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
上周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这次教学以高效课堂为主导,旨在检验平时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效果,也是为了把本学期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用到实处。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原有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处的改动,课后反思如下:
一、设疑探究问题的设计
原定方案中我把“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说小姑娘是我的老师?”这一问题放在了前面,想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问题进行探究,但是我担心学生一下被这个问题打蒙,无从下手,所以把问题设计成几个分散的小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践证明上课我所采用的方案学生很容易接受,在问题的引导下,最后以“因为……所以……”的句式总结出大作家萧伯纳以小姑娘为小老师的原因。整节课比较条理,学生学习思路较为清晰。但事后我也在思考,如果我采用原定方案,是不是会更放得开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以老师的思维去禁锢学生呢?
二、教学模式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探究这一环节我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小组的交流。这两个步骤大概用时十分钟左右,学生学得很认真,交流也很热烈,但我的感觉是老师在四处巡视,并没有真正起到点拨和指导的作用,甚至不知道每个小组学习的真实情况。而集体探究的步骤我又让学生把每一个问题逐一回答,看上去非常顺利,其实并没有真正挖掘到文章的内涵,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上,以至于在达标检测时学生回答“萧伯纳是一个的人?”时说成自夸的人。虽说我也进行了及时的'补救,没有造成失误,但却暴露出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问题探究不够深入。
三、说得多写得少的问题
整节课的教学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在说,学生的动笔仅仅限于在书上的勾画,没有写一个字,甚至把学情调查中的听写也改为了读词。其实就是一个理由:时间关系。总害怕完不成任务。其实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吗?我们这样紧张的授课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又是否扎实呢?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才是真正的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解决。充分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2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娜塔莎相遇,一起玩耍,交谈,最后认小女孩为老师的过程。
在教授本课的伊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萧伯纳的身份,作为一名著名的大作家肯定身边有很多吹捧、敬仰他的人,因此不免也会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沾沾自喜。当他和小女孩娜塔莎相遇并交谈后,一切都是很自然,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是当萧伯纳在表明自己身份后,却意外受到了和预想中不一样的冷落!
在小女孩的眼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身份的高低之分,因此对于表明表明身份后的萧伯纳,她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作家和小女孩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
而女孩的态度,让一向有优越感的萧伯纳震惊,同时深受教育,觉得女孩是自己的老师。学习了本课之后,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上一些孩子因为各方面表现相对优秀一点,就看不起学习差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既然连大文豪萧伯纳都能认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当老师,在他眼里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公平的',那么作为一个小学生是不能对身边任何一个同学有歧视的心态的。希望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和睦上进的、团结友善的班集体。
这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堂,还是学生心灵洗礼的课堂。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3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
本课以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传神的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关注别人的点点滴滴,然后不经意地学习、模仿自认为优秀的地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许多的老师,只是我们不曾留意而已。刚开始让学生从周围的的人中寻找自己的“老师”,并寻找“老师”的闪光点。我以班上一位成绩较差,经常被老师批评,也不为同学所喜欢的一个所谓差生的男孩为例,让学生从他身上寻找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经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后,我们大家对他的长处终于有了一个共识:他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是班上无人能比的',他是所有同学的“劳动老师”。受到这个启发,大家都更为努力地去发现并放大其他人的闪光点了。因此,学生们就轻而易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蕴。这样的引导,不只让学生认识到了谦虚、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要全面衡量和评价别人的可贵。然后我又引领学生发现文本当中的另一个细节,文中的萧伯纳不仅“拜”了老师,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让学生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学生们做到了和别人对照、比较,然后结合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缺点。我鼓励他们,有了错误并不可怕,萧伯纳这个大文豪都能屈驾“认错”,并能勇于改正错误,我们也可以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对话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习文中的写法,模仿学习,及时运用到课堂的对话评述中。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4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对题目的分析的确过多,而且有点偏了。特别是对“小”字的分析。所举的例子“小鬼头、小露珠”等,与本课的“小老师”并不完全一样,我为了引出娜纳莎的可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有点单调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对前后对比性的感悟,还有点把题与文割裂开的感觉。
我的读书指导确实没有到位,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得有些少了,缺少反复的自由练读,还应该关注一下读书能力稍弱的学生,指导一下他们的读书,更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感觉。
课堂上应减弱预设的束缚,多让出一些空间让学生交流碰撞。譬如,对萧伯纳的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像的语气,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辩一辩。“小女孩的话又应该怎么读”这个环节也是一样。以上两个环节我处理的节奏的`确有些快了,没有给足学生思维碰撞的时间。
另外,在最后第三次修改教案后,我把“找小女孩的外貌”改为“找找小女孩的可爱之处”,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我认为,作者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可爱,与其让学生“读外貌”还不如让学生“读可爱”呢!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5
这篇课文我刚刚上。
时至今日仍牵在心头:感觉那是我自认为较成功的一节课,究其原因注重了教材的扩展,我认为较好了阐释了用教材教,吻合了课标的一些理念。使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得挺轻松的,并且掌握的更好。
几点做法:
一是先在班级墙上张贴了很多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还有更多的关于人与人平等的故事。让学生有意无意中受其影响,接近它感受它。这些资料都是用喷墨喷出来的`,图出把学生吸引到跟前,内容留住学生。
二是在班级书柜中存放了几本书,无论学生有没有看到,但上完课之后,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萧伯纳更多的故事请从书中找。
三是进行了写的扩展。主要是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老师和长辈之外,有没有比你小的人教给你一点道理,进行交流并且较好了引而不发,学生越着急,我越不让讲,当下课后再让学生把它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
四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面对表演学生更是兴奋不已,一组虽是四个人可文中却只有两个人物我就要求两个人演角会,一个人做解说了,而另外一个人的工作更重要,为了使你们这一组表现的得好,你得认真观察,指出他们优点与缺点,便于改进。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6
《作家的小老师》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很值得一读,读了这篇文章,我收益颇丰。
我们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这也是这篇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孩子也接触多年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但因为我们老师不怎么注意,不用笔记下这个美好时刻,有着类似的感受,也就随时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学习的事也没有成为成人的一项自我任务。
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大人对孩子缺少一种尊重,也太把自己当作大人了。萧伯纳代表着成人,代表著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虽然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们老师其实对待孩子大多如此。
这篇文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小姑娘回答萧伯纳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无畏的……我进而想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会怎么向她妈妈说今天的事?她会直接把她的回话告诉其妈妈吗?如果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数的母亲肯定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名人效应不是今天的产物,明星不是今天的产物,爱名人名星不只是属于年轻人,青年老年群体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亲自然会把其上升到道德上来对待孩子。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要注意这一些。因此,想到这儿,我个人认为,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会主动地说今天她和大作家萧伯纳在一起玩。
萧伯纳的感悟也给我许多启发。萧伯纳从这件事上收获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也许编者的意图也就是把这句话传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是多么的重要!但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别忘记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向孩子学习什么?——孩子其实也是人!想到这里,感觉到这一课好像对小孩子学习意义不大,好像是对我们成人进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么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把起点定位在哪儿?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掩盖自己应该接受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篇文章对老师非常有用,自己应该向学习。这给予学生的一种暗示,即你们长大后,也要重新学习这一课,这样孩子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明白“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
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7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应该是个真实的故事。我读完文章,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方面。
这也将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首先,我看到了小姑娘娜塔莎的天真无邪。什么叫“天真无邪”?字典上是这样说的: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娜塔莎的这个特点,文章是由表及里,层层展现的。看课文开头,她一出场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可爱极了。”再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她对世界著名作家的态度也是那么自然、率真。“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她纯洁的心灵里,萧伯纳是个朋友,他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萧伯纳的品行令人赞叹。文中开头就揭示了他的成就——英国著名作家。然而后面的他却让人感觉无比真实。他富有童心,会同一个刚刚相遇的小姑娘玩上许久。他会骄傲,临别时,不忘宣扬自己的成就,期待别人的崇拜、夸赞。更为难得的是,他善于自省。他对小姑娘说的语气有些自夸,但内容与实际情况没有出入。而小姑娘出于天真,照搬了他的话。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对他的指责,“反将一军”。他的反应不是“恼怒”,而是“为之一震”,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还公开承认,并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这是何等的胸襟。他的这种自律、坦诚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小姑娘的天真更可贵。毫无疑问,课文用生动的描写,细腻的刻画,富有哲理的话语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心灵的'财富。
这堂课也是围绕着两个人物展开对话,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这个小女孩非常的可爱,你从哪里看出了小女孩非常地可爱呢?孩子们都能找出相关语句,并且能够说明理由,那么为什么要称小女孩是大作家的老师呢?仅仅是因为小女孩的可爱才说小女孩是他的老师么?孩子们都说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女孩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还要从上次的临别说起呢?朗读萧伯纳和小女孩的对话,读出萧伯纳的亲切和小女孩的俏皮可爱。从而让孩子们领会到萧伯纳的品行。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8
《大作家的小老师》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处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纯洁,深深地教育了萧伯纳,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萧伯纳同小姑娘玩后,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萧伯纳是否是在自夸,在炫耀自己?在备课时,我起先认为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教参上说:萧伯纳是在“同小姑娘玩了好久,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让孩子高兴高兴。这让我感到有些为难,问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他们也都觉得萧伯纳虽然是想让孩子惊喜,但是言语中似乎是带着那么一点夸耀的意思。
不知道孩子们是怎么理解的。最后,我觉得应该在课上听听学生的想法。
师:临别时,萧伯纳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
(一生读)
师:他当时是怎样的口吻?谁能读好他的话。
(学生朗读,突出了“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等词语。)
师:让我们通过萧伯纳的话语走入他的内心,他当时心里怎样想?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生:我也觉得他有些自夸。
(果真,两位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座的其他学生听了他们的回答都表现出了默许的态度,教室里有了片刻的沉默。)
师:(停顿了3、4秒)大家是否都这样认为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
生:我觉得他不是在自夸,文中说“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让小姑娘惊喜一下。
师:他想让小姑娘惊喜一下,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话中,“本意”用得很好。
(学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
生:如果,萧伯纳是炫耀自己的话,他早就该在一开始和小姑娘玩的时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生:是的,课文中说,萧伯纳是在“临别时”表明自己身份的。
生:我觉得萧伯纳是否是在炫耀自己,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后来能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是“自夸”的表现。
生:我觉得萧伯纳很伟大,他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
(大家听得异常认真,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对以上两位学生的敬佩。)
……
师:大家谈得真好,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深有感触,大作家从小姑娘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而刚才发言的同学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老师,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是那么的深入。同时,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因为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这么深。谢谢你们。
(说完,我向他们鞠了一躬。孩子们乐了。都小声嘀咕着:我们是老师的老师。)
[反思]
上完本课,我心情很激动。看来,上课前,我决定的“听听学生的想法”是明智的。
常常看到理论书上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呢?我想,相信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出往往能迸射出绚丽的火花。这火花,能带我们到达“又一村”的世界。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9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是一篇故事情节有趣、人物形象生动的课文。故事一些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的`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我抓住了题目的悬念性来设计这堂课。
首先,我抓住课题中的“大”和“小”引导学生设疑,“大作家”指什么?大作家需要小老师吗?小老师什么小?为什么小还称为老师?因为什么称为老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来品悟人物形象。正确掌握对话标点的使用十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此,本课抓住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小姑娘做了什么事让她成为萧伯纳的小老师?再来抓住萧伯纳对小姑娘说的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学生都认为萧伯纳太自夸了,很炫耀自己。这时,我作了适当点拨:萧伯纳为什么只对小姑娘这么说呢?是不是真的在炫耀自己?让学生再读第一节,感受萧伯纳说这句话的真实用意——在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让小姑娘感到惊喜万分,从而感受到大作家平和的心态。
你从小姑娘的话中知道了什么?三步引导设疑,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从而达到领会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0
目标,在个性与共性的整合中达成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然而在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时老师片面理解“个性”或对“度”的把握不当而导致迷失教学方向,最终丢失或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作为教师,就应十分注意“放”与“收”,可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放”,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悟、自得;“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放手让学生畅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肤浅到深入,表面到实质。
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者基于通过课文语言使学生感悟大作家的谦逊自律的人格美、宽广的胸襟以及文本所透露的一些人文精神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萧伯纳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通过读读、悟悟、议议再悟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教学。问题的开放性为学生的多元理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小姑娘聪明极了”和“小姑娘淘气透了”两种好似截然矛盾的论点在课堂上汇成了和谐的交响乐。“聪明极了”为大家展现的是一个超乎同龄人的、很理性的小姑娘,一个非常善良、懂得自尊自爱的小姑娘;而“淘气透了”为大家展现的是一个天真、纯洁又顽皮的小姑娘。在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文本作出了个性的反应。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依据个性化的理解,顺势推舟,从正反两方面人士萧伯纳的高尚人格。同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认同,当孩子们的倾向文本的焦点之处发生偏差——觉得萧伯纳自夸时,教师以疑激思,利用孩子思维的焦点——矛盾点,充分激发了孩子读书的欲望,明确读书的目的,在读中感悟;激发了孩子讨论的兴趣,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大作家宽广的胸襟,伟大的人格,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探究研读文本中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大胆放,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同时又注意了教师的点与拨,使个性归于共性的目标。因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生命,在个性与共性的整合中溢彩
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堂课中,不仅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提供了平台;同时,教师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更是对“平等”的最好阐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能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武断地下结论。例如,当孩子们在理解小姑娘的话时产生了两种矛盾的答案时,教师没有主观地倾向哪一种,而是引导、鼓励,不仅使学生能大胆、自由地作出不同的回答,还能讲出所以然。不管是“聪明极了”还是“淘气透了”,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孩子们真实的情感,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对萧伯纳说吗?为什么?”这样一位世界大文豪,你该如何去面对?角色的转换,使孩子们面临的是“做人”的抉择。“难道他错了,你也?”一引一激,学生茅塞顿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多彩的回答进行小结。利用文本隐性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做人的原则教育。学生在与文本积极地对话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从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张扬。
总之,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会让生命溢彩。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1
在教这一课时注重了教材的扩展,我认为较好了阐释了用教材教,落实了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是生活的语文;也是人性化的语文;王崧舟老师也指出这一点。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学得轻松的,掌握的更牢。
在教材处理上的几点做法:
一是先在班级墙上张贴了很多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还有更多的关于人与人平等的故事。让学生有意无意中受其影响,接近它感受它。这些资料都是用喷墨喷出来的,并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图片把学生吸引过来,而内容却能留住学生。至少说能让学生广泛阅读,全面撒网,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你所知道的萧伯纳,形成了一股重点。
二是在班级书柜中存放了几本书,即有关萧伯纳生平事迹的,也有萧伯纳的文学作品的,无论学生有没有看到,但上完课之后,一定要让学生想知道有关萧伯纳更多的故事,必须从书中找。
三是进行了写的`拓展训练。主要是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老师和长辈之外,有没有比你小的人教给你一点道理,进行交流。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却只找了少数几个人发言,其他学生越着急,我越不让讲,当下课后再让学生把它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
四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面对表演学生更是兴奋不已,一组虽是四个人可文中却只有两个人物我就要求两个人演角会,一个人做解说了,而另外一个人的工作更重要,为了使你们这一组表现的得好,你得认真观察,指出他们优点与缺点,便于改进。这样更便于学生团结,突出小组的作用,通过竞争,促进学生的合作,通过竞争,深化学生的阅读;通过竞争,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2
核心提示: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天真的小女孩娜塔莎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将学生的思路归引到主题的教育意义上来,让学生就题眼,自主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
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天真的小女孩娜塔莎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将学生的思路归引到主题的教育意义上来,让学生就题眼,自主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乎预料”一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惊喜万分”一词,则是通过让学生拓展想想小女孩惊喜万分时会有怎样高兴的表现,通过完成填空题,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正因为理解好了这些重点词语,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本课二课时,我着重进行了三个问题的教学,“大作家是谁?”“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为什么大作家称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为老师?”第二课时着重解决第三个问题。
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天真的小女孩娜塔莎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将学生的思路归引到主题的教育意义上来,让学生就题眼,自主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值得分享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乎预料”“为之一震”等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惊喜万分”一词,则是通过让学生拓展想想小女孩惊喜万分时会有怎样高兴的表现,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正因为理解好了这些重点词语,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诗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要比小孩还要小),他创办“小先生制”在中国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这就是《大作家的小老师》的真谛吧!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3
《大作家的小老师》以清晰、干练的笔触,写出了文豪萧伯纳“拜”一位小姑娘为师的事,读来很受启发。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关注别人的点点滴滴,然后不经意地学习、模仿自认为优秀的地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许多的老师,只是我们不曾留意而已。刚开始让学生从周围的的人中寻找自己的“老师”,并寻找“老师”的闪光点时,学生的视线不够远,只是在平时老师经常褒奖的所谓优秀学生身上打转,比如:董文泰是我班的“读书明星”,王炜汉因为写字又快又好,无愧于“书法家”和“快手王”的美称……大部分完全可以成为“老师”的同学就被无情地抛弃了,这样,文章内涵学生是无法真正地体会的。意识到这一点,我加强了对学生的点拨与引领,我就以班上一位成绩很差,经常被老师批评,也不为同学所喜欢的一个所谓差生的男孩为例,让学生从他身上寻找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经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后,我们大家对他的长处终于有了一个共识:他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是班上无人能比的,他,是所有同学的“劳动老师”。受到这个启发,大家都更为努力地去发现并放大其他人的闪光点了,于是,我印象当中那个默默不语的.男生成了“笑星”,他的绝招是给别人讲笑话,从来都是逗得别人滚到课桌底下,自己却冷若冰霜;那个大大咧咧,在班里笑料百出的女生是班里的朗读高手,成为了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那个瘦巴巴,好说谎的小个子男孩拉丁舞跳得极棒,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拉丁舞王”;而那个皮肤白净、眼睛小小,整日在妈妈庇护下娇滴滴的男生歌竟唱得特别棒,也成为了同学们仰慕的对象……就这样,学生们就轻而易举而又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蕴。这样的引导,不只让学生认识到了谦虚、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要全面衡量和评价别人的可贵。后来,我又引领学生发现文本当中的另一个细节,文中的萧伯纳不仅“拜”了老师,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让学生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学生们做到了和别人对照、比较,然后结合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缺点。我鼓励他们,有了错误并不可怕,萧伯纳这个大文豪都能屈驾“认错”,并能勇于改正错误,我们也可以的。这节课,每个人都积极地表扬别人和自我批判,场面热烈而温馨。
与文本对话,不能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更多的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与文本的对话,是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一个极为有意义的心灵旅程。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 篇14
执教了这一课,在教学中为了弥补习作二中的遗憾,我在这一课中,抓住了文中对小姑娘外貌描写的句子,首先在学生读了描写小姑娘外貌句子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指导了写外貌反映人物个性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细节,最后加上自己对他的整体评价。这样写一个人的'外貌就会真实、形象、具体。
关于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一点想法:
我们在教学中都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本课中,我也请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对课文萧伯纳说的话的理解。学生们都只能说到,要谦虚。我想这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他达不到明了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层次上来。本来我想教师可以站得高一些,这样指导学生即使不明了这些道理,也没有关系。但是,我总觉的不吐不快。最终还是自说自话的将这个内容说了出来。看见学生的一脸茫然,真是心生悔意。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好课堂的深度,而不是一味将自己的理解端出来。
【教学反思《大作家的小老师》】相关文章: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06-17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15篇06-18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02-27
教学教学反思03-22
秋天反思教学反思03-04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的反思12-11
比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