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乌塔教学反思1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本节课虽过去一月有余,可同学们学习场景历历在目。
镜头一,72双眼睛入神的阅读,不时地从不同方位传来朗读声。
镜头二,大家在自然段旁写看法与见解。
镜头三,渴望的眼神一齐望着大背投找乌塔旅游路线。
镜头四,朗读擂台赛热烈。
镜头五,四人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镜头六,小组选派代表班上发言,谈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有的结合了本地本人情况与乌塔对比谈看法,认为自己从家里到外婆家都不敢独自乘车,怕坏人……等,老师问:“湖南省会在哪里?浏阳有哪些出名的地方?出名人物?文家市最出名的是什么?”学生们面面相觑。
【反思】
学生的语文实践太少了,往往只从有限的课本中猎取,忽视自主学习,忽视与他人沟涌,老师也只围绕课本布置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在自主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现在的'学生活动范围狭窄,缺乏人际交流,不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只注重书面作业,轻视实践活动,所以任课老师要有意识组织或安排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胆小怕事,这与家长溺爱,社会风气有关,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时,也不能忘记德育教育,与人要坦城相待。虽然经常能从电视上、周边事例中听到骇人听闻的抢劫、绑架等,伤害着幼小的心灵,但教育学生勇敢、机智还是必要的。
乌塔教学反思2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先把课文中易错字(读音、字形)找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容易弄混的读音和形近字,通过组词,理解词义加以区分,然后围绕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掉,接着是检查课文,针对学生读错或不熟练的句子加以指导和练习,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女孩儿乌塔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过直接描写与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12岁的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女孩儿乌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统领全文,学生勾画有关的语句。在交流中,学生首先说道“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围绕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交流。学生能抓住“麻利”一词和乌塔自己穿衣体会出乌塔做事很熟练,从乌塔所说的话体会出她很有经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帮孩子们总结出:这说明乌塔是一个独立、成熟有经验的孩子。接下来学生提到乌塔做事很有计划,围绕第五段展开交流,在这里学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挣钱、查找书籍……”再次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成熟,并从最后一句体会到她的懂事。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我补充指导了“一摞书”,也引导他们体会到了乌塔的性格。文中乌塔语言的描写,学生只能说出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更深的体会所说话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能体现她的独立,需要教师提点。在交流乌塔性格时,学生结合独自游历欧洲也说出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
最后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乌塔教学反思3
一、第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地归纳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我提出:“你认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带问题再次品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句、段加以体味,学生们的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热情,很聪明,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会过日子,会打算,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爱学习,爱读书,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懂事,自己挣一半旅费而且还给家人买礼物。在交流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但感觉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谈到乌塔旅游前的准备时,我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乌塔是一个有现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的孩子。比如:学生谈到“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学生谈到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拔,“为了旅行她还做了哪些准备?”把学生们的注意力放到晚上“我和乌塔的谈话中,而且应该通过朗读乌塔说的话体会乌塔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觉,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乌塔的认识可能更加的深入。
二、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对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发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我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乌塔教学反思4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本课教学是我对略读课文如何教学的一种尝试,按原定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自己反复斟酌,此课成功之处有: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1、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并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
4、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概括乌塔的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感受。
二、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概括人物特点。
通过学生自学后,教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示描写乌塔特点的句子,让绳选择恰当的词,非常简单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
三、渗透读写结合点:
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引述的写法,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认真反思,我也发现本课在教学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1、理解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程度不够,牵引的痕迹过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
2、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案,等于变相给出答案,没有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异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后,教师的评价及引导不到位。
4、练笔与文本脱节,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我一直在尝试的,我会一直尝试,认真反思,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轻松、变得简单。
乌塔教学反思5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乌塔教学反思6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这一疑问。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教学反思7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这一组课文,都是写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文章。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
“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深入研究,感情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并指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达到读写结合。尤其是学了《颐和园》一课,让学生也写一次浏览活动,应用了按浏览顺序写作的方法。 另外,本单元还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查找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乌塔教学反思8
《女孩儿乌塔》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自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我没像别的老师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写写“羡慕乌塔的三个理由、佩服乌塔的.三个理由”还布置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写信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愿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长要回信,这样几个来回,使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乌塔教学反思9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课文主要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些学生读完以后,马上抑制不住地想要表达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真是一个大胆的女孩子”;“我真羡慕乌塔,能自己一个人旅游”;“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乌塔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乌塔是一个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我觉得乌塔一个人去旅游是错的,那多危险啊”……嗨,有些没读完书的学生也加入到谈论中来了。看来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放到后面去交流吧。
乌塔教学反思10
乌塔这一略读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反思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点的收获和教训。
一、以学定教,明确目的
课文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了解,让我们学习她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以及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为了让学生明确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先后在四个教学班内磨砺。让同学们先预习课文,写该课的读书笔记,查找欧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课前师生共同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如英国的贝克汉姆的足球学校,德国的牙医,德国孩子欣赏柏林墙上的艺术画和意大利首都佛罗伦萨大教堂,以帮助学生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样就能将传统的“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追”现象变为“师生之间迎面而行的相遇问题”,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第一个教学班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缺乏流利的朗读课文这一认识,学生对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始终不明,导致在拓展训练,展开辩论这一环节处于被动,加上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辩论问题,条理不清晰,教师在引导读书,以课文主要描写乌塔自主旅行的第七自然段为根据,缺乏真正的理解,角色置换上缺少经验,以至于学生辩论观点不够鲜明,兜兜转转,啰啰嗦嗦,不能理解乌塔在生活上独立,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也是独立的。拖延了教学时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为主体,把握原则
在第二次磨砺之后,学生对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不怕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她会如何解决这一疑问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而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和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这一疑点该如何引导解决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和口语交际的本领,发展学生的写作技巧的能力。真正达到略读的目的。
只是课前收集外国风情的资料和浅显的、肢解的阅读句段和缠绕不清的辩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读懂课文,说出心声应该是这一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大小声都行,拿起笔来读课文,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写注释。让孩子们充分体会阅读的自由,他们写下了“在中国,不要说14岁游欧洲,就是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游一圈都不可能,天方夜潭”对文章真实性的怀疑,“我是家里的小太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要什么就有什么,但除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象关小鸟一样把我关在了家里。于是,书本和电视就成了我消磨时间的唯一办法。我很少出门,爸爸妈妈总是说外面的坏人多,万一出事,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就算要去什么地方,也是由爸爸妈妈拉着护着,生怕冲出一个坏人把我抱走。”的时间上不能自主的困惑。快速阅读课文,一目十行,边读边想,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同学们对这一肯定和锻炼积极响应,写下了乌塔是“勇敢、胆大、心细、豪爽、可爱、活泼”的女孩。我对乌塔和学生的“独立自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介绍异国风情时,同桌同学主动积极,互相交流他国人情,雷乐康的介绍---英国的教父习俗,更是深深的打动了每个在场的师生。小朋友独自出行好还是不好?的辩论,同学们激情的辩白,把乌塔独自旅行前设计路线、阅读资料、打工挣钱做好的充分准备,表达的清晰而有条理,“中国比欧洲一些国家要安全,欢迎乌塔到我们中山来旅行。”“欧洲七个游的学生旅行套票需要四百马克,我也有900块钱“利是”,我也可以去周游广州。”的心声,“我和爸爸去上海看世博,我学到更多知识。”的认识。让我这个“乌塔的妈妈”惊叹不已。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这一话题更是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在危难关头,迅速判断,有效躲避是多么的可贵。冯思捷的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的进行期末复习的'一分钟演讲又是多么的有必要。从乌塔的一文中,我知道出游要先做好准备,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的体会,从同学们的心中自然而出。
三、以生为本,讲究方法
1、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为了让乌塔的人物形象“活起来”,让她游历欧洲这一事“趣起来”,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自读自悟是关键,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理清乌塔一文是按照我与乌塔相识到与她的交谈感到吃惊和敬佩最后分别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乌塔游历意大利的故事,引导他们独立读懂课文,要求思考的是与她的不同在何处?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他们才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写乌塔游历欧洲的故事,反映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最后,引导他们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因而,整个课堂充满了朗朗的书声,充满了快乐、朴实的高谈阔论,充分发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通过把世界当教材这一大语文观,生动有趣的创设了乌塔暑假游历欧洲的图片,通过层层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很好理解了“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理性的问题,整个教学流畅,文眼之处设计的唯一问题,强化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在于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思想。
2、讲究过程管理和调控的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场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塔这一课”,一下子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堂下我以饱满的热忱与学生沟通,使他们始终处在轻松、愉快、兴奋、和谐的状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堂上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哪怕谢洁莹上台板书“豪爽”一次写错,我对她的这种举动也给予肯定,让她充满信心进行学习。课堂上,有大量的信息反馈,比如学生的辩论过程把握,因为自己的课堂的调控能力有限,不善于把握学生的真知灼见,对他们希望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想法把握不够,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为节省组织辩论的时间,采取了较主观的角色置换,而自己又未能够主动进入“乌塔妈妈”的角色,以至于让这一环节逊色不少,该更精彩的课堂生成无法实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反思,才有更好的进步。但愿如今的思考,能成为明日的基石。
乌塔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乌塔教学反思12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
(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乌塔教学反思13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沛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惊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14
《乌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我没像别的老师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写写“羡慕乌塔的三个理由、佩服乌塔的三个理由”还布置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写信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愿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长要回信,这样几个来回,使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乌塔教学反思15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
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 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
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7、乌 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
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乌塔》教学反思06-02
《乌塔》教学反思09-15
乌塔教学反思02-18
语文《乌塔》教学反思11-19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4-16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3-31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3-05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2-20
语文教学反思《乌塔》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