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学体式,特别是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学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学习、阅读、感悟,教师要做好引领作用。
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变序教学法、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来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和想象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巨人花园里的一草一木,看到巨人这样做,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变化来理解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在学生的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性。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2
今天,张老师所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体验了一次全新的学习形式和过程。 张老师真不愧是名师,不论是平时还是今天所授的本节课,的确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尤其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更是获益匪浅。
张老师能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出发,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童话的特点,分步实施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立足于教材,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把《巨人的花园》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和案例,为学生学习童话,学习语言,提供了多样的条件和途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形式始终有着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张老师思维活跃,从而引导并带动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孩子们一个个通过朗读将一个凶恶的巨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尤其在张老师会心而又真切地赞许下,孩子们更是展示自己的欲望势不可挡,将本课推向了高潮。
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着较强的目标意识。包括课件的设计,她把描写村庄美丽景色的语句和花园发生变化后的语句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中,以便学生能更一目了然地进行对比,又如,在让学生体会“洋溢”一词的.用法时,她运用了三个极简单的句子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这极微小之处就体现了她为人之师的细心。
张老师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尤其是“巧嘴巴会说话”这一环节的设计,尤为巧妙。最后张老师利用“名言大放送”,又将孩子们引入写简单的一句话来作为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这又一次将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
总之,这是一节很精彩的课,真可谓乎“名师导航”,我受益匪浅!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3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四年级的孩子对童话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文章中人物对话多,情感较为明显,文本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一,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文生字;第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预计本节课以字词为主,以花园不同景色对比为切入点,让学生总结出变化,进而总结课文内容,问题如下:思考花园景色是什么样的?请用横线画出描写花园景色的四字词语,这个问题如预料,同学们的答题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当同学找出词语后,板书并分成两类,一类寒冬,一类春天,提问,这两类词语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同一个花园的景色却有这么大的差别?花园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遇到了困难,学生没办法回答,不知道回答什么内容,可能是在设计问题时不够准确,导致接下来的教学一团乱,没有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那经过和刘校长的交流另有一些思路。第一,将第三个问题换成花园的景物变化与什么,变化有关;第二,让学生去体会巨人的态度变化,导致花园景物变化,感受巨人外出时花园的景色,以及第一次回来时,花园景色的变化。
具体的实施留待下节课,再次重新备课!换个思路,从这次课上也发现,面对不熟悉的课,一定还是要练课,做到心中有课。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4
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对学习童话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又能深入地理解童话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巨人的花园》堪称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作”,揭示了快乐就应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感受花园的“美丽”,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时,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细细地品味语言,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后来的说话训练,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收获(思得)。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情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在设计中,我非常注重“读”,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零距离读,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能够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3.不足之处(思失)。
首先,在引导学生对“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阅读的时侯,只注重朗读的'训练,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冬天的词和描写春天的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其次,是在讨论为什么巨人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耍?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们损坏花园里的花草,这一明显不符合文章主题的答案时,没有及时引导。事后想来,当时应该多引导他们再去读一读的。
4.改进措施(思改)。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如何读得透彻,读得深刻,资料的衔接需要紧凑,教育机智如何发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急需改善的地方。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5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词语,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转折引出巨人却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中玩,总是训斥孩子们。新课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巨人训斥孩子们的三句话,通过巨人的语言描写来体会巨人的自私与冷酷;之后通过巨人砌墙和树立告示牌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巨人在赶走孩子之后花园的荒凉;重点让学生理解春天与孩子的.关系,明白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缺少学生的精彩。
2、课堂评价不到位,评价语太单调。
3、语文课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让学生读的太少。
4、板书没有提前设计好,黑板板书不合理。
5、字词的学习不到位,课堂上复习字词太少。
6、课堂环节太过紧凑,时间分配不太合理。
通过一节公开课,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各位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6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学生语文潜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都要从朗读着手。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在《巨人的花园》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能够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齐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笔者认为,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帮忙学生积累超多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潜力和表达潜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巨人的花园》教学中运用多种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效果很好。
在《巨人的花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呢
一、利用范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用心性。
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最伟大的偶像,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笔者认为老师精彩的范读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用心性。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资料。有时朗读还能够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到达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主角。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完美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齐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在教学中,笔者先自己范读,让学生明白节奏的把握,再引导学生练读,感染学生,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用心性,为理解课文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主角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小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常常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同乐。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主角读,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巨人和小男孩的语句,把自己当成是巨人或者小男孩,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读得入情入境,充分感受到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同时找读描述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齐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的寓意。
三、比较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
《巨人的花园》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比较,如,花园有孩子时和没孩子时比较,春天来临时村子的美景与巨人花园的冷清的比较,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比较等。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巧妙地蕴涵在这些比较之中。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比较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例如,先让学生对花园变化前后资料进行比较读,说说花园的神奇变化。随后让学生比较朗读描述花园漂亮的语句、描述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描述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以及描述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在读中思考: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之后,让学生对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资料进行比较读,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效果,在朗读教学中除了采取上面提到的三种朗读形式,笔者还采取了齐声读、个人读、分组读、想象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方式,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7
《巨人的花园》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
当我将王尔德的原著《自私的巨人》再一次细细品读后,我深刻感受到课文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改动都是很大的。然而,很明显原著的内涵更丰富、更广博深邃。文中的巨人应该是作品的核心,而教材中则是指向“花园”,仿佛巨人已经沦落为花园的附庸,被忽略了。我希望在教学中能还原作品的原貌,通过和原文的对比教学,让学生走进巨人的世界,通过补充原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触摸巨人的人物特点,理解文章内涵,并在理解中进一步感知童话特点,领略童话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更多有关巨人的童话作品。
回顾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在教学中以阅读为“经”,以想象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转换,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在感受巨人自私时,孩子在文中找出描写巨人语言的句子后,让孩子来想象表演读巨人的三句话,并想象巨人会怎么做?让孩子通过神态、动作大胆地表现巨人的样子,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想象,孩子深刻感受到了巨人的冷酷、自私和残暴。
二、通过与原文的对比阅读,让孩子更深入的感悟巨人的形象。在课文的开头没有任何巨人的描述,只说他旅行去了,让巨人的.形象显得很突兀,在这里我补充了原著中对巨人的描写“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他和朋友一起待了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因为他的交谈是受限制的。接着巨人决定回他自己的城堡了。”他的朋友居然是一个吃人妖鬼,让人毛骨悚然。巨人竟然在妖怪朋友那里一住就是七年,即便他说话能力有限,这样的朋友竟然能让他也忘了回家?令人费解的巨人。这样孩子对巨人的冷酷也就有所理解了。另外在感悟巨人的无私时,我也补充了原文中描写更为细腻的片段,让孩子静静阅读,用心感受文字中对巨人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孩子深刻感受这是一个貌似自私其实心地善良的巨人。埋藏在内心深处美好的品性被他丑陋的外表和粗鲁的言行所遮蔽,孩子的泪水与亲吻触及到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温柔和真挚在一瞬间绽放。书可以读厚,也可以读薄,在这里我们就需要读厚。因为,编者再改写的过程中删掉了很多描写性的句子,留在课本中的仅仅故事的枝干而已,而赖以展示这篇童话优美的文字都被删除掉了,仅仅是读课文,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所以,就用展示原文和学生想象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多的重现经典的魅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文中的巨人形象拓展感知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的巨人形象系列,一起欣赏了达尔的《好心眼巨人》,并推荐了大量有关巨人的作品,孩子们见到他们熟知的那些巨人,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要读这些作品。
但是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品读补充材料时,应该把节奏再放慢一点,让孩子充分地品读、感悟、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童话的魅力。拓展部分补充的材料过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文本的感悟上。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8
说来惭愧,对王尔德的认识在上课前并不多,只是以前在翻阅童话书时偶尔读到他的几篇童话。作文本细读时,浏览了他的一些介绍,细读了他的一些作品,才感受到他是一位极有个性而情感细腻丰富的人!《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自私的巨人》,编入教材时,编者为了单元组文本的教学意义指向及言语的学习,文句上做了较多的删减变动,改编后的《巨人的花园》已经跟原文有很大的出入。课毕,结合几位听课老师的'建议,思考如下:
从第一教时的教学意义出发,我以“挖掘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为切入点,在体悟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中来折回感悟“快乐应该与别人一起分享”的文理,透过文本的反面语言现象去抵达正面的教学意义。虽然整个设计看来完满,但是实际的操作却显得很吃力,特别是指导学生对巨人的生气、发脾气和大声斥责等几处语言的朗读,显得更为茫然无力。因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是孩子们一下子所体验不到的,更不用说处在他的角色上去揣度,所以,几番的引领指导,孩子们的朗读在分贝上是不断的提高,在“生气”、“发脾气”、“叱责”的词性认识中越显明晰,但是在朗读情感的表现上却并无改进。看来,让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角色上去体悟、去感受是绕了远路了。那么,换一种思路,从孩子们的角度上去解读会不会有更简单有效些呢?——后续思考: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从感悟巨人三次训斥孩子以及三次巨人花园周遭环境的变化的语句对比中,去一次一次的接受“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洗礼!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9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想象展开
1、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进行一项调查,你们喜欢童话作家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
2、师:谁来谈一谈喜欢童话作家的原因?(学生回答)
3、给学生机会,让其充分阐述。
4、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童话作家,老师就让你们尝试一下当童话作家的感觉,一份想象快餐送给你们,(多媒体出示)面对这幅卡通图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构思一个美丽的故事吧!
5、发挥学生想像能力,只要说得得当就给以肯定。
6、师:你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纯洁的心灵,才会想象出这么动人的童话故事,你比故事中的小孩更出色!
7、指名另一名同学来编故事。
8、师:思路清晰,构思独特,你已具备童话作家的基本素质,如果有一天你成为童话作家,老师一定不会意外!
二、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老师折服,那就让我们带着这非凡的想象力再次走进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吧!(媒体出示课题及作者)(板书课题:6巨人的花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成功的收获了字词,了解了故事内容,那么在本节课你会不会满载而归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你不理解的内容,并记录在纸上。(媒体出示“认真读书吧,你会从书中发现很多的奥秒!”)开始!
2、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将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教师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4、师: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善于思索,把你们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更精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此时不必回答)
5、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很深入,很有研究价值,老师将你们的问题归纳一下,共有这几方面:
(多媒体展示:
1、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
2、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
3、为什么后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
4、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下面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把课文大声的'朗读一遍,开始!
7、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巨人不愿与大家共享花园的美?(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他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粗暴地把孩子们赶跑了,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媒体出示)(学生读“这是我的花园,我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他的自私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师板书:自私时风狂雪飞)
8、那为什么春天要离开巨人的花园?(师适当引导:是巨人剥夺了孩子们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9、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10、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把围墙推倒,把禁止孩子们到花园里来玩的牌子也摘了。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所以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师板书:无私时花开遍地)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非常接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也能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故事类文章一般顺序很明显,因此在学习时,我让学生朗读后,说说本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且提示学生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这样学生马上就知道格式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接着我在学生的回答板书以下几个词语“从前、秋天、一天早晨、从那以后。”这样学生就知道按这个顺序去读课文。老师指导他们找出这几个时间段里花园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很快就读出了从前的花园是洋溢着欢乐的笑声;秋天的花园是寒冷、荒凉的;一个早晨,花园的春天和笑声被巨人赶走又回到冰雪覆盖,小男孩的行为使巨人忽然醒悟;从那以后,花园成立孩子的乐园。
二、启发想象,表演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处只简单写了巨人粗鲁的语言,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巨人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巨人的'行为。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几处,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巨人回家看见孩子在花园里嬉戏,很生气,我让学生做出巨人很生气时的表情,这样学生立刻就把平时见到的家长意见自己生气时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再如:巨人一个人在花园里瑟瑟发抖的情景,还有早晨巨人赶走孩子时到底他是怎样想的,我都要学生想了后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在指导他们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这样既训练了思维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再有小男孩不走,只凝视巨人,我让学生互相表演体会,再说说此时巨人和男孩心里的想法。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巨人,一个演男孩,4、5个学生演孩子,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 启发想象情景、续写下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中,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片段描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生在读了“他立刻巨人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这句话后,我问学生,当巨人拆除围墙后,孩子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美景呢?请大家把前面的课文联系起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同桌说说,再把它写下来。这样有的学生很快去浏览前面的课文,结合自己生活所见,把他们心中美丽的花园描述出来了。
四、品读感悟,领悟道,升华情感。
当学生把故事内容理解透了,又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后,再引导学生去想,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就很容易了。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童话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站在他们的思维和角度去读课文、去表演情景、去体会内容。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1
《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孩子们毕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朗读成为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于别人同享。
通过阅读抓住重点,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覆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画面,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进行朗读感悟,理解巨人的心理变化,巨人冷酷无情的'语气态度。
读了课文之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为什么火辣辣的,却也没有写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2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的童话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通俗易懂,语言优美生动,道理令人深思,学生读起来比较喜欢。针对这样的童话,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优美的课文语言和扣住鲜明的对比去引导学生读懂这一篇童话。
一、 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文本的魅力
这篇童话语言优美,读起来始终让人至身于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读着文字学生就会想像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读的过程中,我始终努力地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比如: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是一组非常美丽的描写四季的词语,而且词语的运用上面很整齐,在教学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四季的美丽,读出了每个季节的特点,读出了语言的美丽。然后在学生感悟得非常充分的情况下面,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到了春天里面鲜花很多,可能有桃花,还带着点阵阵的清香,还讲到冬天到处都是白色的',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还讲到了秋天的时候果园时的果子传来的阵阵的香味,孩子们可以一边吃着果子,一边玩耍。在孩子的口中,他们描绘了一副美丽的世界。可以说通过读和说,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
二、 在对比的语境中感受巨人的变化
课文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写作方法就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花园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景色进行对比,把巨人的前后的变化记录下来。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去找一找巨人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找到了三个地方,通过朗读,他们最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点:巨人是非常无礼的,巨人不喜欢小孩子,巨人很自私的。重点扣住了巨人说的三句话中的一个共性的话:都给我滚出去!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知道了巨人的无礼,知道了他的自私。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此时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扣住了一些重点的词语,读出了此时的花园是寒冷的,巨人的内心的孤独等。学完了前面的部分,再让学生找一找描写巨人的句子,学生就找到了最后的几个自然段,他们知道了此时的巨人是非常幸福的,通过一些字词的朗读与感悟,学生又感受到了巨人的非常幸福的。然后就通过前后的对比,提出了一个问题:巨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然后学生就到了课文中的一个戏剧性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一个角色:小男孩的出现,并且巨人明白的话,在课的最后揭示道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中心句,多元的感悟之后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一节课上下来,自己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 、字词的落实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有些字词的感悟,比如裹着、瑟瑟发抖等词语还要再稍微挖得深一点 2 、朗读的时间还可以再充分一点,作为这样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来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让他们能够在朗读和表达上面有更多的发挥的空间。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3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认知性阅读自主交流,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学习,侧重认知性阅读。在第一课时中,认识了这是个美丽的花园。所以在课的开始就我以这个美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堂。通过美读,欣赏动画,使学生对这个美丽的花园留下是深刻的印象。
感悟性阅读抓住重点,这一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在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覆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画面,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气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这个地方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重点句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性阅读文本里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什么火辣辣的,也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这时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课的`最后,链接本文的作者王尔德,名人档案。拓展作业,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4
新的一周,青年教师进行了第二轮的听评课活动。
通过上一次教研活动,我在备课的时候,有了大体的思路,知道自己应该往哪方面靠,哪些环节和语言需要省略。因此,在准备《巨人的花园》这堂课的时候,我先多次通读课文,先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查阅有关资料,再从中提取问题。在班老师和毛主任的帮助下,反复琢磨、修改,才最终完成了本节课的设计。
上课之前,虽说不是信心满满,但相比上次讲课,心里已经有点谱了,但是整堂课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为了增加自己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不会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当中,边走边观察他们学习的情况,以及注意力是否集中,并且提醒走神的学生认真听讲。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不再板着脸,引导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面带笑容,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就更加积极举手了,有时候说出的.答案还会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笑容的力量很明显。可是,也许我的亲和力还是不够,眼神中的期待表露的不明显,所以在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内向的学生还是不太愿意举手说说自己的想法。我因为部分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问题非常苦恼,课堂死气沉沉,像是只给经常举手的那几个同学在上课一样,其他人慢慢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鼓励他们也没有什么效果。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堂之外和学生们建立起一种“友谊”,让他们知道并且相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困难,反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对于比较内向始终不愿意举手的学生,也不应该忽视他们,可以直接点名,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我想他们不愿意举手的原因,不一定是真的不会,而只是不够自信,没有勇气,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在平日里多多鼓励,对他们多一些关注。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我没有先让学生多读几遍句子,就让他们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所以感觉学生们并没有通过阅读,从心底里喜欢上课文优美的语句,而是听从老师的指挥,机械地读出来,感情不够强烈。在进行词语的训练时,没有往下深挖,让学生多说几句,多表达自己的见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很多词语的训练只是停留在表面,有的学生没有思考,而且并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果在课堂中能有更多学生能站起来说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把课文里的词语换一换,加上联想和想象,自己造几句话,我想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今天姜老师提到一个问题,我们的思维都单单局限在教案上,上课的时候光想着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往自己的教案上靠,回答出自己想听到的答案。可事实上,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而不是按照固定答案发言。如果在课前,老师能对教材有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处理学生的问题。
在反思自己的不足的不足之后,我将从读书入手,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一点一点积累、进步。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注重教给孩子一定的方法,如抓出文章的几个关键人物、事件或地点,看看他们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中,我让孩子抓出“孩子、巨人和花园”这几个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孩子做了什么?巨人做了什么?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巨人最终懂得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概括的难度。
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或者把内容概括的过于简单,或者存在复述课文的嫌疑,让孩子提炼出几个关键事物,对于提炼文章的主旨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孩子感受巨人花园带来的感受,抓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引导孩子多次朗读,在读中进行积累,通过朗读去感悟花园四季的美丽。
当孩子朗读中感受到花园的美丽时,接着又引出花园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花园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初步联系,让孩子通过“当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当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时,花园的变化———;当巨人将孩子赶走时花园的变化———等几处,整体赶出巨人行为所带来的花园变化。”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孩子存在一定的走神,跟不上节奏的现象,思考原因:第一,孩子们平时习惯了老师顺着课本讲,一旦课文内容不是按照课文顺序进行,很多孩子反而不知道从哪里找起,无所适从;第二,课文阅读不够熟练,不知道老师说的在哪里,致使老师抛出某个点后不知道干嘛。
反思:现在语文教育课堂普遍存在以老师讲授为主,拽着孩子去学习的现象,所导致的结果便是老师使劲向孩子们脑子里塞知识,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大门完全不向老师打开,硬塞都无法塞进去,教师很无奈,很焦虑,孩子们没有学习兴趣,导致思考力差,成绩不理想。
很多专家都在说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主学习,可是孩子自主习惯的养成是否仅仅与教师有关?教师努力的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可是在家中,家长却完全不在意孩子习惯养成,教师是否是在无用功?
我一直都觉得,老师对于孩子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教给孩子方法,激发孩子兴趣,但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时刻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保持对各种事物的无限渴望,家长具有比老师更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2-25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9-05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1-04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9-07
语文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3-30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优秀03-15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篇03-05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篇)09-09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