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太空生活,感受宇航员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学习课文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推荐书目:
①《太空漂流记》(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xx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②网络资源:
③影视资源:
《太空站实录》
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
5.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它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师: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是指理哪些呢?
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
第三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生:为进入角色认真研读课文,先小组讲解,再班级交流。
生:介绍生活片断
师:聆听,组织交流评价
第四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师: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根据投影要求圈点勾画。
投影:1.第5—9节分别介绍了太空跑步活动的哪几方面内容?
2.划出解说某种活动的意义及进行某种活动与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处与难处的`语句。
3.划出体现太空探险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词句。
生:阅读、圈点勾画
师:组织交流(引导同学圈点勾画的注意点,并作板书)生:交流、评价
师: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现在请大家在阅读文章时,注意能根据文章进行质疑。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
生:解答、交流、评价
第五块:发展延伸
师: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
生:观看视频
师:结合录像、及课文最后“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生:交流评价。
第六块: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吃饭、跑步、洗漱、睡觉这些在地球上最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地球上不同了,能够大太空中吃饭、跑步、洗漱、睡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习宇航员身上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航天方面飞得更远!
作业:
话题作文:以“人类的飞天梦”为话题作文,字数4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跑步(方式、作用、感受)
长高(长—不长)
总体概括穿衣(艰苦)总感受(探索、牺牲精神)
洗漱(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
睡觉(头脚倒置)
总分写(叙述与说理结合)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1)、不上不下(卡)
(2)、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3)、土撒在热水上(垫)
(4)、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5)、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6)、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7)、学猫叫。
(8)、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学会读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会读书。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所学的《孙权劝学》导入
二、介绍作者
1、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读课文
1、“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讨论“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3、“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情节要精彩,人物要生动,感情真实质朴。
4、你是怎样读书的?
5、冰心的读书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有选择,然后广泛涉猎,要有恒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
七、布置作业
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一、多读书: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情感知识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挑选、比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松鼠,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2、技能目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也有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鸟、小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特点是:一客观性。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二科学性。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三实用性。说明文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
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是其中一种。科学小品有两个特点:一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二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本文是科学小品中的著名作品。作者布丰,是法国博物学家,科学家,贵族家庭出生,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皇家科学院,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是净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36卷。
四、课文朗读
1、把握课文中红色字体的词语的读音。
驯良(xùn)乖巧(guāi)清秀(qīngxiù)矫健(jio)机警(jng)玲珑(líng)帽缨(yīng)歇凉(xiē)榛子(zhēn)榉实(jǔ)橡栗(lì)蛰伏(zhé)错杂(zá)苔藓(táixin)圆锥形(zhuī)梳理(shū)
2、学生用稍快的节奏齐读,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课文分层,然后读出你比较喜欢的片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作者是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的,写得生动而形象。
五、课文理解(依据参考书)
1、松鼠是怎样一种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
明确:
(总)第1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第2段,松鼠的漂亮。
(分)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补充)第6段,松鼠是一种有用的动物。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研读相应段落,完成表格。
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漂亮
1、面容和肢体:清秀、矫健
2、好看的尾巴:帽缨形、翘
3、吃食的样子:前爪送、坐
驯良
1、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
2、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3、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乖巧
1、过水:尾巴当帆和舵
(动作)2、警觉:跑、躲、逃
3、跑跳:轻快、善爬树
1、选址:干净暖和
(筑窝)2、建造:宽广坚实
3、居住:舒适安全
4、盖子:充满灵性
补充说明:松鼠的繁殖;换毛;松鼠的价值——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制衣。
六、知识拓展
(一)本文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1、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
《辞海》: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2、依据参考书讲述
(二)品读课文体会语言
(说明文语言以准确为主,生动为辅。准确是为体现其科学性,而生动则使文章具有可读性。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兼具准确性与生动性。自读课文,划出你认为生动、形象、有趣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动。)
1、语言生动性的体会
(1)贴切的形容词:清秀、闪闪、矫健、轻快、敏捷、机灵、玲珑、帽缨形、美丽、漂亮……(外形)
(2)巧妙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精当的动词: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筑窝)
2、语言的准确性比较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
(2)它们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通过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明确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表示猜测、限制性的语言上,如“好像”、“经常”等。
(三)倡议同学们关爱动物
作者笔下的松鼠可爱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大千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对待它们,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
(学生浏览相关的动物图片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报道)
请学生发出“关爱动物”的呼吁,每人说一句话。
(四)合作交流: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语文教案 篇5
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间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护(bi4)爱慕(mu4)凯歌(kai3) 粘(zhan1)自吹自擂(lei3)大模大样(mu2) 张牙舞爪(zhang1)妒忌(du4)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词语:
(1)庇护:原指包庇,袒护;含贬义。本课指保护。保佑;含褒义。
(2)爱慕:本课指因喜好而追求。
(3)粘:本课指紧紧地附着在物体上。
(4)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5)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6)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7)洋洋自得;自己感到十分得意或舒适。洋洋:得意的样子。
(8)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9)护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也作忌妒、嫉妒。
3.熟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人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或刻舟求剑)然后让学生简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及.写作意图,教师引入寓言这个话题导入新课。
二.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两千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和对以后寓言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教师讲解寓言知识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同学们通过《寓言三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四、学习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5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讨论下列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全班交流)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他自己的小人之心自命不凡。)
(3)这个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3.讲解:第一段讲故事运用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间用描写,为了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4、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然之下便显然而止。用反衬手法,作了辛辣的讽刺,点出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者的一文不值。
五、学习《蚊子和狮子》10分钟
1.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则寓言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归纳: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是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六、学习《浓烟和烟囱》5分钟
思考:烟囱和浓烟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从不自吹自擂,永远默默工作 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七、读完三则寓言,猜想一想,寓言所写的`几个不同的角色,同社会上哪些人的特性有相似之处?
讨论(答案不限)
八、小结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阅读寓言,要透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发现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九、作业
课后练习一A类
寓言三则 (第二课时)
处理课后练习二: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先拟稿再口头交流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续篇
2.《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说课精要]本文三篇分别采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指导阅读,重点是读好一篇,做个示范。因为是快班,所以要抓主要问题,而且重视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训练,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语文教案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
说教材:
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天真活泼的科利亚因患有传染病而被医院隔离治疗,躺在床上的科利亚是多么的孤单,多想飞到伙伴们的身边一起去感受那朗朗的书声,一起去操场奔跑、去欢笑。心有灵犀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孤独,给他送去了一个飘着的气球,气球给科利亚带来了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真挚的友谊,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这是一篇面向孩子们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我教的是第一课时。我认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还有认字,积累语言和体现正确价值观,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定下以下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病”两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我昨天这堂课的设计意图: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人物前后的情感变化进而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特别是科利亚一开始的那种真没意思的心情二年级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体会,所以一开始,我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生说说开心的事,引出假如有一天你不能再享受这些快乐了,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体会失去这些快乐后的孤独、难过的心理,为课文的情感体验做好一定铺垫。
二、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我觉得应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中我抛弃了原先的那个要学生先看拼音读、再去拼音读、然后识记字形这样按部就班的方法教学而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识字难关。并利用请生字宝宝下来的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并以趣激发。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
三、以角色体验来解读文本、朗读课文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体会病床上的科利亚的孤单与寂寞。因而,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这一部分课文领会不深、掌握不牢的情况。教师在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达到进入文本的目的。刚开始设计这份教案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所以教学1、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科利亚的真没意思,我先用课件出示科利亚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的情景图,并配上让人感到孤独寂寞的低调音乐,加上科利亚的独白,:我生病住在医院里觉得真没意思。当学生进入情境后,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谈为什么科利亚会觉得没有意思?引导学生说说科利亚在医院里不能做什么,只能怎么样?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没意思。
四、以空白点为突破点来激发想象,鼓励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用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课文留有不少空白点,例如:科利亚独自一人躺在病床上时的孤独心理,这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个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科利亚没意思的心理的突破点。刚开始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让学生先说说科利亚会想什么?然后我给学生一个句式: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他想起以前……而现在……这样一个句式去写。试教的时候,学生表现不是很好,也体会不到科利亚的这种孤独,没意思,而且这样教费时很长。所以我就改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动态的画面,让学生耳濡目染,刺激学生的感官。很快地进入了科利亚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想象:假如你是此时的科利亚,你还会想什么?我觉得这一环节比起原先的教法课堂效果好了很多。学生有所感悟反过来影响了我,上课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孩子在听的时候,眼睛微微红了一下,就在那一刹那我心里涌过一阵酸楚。
五、略读课文,感悟情感
我觉得课堂40分钟是十分有限的,怎样用有限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收效。我认为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文3、4自然段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因此,我在这里采取了略处理,通过过课件播放第三自然段引出第四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此时科利亚的心情又是这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进而引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小伙伴们透过气球给科利亚送去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同学之情,我本来想让学生能说出:问候、关心就行了,但是东城小学二(5)很不错,他们能体会到气球带来的是温暖、同学友谊等等。
六、拓展延伸 情满课堂
本文的价值在于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所以这一环节让学生写祝福的预设实质是发现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最后老师送出礼物让学生有感情读儿歌回归整体,让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点明了主题。这里我本来还有一段《歌声与微笑》的音乐,让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可是由于我的疏忽,忘记放音乐,我觉得挺遗憾的。
最后,我谈谈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点小感触。我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这样的故事,他说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当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几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是的,书是甜的;我希望,语文,也应该是甜的。这节课我感受到了两个“甜”。体验创设情境,读“可爱的”一句,孩子仰起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他们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开心,他们的内心也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
指导长句读
扎扎实实地带学生读长句子,一遍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读通了,读顺了,也读好了,他们也感受到进步是“甜”的。
我想:语文的甜,是认识与发现的快乐,是品味与赏析的愉悦,是表达与交流的酣畅;语文的“甜”,是一次精彩的发言,是一个会心的眼神,是一抹自信的神采;语文的甜,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那一瞬间……
但是,毕竟我还年轻,我的课堂还很稚嫩,课堂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不可能体会到这么多的甜,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让我今后的语文课堂能多感受一点“甜”,谢谢大家!
语文教案 篇7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有四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宋代,词进入繁盛时期,并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二、 通过朗诵,整体感知。
词是极具音乐性的诗体,在古代是用来传唱的。现在虽然乐谱已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体会并且传达词的情感——朗诵。
自由朗读。要求:读出你对词的感受。
学生读——学生评价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感受;原因)——————和心上人离别的伤感。
用词当中的一句话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 通过讨论,具体分析。
词人是如何来写离别情的呢?(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
(用语言表达你的看法。)
(一) 典型环境
写景。
写了什么景,传达了什么情感。(请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景,投影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学生回答,并补充。
提示:寒蝉——什么时候的蝉?为何不是夏天?叫声如何?
初秋,生命将终时的`寒蝉的凄凉叫声。
长亭——是什么地方?
分别的地方;“长亭外,古道边”;是分手处,伤心地。
骤雨——词人希望这样吗?
难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启程去远方,不得不分别。
(想象画面)在一个清秋的傍晚,大雨刚刚停歇,耳畔是寒蝉凄凉的叫声,面对着长亭古道,一对相爱的人就要离别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低沉的声音为大家演绎一下。——评价,指导。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虚实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
“阔”“舒”——对比《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是空阔,使人感到惆怅忧伤。
情——是和情人离别的久远,是前途的暗淡。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轻柔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凄切中有苍茫。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生回答。
提示:杨柳——谐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离别难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高考之后)
晓风——什么时候的风?感受?秋日拂晓的风是微凉的。心境更凉。
残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却更添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
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用你粗壮的声音为我们演绎一下——评价,指导。(似乎有体会)
4、小结:柳永通过选取典型的景物——寒蝉、长亭……,无一不在烘托、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没有一个字写情,却又无处不再写情。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恋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怀》
问题:描绘了什么图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 典型细节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画来展现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你觉得给这幅画旁配上哪两句诗最好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处?(讨论)
提示:执手——为什么不是拥抱?手连着心。爱情的美不是“我爱你”,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泪眼——有泪,但又没有哭出来?
竟——说明想不想哭?为什么想哭却没有哭出来?
伤心到极处,没有办法哭出。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是离别悲痛心情的再现。是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是婉约。
总结:作者选取了离别时典型的细节——执手、泪眼、饮酒……来展现离别的伤感。
谁朗诵?要求:效果要好。
(三) 齐读。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已经真正报我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你感动了没有?(感动了)
一起朗诵,用声音来传达感受。
理解后的朗诵真的不一样啊。
四、比较不同。
柳永和苏轼开辟了词的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
如果我请你从他们的词中各选一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风格,选哪两句?
“大江东去”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加深认识小说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2: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二:教学重难点
1: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疏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三:教学方法导思点拨法:
(略)
四:课时安排
课时五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学生活动:
通读第一遍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楚生字词,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
教师活动:出示导读提示(小黑板);检查阅读。
导读提示:小说: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恩格斯:“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讲读课文
(1):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故事的结局。学生活动:根据划分精读第二遍课文,疏理出故事的发展变化趋势(情节),从故事的发展变化中品味人物的思想性格,讨论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疏理出故事的情节,解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归结学生体会完成板书。
(2):写作特点体会:教师明确: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3:课堂小结:
(1):“小说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在特定条件(典型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的发展变化(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反映现实生活,并从中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课后思考题:
1: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与含义?
2:两位病人从窗口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景况。哪是虚景哪是实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植树》教案06-15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上册教案02-19
语文《蝉》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