是丰富多彩、快乐有趣!这么棒的庆祝会,你们想不想邀请别的朋友来参加?

  (四)扩展活动,在邀请中交际。

  1、师:谁愿意来邀请邻居的老奶奶啊?(教师扮演老奶奶,与学生展开交际对话。通过老奶奶的提问,引导学生说话,交流时以刚才的讨论内容为主。)

  2、学生当小评委,评一评。(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进行评价:邀请时说话的内容是否有条理,吸引人;能否做到礼貌大方,仪态自然。)

  3、找你的好朋友,表演表演。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度过了很有意思的40分钟──为咱们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出点子、想办法,还学会了怎样与别人合作、交流,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多多练习,一定能说得更好!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一定会有不少的新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庆祝活动中,跟小朋友们一起欢度快乐的节日!

  六、设计意图: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以热闹有趣的“庆六一”录像开课,营造一个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体现一个递进的层次:

  1、交流幼儿园时的过节经历,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加点评,让学生尽情进入交流状态。

  2、交流讨论,拟定庆祝活动方案。

  3、分组合作交流,让任务具体化,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具体,说得生动,培养协作精神。最后设计一个邀请的环节,让学生展示训练的成果,同时培养其在交际过程中的文明礼貌习惯。这几个循序渐进的训练环节让学生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针对本课训练的话题,为了防止学生的交流走向空泛,我以一些过渡语言为学生引导方向,引导学生往具体处想,把“六一”节的活动落实到歌舞、游戏等,甚至落实到每个节目,由谁表演,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贴近生活的话题中,能尽情地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

  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

  设计说明:“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

  2、听读、比读: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为什么?

  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

  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按要求方式诵读: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戏曲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

  ①“都门帐饮无绪”应读出心痛和惆怅;

  ②“留恋处,兰舟催发”应表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之人更生哀怨?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到最深之处,朗读者应自觉进入角色,读时略带哭腔。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读的)再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三)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1、此文描写的是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要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设计说明:对本文艺术手法的使用,学生可能说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理解还处于较肤浅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缘情设景”体现了作者主观情感对景物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设置的相应意象。本文“虚实相生”的写法也是难点,应抓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等句和上下文内容作比较分析,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让学生吃“夹生饭”。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在黑板上板书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面的关键词,重要意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2、写离愁别绪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这样的选择和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意象对于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鉴赏打下基础。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从作者情感表达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础好的学生还会涉及到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时代特征。(如果能理解到这一步,教师可简单介绍作者,这对学生理解有帮助。)

  教师点拨: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表现的情感特别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一到作者文里就变得特别不寻常、与通常的说法不同,同学们能找出几例吗?

  学生讨论寻找,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教师提问并指导:

  (1)“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是船,但作者不说舟船,却用兰舟,使文章顿增美感,兰舟一物,充满典雅、精致之美。明明是船夫催发,作者却说“兰舟”催发,是何原因?船夫催发,何来典雅、精致?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节日为意象已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氛,再加一“清秋”修饰,节日一下变得凄美、淡雅,别具一格。

  说明: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可把唐诗和宋词作个比较,唐诗是张扬的、开放的,唐诗中的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的离别中,几乎没有多少悲伤;宋词是淡雅的、内敛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说了,就连豪放派词人苏轼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凉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对唐诗和宋词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当然,这一环节要根据教学过程来决定它的取舍。

  3、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如何安排词中显现的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设计说明:此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学生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一些句子来描述,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但学生的分析与回答可能较肤浅,涉及的面也不宽,应特别注意引导。

  举例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由三个单纯的名词构成,在描述画面时,我们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1)三种景物以并列方式展开描述

  (2)把“晓风”“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杨柳”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杨柳”作为意象的意义。)

  (3)把“杨柳”“晓风”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残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残月”作为意象的意义。)

  (4)把“杨柳”“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晓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晓风”作为意象的意义)

  语言描述举例:

  (1)河岸上杨柳依依,晓风阵阵,残月低垂。

  (2)岸边的杨柳在风中摇荡,在残月的映衬下,更增离别的伤感。

  (3)一弯残月在刺骨的晓风中,惨淡地映照着河岸上依依的杨柳。

  说明:不同的组合,体现对句子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这幅画的意境的把握程度。但举例不能过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问:这种单纯名词组合方式,同学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这样的组合有何妙处?

  教师指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不加任何修饰的组合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此时意象是流动的,读者的解读是极度自由的。美籍学者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说“作者仿佛站在一边,任读者直现事物之间,进出和参与完成该一瞬间的印象。”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模糊性和解读的多元性。如果加上修饰语,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受限制了。也许这就是此句被称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

  (四)品味本文的遣词美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如果把“去去”改为“此去”,把“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效果一样吗?“暮霭沉沉”和“楚天阔”是否矛盾?

  说明:学生如果能抓住“用词与表达情感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就不错了,但后一问学生回答可能不到位,教师应引导,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离别的沉重感,更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哀伤。

  2、“执手相看泪眼”

  问:如果让你描写情人的离别,你会设计什么方式?有比“执手相看”更能表达离情的词语吗?

  说明: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如果不注意引领,就会使这一问失去价值,应让学生明确:告别的方式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此处却有更深层的意义,作者采用“执手相看”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诗经·邶风·击鼓》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子,此处的“执手”写出了两人“不舍”,更表达了作者内心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同时“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率,充分体现了柳词通俗、率真的一面,与上文的典雅相应成趣。

  总结:这种鉴赏方法叫“易词造意品析法”,对品味谴词造句的妙处很有帮助。在分析时可让学生先讨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此处不多举例,学生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后训练。

  (五)背诵检查

  设计说明:“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语文素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要求当堂能背诵同学互相检查。

  (六)课堂总结

  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当时人们对柳词的喜欢程度。柳永为何能赢得普通民众的如此厚爱?他不像李白和徐志摩(《赠汪伦》《再别康桥》),把离别写得洒脱、自在,甚至有时还略显欢快,这种打出常规的、别具一格的写法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写的是最常态的离愁别绪,却同样成就了他的声名,为什么?因为他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不断渲染加强对读者的情感刺激,文字明白晓畅,又不失精致、典雅、大方。既有文人内涵,又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给读者崇高的审美享受。

  (七)作业:第1题为选做题,第2题为必做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本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朗读方式: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品读情感:

  1、景:精致典雅

  2、情:离情感伤

  艺术手法:

  1、缘情于景

  2、虚实相生

  分析名句:易词造意品析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三)概括中心思想小结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语文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执教的《毽子变乖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

  2、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散文,写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很听老师的话,而我们刚开始练习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后来“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每天练习,毽子变乖了,也听我们的话了。全文一共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讲课件老师教我们踢毽子。第二自然段讲老师表演踢毽子给我们看,毽子很听老师的话。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刚开始练习踢毽子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老师告诉我们要经常练习。第四自然段讲“我”每天练习踢毽子,后来毽子也听“我”的话了。本文语言活泼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钍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读代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踢毽子的.感受,使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踢毽子的快乐,而且渗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认读生字词。研究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课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教学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的脚下不听话。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

  各种体育用品、词语卡片、挂图

  七、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植树》教案06-15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公输》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