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游教学反思1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____________”,“高粱红了,像____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____ ”。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字“凉”和“喊”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写“喊”字的时候,还复习了卧勾的写法和要点,要写得长一些斜一些。这些复习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来说出来的,温故知新,新知识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旧的知识也再一次得到了巩固。
总的说来,这节课还是挺顺利的。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秋游教学反思2
《秋游》一课文质兼美,从“秋”字落笔,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以“游”贯全篇,表现了孩子们的欢乐情怀,显得切题切意。本文通过叙写同学们在教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第一次读到《秋游》,心里就非常喜欢。景美、情美,文美,如诗一般,如画一般。
全文四个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与田野的美丽景色,描写秋天的天空时,突出抓住蓝天“一望无边”与白云形状变化多、奇、美的特点;描写田野上稻子、高粱、棉花时,则抓住了它们色彩的特点,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而第四自然段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嬉戏的情景,充分展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心情。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字里行间情感之美?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复习导入,主要是检查文中相关词语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让孩子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了解秋游的路线——课文写作顺序。
三是细致感悟课文,逐节细读,体会秋天的景色特点与秋游时的快乐心情。其中,第一自然段扣住“凉”“郊”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秋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把握郊外是怎样的环境;第二自然段赏图说话与读文结合体会蓝天与白云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读文与说话练习相融合,体会秋季田野“丰收在望、色彩斑斓”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孩子去切身体验:你在草地上怎么玩呀?心情如何?让孩子的心真正进入文本,体验情感。
四是整体朗读,升华情感。
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也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课文特色,努力做到图文结合,色彩鲜艳,童趣盎然,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提升孩子能力。
秋游教学反思3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近阶段的重点工作的需求,我将先前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感官上,而对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以及秋天给小朋友们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欢乐,他们还没有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也许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到达那里再睁开眼来。”这样,课文插图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景物,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而对图的详细观察和述说放在第二课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是学习活动的基石,“制度保证质量”,在今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使学生常规训练达到集体晨会上所宣读的“十五条标准”那种水平,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每天的每一节课中都不能放松。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常规训练时方式比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内如何更有效地养成十五项常规习惯?何种方式方法能训练中竞争的积极现象?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教的情感线?
秋游教学反思4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文章开头,为了让学生体会“渐渐”这个程度副词,我创设两个情境,分别请两个学生演示场景。同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回忆《练习1》中学习的“秋风送爽”这个成语。第二段关于天空的描写是重点。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天空之美的描写,复习《练习1》中的“天朗气清”这个成语。同时这段重点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让学生再进行句式扩展。第三段写农田里的秋景,这和《秋天到》第一小节中“秋天庄稼长的好”有相似处,我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同时请孩子们比较哪个比较好。
这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对秋天、秋景、秋游的感触不深,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孩子们的提出的问题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没有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没有深入进行阅读教学。我应该选取课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进行重点的阅读教学,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不是仅仅采用单个读、齐读、教师示范读等传统模式。
秋游教学反思5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我认为这句话是对鲁洁教授强调的“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所作的最好的诠释。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学生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我们在《秋游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经历了酸甜苦辣,尽管失败多于成功,但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共同经历了生活,探索的本身就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
就在不经意中,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经历了两年。通过参加省市培训和教学研讨,应该说对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结构、课程目标等略知一二。可当拿到《秋游去》这个话题备课时,我们感到了莫名的棘手:“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这个看似与学生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学生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我们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拿出了上面教案。
试教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而课堂上,孩子为了完成校长的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呈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
在虚拟中我们能捕捉的东西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帮助学生知道怎么秋游——在认识层面上,而非实践层面。虚拟中获得的认识,需要在实际的、真实的秋游中检验,内化、深化认识。
反复研讨之中,我们拿出过好几份教案,上面的这份可以说是最新的。回想起研究的过程,我们从没有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过生活。我们学会了思考:怎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范例中发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变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怎么关注学生,在平实中指导学生的生活;怎么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安排与设计……
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怎么把握?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少了调查了解,课上的'把握就难以做到。课前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这是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们课前深入学生时,发现孩子们虽然无法自主决定去哪儿秋游,但是一年级的秋游活动的经历却给他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孩子们说不出秋游有什么意义,但他们对看到什么、玩了什么兴致盎然。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我们进入孩子的生活提供了话题。
二、回味经历,引发学生心声
让学生回忆去年秋游中的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又何在呢?正如鲁洁教授所强调的:“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认为,真实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
不是通过“说”完成,而是孩子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得到的生活。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贴近生活,关注学生问题
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秋游时留下的遗憾,比如:水带少了,还没出发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脱下的衣服没办法;吃的带少了,午餐时没吃饱;鞋穿得不合适,摔了跤……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孩子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说出遗憾或不开心的事”到“谈自己的感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出游的准备”问题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四、学会选择,提升学生生活
杜威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我们还设计了学生介绍自己出游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的温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选择。在生活自导的同时,在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学习
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无疑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起着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作用,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生活观点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话。我想,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生活的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吗?
以上是我通过课例的研究积累的感受,尽管认识有限或许不妥,但我愿意把它呈现给大家,为的是让更多的探索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改新篇章。
秋游教学反思6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这样美丽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请学生说说自己
秋游教学反思7
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提供动口的平台
让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志。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
二、创设动手的条件
“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为了增强孩子对秋天“色彩斑斓”这一认识,我采用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造性也得以展现。
三、 拓宽动脑的空间
“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鼓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知识。(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
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用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优美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
秋游教学反思8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外出活动,真正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2、增加幼儿间的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独立能力,让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
3、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出游的乐趣。
二、活动地点:桃花岛
三、活动班级:大二班
四、活动时间:10月21日 8:30----11:00
五、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参观的路线。
2、向各位家长做好通知工作,幼儿自愿参加,告知家长本次活动的 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项。
3、教师准备游戏及道具。音响、食物、奖品、塑料袋、一次性桌布 等。
六、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每班有三位教师,具体分工如下:
班主任负责带队组织活动(组织幼儿游戏、幼儿安全、队伍的排列、清点人数、活动小结等等)。
副班老师负责协助(幼儿安全、队伍的排列、观察体弱幼儿)。
保育老师负责后勤(穿脱衣服、药品拿放、垃圾的整理等等)。
2、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秋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保健医生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情。
4、秋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集合,准时接送。
5、全体幼儿必须穿轻便的鞋子和衣服。
6、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
7、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好幼儿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9、不带危险食品,不擅自离队,不得靠近水边。
七、活动过程:
1、观察“桃花岛”的树木、花草,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和秋天有约。踏着轻快的脚步,哼着欢快的歌曲,我们去远足秋游!秋游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我们不仅领略秋天的美丽,感受生活的欢快,也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生活。“秋天开哪些花?”;“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让我们用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善待周围的植物、动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大自然中体验,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2、游戏活动:
集体活动:参观桃花岛的花草树木,和幼儿一起寻找秋姑娘的身影。 幼儿游戏:
(1)揪“尾巴”
准备:“尾巴”若干
玩法:游戏开始时,孩子各自将红色带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尾巴”不可太短,否则孩子不容易抓住。孩子面对面站立,同时数“一,二,三”,两人同时开始左右挪动,互相揪对方的“尾巴”,先揪到“尾巴”的为胜。
(2)花儿朵朵
玩法: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拍手,当听见老师说:“三朵花开时,就按照花的瓣数抱在一起。出错的一组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3)我的舞台
事先准备好的歌曲,让幼儿自由表演和集体表演,歌曲、舞蹈、手语表演。
(4)万里长城
游戏规则:参加者围成一圈,向右转,双手搭住前面一人的双肩,要求所有人注意听一个口令(比如叫停就停,叫跳就跳,叫坐就坐,叫坐时坐下,叫走就走),听到后必须按口令做,否则受罚——表演节目一个。
(4)分享食物:
所有孩子共同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提醒孩子们爱护环境,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3、活动流程:观赏风景——参观桃花岛——组织游戏——休息分享点心——集中清点人数——集合后解散(交待家长及时接送幼儿,并让家长教育幼儿游玩要注意安全)
八、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秋天是美好的季节,丹桂飘香,菊香四溢,秋游活动旨在让幼儿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活动中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感受同学情,师生爱,培养美好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也更能体会到友情、师生情的美好!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组织秋游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将学生送入社会这个环境,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能够将目光注意到孩子的身上来,使社会能够做出许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这样也就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自然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孩子融入自然的美丽风光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提高了孩子的自然审美能力。因为自然所具有的美感,它包括崇高、壮丽、威严等等。当孩子在欣赏自然的时候,自然所蕴藏的美感会潜移默化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就为孩子的审美提供了关于崇高、壮丽等的审美意向。整个秋游活动,孩子都属于愉悦兴奋的状态。在最后结束时,我们还在桃花岛拍了张大合影,这一次的秋游将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记忆!
秋游教学反思9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三个层面:感悟——积累——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让学生读后感知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当孩子提出“渐渐”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通过生生间的互相帮助,学生对“渐渐”有了理性的.认识,学生再读课文,不用老师教,学生都能通过读表达他们的理解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能把“渐渐”读得慢一些。看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像飞奔的大马”、“有时像喝水的大象”、“有时像汪汪的小狗”……并且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已完全沉浸在云的美妙形态中。当言与情相融时,怎么会不产生语感?最后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白云变幻的美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这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则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再结合挂图让学生进行想象说,图上的丰富画面极大地产生了渲染力,孩子们的语气中分明带着一种欢快,然后再深入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在草地上是怎样玩的?心情如何?最后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再通过反复的诵读表达这种心情。“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当我听到孩子们有心喊出这句话时,我也仿佛已置身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轻松,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课中的随机调整,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孩子的朗读要达到有感情,必须真正由情而发,由感而出,进入情景达到忘我。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
秋游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渐渐”一词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到来。通过句子的比较,学生读后都能比较出加了“渐渐”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天空与庄稼的美丽。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像一串串糖葫芦”、“有时像张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时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我顺势把“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千变万化”补充给学生,最后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开心极了”,问孩子“你从哪看出他们开心极了?”他们一下子找到了“打个滚儿,忙着逮蚂蚱,亮开了嗓子”等词语,我们就这些词语聊着,读着,有的孩子都忍不住离开椅子做起了相应的动作,看得出孩子们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游的快乐,当我问着“你来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会喊什么呢?”第一个女生有些羞涩,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个接着一个喊了起来“我太开心了!”“我好像飞啊!”“蓝天你真美啊!”乘着这股子热情,我让他们说说你去郊游,你会玩什么呢?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下子,他们好像真得来到了郊外,众说纷纭,有放风筝的,有跳舞的,有拉着老师一起转圈的,有拍照片的……这样的课堂真快乐!
秋游教学反思11
一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是我们吗?最高兴的究竟是谁呢?
生:老师最高兴。
师:其实最高兴的应该是农民伯伯。
二
师:农田里的庄稼都熟了,一片丰收景象!此时谁最高兴呢?
生:我们最高兴。
师: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
生:看到成熟的庄稼高兴。
生: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为什么说是农民伯伯最高兴呢?
生:因为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又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一中,我强行将学生的思路向我的教学预设靠,但学生始终游离于我所期待的'答案。于是在最后我揭出我的预设答案:农民伯伯最高兴。教学设计二中,我尊重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时,我追问:能说说你最高兴的理由吗?为什么说农民伯伯最高兴呢?我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期望学生能回答出我们预设的答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当学生回答出个性答案时,我们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应控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秋游教学反思12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尤其是课文第二段描写了秋天天空的美,白云的变幻多端,文字优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积累。在学习时我采用图文结合,巧妙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案例】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秋天的天空很蓝,很大。
师:你真会读书,从哪个词看出了天空很大?
生:一望无边。
师:请大家圈出这个词,请大家想想看,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一望无边的?
生:美丽的草原是一望无边的。
生:蓝蓝的大海也是一望无边的。
师:不管是草原、大海,还是蓝蓝的天空,都很大很大,大得看不到它们的边,所以我们说——出示词语:一望无边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师:从这一段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看图:仔细看图,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想看,天上的白云有时还会像什么?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白鹅,有时像满天飞舞的雪花。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群群白鹅,有时像一匹匹白色的骏马。
生:天上的白云有时像飞奔的大马,有时像汪汪直叫的小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甚至对书上的一些词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仿照课文“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展开说话,并鼓励他们在说话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这样一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了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让孩子们通过对重点语句品读感悟天空白云的变幻莫测;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优美,让他们知道准确表达的重要性,从而知道积累语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就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在我们学习的每一篇课文当中。只要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一定会很大,而一直困扰我们的说话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秋游教学反思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根据以上特点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欣赏秋景、体验秋趣的活动环节;有通过小组合作确定旅游景点,个人探究秋游物品的准备及同桌互评、交流展示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秋游准备的方法。最后通过对集体出游时应注意的问题的课后思考作为本课内容的外延结束本节课。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方特色,在课前通过多媒体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对于秋天外出时的美好感受,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对秋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学生已有外出游玩的感受在上课一开始随机引出话题:“你们想去秋游吗?这节课我就带你们去秋游。”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秋游去哪里?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家乡的旅游景点,活动中让他们展示交流。又通过进行秋季一日游,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的教学活动,对家乡不同景点的介绍,同时将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又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使学生逐步了解了有关秋游物品准备的方法。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对于秋游的期待在不断的加强,秋游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很高。但如何才能玩得好而又不出现安全等其它问题,所以《秋游去》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集体出游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这一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延伸,让学生去思考,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秋游教学反思14
在本堂课中,我着力于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展开想象,感悟白云的变幻无常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写天空的美,我们先品读了天空的颜色美以及大,接着我们通过想象说话,感悟了白云的变幻无常。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孩子们思维活跃,七嘴八舌说了好多,什么吃的(棉花糖、汉堡包、棒棒糖……),什么玩的(洋娃娃、机器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狮子、老虎……),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先品出了农田的.颜色美,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么样?通过说比喻句,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农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 。
高粱红了,仿佛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联系生活,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我让学生说说大课间的时候,小朋友的活动有哪些?儿童节的时候,小朋友会表演哪些节目呢?大扫除时,大家在干些什么?自习课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最后再写写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经过这样扎扎实实的训练,孩子们就慢慢会说了,慢慢会写了。
秋游教学反思15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踏着清新的露珠,呼吸着秋的气息,我们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幼儿园大三班、大四班、中三班、小三班的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淄博人民公园,虽说天空中没有太阳的笑脸,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按计划我们先围绕公园游览,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孩子们被公园中的情境吸引着,被道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吸引着,到达目的地时,不难看出孩子的兴奋。
我们以“认识自然 保护环境 ”为主题开展了这次亲子活动。孩子们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呼吸着花草树木芳香的气息,领略公园别致、美丽的秋景。当孩子们投入青草地的怀抱,尽情嬉戏,休憩时仍不忘将果皮和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孩子们说:“公园环境这么美,不能随地丢垃圾。”在公园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在60米的白布上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画在了白布上,并与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讲述那快乐的时光,跟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向游客介绍自己的.环保绘画作品……。大四班宋汉杰小朋友画的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他告诉大家绿色是我们的家,蓝色是大海,我喜欢在这里生活。赵筱林小朋友告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今天我们来看了好多漂亮的树叶,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大三班的王柏翔和汤正昊的妈妈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说出了对这次活动的感受。鲁中晨报的新闻记者叔叔也来参观小朋友们的杰作了,还为我们60米的作品拍了照片,说要把我们这次活动当作新闻登在报纸上呢!
愉快的秋游活动给了幼儿丰富的生活体验。此次秋游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步入自然,溶入社会”,再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之更加深刻,而且让幼儿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爱护一草一木等小事做起,进行良好行为的实践。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在快乐亲子游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亲情。同时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关系,全面体现了家园合力共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