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6 12:38: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 →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 →鸟多[树多必然鸟多] →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 →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关键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形态美等特点来写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数不清;数量大:成群结队、一半是鱼;形态美:不满色彩条纹、头上长簇红缨、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

  总之,本课执教时,能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运用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例,让学生习得写作地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语文园地六》习作练习中去,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堂课也有一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先想想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问,我应该采取几种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四小节,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鱼的多。

  二、抓住语言训练的点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因为所以。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句式训练以及其它的语言训练点。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被西沙群岛的美丽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也曾幻想孩子们因兴奋而激动的表情。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几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你读了这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为切入点,学生一般会说“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

  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

  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课堂的操作自然略显生硬。这自然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回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先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的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三、深入研读3、4两段

  本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3、4两段,所以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潜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后找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再去读读你看到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特点吗?

  这一板块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四、写字

  课上好了,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在板块的设计上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一开始揭题都比较自然,当学生讲到鱼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出问题了,学生课文读得不多,不熟练,所以他们还停留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所以要让他们忙着概括、提炼、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听课的'老师将近他们的一半,别说他们紧张,我也紧张,一紧张就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再来说说我这个执教者吧。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注重大板块的设计,而缺少深入地思考,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停留在表面。当学生说道鱼很多的时候,我应该让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词语读读,还可以顺势让他们找到其他也是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学生了解的更清楚了,课文讲得也更透彻。课文中有一个重点句“难怪人们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个句子我没有讲清楚,学生在我讲之前是一头雾水,我讲了之后估计也是半知不解。其实课中多处细节问题都没处理好,一声叹息,只悔课文解读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从整篇课文来看,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教学时,我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有(),()鸟(),()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黄昏(),到了晚上()。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南端,那里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生长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陌生。故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采用了放配音录像的方式导入,在放片子的同时,我认真观察学生,发现孩子们在观看的时候,一个个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小眼放光。看完后,当我问:“你觉得西沙群岛怎么样?”时,孩子们争着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特别美。”“风景优美。”“鱼很多,鸟很多。”看到孩子们投入的样子和积极地回答,我知道我的这一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正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这一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紧接着提出要求:“这么好的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87页,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中,孩子们开始兴趣高昂地读起课文来,有的同学读完一遍,还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平等和谐,民主开放。

  平等表现为和谐,融洽,不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来学习、品味,比如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来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读自己喜爱的内容时,往往是最具情感的,听着孩子们用带着欢喜的心情,读着描写西沙群岛景色的句子,看着他们仿佛亲眼看到这美景的表情,我真是感慨万分。看来,朗读以及在朗读基础上的感悟,能够给人多么神奇的想象力。

  三、 阅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国小语理事会理事长崔峦强调:“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听读、初读、速读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做到将课文读对;在熟读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在精读、理解的过程中,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朗读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读好。在这样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指导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读书。

  当然,我的这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1、没有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情况把握的不准,导致这一课时的个别环节用时较长,特别是请两个人单独读写鱼儿的段落,太浪费时间了。

  2、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丰富的图片配合课文学习和朗读为主。

  因为考虑到课文内容虽然很丰富,描写得很生动,但学生对海底的生物毕竟接触很少,如果要学生能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那样充分深刻,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诵读体会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在备课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海龟、海鸟、鸟蛋的图片,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遍地的鸟蛋的图片中,感受着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欣赏,我知道,他们此时学到的东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当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数不清的鱼的视频时,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声,这些就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美景。有了这样直观的感知,学生再来学习课文语句,他们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十分投入。我们经常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习真的成了学生的内需,他们就像一部已经发动了的机器,他们会全程主动地学,主动地探求知识。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课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设计好要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的,但是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本来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喜爱这些海底动物),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锻炼胆量,应该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所以,这点缺陷成为了我这节课的遗憾,我还将会在本课的练习课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不过,“金无足赤”,在教学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断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作者为了生动描述神秘的西沙,大量运用了书面语言,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成群结队、栖息等。这些文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在指导学生浏览西沙群岛图片的同时,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并制作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海水的奇妙,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后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产物,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话可讲。多次在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视觉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更全面。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3自然段介绍西沙群岛海底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张张图片的出示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础上,我再抓住了这篇课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点语句,引导迁移。

  1、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把“因为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为第2自然段的重点句,进行反复练习,让孩子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也许,就像人们常说的想象总是完美的,现实总是残缺的。我们能在说课时,畅谈我们美好的教学设想,但要娴熟地驾驭课堂,完美地展现预设,是不容易的。

  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们对课件画面产生那么大的兴趣,老师却不能捕捉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探讨西沙群岛的富饶,而只是会跟着自己的教案走,错失教学良机,导致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海底”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海底”一个片段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如评价不到位以及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这一点也是平时的课堂中困扰我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给予评价,往往使一些精彩之处或者说疑难处进行深入地剖析,课堂造成课堂资源的流失。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

  确实,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却是无法预测。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种种“无法预测”变成自己的教学亮点,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好达成。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相信到那时,教学才是“完美”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制作课件,运用网络教室实施交互式教学。首先,我根据课文地点性强的`特点,打破常规教学中的自然段的学习,将课文学习设计成观赏、游览景点,感受景点的美。其次,采用招聘导游的活动形式进行学习。我在课件中设计了“导游必读”,让学生阅读“导游必读”明确学习要求,然后自主选择景点进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设计了一些非常吸引人的导游词。第三,让学生在练说中积累、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教学,非常感兴趣,并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平时对学生的自信培养方面做得不够,所以在竞聘导游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想参与,但又不自信,显得有些怯场,不够自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二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了海水的颜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3)引导学生围绕“春天真美啊!”进行说话,说说如何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孩子们纷纷围绕春天的花、草、树等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仿写时,学生顺着我的提示说到:“春天真美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姑娘给小树换上了绿色的春装,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其实我已经感动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进一步追问除了植物的变化,从动物、人的活动等方面去引导,我想孩子的回答会更精彩,遗憾的是我没有走这非常必要的“进一步”,没能让孩子的智慧深入迸发。

  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不要那么大,重点只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再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宁可去追求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课堂上鼓励学生想象写哪些作文可以用这种方式,有的学生说在人物的时候可以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两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 ,所以 。”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 。”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风景优美的地方》是第五册(人教版)第六组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安排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和两首描写祖国美丽山河的古诗之后。如果有前面几篇课文作铺垫,学生的交际情感或许更易激发。若单独提前进行此次口语交际,就必须新旧知识相结合:如三、四册第三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文章。那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是学生进行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纵观整个课堂,情境根植于生活,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或看、或听、或议,大胆生动地讲着,“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绝于耳,让人赏心悦目。虽然他们阅历浅、见识少,却说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讲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之情。做课后有颇多的感受。

  一、贴近生活,精心设计教学

  目标设计关注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要求,不高、不低、不空。从“激发欲望愿意说”到“清晰表达”及“让别人听着心动”,螺旋上升,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又特别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反观本节课,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处处体现教学要求,环环紧扣教学目标。

  二、真实情境,构建交际平台

  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特征是由口语交际性质决定的。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所说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一定的。因而,情境对交际双方有控制作用:话题的延伸、措辞的选择、理解对方的话意无不结合情境进行。

  例如开始的导语:“老师要去旅游又不知道哪儿风景优美,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拿个主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平台,在如何向别人进行风景优美的地方介绍的过程中,始终关注“我向别人说清楚了吗?对方听了是否心动?”这样一个真实情境的驱使,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组织。

  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提示我们:如果没有真正交际情境的参与,口语交际是无法进行的,而情境的真实性,既符合《课标》精神,又为学生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际平台,这也是符合口语交际教学规律的。

  三、强调交际,凸现课改理念

  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的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可以这样说,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是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不仅取决于交际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强化师生的交际意识。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互动,关键是情感。这节课教师以一个即将外出旅游者的身份来往于学生之间,学生以一个建议者的身份贯穿始终。在师生互动的逐渐深入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打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不仅需要自己的表达清晰,更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是否诚恳。例如:学生在向我建议“老师,你去黄山,那里的云海真的很迷人!”我回答:“华山上也能看云海,干吗非得去黄山?”学生这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说服我又加了一句:“去黄山除了看云海,还能看迎客松。迎客松别的地方可没有。去看看吧,真的很美!”“是吗?那倒是真得听你的建议,去黄山喽!”就在这样的'对话中,交际双方寻求心理的认同,寻找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情感互动,才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这是老师的需要,这个信息我愿意提供。我应该怎样让对方接受我的信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这一理念。从“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到“怎样说更美”以及“其他教师也渴望听到你们的介绍”环环相扣,首尾呼应,这种步步深入的训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发展过程。

  四、精当点评,关注学生发展

  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不仅要注意使用词语得体,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一定的人性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交际中关注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交际过程中及时准确的评价非常重要。这节课我力求用准确、及时的点评,辅以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将口语交际知识技能的三个要点引出。如学生在向我介绍风景时,张口“老师,我建议您去……”这时我及时肯定:“你真有礼貌!”

  在两个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时,提醒说的学生“态度再自然大方一些会更好!”

  在我接受学生的介绍时我不失时机地赞美学生:“你说的非常清楚,用到了颜色、形状的描写,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美!”等等,口语交际的知识要素隐含在点评中,使学生更易接受,充分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交际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这样充满激动的评价中,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重视,注重情感体验

  自评是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在自评中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实践的乐趣及不足,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并不难,这都是生活所需。《课标》在“前言”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确实,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应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对“风景优美的地方”的理解,学生带有很大的主观体验,向别人推荐时,可能会收到不同的反应,这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反馈中思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

  六、不足与困惑

  尽管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交际,也有以上值得肯定之处,但我深感不足和困惑,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同行专家相比深感欠缺。以下是几方面的问题,有待与各位专家、老师商榷:

  1、由于学生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易将“优美”的地方理解为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地方。教师面对学生这一理解,如何点评,怎样才能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指出。

  2、口语交际生活化的特性,决定了其课程预设根本赶不上瞬息万变的课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加强对课堂的调控,面对无法预料的生成如何采取“疏导”,有待进一步深思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3、多媒体课件的补充,能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拓宽视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但是多了是否会成为欣赏课,或者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何把握一个量的标准,值得思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经过同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终于完成了这次同课异构研究的任务,在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时,又不免想起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遗憾,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把所得所失记录下来就是为了以后少一点遗憾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因为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景物并不熟悉,所以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每一段文字学习之前都以图片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较好的.避免了三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另外,在学习理解鱼的数量多和姿态多的段落时,我运用视频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从视觉回归文本,理解排比句“有的……有的……”,让学生除了能在兴味盎然中理解课文内容,还品味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言魅力。当然有利必有弊。在理解海滩和海岛两段时,我本来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学汇报的,因为既可以体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所掌握到的方法,又可以节省时间。但在课堂呈现时,我还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还依然按照课件的设计,一张一张的出现图片,牵着学生走,不敢放,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展示中,学生也有点兴奋过度了。因此,让我想到的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学生的生成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进程,机智地取舍很重要,不能抱紧教案预设不放。当然,在公开课上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当努力就是。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25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9-29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3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2-2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篇02-2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3-0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4-0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篇07-3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