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经过精心准备,《小数加减法》一课终于顺利完成。在张志娜校长、郭子平主任、魏瑞霞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经历了选课、磨课的过程。在工作室成员和同事们的热心建议下,我成功地讲授了这节课。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我在今后研读教材、把握课堂节奏等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优点:
1.在抢答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类别、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来展示单位统一的重要性。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只有相同单位才能进行相加减的规则,还能为接下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教授数理和算法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犯错的案例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可以更清晰地说明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每道练习题都针对性强,巩固了相同计数单位的相加减运算,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估算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4.进行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独立的思考与交流。
2.对3-1.46的处理需要更加细致,可以通过与加法进行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能直接将6减去1.46得到4.54,而是需要以更加细致的方式进行减法运算。可以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例如将10个0.01减去6个0.01,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为4个0.01。通过这种方式再次强化相同计数单位的加减运算,让学生丰富对算法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根据数学运算的性质和规律。通过验算,可以确保我们所做的加减法等运算是正确的,避免出现错误。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应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迅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该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应该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马上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之所以需要借助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是因为通过具体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下面我将介绍三种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逐步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选手的比赛成绩。尽管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但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在第二次设计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编写小数加减法题目,从而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算理和算法的教学。然而,经过课后研讨,专家指出直接理解算理有时会有些抽象,最好是结合实例或图形来更清晰地理解算理。因此,在第三次设计中,引入了元、角、分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的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算理,更加深入和具体。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一、教学行为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劳丽诗和李婷勇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金牌的事迹,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给所有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提问、列式、解答以及小游戏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反馈,通过信息的共享,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共赢。
三、对教材的把握情况
体育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国选手劳丽诗和李婷夺金的'奖牌榜,这是一条很好的资料,在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课后的2道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小数的加减法有2种检验的方法,即笔算验算和用计算器验算,提出了算法的多样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因此在这方面强调得不够。“我和姚明比身高”一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内伤”
1、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前面探索新知环节所用时间过多,有了整数加减法做基础,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只需强调小数点要对齐和得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两点,提纲挈领即可,无需纠缠过多,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后面的活动。“小猫钓鱼”环节还应再精简优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活动过程组织要有条理
本节课安排了多个教学活动,过程基本上较为顺利,但在“小猫钓鱼”一节中,总体感觉费时多、效率低,有点乱,自己也不满意,究其原因还是设计不完美,当6只小猫计算完毕后,可让学生就在座位上选择1道加法和1道减法算式进行验算,然后说出小猫是否已经钓到鱼。另外没有钓到鱼的那只小猫出现了典型的错误即小数点没有对齐,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订正,才能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3、教学过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关键的点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体感觉较为平淡,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得还不够。
4、教师应演示规范的板书格式
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但竖式的书写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在黑板上板书一个规范的格式,并说明要求,以让学生清晰、明了,并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数学是一种宏观的学习历程,但每节课、每个知识又是一个微观的探索过程,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探索的机会,踩好每一步脚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思维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我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几点反思:
首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加上三年级时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算出结果。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当数位不同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其次,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在引入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习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与兴趣。其中选取的4个数据,转化成小数后(前一单元知识的迁移),利用求两个数的和与差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创设生活中的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题目编排上体现小数加减混合两步运算,进一步巩固学生本册中学到的简便运算,也是下一个例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一个铺垫。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普遍表现出“简单、都会了”我出示整数减小数这一类题型。9—1。65指名板演。整数的小数部分没有用补0的方法,使小数部分数位同样多再减。让学生自己检验,也就是利用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来验算小数加减法。马上又出示900—1。65,此题设想学生会不会由上题的迁移把数位三位对三位来处理,在课上还真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非常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复习课上,我又强调了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题中,针对学生的出错点,又专门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还不错。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并非是一种孤立的学科,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数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数学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小数加减法”的课程。在这堂课中,我选择了“购物”这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求。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让学生看一份购物清单,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会自发展开探索,发挥他们在购物付款时的经验,从而对小数加减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解答。面对“为什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问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合作交流。通过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学生自主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老师总结、归纳的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过程中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这是新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和实用。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们对课堂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出的困难,如理解题目的意思、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等方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成功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
此时,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为了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同想法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组间的交流,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加原汁原味、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基于这种平等互惠的差异展示,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探究能力,因此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他们深入探究算法。在课前,我让学生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后再进行汇报。
小数加减法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法,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以确保计算准确。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并从低位开始逐位计算,如果小数位数不同,可以通过在较短小数后补零来补足位数。另外,当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需要将这些末尾的0去掉,将小数化简以简化计算。
二、遗憾点
非常抱歉,我之前的回答确实缺乏引导性问题,让您无法深入思考。让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下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吧。小数点对齐是在进行多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运算时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小数点对齐,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从而方便我们进行加减运算。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就会导致数位错位,使得运算变得困难甚至错误。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呢?这是因为在小数相加或相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相同数位的数字进行运算,只有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确保我们按照正确的数位进行计算,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希望这次的解释能够更清楚地帮助您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老师们在合作交流中缺乏巡视指导,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质疑和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没有被及时捕捉和展示出来,留下了一些遗憾。例如,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计算错误、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等情况。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加细心地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的疑惑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答。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注重深入理解算法的原理,花费大量时间来掌握算法的核心概念,导致了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过多地专注于算法的理解,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大量的练习,导致课堂内容无法完全覆盖。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掌握“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上仍有所欠缺。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唯一的、不可预测的,也就意味着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何避免形式主义,让学生真正体验算法的过程;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平衡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如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这次授课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将有助于我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课改的道路。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6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在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这三个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我认为这三个目标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渗透。
首先由老师提供“一本故事书5.8元,一本连环画2.75元,”两条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了:
(1)买两本书共多少元?列式:5.8+2.75;
(2)两本书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老师又提供一条信息:如果妈妈给你8元钱,让你去买书,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卖一本故事书还剩多少元?列式:8-5.8;
(4)买一本连环画还剩多少元?列式:8-2.75.
4道算式出来后
①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②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
③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④引导观察,抽象概括“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适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何转化为“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从而使新知识得到解决。
此题,教师改变了以往一题一例的模式,老师既深钻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体现在三大环节。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来后,先估算,后独立计算,算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结果和正确值最接近。二是综合训练部分。
当老师提供六种文具的单价“笔盒9.8元、书包30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
(1)3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文具?
(2)40元钱买哪两种文具找回的钱最少?
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
(1)我买两种文具的钱在10至11之间,我一定买的是哪两种文具?
(2)我买的两种文具的和是一个自然数,我买的一定是哪两种文具?
三是课堂作业部分。要求作业先估算再计算,能口算的直接写出结果。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综合训练中,我把课后第二题进行了修改,原题是“笔盒9.8元、书包35.6元(改为30元,意在对整数加减小数进行训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购买两种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为:“要求学生从这6种学习文具中,任意购买两种不同的学习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很容易用数线段的方法5+4+3+2+1=15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到此并没有结束,老师又提出:“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让你求出任意两种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当学生猜出10种和15种出现了两种结果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中,学生找到了“把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后,再一次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学生较好的运用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15道加法和15道减法题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业本上,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估算、口算、计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7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困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③驾驭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8
首先还是要感谢于科长给与我们联办小学老师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并能和名师大家同上一节课。他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1、本节课中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在新知探究的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但由于对孩子的“不放心”在解决第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时让我在课中的放开程度还不够。
2、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试讲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试讲后,我做了这样的思考。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所以在本次的课上,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再让学生自己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3、 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
备课时我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应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本次的课堂教学时间的拖沓,这部分没能处理,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4、立足课堂 ,追寻评价多样化。
在评价时应尽量把握表扬“度”,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客观针对性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漫无边际时,不能一味的批评或不理不睬,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在鼓励敢发言的同时婉转地劝告认真思考,这样保护她的自尊心。又如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应该学会用赞赏的语言表扬他:“你真会动脑筋”、“ 你今天表现真好” 并鼓励更多同学另辟蹊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到课堂教学向朴实、扎实、自然高效迈进。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反思和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数学的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内容回归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后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小数的加减法也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尝试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规律,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主导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了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练习题,同时也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成就,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其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学生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知识迁移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索,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通过探究算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喜悦,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自信心。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时,我们将通过比对两种书写格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互相质疑,引导他们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内容将回归生活,以“商场购物小票”为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用数学思维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还能认识到数学的普适性和重要性。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积极吸收、内化消化、深入思考等过程来建构知识。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计算教学的上课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从参加省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听了姚宗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道了计算教学是要讲清算理和算法的。并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备课,我认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对齐,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他们大多数知道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也有个别灵的学生知道小数点要对齐,四年级再来上小数加减法这节课,那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小数的'意义来理解,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图形教学法,和市教研员一聊觉得这不是数学模型)
真正上课时,县市里的教研员都来听课,有点紧张。
学生真能提出98.35+0.7=,7为什么要和3对齐,而不和5对齐?我及时抓住这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说出因为5在百分位上,而 7在十分位上。这时,我继续追问,能否从计数单位这一方面说一下理由?这个问题有难度,只能说出5和7的计数单位不同。这时我急于总结了。其实完全可以再问怎么个不同法?学生很快会说出5表示5个0.01,而7表示7个0.1,不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随即出示那个图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3非要和7对齐?强化这一算理的理解。
这时,我该总结板书了,可忘了这个环节。马上出示练习小数加法。在学生在做完练习以后,我来了个板书小结。县教研员张老师看出来,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员张老师,却认为这样做比我之前那样设计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做几个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用最简炼的话说一下如何做小数加法。
再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让学生体会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对于小数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过把3种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去发现哪种方法最好。
这节课由于没有到电教室去上,没用上实物投影。所以没有处理练习题。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县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要强调不光这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满十都要往前1位进1。多看郭思乐的三本书,要用理论来支撑,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还要继续培养。
市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每一步都要严谨。自主研修时,关注出错的人,每一节别留知识缺陷。
我会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坚持。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我通过摘取点心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优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待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
《小数加减法》一课,历经选课、磨课,得到了张志娜校长、郭子平主任、魏瑞霞老师三位专家的细心指导,工作室成员、同事们的献计献策,终于顺利讲完了。通过这次讲课,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帮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我以后在研读教材、把握课堂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下面就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
优点:
1.新知导入前的抢答游戏从不同类、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揭示单位统一的重要性,渗透了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为小数加减法做好知识铺垫。
2.在讲解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巧妙、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道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再次巩固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还渗透了估算教学。
4.进行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独立的思考与交流。
2.对2.3-1.46的处理应再细致些,如与加法进行对比,这里为什么不能把6直接落下来?再如算法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10个0.01减6个0.01是4个0.01再次强化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让学生丰富对算理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根据什么知识?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思考: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应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迅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该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应该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马上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三次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逐渐让我清晰计算教学的模式,就是计算教学一定要依托情境进行教学。第一次设计了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当时还计算了五轮比赛成绩,耽误的时间比较多。第二次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编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针对各种类型进行算理、算法的教学。课后研讨时,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算理有些抽象,最好是借助实例或者是图形来理解算理更清晰。所以就有了第三稿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依托元、角、分的知识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这样学生就从两方面理解算理,更有说服力。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4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既回顾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使孩子们复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但是,只有这些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使孩子们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样按键更准确、更快速。因此,教学中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小数加减发的一步计算小数加法:情境导入——分析、了解购物单——自主提问,口算解题——笔算
感受笔算的复杂——用计算器计——探索用计算器按键的方法——小结方法
小数减法:快速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猜想: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用计算器计算。
此外,对“练习与巩固”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利用计算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我补充了小明家收支起情况的统计表——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不过,在教学中,我总觉得我的课堂中缺少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却不得而知。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中总有许多遗憾,有一种没有尽兴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一节不完美的课。距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张继安校长在听完课之后对我的教学做了相应的分析,他指出我教学中的优点:1.0.80的按键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按键的过程,比较、小结出最好的.方法;2.在学生自己知道按键方法之后,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提炼;3.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从而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是实际的需要。同时,张校长还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1.例题的教学中,出示购物单,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解读,了解购物单,让学生多说说从购物单中知道了什么;2.教学用计算器按键时可以询问“一共按了多少个键”,让孩子观察、思考,明确按键的次数越少,计算得越快;3.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是用于生活的。教学时,可结合收银员结账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想到。我特别的佩服张继安校长,他每一次帮我分析时,总会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可能在我们教起来毫无特色的设计,到了张校长说的时候,就会与众不同,本来还无生气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或许,我的教学中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这种灵魂是由教师的“智慧”和对教材的钻研构成的——这也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的“遗憾”。不过,正因为有遗憾,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步完善。
每一次,进步一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二次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五(2)班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相对于第一次在五(3)班的教学,我结合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在教学中做了一些修改:
1.舍弃了“练习与巩固”部分的拓展题。
2.在教学中让孩子更全面的认识了购物单,孩子不仅说出了有哪几种物品,还说出了各种物品的数量和单价,以及金额的计算方法,说出了超市的购物小票的单价、金额等通常是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他们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3.教学例1时,在孩子们说出“0.80”的不同按键方法之后,我分别询问“一共按了几次键”,使得孩子们比较那种按键方法更快速,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此外,结合我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我还做了以下的改进:
1.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后,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孩子们在遇见具体问题时,能够进行算法的比较和选择,达到有效计算。
2.我昨天在超市购物,结合我的购物小票: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方便面21.80
饼干42.50
酸奶17.00
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李老师买了2包方便面,超市的收银员可以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1:扫描两次录入。
生2:我有一次在超市购物时看见,收银员是扫描之后再乘几,我觉得她应该扫描一次,再在电脑上乘2。
师: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呢!李老师还买了4包饼干,如果你是收银员,你会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我会扫描一次,再乘4。
师:(询问其他同学)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师询问五六个同学,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方法,而不是扫描4次呢?
生:因为那样扫描的次数多,比较麻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非常活跃,而我也深深的感到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散发出魅力!
这一次的教学,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但是我的心中不再有“遗憾”。因为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因为自己的教学思考,这堂课中,我是在享受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探索,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平时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来,我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我,因为他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 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 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 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 小数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 商场购物小票” 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数学有用,要用数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6-21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2-15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07-0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4-2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6-12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3-19
小数加减法混合教学反思11-2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9-19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2-11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