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4 14:53: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是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对0的新认识。

  1、从认识温度计入手引入负数

  我从教学认识温度计入手,让学生学会如何认读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当学生能很快从温度计上认读出温度后,就顺势引导出零下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那么零上温度就可以用正数表示。

  2、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

  学生初步理解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数量后,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哪些数量能用正负数表示。学生展示了储蓄卡、收支记帐本,谈到了海拔高度、电梯升降、进球失球等正负数现象,这样学生正负数意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3、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正负数知识解决问题,我不仅让学生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而且还要学生能解释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理解就更加透彻。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本单元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要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3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一、教学设计上的成功之处

  1、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把握准确。

  负数的本真意义是什么?学生一看到负号,他的第一感觉马上联想到减号。两者虽不能等同,但是否有着本质的联系呢?《九章算术》“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本真原型是:进是正数,出是负数;买是正数、卖是负数;收是正数、付是负数;盈余是正数、不足是负数;强是正数、弱是负数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同样的事,成为应用题,可以用加减符号和数来表示事的意义,而单独用数来表示时就用正负数表示事的意义,两者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可以看作,正负数是应用题中部分条件的截取表示,加减是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它是学生学习负数最佳的逻辑起点和心理起点,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

  2、重点把握到位。

  《认识负数》这个内容的重点并不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所以,整节课中我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课中才有了学生深刻的感悟:“增加赢利可以分别用正数表示”、“减少亏损可以用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二、课堂教学上的成功之处

  1、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师生配合较默契,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解答,有不同观点,有所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学生举了很多有关负数的例子,迁移到生活,运用到生活了,也乐于去观察生活了。

  2、从练习的目的性来看,练习是有效的。

  负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温度、电梯、海拔高度、营业情况、风向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刘翔跑步中的逆风问题,学生富有情趣的演示,使一顺一逆的相反意义明确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有效地提升了对数学概念本质意义的.理解。每个情境都紧密围绕“相反意义的量”有自身的侧重,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本课的缺憾

  纵观整堂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几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学生举的正、负数的例子还是偏向于整数。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据可能多数偏向于整数,学生思维的定势也可能喜欢举整数的例子,最好是能够多引导学生举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识更完善一点。

  2、 如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性做得不够。比如在温度中,只是让个别学生上来指,如果能让学生每人都在纸温度计上先标一标,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么标的,再反馈,可能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三、课堂改进的设想。

  要更加重视“0”的教学。在教学“0”是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时候,应该在学生标出正数温度和负数温度后,经过学生讨论或分类,认识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时候,就即时地让学生认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5

  《负数的认识》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方面的教学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目标和个人对此教材的理解设计了本课,通过实践有以下体会:

  一、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降低学习难度。

  课的到入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说反义词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如: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等等。这些相反意义现象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为学生认识负数构建了平台。。接着采用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有关气温方面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也经常看到负数,他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是用来表示零下温度的。这一生活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已相当熟悉,以这些生活经验为学习切入点,展开负数的教学,此“时”此“境”引入负数,更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学习起点把握不准,预设不够贴切。

  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已有较多内容,学生已能熟练地利用正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由于当前大量媒体的介入,在生活中,对与负数学生也偶尔接触过,并几乎每天都接触到有关气温方面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也经常看到负数,其实他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是用来表示零下温度的。对于这些本人预设教案时有所考虑,但课堂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比想象的知道的要多得多。特别是展开环节用温度切入教学时还安排详细的认识温度计环节,课中才发现学生其实在科学课早已会熟练的应用温度计了,完全没有必要安排这样的学习环节。再如我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在那里还见过象这样负几的数时,学生竟然举到电池的正、负,尽管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并不产生对本课学习的困扰,但也实实在在是我课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可见,课前的预设还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自身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如在教学中,发现了预设的过于详细,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位过低,还有上面所提的认识温度计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等,显然应该要调整一下教学的进度内容。可是在课中并没有进行调整,显得课堂学习安排过于简单,时间也比较松散。课后反思,在课中加入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化比较合适。首先,西方国家当前就使用华氏度,对面向世界当代孩子来说,这也将成为必备知识。其次,温度计上就有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刻度,课堂上又有时间,方便穿插这一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增强了课外知识,也能拓宽孩子的视野。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6

  “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经过摸索和不断的反思、调整,终于稍稍有些顺手了。

  学习《负数》这节课时,我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之后按照学校要求的环节进行了教学,通过教学发现,如果上课之初让学生先回忆学过哪些数,学生自学,练习后,让学生想想学过的数,按照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分,属于哪一类?学生很容易在新旧知识之间得以沟通并加强了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内化。关于正、负数的意义,导学案中体现得不够,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生练习后我设计了一个判断题“带负号的数就是负数”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一意义,效果还不错。

  由于学生课前预习了,再加上及时调整,学生这节课掌握得很好,学习效率很高,而且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又长大了,也懂事了,和老师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好,感觉很轻松,越来越不舍这些孩子们了。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7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展示了一组洪灾肆掠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警戒水位线,然后教师再呈现某市8月1日至7日的水位记录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8月2日至5日的水位都达到或者超过了警戒水位线,其余几日的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线;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只有8月2日的水位高于历史最高水位。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已经比较深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再鼓励学生以0米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水位变化情况并标出警戒水位就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教师出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统计表,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情况,并以8月1日和2日的水位作范例尝试填一填,学生很快得出8月1日的水位是41.80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20米, 8月2日的水位是42.60m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60米,再让学生说说每个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表中的数据理解: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0.2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0.20米;+0.6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0.60米,然后再填其他值,学生通过填和说,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警戒水位为0米,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两幅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有了以上的铺垫,再让学生以历史最高水位为0米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再次体会到“0”的相对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谈谈有什么想法或者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即水位变化趋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点是每幅图的参照标准不一样,第一幅折线统计图是以0米为标准,第二幅是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画的折现统计图,第三幅是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作的统计图。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还发现,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变,因此折现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的。

  整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不同参照标准下的水位变化情况,能说说每个数实际表示的意义,体会“0”的相对性,感受到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人为规定0点。难点在于比较三幅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画了三幅折线统计图,学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每次都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它的意义在哪里?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学生的.困惑终于解开了,明白了画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就是要体会不同参照标准下画出的图变化趋势一样,是因为每个数的相对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0点不同而已,从而深化学生对“0”的相对性的理解。

  整堂课的设计比较清晰有条理,每个环节的过渡比较自然流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会用正负数记录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能说出实际表示的意义;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感受深刻。可是整堂课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只知道了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一样,却没有深入细致讨论不一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教参建议这个讨论不作为基本要求,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遇到类似问题,由于在课堂上没有将此部分深入处理,学生在练习时就说不出深层原因,回答比较浅显,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也要多注意,课堂节奏的掌握还要教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训练提高,本节课也正是因为时间上处理得不是很准,才使得最后环节的讨论没有时间深入渗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争取有更大的提高!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8

  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我是以“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四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温度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比较、回报等知识建构的过程,来感知富庶的.产生。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

  不足:

  1、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富庶的产生是为了表示更方便。

  2、没有为以后学习数轴进行有效的渗透。

  改进:

  1、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

  2、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为负数第二课时,我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用数轴表示正负数并掌握正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脱离数轴进行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最后找出规律,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一、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认知,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通过大树为起点的运动状态引出数轴,画数轴;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数轴上画一画,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负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我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 “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同学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动手画数轴表示数并比较大小),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充分利用数轴给正负数和0比较大小,最后脱离数轴进行比较,完成了对学生的知识引领。

  在比较大小时,先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进行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再进行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然后总结出规律,最后让学生脱离能够脱离数轴进行比较,认识到负数之间比较时,数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数值小的负数反而大,从而掌握正负数和0之间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二、我的感受:

  1、课标、教科书、学生三位一体的思考,提高了我教学思考的深度。

  因为是前所未有的教学内容,课标的要求、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我设计教学活动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我能够采用目标牵动,活动块状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价值、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学习过程。

  2、活动化设计,因学而教,让我领略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每个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思考方法的优劣,追踪问题的原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质——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课堂教学在预设中不断生成,使我教学的难度增加,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面对,适时、因势引导,但这样的课让我每上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真正体味到教学相长的快乐。

  3、同事的帮助让我感动不已。

  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每次试讲,本校的老师都来听课,给我提建议,帮助我修改教案,一字一句的修改,制作课件。我真的很感动,我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指导,谢谢你们!

  三、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更自信,准备更充分,过渡语更自然,教学程序更紧凑,激励语言更及时……总之,我会更加努力的!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0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第三课时练习课,值得思考的是要不要进行拓展呢?如潜水艇甲所在高度为海拔为—50米,潜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比甲高出20米,则潜水艇乙所在的高度是多少米?这要用到正负数的加减法。要不要进行教学呢?学生会接受吗?我想了想,还是教一教吧?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掌握。没能力的凭借数轴来掌握。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1

  认识负数,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第一眼看到这一单元的知识,从心底里发出愉悦的笑声:哈哈,负数,我知道,前面带有一个减号的数;负数是整数的相反数;负数比0小……,听着孩子们似准确又非准确的话,我知道,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我放手给了学生:孩子们,既然你们对于这部分知识这么有兴趣,能不能自己当小老师把这部分知识解决了?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老师同学,还可以查课外书,于是,第一晚上的家庭作业:预习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天,我把课堂这个主阵地教给了同学们。先小组内同学交流个人所得知识,小组长进行整合,再全班交流知识。他们或是用例子表示:如:存入500元,用+500表示,支取500元,用—500表示,有的'用气温来认识,有的用高或低于海平面多少米来表示,有的用数轴来表示,特别是一个组,把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利用课件给同学们讲了个清楚明白,整个的课堂氛围热烈而有趣。在此基础上,我做了一个引导,同学们对于上节课你们对于负数的认识,你认识哪些地方是不准确的地方,由此给同学们对于知识重新认识的机会。最后,我出了一个简单的练习题,考查了一下同学们,真的效果很好。

  放手给孩子们展现的机会,正确引导孩子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2

  本课为负数教学的第二课时,整个教学设计由教材情境出发,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用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方法。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有认知,由此深入开展对问题的探究。本课的.设计,把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进行处理,以乐乐要拍轴对称图形的照片为背景,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让图中的人物都动起来,这 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拥有多种教学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的实效性,教学设计中,通过以大树为起点的运动状态引出数轴,画数轴,以及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负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 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2.没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措施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4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应当说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节课比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几处:

  一、密切联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本节课前,我让孩子们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展示了储蓄卡、收支记帐本,谈到了海拔高度、电梯升降、进球失球等正负数现象,使我由衷地敬佩,他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这一学习过程,我感到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负数的来源”又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体验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有效开展探索,尝试“跳一跳,摘果子”。

  由于学生在温度大小的比较上掌握得很轻松,学得兴趣盎然,因此,虽然抽象数之间的比较教材没有出现,我还是根据学生实际,借助刘翔110米栏比赛中,悉尼30度、北京—10度、东京—6度、上海10度的城市温度,所蕴藏的正、负数、进一步来理解生活中的负数。没想到,通过学习,不仅能“知其所以然”,还由此会比较大小,

  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当知识被遗忘时,留下的是能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朝这个方向迈进、再迈进。虽然开始时学生还有些拘谨,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们越来越投入,开开心心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也很开心。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15

  负数是学生在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初步进行认识。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认识:

  第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思的量,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如:用负数表示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这些学生都比较熟悉。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数据的练习。等等。

  第二、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负数后,教材中安排了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负数和0的内容。通过这个学习,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负数》教学反思03-25

负数数学教学反思02-25

《负数》教学反思04-25

负数教学反思09-20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3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5-11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9-24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2-28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