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3 19:36: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教学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学

  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一、抓关键词句。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把握整体,抓重点。

  在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3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 第一课时 —

  一、激情导入,揭示内容。

  1、导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2、揭示内容。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大家已经对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汉字王国,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

  2、学生自由读课文开头的一段话。

  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4、学生自由分组。(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字谜组;第二组歇后语、笑话、古诗组;第三组绕口令、对联组;第四组汉字起源组)

  5、“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月 日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3)了解汉字的趣味。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

  分工:组长: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合理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等。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要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实践,完成活动。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1、提示学生查找图书搜集。

  2、提示学生利用网络搜索。

  3、提示学生通过请教别人得到相关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也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字谜的神奇吧。

  二、猜字谜。

  1、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字谜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科书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5)提取画中的.信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

  (6)提取画中的信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7)相传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3、小组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田;(3)立;(4)也;(5)休;(6)斗;(7)默。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至(4)是文字谜,(5)和(6)是图画谜,第(7)题是故事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写了许多字谜,说出来让大家猜一猜。

  6、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

  (1)杨修通过什么方法猜出了谜底?

  答:运用离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

  (2)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示例:一人一口酥

  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三、有趣的谐音。

  1、谐音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这种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②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③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④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⑤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义。以上六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同音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①一连三座庙——

  ②石头蛋腌咸菜——

  ③霜后的萝卜——

  ④关公打喷嚏——

  宣布答案:①妙(庙)妙(庙)妙(庙);②一言(盐)难尽(进);③动(冻)了心;④自我吹嘘(须)。

  (5)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一组出题,其他组成员抢答。

  (6)小结:歇后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枇杷”和“琵琶”》。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4)拓展:小组派代表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默读《有趣的形声字》,概括形声字的特点。

  2、介绍:“星”和“凤”原来都是象形字,后来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出来的。“蜀”和“祭”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3、交流:形声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另一个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表示这个字读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这个字意义的部分叫“形旁”。

  4、你还知道哪些形声字?说说它们的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比如:“草”,“早”是它的声旁,“艹”是它的形旁。

  五、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把搜集的有关资料,做成一期以“有趣的形声字”为主题的手抄报。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此板块中我着重选择了猜字谜和找谐音两个内容让学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语文教案 篇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一、中心与结构

  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为此,全文安排了四个段落。第一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必须注意的是国际主义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的,这里与共产主义精神并列提出,只是为了突出强调,所以本段的重点是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讲了两层意思:(1)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2)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所以,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而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三个方面又是并列式的,共同构成了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的中心是:概括叙述了白求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二、课文的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论点有三个,第一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经过证明了的分论点对中心论点来说,是证明中心论点的依据和理由。

  三、对比的写法

  第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

  四、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是一篇纪念文字,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中紧扣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如第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明显。

  五、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第二段的'“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再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六、课文最后一段分析

  这一段包含两个句群,前四句是一个句群,后四句是一个句群,先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语言非常朴实,感情非常真挚。“只见过一面”的“只”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说到回信,很有一点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写到自己对于白求恩同志逝世一事的感受时,说“我是很悲痛的”,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比较一下“我很悲痛”与“我是很悲痛的”,就可以体会得到。

  纪念白求恩的最好行动无过于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上文已经具体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结束全文时紧扣中心,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着重阐明这种学习的意义。

  从上一句群到下一句群,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来说影响之广,现在又说“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推崇白求恩精神之伟大。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先概括地说一句:“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果就此结束,那么意味就显得枯瘠,语气就显得窘迫,收束就显得无力了。作者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的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得热情洋溢,诗意盎然,意味非常丰美,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10-25

语文《公输》教案08-05

语文《植树》教案06-15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翠鸟教案09-04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