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2 17:26: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3.生字词的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第二课时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课题

  ★ 数字 课时进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数,一,两,三,四,五,只,个,小,朋,友”11个汉字。

  ★培养学生的听读,指读课文的习惯。

  ★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数字歌》。

  教学重点

  培养听读,指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有序地观察图画,学会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游戏,伸出你的手指头,跟着陈老师一起做。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呱呱呱。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老虎呀,嗷嗷。(做抓人的样子)

  生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说到“小老虎”时就全体坐下。

  课文导入

  师:刚才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毛毛虫,小白兔,小青蛙,小花猫还有小老虎。(投影显示课文图片)快看,这里还有更多的动物啦。

  课文教学

  1.描述图片上的动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天上飞的是什么动物呀?(盖住其他动物,只留小鸟)有几只啦?

  生1:是小鸟。

  生2:有六只小鸟。

  师:对了。小鸟用几只来说,我们可以说一只,两只,还可以说……?

  生3:三只,七只。

  师:小朋友们看左边,这些是什么动物啊?有多少只啊?

  生4:是小羊,有三只。

  师:那这下面的是什么啊?

  生:一头牛。

  师:牛我们用“头”来说,可以说一头,两头,还有啦?

  生5:十头牛。

  师:你能看见多少只小鸡啊?一起来数数吧。(手指图片,依次数)

  生6:有四只鸡。

  师:正确。大家看,水里游的又是什么呀?有多少啦?自己心里先数数。陈老师请举手端正的孩子。

  生7:有五只鸭。

  全班齐数数量。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这些又是什么动物呀?

  生8:是两匹白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说两匹马,而不说两头马,两只马。大家看看,地上这些移动的小东西是什么啊?有多少条啦?

  生9:有九只毛毛虫。

  师:我们一起数数,一,二……。应该是九条虫,而不是九只虫。

  师:孩子们,能数数看水里的鱼和虾有多少吗?一起数数吧。一,二,三……(强调量词单位“条”)

  2.听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数字歌》(板书“数字歌”)

  生齐读:数字歌。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1页,请用手指到认真听陈老师朗读,。陈老师要提问的哦。3 数字 数字歌 一头牛……

  有些学生跟读老师:

  师:认真听老师读。陈老师提问:有几头牛?(处理生字“一”,贴生词“一个”)

  “一”可以说“一头”“一个”,还有“一”什么啊?

  生用“一”口头组词。

  师:那么有几匹马?几只小羊?几只鸡?几只鸭?几只小鸟?几条鱼?几只虾?几条小虫?谁小哈哈?

  (方法同处理“一”的`方法,贴生词“两只”“三条”“四匹”“五只”“七个”“小朋友”,请学生分别口头组词。)

  教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师:今天啊,有些顽皮的字宝宝要吵着出来和小朋友见面了,请你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这个字宝宝是……?

  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如:数,数,数学的数。

  师: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朋友啊?

  生10:老朋友。

  生11:新朋友。

  生12:好朋友。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值日生说“起立”)同学们休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4、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葱、茏、障、廊、凸、嚣”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关键问题,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

  失明的孩子们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导入新课。(2分钟)

  1.师:“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六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第11课,《指尖的世界》”(边说边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好吗?(师生一起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分钟)

  1.师:好,那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看一遍。看完后开书58页,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的字形。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参考书来理解。

  (4)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绿树葱茏、纤细、无障碍楼梯、凹凸、长廊、色彩斑斓

  搀扶、喧嚣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大家看看有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没有?

  (4)板书生字“凸”,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写完后一起书空写一遍。指名学生读字音,讲字义,并组词。

  (5)板书生字“嚣”检查生字的音形义。

  (6)有谁知道“葱茏”的意思?(提示学生“葱”字中间是个“匆忙”的“匆”)。

  “障碍”的意思是什么?那“无障碍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7)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9分钟)

  1.细心的同学通过这个“”号知道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我们一起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说的好吗?

  2.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阅读提示,其他想读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读。

  3.好,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孩子们温柔地睡去了。他们醒来时,或许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1) 指名读。

  (2)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中、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指的是什么?(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他们既然失明了,为什么又说看到世界与光影?

  (不是真的“看到”,而是“感觉”到)

  4.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是上天把他们的这扇窗关上了,那他们怎么感知世界?。这也就是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失明的孩子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板书:怎样看到)

  5.指名学生回答,并上台来板书。

  (1)用手指触摸;

  (2)用耳朵听;

  (3)用鼻子闻;

  (4)用身体感觉;

  (5)用心感受。

  6.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他们用手指触摸来感知世界?请一大组同学找一找。二大组同学找用耳朵听的`;三大组找用鼻子闻的,四大组找用身体感觉和用心感受的。找到以后划记,并读一读。

  7.分组交流汇报。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1)用手指触摸的句子之一: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用耳朵听的句子之一:

  “有时,孩子们还玩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佩服;同情;感受他们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幸福……

  (3)用心感受的句子之一:

  “在手工课上,他们用纸和剪刀,更是用心,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

  师:“如果你和他们一样看不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样?”

  (4)“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读相同的句子或文章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去读,你的收获会更多”请大家再一次用心去读你找到的句子,边读边感悟。

  四、培养语感,情感升华。(6分钟)

  1.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一组关联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虽然……但是……)(板书)我们知道,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对不对?而且,有的段落虽然没出现这组关联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出示第一小节,老师示范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大家试试着你找一个合适的段落用“虽然……但是……”来概括一下段落的大意好不好?

  2.学生思考之后指名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全文的大意呢?试试看。指名回答。

  4.是啊!失明的孩子们虽然遭到了生活的不幸,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体会生活!让我们把由衷的掌声送给他们!

  5.也有一些孩子,一开始并不能够这么轻松自如地感知世界,就像美国的盲人作家海勒凯伦曾经也是一个脾气非常坏的孩子,那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使失明的孩子感知到美丽的世界呢?那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那神奇的力量就在这段话中间,看谁最先找到!(板书:他们:快乐、信心)

  对,只有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人,才能让别人快乐;当上天向我们关掉一扇窗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全世界都失去了!相信自己,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6.师:“同学们,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可爱的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与光影呢?”(板书:我们:关心、帮助)课文中有体现吗?

  五、教师小结,拓展阅读。(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非常开心地学习了第11课,指尖的世界。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本书。有一位读者读完后发表这样的感慨:我是含着泪把这本书读完的,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做出了不凡的事情来,她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是一个哑竟然能开口讲话的人,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是一个正常人,却无法用一个平静的心来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海勒凯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比较识字就是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认,进行区别,找出不同的地方,加强记忆。比较识字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措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在这些常用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也有许多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这就使“比较”在识字教学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的方法,把握比较的时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换偏旁比较法

  像一年级教材中的“她”与“他”“地”;“把”、“吧”;“砍”、“次”等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汉字中有很多,换偏旁比较便成了最好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往”时,就会与“住”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字形之间的异同,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多了。在做练习时,可以设计用“加偏旁、组字、再组词。”这样的练习进行比较。

  二、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三、换一换比较法。

  学“天” 把“无” 的“竖弯钩”换成“捺”就成了“天”;学“手”把“毛”的'“竖弯钩”变成“竖钩”就变成了“手”;像这样的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学生提到熟字时,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多加指导,千万不能走过场。

  四、加一加、减一减比较法。

  学了“灭”回忆“火”加一横就是“灭”;学了“卜”回忆“下”减一横就是“下”。

  五、儿歌辨字、识字法。

  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

  学习“入”字时,由于前面学过“八、人”字,学生便会主动与“八、人”进行比较,学生编了这样一句儿歌,很形象:“撇在捺上压是个‘人’,大人的人;捺在撇上压是个‘入’,出入的入;撇捺分开就是‘八’,八个的八。”还可以用手势把这三个字分别演出来,这样很轻松地分清了“入、八、人”的形和义。

  “休”与“体”容易相混,教师说:“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