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1 17:46: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1

  一、成功做法。

  1、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由小长到,液泡由小变大的过程、细胞分裂一个变成两个的过程、细胞逐渐衰老原生质死亡的过程,吸引学生的眼球。

  2、探究细胞中物质组成环节,设置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3、对能量转换的教学,通过搓手环节体会能量转换过程,贴近学生生活,这是冬节常做的取暖动作,实际、实用、直观。

  二、教育机智。

  1、在处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知识点时,先是请同学演示一小勺高锰酸钾溶于水的过程,再播放小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分子扩散,实物与课件结合,形象直观。

  2、在能量转换器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如果把一些汽油倒入烧杯中,能不能见证汽油中的能量转换成动能、热能释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进入生物体内的转换必须依靠能量转换器完成。

  三、学生问题。

  1、碘液遇到淀粉变蓝是淀粉的特性,马铃薯片上面为什么会变黑呢?

  2、花生种子燃烧,剩下的是无机盐,那么烧掉的物质是什么呢?

  3、水果中除了糖分和水分以外,还有什么成分呢?

  四、不足之处。

  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有的组不愿意展示,可能是在分组时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

  五、学习心得。

  1、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在品鲜果猜成分的环节,有的班级品尝的是桔子,就出现,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说出水分和糖分,之后改成品尝的`西瓜,就没有出现不同答案的小组了。

  2、实验要反复推敲,满足学生认知。把碘液滴加到马铃薯片上,呈现黑色是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大量存在,而且不溶于水,改为把马铃薯切成丝,放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碘液,蓝色清晰可见。

  通过不断反思,不断磨课,才理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义,时刻把学生放在心里,教师的活动都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看做是和教师平等的主体对待。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2

  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3

  一、成功做法。

  1、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由小长到,液泡由小变大的过程、细胞分裂一个变成两个的过程、细胞逐渐衰老原生质死亡的过程,吸引学生的眼球。

  2、探究细胞中物质组成环节,设置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3、对能量转换的教学,通过搓手环节体会能量转换过程,贴近学生生活,这是冬节常做的取暖动作,实际、实用、直观。

  二、教育机智。

  1、在处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知识点时,先是请同学演示一小勺高锰酸钾溶于水的过程,再播放小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分子扩散,实物与课件结合,形象直观。

  2、在能量转换器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如果把一些汽油倒入烧杯中,能不能见证汽油中的能量转换成动能、热能释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进入生物体内的转换必须依靠能量转换器完成。

  三、学生问题。

  1、碘液遇到淀粉变蓝是淀粉的特性,马铃薯片上面为什么会变黑呢?

  2、花生种子燃烧,剩下的是无机盐,那么烧掉的物质是什么呢?

  3、水果中除了糖分和水分以外,还有什么成分呢?

  四、不足之处。

  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有的组不愿意展示,可能是在分组时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

  五、学习心得。

  1、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在品鲜果猜成分的环节,有的'班级品尝的是桔子,就出现,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说出水分和糖分,之后改成品尝的西瓜,就没有出现不同答案的小组了。

  2、实验要反复推敲,满足学生认知。把碘液滴加到马铃薯片上,呈现黑色是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大量存在,而且不溶于水,改为把马铃薯切成丝,放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碘液,蓝色清晰可见。

  通过不断反思,不断磨课,才理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义,时刻把学生放在心里,教师的活动都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看做是和教师平等的主体对待。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4

  本课是对第二大单元生物体的结构总结性概括,从知识点和难度上有一定困难。所以应该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同时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11-03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12-08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04-05

《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7篇04-19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02-23

细胞分裂教学反思03-13

细胞核教学反思04-10

细胞器教学反思04-20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2-22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