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3 08:52:40 赛赛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1

  我在讲授社会《工业革命》一课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工业革命的经过及它的伟大意义,然后就当时世界及中国的社会背景状况作了拓展。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时代带入了机器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力迅猛发展(举例说明),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47%,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新课程倡导大教学观,反对就教材教教材,就社会课而言,应通过具体社会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之所以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状况进行拓展,就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大,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这也是现在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重视科技及自主创新的`原因。其二让学生对“对外开放”也有一定的理解。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还不能完全掌握或理解所拓展的知识,但我认为这样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对背景知识了解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兴趣等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2

  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7课的内容。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以及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本课内容学生较为熟悉,经过对学生和教材的认真分析,我作了精心设计,用一个课时授完。下面,我对这一节课做一总结反思。

  本课优点:

  1、注重历史概念的阐释。例如“工业革命”、“机器”、“手工工场”、“工厂”等。通过概念的阐释,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开展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认识工业革命。

  2、在教学方式上,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教师不断提问引导,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基本历史史实,从而加深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等的理解。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如“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18世纪英国的`一个资本家,你想对传统的工场生产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条件呢? 你觉得当时的英国具备这些条件吗?”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回答,最后由教师精讲。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这就突出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的最后,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形成“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采用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加深认识。表格图例也很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

  4、本课讲述线索清晰。从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影响来讲,进程又从棉纺织部门——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发展来讲,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思路比较清晰。

  5、本课教学结构较完整,包括学习目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布置等。

  不足:

  1、本课因为对蒸汽机等的工作原理不懂,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上讲解不够充分,学生也没有深入理解。

  2、由于时间较紧,本课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讲解稍显仓促。对“世界市场”没有解释,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初步”也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强调。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3

  基于课程标准: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本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讲述法,列表法。

  在导学案的部分,我主要罗列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行业?结合书本59页,引导学生从市场、体制、资本积累等角度分析,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很快。但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的主体部分,我出示了: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时间、人物、发明罗列。在学生上台展示之后,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

  最后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共同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于这个知识点,要多交代,因为这与下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有着直接联系。城市化的推进,则从生产力提高着手。以及改变世界形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引导学生也从这些有利因素中,总结得出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感悟:历史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的研读和结合史料分析,真正的要做到学生对于知识的通俗易懂,还得培养学生使用史料、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4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中外关联。如“请同学们想一想,假想你是一位企业家,现在投资办一个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由学生逐个回答,最后由教师精讲。此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如“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问题中外关联,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既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有客观上促进这个近代化发展。本环节学让在独立思考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使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学生贵在的是参与。

  采用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加深了记忆。表格图例也很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本课讲述线索鲜明。从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影响来讲,进程又从棉纺织部门——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发展来讲,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效果明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5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发端及其扩张、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等,教科书部分中分了3个: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编者煞费苦心的在这三个部分的众多知识介绍中埋下了对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传授。但对学生来说本课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更别谈从中找出或发现历史规律。所以老师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备这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把课文的板书进行了重新设计,活动一:追根溯源——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活动二:身临其境——寻访工业革命之路。一方面基础知识可以传授到位,另一方面把这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清晰的展现出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历史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点的讲解通过材料题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反思自己在整堂课中的表现发现:

  一、讲解的有效性

  本节课主要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与影响。运用课外史料来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影响,针对性强,效果良好。但材料分析、讲解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且要结合书本知识一起分析。

  二、探究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学生并不具备高层次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们更习惯于从直观、感性的图片、视频中获得对问题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为学生铺设符合其认知规律的探究平台,在此基础上,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究的佳境。

  三、学生活动

  上课能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能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集体讨论总体不够。课堂问题设计要思路清晰,简单易答,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从而造就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6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在前期教学中,理论难度已有所突破,所以,次课教学较为容易。

  在教学中仍然注重历史概念的阐释,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则放手给学生,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从而加深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同时注重从整体史观角度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另外,教学中使用了课件,课堂容量大了,速度也加快了,但学生却跟不上手了。这不是坏事,我认为这有利于学生消化,课上听、想,课下反刍,完善笔记,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复习方式。

  1、整个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到了拓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乐学愿学的教学氛围,可怎样从牵着走到自己走,这是一个问题。

  2、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核心在于学生怎样。这节课充分注重了让学生参与,注重了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所以老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从这堂历史课来看,我们教师要注意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7

  这堂课内容含量大,要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现,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还要讲垄断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影响,这节课的内容多并且难,对讲课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我的.此次挑战结果失败,没有设计好讲课的内容,应该有所取舍,有重点地讲,因为内容多,不可能每一个问题都讲清楚,既然讲不清楚就应该适当放弃一些知识点,可以分两节课或者三节课来讲,这样时间就充裕了,不至于课是全讲完了,但学生一头雾水,什么都没听懂,不理解,白讲了。

  这堂课运用的材料不足,讲解也不到位,使得学生一知半解,没有掌握好知识点,我应该着重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表现。总之这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难点突破不够到位,如: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示,虽然引导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但学生谈的并不充分,也不够到位,考虑到时间的约束,草草的结束了此处的分析理解,直接引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

  2、课堂教学缺少激情,教师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由于自己上课缺少应有的激情,使得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活动不够活跃。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应改进的地方。

  3、正如评课老师的建议,在讲爱迪生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选取一些影像资料可能效果会更好,更具直观感染力。

  4、知识点总结得不够细致,过于粗枝大叶,分析问题的顺序也颠倒了,应该先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先列出结论再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要到位,分析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便于他们理解记忆,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应加强对问题的分析,要分析透,分析的明白清楚。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8

  一堂课仅仅短短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怎样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而不使历史课枯燥无味呢?导入技巧非常重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潇洒地行走,在湛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还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堂课内容含量大,要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表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其中还要讲垄断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影响,这节课的.内容多并且难,对讲课者特别是新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处理背景条件时,我对比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来分析,以此为参照。

  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本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多,而且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发挥历史的德育、智育功能。我把重点放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较多的篇幅进行讲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当讲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就以汽车发明给我们造成的利弊为话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样就拉近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会到了学习历史是有所值有所用的,并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9

  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易于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设置从学生身边的电器讲起的环节,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

  学生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在人物名字的书写上容易出错。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再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有老师说“课上不完就永远准备不完”,在这里我补充说“课上完了,准备也不能玩”。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的“用一辈子备好一节课”的做法,希望在教学反思的引导和督促下,我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储备,把课上的越来越好。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运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讲授的,模拟学生去参观博物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趣味。通过三个展厅即三个方面来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个方面是工业革命的成就和背景,第二个方面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三个方面是工业革命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总体上条理分明,学生可以形成大的知识框架。

  具体讲授时,运用图片、视频、表格、历史材料等资源来吸引学生注意,感知知识,同时生动有效:采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同时使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在整个过程中,失去先机,后来夜郎自大,最后沦为被侵略的'境地,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大,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这也是现在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重视科技及自主创新的原因。其二让学生对“对外开放"也有一定的理解。

  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有限,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同学有些吃力,没法自主完成探究。

  解决措施: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教师进行课前指导;把学生进行分组,几人一组,设组长,学生间互补学习,进行合作探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焕发生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03-21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01-24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7篇04-11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合集7篇)04-25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01-17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04-02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04-07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04-22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