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方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位置方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西,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在我们所地图上有四个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间还有其他方向:如东偏北,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这一问题,我反复让学生看书,让学生来发现“偏”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说的都是一个方向,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性的用法,就是我们往往看角度较小的这一区域。记得刚教授这一课时,由于我是先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并没有先传授知识,结果好笑的说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根底,让学生体验新知识的作用。课一开始,复习8个方向,这样我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根底和认知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四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开展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中我觉得应该重在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在一次次的设问中,学生的求知欲被一次次激发,先是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几个方向,并引出问题:方向确定了,但灯塔1具体离观测点轮船所在地多远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中的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进一步精确地描述出灯塔1的具体位置: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6千米处。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从轮船所在地出发,沿着东北方向走6千米,一定能找到灯塔1吗?为什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思考中反思,产生疑问,再思考,恍然大悟:原来东北方向只是一个范围,不能精确地找到灯塔1,那怎么办呢?有同学想到量角,至此学生豁然开朗,动手测量夹角,让学生明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最为精确。让学生答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6千米处。由易到难,步步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其次,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十分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提升思维水平,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
上完课后心里总感觉到课上的顺利中有点问题。一是怎样理解“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东北方向”是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认识的,所以学生在描述物体的时候就用“东北方向”进行描述。显然这样的表述不能够到达精确表示的目的。从而引出了“北偏东”。“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这句话是从两种表述的区域范围上来看是指同一个区域。但“东北方向”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北偏东”。前者只是比拟粗的表示一个区域,而后者“北偏东”可以表示是一个区域范围,更多的时候是与角度结合着使用,表达了一个角度形成过程“北-→东”,表示出比拟精确的方位。所以我觉得,简单地区分可以说是后者出现是为了表达的精确度,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这句话确实有点困难。另一个是让学生如何真正理解北偏东30度这个夹角。这个夹角的两边各是哪两条射线,学生命运将东与偏东方向的夹角误认为是北偏东的夹角,看来课堂上的比拟不到位、讲述不到位,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在之后的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每一位同学明确角度的方向,确保每人过关。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3
本学期的视导评估如期结束,我有幸讲了《方向与位置》一课,《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成功之处:
一、课堂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突出情趣化与实践性、应用性。
《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实实在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平面图的方向之中。
设计环节:
1、让学生回顾方向儿歌。
2、快速指出教室的北面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交流野外迷路辨认方向的方法。
4、学习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练习:在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和设计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学校的路线图。
二、充分考虑了课堂内涵的厚实度:关注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三、以合理的程式来满足内涵的需求,以达到整体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所以,整节课用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旅游情境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适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整个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不足之处:
1、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学生左右分得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找平面图中的位置时,东西位置经常颠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每讲一课必须要做必要的课前调查,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
2、学生在平面图中分辨谁在谁的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找观察点练习的还是不到位。所以以后应加强找观察点的练习,让他们找出观察点,再分辨出它的上下左右,最后确定东南西北。
视导评估使我在思想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我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课堂和学生。视导评估结束了,但这种研修精神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4
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学生面对的刚好是东面。又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5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实际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同学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同学的实践、探索与考虑数学是同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同学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定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发明来体验数学。为此,我结合教学内容,从“让同学学实际、有用的数学”动身,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同学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我教学完《位置与方向》后,设计了这样一题供同学研究:明明的爸爸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他想在自身的房子的东、南、西、北重新改造一下,假如请你帮助,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同学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同学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这样尝试着让同学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小朋友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流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示发明,充沛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也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6
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情境,其中别具匠新的应该属“为外国朋友画学校地图”的情境了。这样的情境合情合理,较为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我的疏忽大意,使这较为真实的情境变的有点假,不客气的说是一种欺骗。
在学生到实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画的学校地图时,我只顾顺应过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学环节,而马上说“由于他们的画法不一样,使大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通常把地图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统一起来”,并没有及时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结束时也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地图。结果下课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用这张地图叠成了小飞机;有的同学干脆揉成一团丢在垃圾桶里,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来问我这张地图还给不给外国朋友了……这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话有头无尾呢?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老师那虚假的情境吗?难道所谓的情境就意味着欺骗?
其实,我只要最后说一句:“下课时把你们的地图交给老师,相信外国朋友们看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不仅保存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然而,每一堂课总是与完美擦肩而过,遗憾:一个无言的结局……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7
刚拿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这个内容,感觉该内容是本次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却是非常新鲜又实用的。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主要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如果学生弄懂了以上例题,这一单元的其它几道题也是大同小异,那么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全学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8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后觉得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9
本的视导评估如期结束,我有幸讲了《方向与位置》一课,《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第六单元的内容。
一、课堂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突出情趣化与实践性、应用性。
《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实实在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平面图的方向之中。
设计环节:
1、让学生回顾方向儿歌。
2、快速指出教室的北面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交流野外迷路辨认方向的方法。
4、学习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并学会看的路线图。
5、练习:在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和设计自己身边熟悉的学校的路线图。
二、充分考虑了课堂内涵的厚实度:关注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三、以合理的程式来满足内涵的需求,以达到整体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所以,整节课用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情境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适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整个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1、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学生左右分得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找平面图中的位置时,位置经常颠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每讲一课必须要做必要的课前调查,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
2、学生在平面图中分辨谁在谁的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找观察点练习的还是不到位。所以以后应加强找观察点的练习,让他们找出观察点,再分辨出它的上下左右,最后确定东南西北。
视导评估使我在思想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我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课堂和学生。视导评估结束了,但这种研修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0
东、南、西、北不仅是生活常识,也是数学里用来描述方向和路线的知识。本单元主要教学现实生活空间里的东、西、南、北,要求学生知道这四个方向,并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时候,能辩认出另外三个方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策略,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单元的教学,老师自始自终都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三个方向,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1
孩子们通过三年级“认识方向”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利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词汇描述物体的大概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在设计教学伊始,我注重遵循以下两点:1.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孩子们在学习了例1和例2后,基本能“说”,通过三要素方向,度数,距离“说”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基本能“画”,通过坐标找方向,描度数,数距离“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但例3教学出现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总是以第一方向标为观测点看物体,当观测点(或参照物)调换了之后,不能及时改变方向标,而错误地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在突破了这一难点之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顺利看地图,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2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 、东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3
今天下午,第一场立标课的战役终于打完了,说实在的,这节课备的并不是很充分,因为是昨天晚上才定下来的课题,今天上午整理的课件和,下午就开始实施了,无论从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实施,都能看得出本节课有好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继续研究的,本节课是我们第一次推行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现在是一个初探,首先我在教学上进行了分层设计,分为初级目标、二级目标和拓展目标。之后就是在练习设计上分了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习题之后我还设计了一星级到四星级习题供他们有选择性的选作,这样,基础题完成之后优秀学生不会感到没可干,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可是,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样做或许利弊参半啊,正是因为学生大部分完成了习题,所以抢着做星级题,就连我们集体订正答案还有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在继续吃”,根本无暇顾及在讲什么,这样分层显然是失败的,虽然学生练习量是增加了,可是效果却不容乐观。
这节课可以的要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此想精讲多练,可是就因为这些粗浅的想法,导致我整节课似乎是在领着学生跑,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在学新知。这当然又与有效教学相背离了。尤其在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出偏的角度是,一部分学生对于量角时的注意事项还是不很清楚,不知道该将0刻度线放在什么位置,该判断偏的角度,这个时候我应该在黑板上板演量角的方法的,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方法,而本节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知识介绍了方法,而没有进行示范,所以这期间有一部分学生就吃了夹生饭。这是第二个遗憾较大地方。
还有,本节课教学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紧张,语速较平常加快了许多,整节课下来自己是口干舌燥,而且“奔波”于给学生学生发拓展题单,很受伤哦。
如果再次执教本课的话,起码在讲授“做一做”的时候不能粗浅的一语带过,应该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做好充分的示范和引导,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真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节课的的教学,给我的启发真的很大,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跟风,人家提出分层教学,我们就要时刻不忘分层,甚至不顾影响到教学效果,那有效教学如何来实现呢?或许会有一种方法能将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未尝不可呢!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线路图。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节课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森林公园”情境复习铺垫,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必需条件,在课的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15
《位置与方向》一课是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的新增内容,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有两大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来的东、南、西、北等方向概念。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教学中,我们也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遵循编者的意图,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图,一些比如图书馆、少年宫、动物园等,这对于小榄的学生来说都不陌生。
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环境与建筑,让学生看“校园影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校园建筑的各个方向,亲身体验生活中东西南北,为下面制平面图做好准备,呈现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完整过程,符合中年级的认知特征。因为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在“做数学”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地图上方向,以前我们小时候知道这部分知识,要么从书上得知,要么是老师直接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我们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常常拿到地图,不能把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挂上钩。而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教师单纯的传授得到的,而是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让他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再通过交流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认识地图上的方向,而是要学生根据熟悉的校园环境去拼平面图,在拼之前强调合作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必须思考:怎么定平面图上方向?怎样和实际方向统一?于是有的学生把“北”定在上方,有的学生把“南”定在上方等,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平面图。通过整理、分类,归纳了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拼地图都是对的,但学生很快就发现不能统一,给实际生活带来了麻烦,引发了认知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重点:统一地图方向。这个环节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没有流于形式,是实实在在通过“做数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经历数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做数学”中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产生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更加有效,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情感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出示五岳的平面图,根据它们的位置和方向给它们命名,并在练习填写五岳名后让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岳风光影片,优美的音乐、简练的解说,各具特色的风景,把数学和美育有效整合,增加了数学课的文化内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最后解决问题结合学校、家庭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动手操作课件,说一说上学的路线,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关注过程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都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问题的反馈,及时给予评价,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情感。
【位置方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9-25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3-17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2-03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25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02-26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精选23篇)03-01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03-17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02-08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