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2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我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后,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能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
“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
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充分利用课件观察看见什么了?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状态。以读代讲,让学生把对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课后观察水在生活中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但是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男女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语言方面用词不够贴切严谨,需要加强,教学生字部分,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忽略很多环节,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小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在讲本课时,我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通过课件让学生看到了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变为雨,变为雹子,变为雪;落到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教学中,我喜欢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边读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让学生读雹子、雪的句子,通过对比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柔。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科普方面的书籍,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在玩耍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课外小知识。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5
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紧扣主线,理解朗读: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6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这节课上,我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年段重点,落实识字、写字。
课堂上我设计了猜谜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然后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语。通过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欲。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所以,这节课我安排和学生共同学习“冲”。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之后来说说“怎样写就能又正确又漂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占格、笔画、结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范写主讲两点水的写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字进行评议,学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又再度练习,提高了写字质量。
二、以读为本,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
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三、评价及时、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及时评价“发音标准,声音宏亮”。“普通话真标准,可以当播音员了。”在展示学生书写时,我利用展台将写得好的学生的生字打出,对于写的好的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对于没有展示的学生更是一个促进,他们为了也能被展示写得更好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热情和质量。在学生讲解完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及时赞扬“你的讲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馆当讲解员了。”当学生读出雪花飘的语气后,我陶醉地感慨“我感觉到了,你真是飘飘而下的小精灵。”评价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他的优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去创造更多的成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低年级也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会正确运用词语。本身低年级就是训练说话的黄金阶段,应该抓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而我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口语训练的好机会。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反思,才会发现,才会进步,才会一直追求完美。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7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力求做到少讲多读,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从二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做游戏的特点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到课文的猜谜情境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识字环节,我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练字,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本课设计是让学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课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8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变化形成的,感受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4.初步感受科普童话,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童话的兴趣。
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2.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1.识写生字
认读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认读“极”和“越”,宜借助比较的方式认读。认读“晒、傍、坏、屋”时,宜用组词法认读。认读“毁、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表达中识字。
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个会写字中,“极、傍、海、洋、作、坏、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重音把握。学生通过辨析的方式,发现句子中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并通过模仿读等方式学习把握重音的朗读。第二,短句连缀时朗读语气和语调的把握。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由4个短句连缀而成,在朗读时语调由慢到快,要注意到音调轻与重的变化,读出句子的节奏。
3.迁移运用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以“我会变”为话题,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态变化以及水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身边人或事物的变化,学会借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达。
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落、打、飘”的比较,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设置语境,让学生学习运用“落、打、飘”;设置语境,引导学生拓展运用其他表示下落的动词。例如,一阵大风吹来,把一件衣服刮了下来。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3)思考:“我”是谁?“我”会变成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晒、极、傍”等14个生字和多音字“没”。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理解文中的动词“落、打、飘”,并能说句子。
一、猜谜导入,激趣入文。
1.同学们,你们会猜谜语吗?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猜谜语的。
2.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
总结:猜谜要看完整的谜面。如果看到一半便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3.我们一起来猜猜下面两则谜语。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直到得到正确的谜底。最后把答案代入到谜语中念一念。
课件出示:
一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二
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
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4.师生分别将“雪花”“冰雹”这两个答案代入到两则谜语中,逐行验证。
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导入,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课既是科普童话,同时也是一则谜语。从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迁移到课文学习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课件逐段出示课文,学生初读课文,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谜底“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学生虽然读过课文,但不一定能猜对答案,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师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掌握方法,而这种猜谜方法无疑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谜活动中。
三、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预习单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链接预习单,检测字词。
(1)预习单反馈: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的情况。
①可爱的水宝宝出生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示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链接预习单,解决难点。出示孩子们圈的难读与难理解的词语。(预设:“灌溉田地”“淹没庄稼”)
灌溉田地、淹没庄稼
(3)寻找规律,猜猜词意。找一找: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三点水)
(4)偏旁归类识字:出示文中带有三点水的词语:水滴、小溪、池子、海洋。(正音)
水滴、小溪、池子、海洋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自己预习课文的能力,利用“课前预习单”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学习起点进行字词教学,精抓难点,提高效率。
四、指导朗读,感悟水之变化。
1.朗读体验,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水的变化。
水娃娃会变,它变成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把变化后的名字圈出来。
①生朗读并圈画。
②交流反馈。(师在黑板上简笔画“汽”“云”)
(2)结合板书,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
①师随机教学生字“晒”。(师出示“晒”生字卡,正音——组词——想办法记住)
②生结合板书,说说水变成“云”的过程。
③师随机出示词卡“极小极小”,教学生字“极”。(读准字音;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意;并通过“小、极小、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还有哪些极小极小的东西;读出小的感觉。)
(3)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词语。
①读句子,提取信息。(了解水变成云的过程)
②随机教学生字“傍”。(读准字音——结合字理识字——理解“傍晚”词意)
③联系生活,积累词语。(穿上白衣服的“我”叫——“白云”,穿上黑衣服的“我”叫——“乌云”,早晨披红袍的“我”叫——“朝霞”,傍晚披红袍的“我”叫——“晚霞”。)
(4)指导朗读,感受水变化之丰富。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云的名字。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人们叫我(白云);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人们叫我(乌云);早晨我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朝霞);傍晚我又披上红袍,人们叫我(晚霞)。
①师生合作读。
②男女生配乐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板块设计了随文识字,“晒”结合太阳图片识字;“极”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傍”结合字理识字,字理采用微课形式呈现,多种方法识字,有趣且有效。
2.朗读体验,感受水变化之奇妙。
学习第2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提取信息。
(1)创设情境,出示动画:“我”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你听,风伯伯来了,“我”越来越冷,“我”又要变啦!
学生练习用“越____越____”说话。师相机出示“变”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淘气可爱的水娃娃又变成了什么呢?(读课文并圈画)
(3)交流反馈。(师板书:“雨、冰雹、雪”)
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冰雹、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
(4)播放微课,了解“冰雹”。
(5)指导朗读,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1.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6)想象画面,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师:老师读到第1句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你们读读第2、3句话,说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雨点宝宝、冰雹大哥、雪花妹妹是怎样落下来的呢?请把“落、打、飘”对号入座。
飘落打
1.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叫我“雨”。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①口头填空,说说理由。
②多种形式地读,体会水变化之奇妙。(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配图朗读)
借助情境体验、趣味填空、表演朗读等环节,引导学生重点感受水变化中的不同形态,在交流、游戏中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标。
五、小结巩固,趣味延伸。
1.同桌合作朗读第1、2自然段。
2.谁能完整地说说“我”的变化?
3.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连起来说一说。
4.其实,“我”还有很多本领呢!“我”还会变成什么呢?
5.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交流。
水娃娃真神奇,真是千变万化!
(音乐律动起)师生在律动操的趣味问答中,体会水变化之奇妙。
小水滴,落下来,人们叫我雨;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
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雪;小薄纱,罩下来,人们叫我雾;
小盐花,洒下来,人们叫我霜;小彩桥,架起来,人们叫我彩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学习和探究新知,才能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此环节既是对第1、2自然段的回顾梳理,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延伸。
第2课时
1.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给人们带来灾害。
一、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1.正确朗读长句子。
水娃娃就这样循环变化着,多么有趣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想“我”的家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师生交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读出长句子的节奏。
(1)指导读出节奏、轻重。
提示: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这些词语重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语速放慢;“在江河里奔跑”语调激昂;“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语调轻快。
(2)学生自己试读、点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
3.读出长句子的画面。
平常我
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
(2)说说“我”在不同的家里,都会做些什么。
(3)联想画面,语言表达。
(池子)(小溪)
(江河)(海洋)
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指导读出不同的场景,男生读、女生读、男女合作读。
指导读连缀式语句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通过正确朗读长句子——读出长句子的节奏——读出长句子的画面,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深入文本。将长句转化为诗歌,便于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二、品读课文,积累运用。
1.出示第4自然段,水宝宝到底有什么脾气?
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2.检查学生能否将整个词连起来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1)看“灌溉田地”的图片,说说庄稼会对水宝宝说些什么。
预设:庄稼会对水宝宝说:“水宝宝,谢谢你让我喝饱了水,让我快快长大。”
(2)课件出示水发电的情景,说说水发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我”脾气温和时还会做哪些事情?
(4)“我”脾气暴躁时会怎样?指名读句子。
(5)课件出示洪水暴发的情景。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6)师生合作读。
有时候我很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做过许多好事。
有时候我很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做过许多坏事。
4.句子训练,进一步感受水的“温和”和“暴躁”。
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
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
因为水宝宝会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温和。
因为水宝宝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暴躁。
5.指导朗读,感悟水的双面性。
(1)男女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学生读水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水暴躁的部分。
(4)教师小结: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把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你就是出色的朗读家啦!
6.为了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了哪些办法管住“我”?
提示:教师可先自己列举出一个人们管住水的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同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只有管住水,保护好水,才能好好地利用水,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预设一:修筑水电站大坝,既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利用水力发电。
预设二:修河道、河堤,可以用于防洪,也可以用于运输。
水电站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师借助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水的双面性格更加了解,增强了朗读的效果。在读中积累句子,在积累语言中内化文本,锻炼表达,凸显语言训练的梯度。
三、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比较结构,发现相同点。
(1)生自主观察生字“极”“傍”,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归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极”字,学生当小老师评价。
(3)归纳书写要点。
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描红,练习写字,师巡回指导。
2.展示评价,二次修改。
(1)师选取典型作业进行展示。出示“写字评价卡”,生对照进行评价。
(2)生生互评,二次修改。
3.呈现儿歌,生字复现。
水娃娃
水娃娃,变戏法,变成蒸汽上天耍。
春天变细雨,染绿小春芽;
夏天变露水,荷叶珍珠挂;
秋天变白霜,地上撒盐花;
冬天变飞雪,小树穿白褂。
变来又变去,还是水娃娃。
读儿歌,巩固生字“变”,再次了解水的变化。
二年级的写字更应关注字的间架结构。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会比较,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三要点”。注重二次修改,关注书写态度。最后出示儿歌《水娃娃》,既让学生复习了本课的生字,又让学生复习了水的部分变化。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基于以上考虑,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感受科普童话语言的优美、准确的特点上,着力构建“关注语言特点,感受学习乐趣”的语文课。
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猜谜导入,整体感知。
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先教会学生猜谜语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急切想知道“我”是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学得快、忘得快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识字教学要增强复现巩固的意识,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开小火车,找朋友,随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让识字灵动起来。
3.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一个“变”字。全文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第3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经验,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湍急;而海洋是汹涌澎湃。通过指导朗读,学生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4.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益。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我将课件、微课、视频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9
《我是什么》是一知识性课文,文章的特点鲜明,是用拟人的写法,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介绍水在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课标的理念,设计教学,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
主要表现在非常注意让学生认真读书。通过反复的读从课文语言深入到内容。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再读课文,要求读流利,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
我根据本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做为线索,贯穿教学全过程。
3、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语文课要丰富学生语言,感受汉字语言美。我注意抓精彩词句,而且设计巧妙。如:对“打、落、飘”三个动词先做找朋友的游戏,又让学生用动作理解,并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中用词之准确。
4、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语言。
如:“水变成汽升上天空变成云”的过程,制作成示意图的课件,使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变化。又如:边讲边板书,最后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示意图,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0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
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1
《我是什么》以问题导入,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通过反复思考总结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主要考虑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一、略读课文,说出对“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班的学生有的说是魔术师,有的说是水等等。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激发学生思考:我究竟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朗读
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和课本上的词语是联系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要用图片和词语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落实,多写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2
语文课就是应该始终围绕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等,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味道。
对词语的理解这一部分,我提示了一些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情况中理解,通过比较进行理解,用词语说话等多种方法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词语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点,逐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词语的'意思,通过慢慢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我是什么反思得、课堂上的朗读形式多样,朗读层层提高。在读第一段“我会变。”时,刚开始学生读得比较平常,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云之后,我启发学生“孩子们,你会变吗?”学生无奈地摇头说“不会”,我又说“水宝宝就会变,那它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回答说“很骄傲、很了不起…”我又启发“现在你就是水宝宝了,你能把它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傲气十足。在第二段中体会“落、打、飘”的不同用法时,我先让学生找雨、雪、雹子下来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练读,之后采取“采访”的形式去和学生对话。“雪宝宝,你是怎么下来的?你为什么不打下来呢?”被采访的“雪孩子”说:“因为我比较轻,所以我就轻轻地飘下来了。”之后又采访了好几个学生,我听出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让学生展示“既然三个宝宝下来的方式不同,那读起来该不同了,该怎样读呢?”我从学生练习之后的展示读中听出了他们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也从中学会的正确使用词语。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3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片充满童趣的科普文章,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学习。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水的变化,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篇文章很易于孩子理解,全篇虽然不着一个水字,但学生还是很容易判断这是“水”。
融教与读是我在讲这一课时最多的考虑。课文的内容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大多能够理解。尝试不同的方法的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本节教学中设计了3处重点句子的品读。一处使写云的色彩的句子。朗读加想象,把云彩想象成那爱美的小姑娘。时而白衣飘飘,时而一身肃穆,时而红衫耀眼迷人。另一处是第二段,云遇到冷风落下时,三个不同的动作:“落”、“打”、“飘”特别是“打”字,先让学生了解了何为“雹子”,再加一生活体会,小硬球砸下来,力量可是很大的。,所以用“打”.做着动作读这一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三段的读是让学生表演读。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动态:在池子里睡觉、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让小学生分别表演不同姿态的水,表演加朗读,学生的兴趣很高。
设计这节课的第二个考虑是想借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教育。这一想法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设计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观看大自然中的水被污染的触目惊心的画面,大地因为缺水干涸,禾苗因为缺水枯死的画面。这些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幅宣传标语。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喊。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浅显的反思,所谓学无止境,教育也永无止境,仅作为一点小小的心得吧。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4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一、多种形式展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几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听仔细了:我在天空变魔术,变猫变狗变花朵,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走(云);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都不见(雨);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朵朵都是天上来(雪)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谜语,看老师写课题“我是什么”。谁来读一读,读准“什么”;读出问的语气),想猜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教给学生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师问: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自学完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5.以读悟情。首先教学中我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形状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多种媒体展示,整合尝试
1.利用全文动画来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1)学生讨论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后。通过动画演示雨、雹子、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适当点拨向学生解释“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数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随雷阵雨出现。冰雹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2)揭示谜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
(3)小结: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2.认识水乃命之源,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1)联系实际讨论: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水还有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比如说还有冰、雾、汽、露珠等)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教学中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网站,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平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形象思维。)
三、多种情境展现,发散思维
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15
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1.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通过反复读书,从课文语言深入到内容。初读课文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丢字,不加字。再读课文,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读流利,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边读课文边思考: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这就需要学生抓住词句去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并在理解基础上再有语气地朗读。这样由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语气,逐步提高要求。随之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肤浅逐步深入。
而且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等,以保持学生读的兴趣。
2.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
教师根据本文特点,导入以通过看动画、猜谜语的形式猜猜“我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愿望;接着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并在读中找到答案,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起到了语文课丰富学生语言,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课文通过“有时候”连接云在空中的三种变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对“打、落、飘"三个动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词语,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用词之准确。鼓励学生当堂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词句。
4.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对书写的指导,保持了一贯细致认真的风格。指导到位让学生在自己分析生字结构的基础上,按照范字描一描,写一写,评一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课标写字的要求。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8-28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9-1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2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2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4-02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3-15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精选15篇)08-19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8-0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