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16:35: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 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2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一组数据:9、0.9、0.09、0.009,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通过“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索、猜想、验证。

  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

  0.004米= 4毫米 0.04米= 40毫米

  0.4米= 400毫米 4米= 4000毫米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的两个式,通过比较后,让学生自主比较第二行式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接着利用练习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完成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让学生观察两排数,说说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数是怎样变化的'。

  (二)加深练习,通过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

  (三)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3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往哪边移动?移动几位?学习来比较难,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①4.35×10=()

  ②0.01×100=()

  ③13.0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扩大向右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4.35×10=()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43.5

  ②0.01×100=()

  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1

  ③13.05×1000=()

  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13050

  ①205.4÷10=()

  ②0.1÷100=()

  ③4.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缩小向左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205.4÷10=()

  缩小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一位→20.54

  ②0.1÷100=()

  缩小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1

  ③4.5÷1000=()

  缩小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三位→0.0045

  反思: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4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及小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在生活应用中比较广泛,如:商品的价格,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等,学生接触也比较多,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部分学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设生动的、愉悦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我认为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

  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其一巧改了教材,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以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为例进行研究,学生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分米”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厘米”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把小数进行比较,也有的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9”,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其二广挖了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

  其三巧设了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作业中发现描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说成缩小10倍),不习惯于新的表述方式,后面学习时要强调。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5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6

  首先我出示小数56.9不改变小数的数字,怎样改变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如果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然后出示了一组数据:9 、 0.9 、 0.09 、 0.009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得出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上发现中下学生研究中有困难,于是第二节课,将情境改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境,使学生在次感知到:小数点移动后,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在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时就比较容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 小数扩大10倍;

  小数扩大10倍 —— 则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最后总结成四句话:小数点移动,左移缩小,右移扩大,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是10倍(100倍、1000倍……)位数不够0补位。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在做题时将缩小十分之一,写的是缩小10倍。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7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讲的这节同课异构课,他们都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这两节课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节武老师是从复习旧知开始,从而观察几个数字的不同,由宇航员的事例引入新课,自然真实。李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向右移动是扩大,让学生思考向左移动会什么样呢?举一反三,让学生来说明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他们说明为什么会缩小,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些知识是本节课讲的重点、难点,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举例说明。可见两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

  武老师从这节课的时间分配来看,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先学会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引入书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很突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很扎实,而且板书简洁有效。

  李老师从观察小数入手,导入很简洁,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时间。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理解小数点的`变化,而且练习量也很大,对训练学生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我自己思考:有这么便宜的矿泉水吗?从4元——0.40元——0.04元,现在去买一瓶矿泉水花4分钱,是没有的事啊,应该把数字变的大些,贴合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不符合。

  2、在语言上,扩大了和扩大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该强调一下,而且也该强调一下原数这个词,有时是与原数比,有时是与前一个数比较,需要学生注意区别。

  3、李老师在板书的设计上可以再补充一些,课件演示很好,要是在写一写就更好了。武老师在引入时花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可以把宇航员事件省略掉或者放到后面,由第二个练习题直接引入会更好。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8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注重知识对比,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小数点移动能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而前面学习的'小数的性质则是在小数的不可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对比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再放手让学生探索,使学生对规律理解更深刻。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9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张娇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这节课创设情境是一大亮点,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西游记》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不够深入,主要是学生观察,可能存在学生理解不够充分情况。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1

  本课的内容和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安排大致相同,学生因为有前面学习的经验,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本课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口算教学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事实上小数除法的口算一直就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遇到数位不够需要添0的情况也做了强调。我发现不少的学生对于规律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运用上却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一些变式练习,反应比较慢,出现错误比较多。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堂课时,我设计了“复习-探索新知-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用这个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观察、比较、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实现了复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口算有效激活了这一已有经验,为新规律的发现和概括提供了参照。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推理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的变化情况,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设想,获得了初步的感知。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三、科学探索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小数点向左移动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本课的学习核心,在探索规律时,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数例中观察-拓展性猜测-举例验证的科学求真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与探索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四、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比较透彻

  1、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的规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概括能力。

  2、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及时帮助学生区分小数点向右移动规律与向左移动规律,在辨析中深化了对两种规律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3、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4、学生获得了独立发言的机会,全体学生参与了“验证”的过程,不存在提问集中的现象,基本践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当然,成功与失败同在,开心与遗憾兼有。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2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3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成功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正在理解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乘10乘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小数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动边说出整个过程的规律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数乘10、乘100、乘1000及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的活动,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反馈。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时间相对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学生得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刘老师在引入时,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利用老师自己的身高情况这一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新授部分,刘老师选取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的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知道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原数会扩大到它的10倍,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注重结论的获得,让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体现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利用了“学生差异“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逐步深入地归纳总结规律,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时用0补足是本节课的难点。刘老师让学生用卡片移动,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操作,发现倍数不够时,引发大家思考:该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具体,深刻体会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通过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还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眼光。小数点移动时倍数不够时怎么办,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流动、交流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老师对学生似乎不够信任,讲得有点过多,学生体验的时间和自己探索的时间可适当放长一些。

  2、对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没有及时总结出来。这个也应该做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反思04-06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04-22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11篇03-09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12-28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04-03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07-05

教学教学反思03-22

秋天反思教学反思03-04

匆匆反思教学反思02-16

比的教学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