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喜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我喜欢》教学反思1
这篇反思写得太久了,我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篇反思写得太长了,每日坚持500字,约摸有1万字。因为,站在这里,我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更是 “同上一节课”的整个过程。“同上一节课”对一个教师的考验是全方位的,从说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课例、案例的形成,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一步步艰难地成长着。今天,我想把这篇长长的反思凝结成三句话,和“同上一节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说说心里话。
从内心深处说句感谢的话:感谢教育局局长助理肖助理、教师进修学校张校长、郭校长亲临现场指导;感谢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感谢南埔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区集体备课组、南埔中心小学备课组对这次活动的全程参与,倾心付出……难忘在区集体备课上,郭主任对“美读教学法”的肯定,使我获得“把课进行到底”的信念;杨主任对以美为主线设计散文体裁的提倡,赋予这节课美的灵魂;郭恒青老师的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蔡月霞老师的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刘爱华老师的“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都给我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带来许多感悟和启示……
再美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心中所有的谢意,此时此刻,我心里更想对区集体备课组及全体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说声“对不起”,太多太美的建议由于个人素质、课堂驾驭能力及朗读艺术的欠缺,在这节课上无法得以真正的落实,如在生字教学上过分求实,时间有点浪费;在赏读环节上,没有对课件进行加工,把文字融进画面,停留在表面,没有留给学生真正读书的时间;临时把“悟词美读”融进“四季”的段落教学,处理得有些忙乱……
尽管一路磕磕碰碰,风雨兼程,我仍想说我爱这个过程以及凝结在这节课上种种生命的情结。从施厝片说课到中心小学说课再到区集体备课,又从施厝片公开教学观摩到中心小学公开教学观摩再到今天的教学研讨,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也给我带来了欢乐,它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课堂是一汪清水,教师不应该只是一滴油,浮在水面上,只拥有表面的华丽;教师更应该是一粒沙,沉入水里,用朴实为学生默默付出;是一颗盐,渗进水里,给学生一点咸淡,留下一些思考;是一块糖,融入水里,给学生一点甜蜜,一种幸福……老师们,同上一节课决不是同上一份教案,就是同一份预案遇到不同的学生也要不停地进行调整,带着这节课我走过了风翔小学502班,前黄中心小学501班,南埔中心小学601 班、501班,孩子们都为“喜欢”留下不同的色彩。风翔小学的孩子们用“真诚”喜欢,那是个自己曾经用心带过的班级,内心的默契构建了和谐美丽的课堂,毕竟“家里的枕头最适合脖子”;前黄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活泼”喜欢,孩子们纯真的.情感和扎实的朗读基础,使我如鱼得水,课堂生机盎然;中心小学601班的孩子们因为课前一点意外的惊扰,我和他们直至课堂进入10分钟后才渐渐“喜欢”,而“喜欢”中仍带着一丝勉强,一点惶恐……因此,文冬教导说:“一个好教师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应该上出“喜欢”,在课堂上无法处变不惊、游刃有余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从内心里深深感服他的“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但我更想说,“好教师”的内涵太丰富,境界太高了,不是一节公开课的失败演绎或成功的展示,而是我们与学生共同度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的生活细节的简单相加以及凝聚在这个过程中种种美丽的情结,需要我们用整个教育人生去实践。“同上一节课”的老师们,让我们铭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把“同上一节课”的精神理念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延伸,再延伸……
最后,祝与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我喜欢》教学反思2
实录:
进入“我喜欢的小动物”的主题,幼儿明显表现出十分喜爱与积极的态度。动物是每一位幼儿都十分喜欢的,它们是小朋友亲密的伙伴,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可以说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养殖角又添了一些动物,虽然只是比较常见的、乌龟、金鱼等,但幼儿还是十分喜欢围在旁边想亲近小动物,可见孩子是多么喜爱小动物。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班设计了“了不起的本领”的调查表。在表格里需要填写三个内容:
1、我喜欢的动物有哪些?
2、它们的图片
3、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通过调查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丰富了小朋友关于小动物方面的知识。小朋友在调查表中的答案都很确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马,因为它跑得快。”还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大象,因为大象能用鼻子喷水。”小朋友讲了好多。
反思:
通过此主题的开展,幼儿对动物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此主题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不过我觉得在认识动物时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喜爱情况有重点的介绍一到两种动物,认识得可以深入一些,全面一些,不至于都是认识的皮毛,只是面上的认识,可以重点深入地了解个别动物,通过一两个动物的认识推广到对其它动物的认识。通过“我喜欢的小动物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动物生动有趣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印象,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喜欢》教学反思3
创设一种激发学生说写欲望的大环境,用“社会需要”来调动学生习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并很自然地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提出习作要求,使学生明确习作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体现了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次作文指导课,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展开的。
在指导过程中,例文的分析让学生学习到应如何有顺序写动物的外形,如何用细节来体现动物的.习性,如何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让文章更生动具体;实物的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做到言之有物。
以小鸟部分为例,引导学生领悟观察方法,“授之以渔”。这一提问的设置,使学生在顿悟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有顺序”的重要性。学以致用,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与课前的情境创设相呼应,思想教育得到深化。
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让学生自我进观察、陈述,及时肯定学生说得好的地方,改进其中的缺点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说写能力很有必要。在“说”的基础上,侧重指导学生注意书面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习方法的小结及作文的点评,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也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然,每一节课在取得效果的同时,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比如:学生的积累不够,词语还不是很丰富,可以事先给孩子一个相关的词语库供孩子运用;后进生的习作能力指导还不够,主要是积累和方法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喜欢》教学反思4
因为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精神状态不够集中,所以在活动课开始之前,我播放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视频,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动一动,跳一跳,活跃课堂气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
然而,很多时候是在重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有许多的表演,有很多的模仿,比如声音和动作,看起来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并没有增长多少新的.知识和新的见识。这是很失败的一点。
在教材的处理和选用上,有不够妥当的地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讲了一些第二课时需要讲到的东西,有把主题拔高的嫌疑。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以交流,必须是老师课前有布置,学生课前有准备。比如说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类。这才是开放性的知识,这才能让学生得以提高。
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我只是孤立的看这个模块,并没有把它放进整个单元里面,所以在前后的衔接上,着这样上,肯定脱节。
课堂上老师说得太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学环节一个接着一个,已经不像是一堂品德与生活的活动课了。要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从与他人的交谈中丰富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而非老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灌输。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放慢语速,锤炼语言。板书可以设计得更漂亮。课堂的前面部分可以让节奏更紧凑,多给两分钟让孩子写下自己对动物朋友的心里话,并留多最后的一分钟用来投影动物饲养表,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在进行小动物的饲养时,可操作性就更强了。
《我喜欢》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走来走去”、“游来游去”等叠词的含义。
2、了解书中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能用恰当的动词形容动物的行为。
教学准备:
大书、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先请幼儿把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配对,并边说边表演一下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出示大书,指读书名,指出这本书也是介绍小动物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的。
2、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第1—4页(遮住文字):每页先请幼儿讲讲这一小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是怎么运动的,接着指读下面的文字,请幼儿根据文字进行表演。教师可结合图画分析、肢体表演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叠词的含义。例如,请幼儿上前边用手指着图画边阐释“爬来爬去的意思就是一会儿爬到泥地这边,一会儿爬到那边,来回爬……”。还可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一个叠词,大家评说表演的对不对,还可以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来爬去并表演一下。
第5---8页(每页“××喜欢”后面的文字遮住,图画遮住):先指读“××喜欢”,请幼儿边说边表演这种小动物喜欢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指读后面的文字,请幼儿用动作演示一个这句话。可请若干幼儿上前共同表演一个叠词,评说一下大家表演的对不对、准确吗?谁表演的最好等等,还可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看看说说图画是怎样表现这些小动物×来×去的'。
9页:直接指读文字,请幼儿看图猜猜说说这本书是哪本书,激发幼儿爱阅读的情感。
3、出示大书,教师先完整示范指读一遍,然后请幼儿跟读几遍。
4、总结分享,留出一些关键词语(各页中的叠词)让幼儿参与讲述(边讲边逐页展示大书):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名叫《我喜欢》。书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欢在荷叶间跳来跳去……
《我喜欢》教学反思6
所思所悟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教学评价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分段欣赏,让孩子们理解内容。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认真倾听,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理解故事实质内涵后,引导孩子了解和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很好地激发自信心。在最后的谈话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用欣赏的眼神和赞扬的语言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我,喜欢我自己”。
对于个别性格较内向的幼儿也大胆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挖掘其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的情绪。
动听的故事、丰富的人物、富有意义的内容和漂亮的图片,让幼儿更加认真、用心地倾听、发言、吸收精华……
《我喜欢》教学反思7
《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本堂课之前,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因为本课生字词较多,我鼓励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体会,并督促写好摘录笔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本堂课时,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继续练写提纲。在列提纲环节,我给学生做提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从而理清文章脉络。作者是从四季景物、自然美景以及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前两个部分写景,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社会生活部分,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①作者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喜欢?
②“我”为什么喜欢读信?从“泪光”二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并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朗读体会,然后再做全班交流。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文章内容,说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本堂课还有一个教学重点,就是以“我喜欢”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课文描写的景物、人事差不多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人都能遇到的,为什么作者能以这么优美的语言描述它们,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呢?学生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更因为他热爱周围的一切,热爱生活,对这一切有感受,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写起来都是有感可发。
当然在本堂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活跃分子总那么几个,程度弱些的学生对他们总是有些依赖,所以就养成了“吃现成”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应继续想策略加强完善。
《我喜欢》教学反思8
我一直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
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
以前在教学《我喜欢》时总是痛苦地与学生一同纠结在文字的韵味上。岂知真正的韵味哪里是可以言传的'呢?所以我在这次教学中针对本文这两个特点,我教学中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过读让学生去去 “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与的共鸣。
二、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学生读中悟情,充分对文字进行个性的批注、交流。入情后,此时学生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我喜欢》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21世纪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这四个时刻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四个时刻的认知,同时根据我所执教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五个层次分明的练习题,并把这五个练习做多媒体课件,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利用自己的电脑,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练习。但是课件设计是一个闯关练习,学生只有完成前三个基本练习后,才有可能来完成后两个练习。而且,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电脑就会给学生带来精灵鼠小弟的奖励。
五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帮小动物找表。练习内容是五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都有一块表,可是他们放乱了互相的表,他们只记得自己的表的时刻,又不认识表,他们找不到自己的表了,多么着急呀!同学们能不能用刚刚学会的知识,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表?(这个练习是连线练习,即把钟表与时刻对应起来。)
第二个:熊猫修表店。小熊猫开了一个钟表修理店,今天来了四位客人,他们的表都不走了,请你帮小熊猫看看,这四块表是什么时候坏的,你知道吗?把你的答案写下来。(这个练习就是看钟表说时刻)
第三个:愉快的星期天。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精灵鼠小弟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过程中,注意你要回答:蓝猫在什么时刻,干了什么?(这个练习是让学生在一天的活动中认识钟表,体会时间,在学生认识到早上6:00精灵鼠小弟起床,晚上6:00精灵鼠小弟从动物园回家之后,老师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天中会出现两个6:00,这两个6:00有什么不同?向学生渗透24小时计时法。)
第四个:淘气的表针。同学们,时针和分针听说你们学会了看钟表,老师又夸你们特别聪明,他们特别不服气,他们想和你们玩捉迷藏,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如果能,就把他们在钟面上画出来。(这个练习就是按照钟表的时间把缺少的表针画出来)
第五个:我认识电子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种带表针的钟表,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到时间。(学生回答各种能够看到时间的场合、事物,老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电子表)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子表,你会看吗,说一说:电子表上的时刻是什么时刻?
实践表明:学生们对这个练习非常喜欢,课上做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98%的学生选择了全部练习。同时练习的正确率也很高。在课后的检测中,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95%以上。
反思: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一年级的小学生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除了要注意练习的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要安排一些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爱练、乐练、练会的目的。“老师,今天这样的练习题我真喜欢!”学生之所以能在课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这样的练习突出体现了趣味性
老师在安排这五个练习的时候,始终用一种童话的情境来出现,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特别是小动物和童话情节,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五个练习,使学生们感到练习题很亲切,在练习中还能帮助小动物,还能当修理工,还能和钟表进行比赛,于是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趣味十足的了,这样的练习学生怎能不喜欢?
二、这样的练习突出体现了层次性
练习从给钟表和时刻连线到乍钟表说时刻,再到看生活中具体情境的时刻,继而是画表针,最后向课外延伸年电子表,这样练习的难度逐步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这样的练习突出体现了主体性
练习给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利,除了基础性的知识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练习,其余的练习做或不做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选择。这样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快乐,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喜欢》教学反思10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我喜欢》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喜爱的灯的名称、所用材料及喜爱的原因;
2、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俗节日——元宵节,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和运用新词汇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或购买的各式花灯;2、网上收集花灯图片文字资料;
3、民族乐曲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话说“三十的烟火,十五的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又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
1) 介绍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xx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2)介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
看灯会:元宵节的中心内容是观灯,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自古到今,元宵灯会、灯谜会总是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家家户户,亲人相携相伴而出,赏灯猜谜,其乐无穷。
吃汤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提灯笼
2、介绍元宵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你们是怎么欢度元宵节的呢?
(幼儿讲述过元宵节的经验)
1)各地方的不同风俗如:陕西人吃“元宵茶”;洛阳人吃枣糕;云南人吃豆面团;舞龙舞狮等
3、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的花灯是最漂亮的.了!那你见过哪些好看的花灯呢?
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的颜色怎么样?什么造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好看的灯。
1)引导幼儿观察网上下载花灯图片;
2)引导幼儿看小朋友带来的灯。
4、学古诗《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延伸活动:运用腊光纸等材料,进行花灯的制作。
活动反思:
主题活动阐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盘锦市双台子区文教幼儿园的李博。我执教的主题内容是"神奇的灯",选自辽宁师大版中班幼儿用书。此次活动,通过和幼儿一起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灯的种类和用途,满足幼儿的研究和创造欲望,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懂得节约能源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
本次主题活动预设开展一周时间。为了培养幼儿对灯的兴趣,了解灯的用途,我设计了社会实践《各种各样的灯》《什么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而设计了健康活动《奇异的灯》《灯泡亮了》,又设计故事《夜晚不怕黑》,消除幼儿对黑夜的恐惧心理,培养勇气,不怕困难,乐于接受挑战的心理。而且通过感受歌曲《摘星星》萌发幼儿关心、帮助、爱护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观念。
今天我展示的教育活动是《神奇的灯》这一主题的一节社会实践《各种各样的灯》,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灯,了解特殊功能的灯,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2、激发幼儿探索灯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我喜欢》教学反思12
《我喜欢》是张晓风的一篇散文,为了让学生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学生都能找出是最后一段。接着让学生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知道可分为(1——4)写四季的景物,(5)写自然的景物,(6——11)写社会生活,(12)文章中心。然后先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步骤如下:1、先讨论要学习的自然段。2、学生齐读该段。3、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物。4、找出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学习同一自然段的小组进行补充。其他同学注意做好笔记。学生的交流汇报非常到位,都能抓住重点词来赏析。第5自然段采用一起学习的方法,找出描写的景物及进行重点词句的赏析。(6——11)自然段采用(1——4)的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但这次是采取老师随意叫小组中的任意一个学生来汇报,讨论汇报效果更好了。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文本,发现文本的特点,都是以“我喜欢------”为开头,接着写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进行仿写。再把仿写的内容进行整理成为一篇习作。
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学生的讲代替老师的讲,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会更好,效果也挺好。若是能上长课,习作的指导会更到们,效果也会更能突显。
《我喜欢》教学反思1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现今的美术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能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情境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比如今天上的这节课经过反复琢磨修改很多次,才觉得设计思路比较满意,虽然在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回味但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整节课当中学生都能以兴趣浓厚,积极思考的精神来面对,我想这可能是在导课时用的《群鸟学艺》这个故事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让他们觉得也像小燕子一样学东西既认真又有耐心,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师生互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绘画的渴望,学生收集有关对鸟的资料老师收集各种鸟的图片这样学生既了解有关鸟的'知识又用视觉去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让他们保护大自然,这样小鸟才会像他们一样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中。
虽然老师精心选了许多非常漂亮又有特点的鸟的图片,但是在学生的脑子里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在学生作画时把这些图片重复播放,那学生对鸟的形态,羽毛的颜色,飞行的样子有深刻的印象,这样对他们作画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性,在评价学生作业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把作业进行展示了评价的话却少了没能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从中得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这次讲课中使我在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收获,但是也有许多不足和失误之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开拓我的视野。
《我喜欢》教学反思14
诗歌《我喜欢》是我园胡玲教师的获奖作品,诗歌虽短,但温暖美好、意蕴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当我们了解到胡玲老师的创作过程时,更觉得源于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诗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胡玲老师和他们班保育员女儿贝贝的一段对话。孩子说::"我最喜欢妈妈了。"胡老师追问:"你喜欢妈妈哪里呢?""我喜欢妈妈的手"胡老师又问:"为什么喜欢妈妈的手呢?" "妈妈抱着我。"胡老师又问:"那你还喜欢妈妈哪里呢?"孩子天真无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经过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儿歌。
"我喜欢妈妈的××,因为××"是个倒装因果句。这个儿歌如果单纯朗诵学习,小班幼儿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编句子,在小班就有难度了,于是经过研修团队的分析,我们决定在中班试教。目标定位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够仿编其中的句式。经过几个班的试讲,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证明我们的选题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孩子们最熟悉的是妈妈,最喜欢的是妈妈,所以他们也最爱谈论妈妈。但是幼儿对妈妈爱的表达是漫无天际的,中班幼儿也很难表达的很完整,为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能够把爱妈妈的原因进行联想并表述清楚,我们借助这首诗歌的句式给孩子提供了表达爱的支架--我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的××可以……。
一、身体部位与幼儿经验的链接是这节活动的难点。
如果你问孩子:"你喜欢妈妈吗?"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问:"你喜欢妈妈的什么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就会给活动的展开带来困难。
策略:
1.首先执教老师以贝贝小木偶与孩子们玩的语言游戏开始,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自然引出,帮助幼儿巩固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了解,增加了知识的储备,为孩子们的"敢说"提供帮助,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2.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倾听儿歌,在听之前老师把一个问题抛给幼儿:"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一方面从游戏转为倾听,加上一个任务意识会让幼儿更专注。另外让幼儿谈论诗歌中的内容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3.紧接着,在教师温柔优美的完整朗诵中,表达爱的"支架"出现在孩子面前:"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的××可以……。"让幼儿理解,妈妈的每个部位都能给我们温暖和爱护,进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也渗透给孩子,让孩子想要表达的对妈妈的爱不再漫无天际、摸不着头脑。然而我们在试教过程中,孩子们很难把已有经验与妈妈爱自己的方式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于是我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让幼儿先学习理解,再进行模仿改编。在感受诗歌情感时,通过老师问、孩子答;男孩问,女孩答;在音乐伴奏下齐诵的形式,反复练习句式"我喜欢妈妈的XX,因为妈妈的XX可以……",形式多样的朗诵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
4.在分析诗歌时,我们选择了"妈妈的额头和我玩顶牛牛"的游戏,通过让幼儿重温这个游戏,唤起幼儿联想与妈妈互动的经验,为幼儿改编句子做了铺垫。
有了对身体部位的了解加上对诗歌的模仿学习,孩子们知道可以仿照诗歌中的句式,并结合身体部位与妈妈的互动的经验可以表达出喜欢妈妈的原因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一节活动中有机会表达是所有语言教学活动的难点。
策略:
1.选图讲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老师提供给孩子一些妈妈身体部位的卡片,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讲述。采取自己练习、同伴讲述的讲述让每个孩子得到练习的机会。
2.我们运用了第二个游戏"开火车",让自由讲述好的幼儿和老师的火车头连接,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车进行集体讲述,展开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阵势,这样幼儿就有了参与完整仿编诗歌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三、研修磨课,在反思中提高认识,效果显著。
这次教学展评活动给了我们学习、提高的契机,通过团队研修,集体的智慧加上执教老师的创意,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各样的思维进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们都在试教中看成效。结果发现,我们的有些策略既繁琐又偏离了语言活动的主线。
1.由繁到简:比如我们刚开始的火车游戏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粘贴好几个身体部位,结果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粘贴这个活动上,而用诗歌的句式进行表达就被冲淡甚至给冲走了,无论老师怎么引导,幼儿还是沉浸在黏贴的过程中很难自拔。也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就换了几次学具,终于可以把幼儿的选择和自由表达给连接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师有趣的引导更能试幼儿把自己创编的句子与诗歌连起来:"小朋友我们编的这首我喜欢的诗歌可真长呀,就像一列火车,你们愿意上火车吗,那就选一选,编一编吧"但是每次老师在把握这个环节时都怕时间拉长而草草收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反复讨论,这个环节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主体部分,不能简单的当成一个结束环节。
《我喜欢》教学反思15
我喜欢的鸟一课我上完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上这一课时,我把想象表现出一只自己喜欢的鸟作为重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我反复考虑学生怎样才能感兴趣怎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鸟的美丽,我从鸟的鸣叫导入开始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在鸟的家园,聆听鸟的叫声,欣赏鸟的美丽,一步步由听觉的娴静恬淡进而到视觉的`强烈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找出鸟儿的美丽源点。在引导阶段我把怎样欣赏鸟儿的美从鸟的色彩美、外形美、动态美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意在为后面的学生想象创作的思维做好挖掘,因此在这一阶段,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找出有代表性的图片,逐一引导,特别是在外形的分析上,做了大量的链接以解决鸟的外形美,让学生自己发现正是由于不同的尾巴、脖子、嘴巴、头才塑造了不同鸟的美丽,为后面学生有创意的作业打下根基。
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作业时很投入,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作业内容,把生活和课堂画画的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生活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来源,作品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体现。
【《我喜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喜欢教学反思01-10
《我喜欢的水果》优秀教学反思06-16
《我喜欢的水果》课后教学反思范文06-12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学反思11-27
我的教学反思11-26
我的教学反思04-18
我选我的教学反思03-03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