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3 09:00: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和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对进位口算和不进位笔算掌握较好,。在新授课时心里上就放松了,课后就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度不理想和预设效果有所偏差。总体上我认为在本节课上存在以下不足:

  1、板书不及时。课中在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时,学生说了很多,但都是比较零散的。这时我没有及时归纳并板书:“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造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不系统化,学生容易忘记。

  2、比较计算顺序时,我空讲了。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我看到有些同学是从十位算起的,所以为了突出从个位算起,我没有拿出具体例子来讲也就是说没有拿出那个同学的作业本,其他同学没看到,他们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没记牢。在后面的巩固作业中,还有部分同学出现类似的错误。

  3、关注学生面不够。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总有一个通病: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在教学中我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我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予以满足,所以在整节课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缺憾。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允许个性的存在,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应俯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感悟、学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是以参观博物馆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情趣与生命力。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的实际情景,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改变了枯燥的数字计算,创设了“我是小医生”、“我最棒、我能全做对”的闯关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帮助解决了乘车问题,使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学生完全能独立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例1时就要强调从个位加起。由于这个讨论进行的太晚,导致有些学困生接受新知太慢。

  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教材的编排,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

  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我就直切主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马上就有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我就追问他们,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我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很惊讶,啊,是这样的啊,他们发现原来除法的竖式是与乘、加减有区别的`、是特别的。学生产生了疑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锻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我觉得在一开始直接给出了横式和竖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竖式,了解竖式,便于学生分析、发现知识规律,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教师适时引导,让其探究。

  在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如在写竖式时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些同学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有的同学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又起到同学互相帮助的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3

  用游戏,活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4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5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足之处:

  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如:299+137= 207+148= 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在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计算的同时也能避免日后错误的发生。

  第三,在实践运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八”妇女节,小丁丁拿压岁钱陪妈妈去旅游这一情景,这是一道开放式的'巩固练习,在宣扬孝顺长辈传统思想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计算,来达到强化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来我是想完全放下去,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选一处就不要计算了,选三处不可能钱不够,在选两处的方案里可能出现计算游杭州与苏州的、游苏州与南京的,还可能出现游杭州与南京的,我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然后发现后一种可能是不对的,然后达到把三位数加法的计算结果拓展到千以外。当时学生尝试后已有了这一发现,后来因为时间不够了,在组内交流后也没来得及在第一课时内回收上来。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意见,针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算法展开评价,再进行回收点评,感觉效果不错。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6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112+87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要注意的是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达到教学效果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7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8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感。

  1、“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以小正方体和计数器为素材,借助小正方体的直观,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一千一千地数”的过程中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认识计数单位“万”,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2、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学生自主探索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组成,数的意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同时,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和欠缺也让我深深反思。其一,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形式不够活泼,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其二,练习设计还不够多样化,缺少挑战性,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9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图形的循环排列以及简单的数列规律后的一节练习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但是还不够熟练,基础较差的学生还不太懂得如何去探寻和发现图形或是数字排列中的规律,当一眼看不出其中的规律时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探索。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规律。

  2、并在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寻找简单规律的一般方法。初步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3、体会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出探寻规律的方法。

  然后,我分图形规律,数列规律,两大块分别进行了练习与总结,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及时地质疑,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猜想,并通过自主探索去验证。在得出了种种的结论之后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思路和方法,开成明确的解题思路。香槟酒塔及线段数与点数的关系这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

  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按一定的规律设计一幅图案或是一个数列,让同组的同学接着往下画或是填。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规律的理解

  《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和总结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和发现规律,体会到了规律在生活中学习中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最后的开放式的规律设计过程,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设计了很多有趣的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有些学生在设计规律的过程中思路不开阔,有些学生在探寻规律遇到困难时有畏难情绪而退却等。这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1

  质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却有比较抽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质量,千克用于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近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习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愿意理解成:在数学教学上我要做一个思想者,更要做一个践行者。多去积累以提高自我素养,多去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3

  今天上午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节课,从课堂气氛上来讲,这节课比以往所有的数学课都活跃,学生看到计数器,高兴地不得了。在发计数器之前,我强调了上课纪律,说谁要不听老师的话,下一次就不发给他了。这一招很奏效,课堂纪律很好。

  我带领学生从1数到10,让学生感受了满十进一,又从10数到100,一十一十的数,学生明白了90以后要进位,应是100了,这些都是对一年级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我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00的时候,有的同学数到1000,我感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学生已经接受了满十进一。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拨了125这个数,让他们看一看百位,是为,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几,做了125里面有几个一百几个十几个一的练习。最后拨了808和880,让学生通过拨珠,认识这两个数在数位上的不同,做了练习的第一题,学生自己拨珠,拨的很正确。

  二年级的,在上课纪律上比一年级强很多,他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和老师完成一项,并且在活动中个个表现得很棒,以后在数学课中我应该多多穿插这样的小活动。当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还没有落实好,应该再通过自主练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4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放格纸上准确数出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的图形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形成锐角、直角、钝角的表象。并且会在生活中找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且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本小节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并且会区分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平均分。会根据平均分的具体情况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一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会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题目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处理不够灵活。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及时进行深入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教师,不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参来辅助教学,还要多和教师交流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讨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22

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3-14

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12-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3-09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05-2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5-25

【经典】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7-01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04-1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