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13:32: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

  本课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第三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这样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感悟——演读入境——拓展延伸。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道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还让学生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抓住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呀飞,飞过了哪里。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后,用“因为……所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不足之处: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思考回答,自己就先给答案了,以后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2、训练说句子时不敢放手。如:在说_____无边无际,打得很哪!这个句子时,我出示大海、森林、沙漠、草原这张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句子,应让学生想想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没有关注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我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是一个老师不该犯的错误,在以后的课堂中都要把每个学生当做主角。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愿意去学、在快乐中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课文结尾,教师们总要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怎么样?我上学期有一次校内教研课时,也是这样教的。

  学生纷纷发言,讲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种各样的情形,大多讲青蛙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鸟一起周游世界。这时,我脑海时跳出一个问题,于是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你们讲了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结局,但你们想过没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呢?

  生:当然愿意。外面这么好!

  师:是吗?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能不愿意,因为青蛙这么固执,不会听从小鸟的话的。

  师:很好,能从课文中青蛙的性格来分析。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为它在井里住惯了,以为自己的家最好。

  师:对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个优点,冬暖夏凉,很舒服。

  师:很好,又找到一个理由。还有吗?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怕小鸟是骗它的。把它骗出来然后吃了它。

  师:哦(真没想到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真会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有道理。不错。还有吗?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国王。可如果它一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师:不错。

  生:青蛙在井里没有敌人,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会遇到蛇等天敌,会整天提心吊胆,睡不好觉的。

  师:真会想,真会说。

  这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于是接着问: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课文中知道同一个天,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说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错?

  生:错了。

  师:果真错了吗?青蛙是在说假话吗?

  生:(一楞)没有。

  师:是啊。青蛙其实也在说实话。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极了。那么你们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它天天住在井里,没有去过外面。

  生:因为井口限住了它的视线。

  师:对。是青蛙住的环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们,如果没有走出过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

  生:走出椒江

  师: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可以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是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是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学时,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经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终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可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我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明白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仅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可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就应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我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

  在课堂的最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到达让学生认识到看实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来”的效果。两个班同一个课时,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和大致相同的资料却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目标的达成:两节课基本上都能按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只但是通过修改之后,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学习在一班落实得比较透彻,学生也学得比较扎实。

  2、教学流程的在二班是先通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从小鸟和青蛙的争论入手,摆明观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资料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因此导致了教学流程的.堆积化,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学生读得也不够充分,说得也不够开放。在一班是通过超多的初读、再读、默读,让学生先把课文的资料牢牢记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用心有效。

  3、朗读指导:在二班由于自己对教案的把握不准确,未能理解先学习课文再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读指导做得很不到位,也没能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一个句子的朗读,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和语气进行指导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比较好。学生不是纯粹的模仿读,而是明白要这样貌读。加上戴上了头饰就更能投入主角读,学生的朗读热情比较高,到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采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以画入手,能够相机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学生能画什么,他必须能够把自己画的东西说出来。有几个学生不仅仅画的不错写得也挺好,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和自己的思维引导有限,学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天多大,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但是没让他们画画,而是根据《作业本》里的一道练习题培养他们说话写话的潜力。在语句的修饰方面,很多学生只是直接说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数学生会说看到了什么样的事物,什么样的事物怎样样,在教导学生学会好词好句的运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级的课文学习重点是从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炼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说话,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成,不要只说一半。这一篇课文,能够挖掘的语言训练点还有很多,除了“无边无际”的造句,本来我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可能会看到些什么,想像一下说出来,这个能够培养学生说排比句的潜力,还有“一……就……”这个句式,但都由于疏忽而没有完成比较遗憾。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就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句的理解和仿照上,为学生的写话打下良好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同时“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争论天到底有多大,来阐述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故事内容浅显,但挖掘其中寓意却有难度。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我主要采用读中悟结合小游戏的方式进行,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两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让学生领悟小鸟见识的广博以及青蛙的目光短浅。通过这两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先尝试让学生自己猜测“无边无际”的意思,在初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尝试把天空的宽广无边,用朗读的形式给读出来;接着我结合下文中的“一百多里”这个词语,设计了一个想象情境,小鸟可能会飞过哪些地方?在同学们的想象过程中,感受小鸟飞过的多彩世界,从而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然后设计问题“除了天空是无边无际之外,你所知道的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造句,让他再次理解其中含义,进而理解小鸟看到的广阔无边的世界。

  在小鸟与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一关键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事的心情,顺带让学生尝试理解大话的含义是指“吹牛、夸张、不切实际的话”。再通过读感受青蛙的自信与自以为是。

  (二)关于寓意解析,我主要从情境与游戏入手

  关于青蛙“井口那么大”的观点,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和一个游戏。通过展示青蛙一年四季在井口的生活,让学生抬头看自己头顶的教室屋顶,深刻体会,春去秋来,一年365天青蛙都坐在井里,但它虽天天坐在井里,可看到的始终只有头顶那么一片天空。这也是青蛙如此自信的原因。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让学生明白到底青蛙和小鸟谁说的有理,我采用了小游戏把语文书卷成小滚筒,透过滚筒看世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明白了井底之蛙的目光短浅、所见有限,从而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

  最后,通过创设情境”加入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它跳到井沿上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借助课外阅读,以文带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必须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整个课堂,内容充实,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采用情境与游戏交叉进行的方式,但学生积极性不高,很多环节设置没有落实,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改进。

  1、内容设计过多,含量太大,节奏过快,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少,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比如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这里,关于“大话”一词的.理解,实际上可以举两个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再加上语气反复读,然后让学生尝试着造句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锻炼其读书、表达能力。

  2、课堂缺乏读书声。虽然我在整节课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分小组读、角色扮演读、男生女生读,但是整个读书的时间还是不多,并且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尤其缺少教师示范读。读的过少,朗读语气不到位,学生理解课文也就不到位。在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时,其实可以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两个“笑”来进行细致品析,通过读来感受小鸟的无奈以及青蛙的自信,通过不停的读、指导、反复读,让学生杜仲感悟,一只傲慢无知的井底青蛙就能跃然纸上。最后再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青蛙的特点。

  3、以文带文,超出学生认知,时间占用太多,容易形成主次不分。原本我的设计是为了延伸让学生知道,要想站得高看得远,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但整个课外文本过长,我剖析的过于深入,导致整个课堂会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应该紧抓教学目标,延伸部分浅显一些就可以,这样能够节约时间为前面的读中品析让出一些时间。

  4、细节还存在瑕疵。比如在生生互评环节,应该教会学生评价其他同学时,要先学会肯定别惹的有点,再找问题,这样即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另外,语言过于嗦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成长之路还有很长,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或者警醒就是:要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主动性;要紧抓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越是想要抓得多就越是什么都抓不到,更不能为了赶环节而忽视了落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吸取各位前辈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不断成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我再回到文本,“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小鸟可能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十分精彩,小鸟可能飞过雄伟的高山、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田野、美丽的城市……我再因势利导,“它飞过这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其次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把书本卷成圆筒状,通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见多识广的小鸟,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5、培养想象、表达能力。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布置他们回家写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我觉得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还有待改进。由于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学生的回答也就比较随意。这也提醒了我今后课堂上的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通裕易懂的寓言,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写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用生动有趣语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来体会文本内涵,感受谁对谁错的心情来理解课文内容。xx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也让孩子们感受了寓言的快乐。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学起来容易理解,这样看来学生对读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涵都较好,学生的续编故事还较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朗读少了一些,背诵的时候不够熟练,有待今后注意尽量多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礼貌教育。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努力钻研和探索,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喜欢学的课。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优点之处:

  我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识字和书写。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快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在引入第一课时时,我选择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我设计了谜语来引入课文,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节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认识生字。通过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我不仅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还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通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怎么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可以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改进措施:

  在授课结束时,指导学生延伸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首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理解小鸟叹天很“大”。

  第二,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是因为青蛙生活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有的说是因为青蛙视野狭窄,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空。经过讨论,学生们渐渐明白了:青蛙所见有限,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而小鸟则可以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见识更加广阔。因此,我们要像小鸟一样,开阔视野,不做一个只能看到井口大小天空的狭隘之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领悟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学习寓言故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来熏陶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寓言故事的魅力在于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陶冶。

  第三,写一写。指导学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话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的'海洋、草原、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再指导有感情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中一共出现两次,是有区别的。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表露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理解,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二、学故事,明道理。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让学生自己悟出来,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我设计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无边的沙漠,茂密的森林,灿烂的田野,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与小鸟的广博见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关键词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表露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相劝。通过分析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不足方面。

  1、学生对角色朗读的一些语气还达不到要求。

  2、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叙述欠条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又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

  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再次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练习5分钟以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斗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

  但是后来我想,虽然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同时也注意到如何体……此处隐藏270个字……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得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们积极建构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会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自我发现教材知识的能力,改变了以往老师主导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质疑和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从而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们对课文产生了好奇,我看到了这个机会,便引入了新的课程。学生们迅速利用拼音有序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生字,然后分成小组合作进行拼读;接着我检查他们对生字发音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特别关注那些需要额外指导的学生。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地表达每个字、每个词,解决发音不准、语调不准等问题。我会告诉学生要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感受其中的情感。我营造了一个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这学期,我依据教学进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学生通过自读质疑、读中释疑、角色体验等方法体会到青蛙和小鸟当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心情。这时,我提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聪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谁弄错了?”当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展开讨论后,集体交流开始了。活泼的黄怡敏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小鸟说得对,当青蛙问小鸟从哪里飞来的时候,小鸟告诉它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说明天真的很大。”机灵的金泽泽接着说:“我也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我的理由和黄怡敏有点不同。我认为是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边起立一边回答:“我觉的两个地方都能说明天很大,无边无际,小鸟说的对。”沉着的陈曙晖用她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回答:“我同意黄怡敏和金泽泽的看法,但我还要补充一点。从小鸟飞那么远,飞一百多里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则小鸟怎么会那么口渴呢。”……看着孩子们精彩的交流,我是听的心花怒放。当我正准备顺势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我们班最懒惰的“不做作业大王”陈斌斌。难道他还有自己的见解?带着一丝疑惑,我示意他起身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还要小,但“我认为青蛙是对的”这八个字却让全班的每一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间寂静下来,同时也睁大一双双眼睛,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陈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时,我看到陈斌斌那一张娃娃脸上有着难以名状的神情。对于课堂上的这类向好学生发言一般倒,质疑学困生的回答的情况,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学困生敢于发表与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还真是头一次。但我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争相发言,替我“解围”。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笑着告诉他:“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个男孩振振有词地说道:“这只青蛙也没弄错,因为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看到的天就是只有那么大,它确实说了它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它也没说错啊。”他一边还用身边的作业本子,卷成筒状朝着窗口望,一边说:“你们自己试试看,天不是也变成这么大了吗?”听完这样的理由,我首先表扬了陈斌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请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因为有这样的阅读动力,让师生更加投入。学生借助有关学习过的资料(一叶障目)突破了教学难点,懂得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做见多识广的人。这时,我请陈斌斌再来谈一谈他对文中这只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说道:“我的想法转变了,是青蛙错了。因为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东西少,它的见识就少,所以才会觉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摸摸他的头,看着他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为我们班级有这样敢于质疑的勇敢学困生而感到到高兴。

  上述教学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有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坐井观天》这次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自己的阅读总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或是凭个人的'爱好,或是各自的经验对读物进行选择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尽管可能解读的不是很正确,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了。上述教学案例中陈斌斌对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以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理解去代替陈斌斌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孩子的阅读个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多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第二、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

  所谓“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陈斌斌刚开始判断青蛙的看法时显然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我告诉他在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咱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做法,其目的是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潜心阅读,能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读懂重点段落以后,陈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老师我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为有这样合理的师生定位,包括陈斌斌在内的所有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无法预约的亮点,正是源于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9-0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21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02-10

[热门]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1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07-0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07-06

[推荐]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