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教学本课,指导学生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
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出来的。在众多的降妖除魔的故事中,《三打白骨精》可以说是脍炙人口的一篇。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围绕“三打”就衍生了“三变”和“三责”。“三”在古文字中,很有意思。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白骨精愈是变化多端,就愈衬托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同样,唐僧愈是“责”的厉害,就愈是突出了孙悟空的“百折不回”的执着,“不屈不挠”的意志。这些“三”之外,还应该有猪八戒的“三挑”,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促使了唐僧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前些日子有幸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观看了薛法根老师和他的弟子沈玉芬的“辩课进校园”。最近,听了X老师的教学,觉得他课堂语言风趣,于是就有了“辩课”的冲动。
第一次听X老师上《三打白骨精》,觉得这节课的有一些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育的痕迹,但是因为是第一课时,于是后面的聊人物,便有了“走过场”的嫌疑,将主人公孙悟空“晾”在了一边。
在本课的教学中,X老师浓墨重彩地教学了“三变”,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不择手段描摹得淋漓尽致:
师:当这个村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唐僧师徒四人的反应不一样。这是一个怎样的一个美貌村姑呢?(出示图片)(我觉得此处的图片出示反而削弱了文字的魅力。)
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师:原文是这样说的——(出示文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请。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师:有著名评论家在白骨精第一次变村姑的文字后面写了一个“妙”字。就让我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师:那眉毛妙在——生:“柳眉积翠黛”;师:那眼睛妙在——生:“杏眼闪银星”;师:那身材妙在——生:“体似燕藏柳”;师:那音色妙在——生:“声如莺啭林”。
师: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生谈感受)
师:这一切,都是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生:就是想吃唐僧肉,可见妖精有一颗狡猾贪婪而丑陋的心。)
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三变)又妙在哪里。
引导学生读出第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妙在哪里?生谈感受:白骨精变了老妇人装的可怜)
师:是啊,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水浒中》的李逵要杀假李逵,假李逵说自己家里还有80多岁的高堂老母,让那么暴烈的李逵的心顿时软了下来。还妙在那些字词?或短句?(生:妙在“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而且还“一步一声”地哭着走过来。)
师: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过来。这是怎样的走?谁来表演一下?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位八旬老妇走路的样子,听到一步一哭的声音。(指导朗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指导表演有些走过场。)
师: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这样的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然而你同情吗?
(引导学生读出“从山坡上‘闪’出一位八旬老妇人”理解“闪”字的含义)
师:看看,这哭里面又藏着什么?(藏着一把刀,一把看不见的吃人的刀)
师:白骨精甘心不甘心让唐僧走呢?所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他又变成了什么?
(生: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师: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生谈感受;这白发老公公不是真心向善。我觉得这白骨精变这三个人是一家人,变得很巧妙。)
师: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吗?这样的吃斋念佛之人可经常念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这“善”里又藏着什么呢?
生:藏着想吃唐僧肉的罪大恶极的心。
师:那么,连起来想想妖精变化的先后顺序,这妖精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呢?(生聊感受)
师: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所以,不是唐僧无能,而是白骨精太狡猾。你们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以上是X老师在课堂上对白骨精的“三变”的教学,然后,他话锋一转,将“三打”提到了议事程上:
教师多媒体出示了孙悟空“三打”的句子:
①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②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③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在提取了关键词“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之后,师问:这“三打”一样吗?你觉得打得越来越怎样?有学生反应一次比一次打得快,一次比一次打得爽。然后避重就轻地谈论“三打”的方式和力道,时间浓缩成五六分钟,孙悟空的形象就大大削弱了。所以在后面的“聊人物”时,有很多同学居然说自己喜欢文中就亮了一下相的“猪八戒”,单从这一篇课文的目标来说,这样的“三打”是失败的。不由得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要悟空。”也许是因为八戒的身上有着更多的“猪性”,所以大家就觉得八戒的讨喜。还是因为作者有意将他取名“巴结”,让他在唐僧面前尽捡便宜事?(呵呵,这是题外话)。其实“三变”就是为了衬托“三打”:对手愈强,主人公才能愈精彩,这“三打”之中,孙悟空是愈打愈机智,愈打愈彻底,即使是遭到唐僧的二十几遍的“紧箍咒”,他是拼着命地打。同样,来自唐僧的责罚更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坚定、机智、勇敢的孙悟空。
而同样是“三打”,沈玉芬老师大概用了二分之一的时间,而薛法根老师则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笔墨来让学生体验孙悟空,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孙悟空。
师: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师父,第一次打死妖精,他念紧箍咒;第二次打死妖精的时候,他念了二十几遍,你心里怎么想啊?
师:为什么孙悟空受到师父的责罚还要打妖精,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个性?
师:你从孙悟空受了责罚还要打妖精,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性格?
这样的三个问题着眼于学生阅读文本后的个体感受,问题的答案精彩纷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们都爱上了这个忠心耿耿、嫉恶如仇、机智多谋、矢志不移的孙悟空,肯定不会有孩子说:“我喜欢那个挑拨离间的猪八戒。”
特别是说到猪八戒的时候,薛老师说:“原文中读猪八戒要特别当心,谁读懂了猪八戒就读懂了原文。”然后就猪八戒的“两分银子”,就“三”的故事进行牵引,这样肯定会吸引着学生走进《西游记》的世界,真是“我阅读,我快乐。”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3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2.在交流“三打”“三责”环节时与“三变”的方式过于雷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发言,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4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题,在读中引发质疑:为什么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或五打、六打?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打”结束?接着抓住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简洁,要有概括性。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学习时,我还让学生抓住打斗中的一些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5
《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
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例如白骨精“三变三骗”,孙悟空“三识三打”和唐僧“三责”,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刻画中领悟到人物的特点,领悟到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独到之处。遗憾的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复述故事的情节。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6
今天教学了《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课一结束我们班学生就翻起了厚厚的《西游记》,没带书的也凑过去看。可是昨天他们还向我抱怨原著太难读了,好多字不认识,好多话看不懂。现在我没布置看书,他们却捧起来书。看到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兴奋的眼睛,我不禁有些得意。这是学生对我这节课的最好评价。我激发了他们看《西游记》原著的兴趣,改变了他们讨厌《西游记》原著的看法。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实现了。课堂上我引用了原著中三段描写,使学生感受到古典小说语言的美丽。语言美丽动人,怎能不打动学生求知的心?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所以在选择《三打白骨精》作为名著导读指导的时候,绝不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打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这样的学情为我寻找教学的切入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题,在读中引发质疑:为什么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或五打、六打?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打”结束?接着抓住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简洁,要有概括性。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
学习课文时,我紧紧扣住文本语言,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而开展教学:
1、朗读指导到位。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赋予“朗读”更深刻的内涵。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朗读是深层思考后的感悟,朗读是个性化理解的表达。教者应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倾听、揣摩、看图、想象,或教者直接用语言渲染,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之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在这节课上我抓住时机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朗读。
(1)交给方法。学生有时能较好的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努力地表现“有感情”,可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教师应果断出手,予以朗读技巧的点拨。文中白骨精自言自语的`一句话充分流露出人物激动的心情,暴露出人物险恶的用心,表明了故事的起因。教学时学生抓住“不胜欢喜”、“自言自语”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速、音量,投入地练习。指名读后,发现学生问题,提醒学生两个“造化”应读出变化,可以一低一高,可以一慢一快。简单提示后学生立刻领悟,朗读得绘声绘色。
(2)创设情境。课文第一句描写环境,“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写出环境的险。学生仅仅通过朗读技巧可以轻松完成朗读任务。可是内心并没有感受“险”。原著中描写环境的这一段非常详细生动,描写险恶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于是引进课堂。当学生读到“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心中生出一股寒意。再读课文句子,真的达到了“有感情”。
2、感悟理解到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这一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白骨精“三变”的语句。学生找出后,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7
教学片段:
……
师:白骨精第一次变作美貌的村姑,第二次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可惜都被他逃之夭夭,还害的孙悟空——
生:被迫背上了“无故伤人性命”的罪名。
生:还别唐僧斥责“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生:他还遭到师傅的惩罚,被折磨得“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师:第三次,白骨精又变作——
生:白发老公公。
师:这一次,悟空是怎么对付白骨精的?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悟空有没有仓促动手的?
生:他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不莽撞。
生:他知道如果这次再让白骨精逃走,后果不堪设想。
师:悟空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朗读相关词句,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读懂什么?
生:“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中的“藏”字,写出了孙悟空考虑问题很细心,白骨精看到我的金箍棒,一定会有戒心,时时刻刻提防我,随时都做好逃跑的准备。
生:孙悟空还等你心唐僧看到金箍棒,以为他又要行凶,便会横加阻拦。所以,江金箍棒“藏在身边”,不让师父看到。
……
后记:
《语文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教学片段显示,我是通过三条途径来贯彻课标,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一、充分信任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空,促使他们干预死牢、乐于求异、善于表达。二、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表: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悟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8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教这篇课文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
一、三打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美文,课文的重点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打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先别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态度。关键要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二、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9
古人在写作中,喜欢用到三,孩子们发现我们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三”。
比如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次拦。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的浅显易懂,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者,帮助孩子们理清条理。文章“三打”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可能有这个概念,但不一定明确,因此进行了指导。后来在进行教学中发现其实文章内容浅显,但是里面有许多文字值得推敲,孩子们的能说会道,但是只是基于对故事的了解,并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字,从中获得体验。我想语文教学,目的不光是为了了解情节,而是品味语言。因此最后又借用了十分钟让孩子们静心品读文字。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0
昨天我上《三打白骨精》一文。课堂上,我从有关孙悟空歇后语入手,给学生提供一段“有氧体操”,接着让学生回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故事,给学生一次海阔天空的“西游人物之旅”。这样的导入,我觉得能让学生很快的产生兴趣并唤起他们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抓住“三变”,让学生圈圈划划、读读说说,并再次用歇后语归纳人物特点(白骨精三变——____________);接着同样让学生划出描写孙悟空“三打”的语句,让学生细细地去读,从中品读出悟空的火眼金睛、机智勇敢、坚持正义、疾恶如仇等,再次让学生用歇后语归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_____________);然后,我请学生深入思考“三变”“三打”之间的关系,扣住关键词分析三次变与打的不同;最后我让学生看看唐僧在面对“三打”时的态度。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我有两点在贯彻之后,有一定效果。
一、考虑学生情况,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抓住出发点。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所以在选择《三打白骨精》作为名著导读指导的时候,绝不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打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这样的学情为我寻找教学的切入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
二、划划读读,集体交流,发现于文字背后。
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对于名著导读来说,那就是要通过一堂课的引领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关于名著阅读,有观点认为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学的方式来阅读。我以此为理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反衬”的写法中研究人物特点。当学生在“三变”“三打”的交流中,在对语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特点后,学生凭借原有经验和本课所学,通过发现“三打”与“三变”的关系,对“反衬”写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比如对“美貌”“八旬老妇人”“劈脸打来”“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等比较分析,再比如对“闪”“夺”等词的.准确理解,对发现名著的语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课后,我发现自己班级的学生对问题不太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很不自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多鼓励他们,多肯定他们。这堂课上,我的教学语言也有待锤炼,在卡壳的时候反应要更加迅速,对学生的回答,更要头脑冷静,给以正确的评价和及时的引导。此外,在适当的时候,我要更多发挥感情朗读的效用,向季燕红老师学习,以感情读助感悟,感情读出来,理解也就到位了。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1
《三打白骨精》通过讲述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机智勇敢和坚定不移的斗争品质,虽然孙悟空的个性是鲜明的,特点是多元的,但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的体现又是各有侧重的。“一打”中主要是通过对孙悟空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对白骨精诡计多端的渲染,对唐僧人妖不分的刻画,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综合地反映出了孙悟空的善于识破诡计和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而“二打”、“三打”则是立足“一打”的起点,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孙悟空“坚定不移”的品质,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起点,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欲“情”故纵,意思就是要唤起学生对学文的浓浓情趣,对孙悟空情真意切的感受,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较宽泛甚至是较为放任的空间。新课标指出要尊重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悟空的善于识破敌人诡计和机智勇敢的?”通过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统领全文的教学。首先是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悟空的特点,尽管此时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零碎的,并不系统的,但却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接着通过让学生了解“一打”的经过加深学生对悟空的机智勇敢的认识,继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动画片断的欣赏,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地感悟悟空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全段的`朗读。回归整体,唤起学生对悟空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我也通过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放声投入地唱,揭题前夸张逼真地演,初读后无所顾忌地说,学文时各种形式地读,来给学生营造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了解情、体会情、感悟情、表达情……”的过程中度过激情燃烧的40分钟,也展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穷的魅力。
(2)“读”来“读”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意思就是如此。我个人觉得咱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等同于标准化生产基地,咱们的孩子不应该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产物,朗读指导也无需标准化,一刀切。因此,课堂中我就竭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个体的、群体的、集体的、分男女的等等,使课堂上实现“读”来“读”往,尤其是通过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朗读训练,来提高读书的“含金量”。
二、教学实施:“课”随主“变”
顾名思义课堂实施要随着课堂的主人也就是学生学习情况及起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关注的,所必须做到的。针对学生对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情节已了然于胸,就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直奔主题让学生谈读后感,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潜心入文本,去品读语言文字、去感悟人物特点。课堂中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充分尝试的空间,学文时也能根据学生发言随机组织教学,使课堂上学生真的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而教师呢,则是难得糊涂、袖手旁观,只在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教学效果:“语”味无穷
新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还语文教学以本色,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语”。今天的课上,我就力图充分地利用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综合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通过看动画,想像还原、表演、比较等各种手段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反复对话,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语文基础,使语文不只是文本的语文,更是生活的语文。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2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没有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而是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性格特点。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3
《三打白骨精》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这个故事本身内容比较浅显,我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了自学:1、文中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你对哪些关键词语印象深刻?想想它们的妙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边交流边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键词句存在的重要性,有了这些词语,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览无遗,也让学生明白了写作中关键词语的`重要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用心聆听它们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知识快乐双丰收。
文中的三打白骨精,我只讲了一打,后面的在归纳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了自学,以《好书伴我成长》上的表格作为自学的任务进行填空,为学生的自学作了引领。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4
根据《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目标清单,第一节课完成第1、2、3、4、5目标:1、自学字词;2、读通课文;3、了解背景;4、概括内容;5、品味形象。
第1、2、3三个目标可以作为预习目标,已经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只需检查。我让已经读通课文的同学举手,还有几位同学没举手。我让这几位站起来读一读,他们还比较诚实,于是帮助他们读通。还别说,叶青同学平时性格内向,但她读起课文来还挺自然的,我表扬了她。
对于第4个目标,我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然后简练地概括。我采用最低起点练习法,让基础不好的杨璟同学先说,指导她一句一句地说,帮她修改。等杨璟说完了,再请其他同学说,大家都能说清楚了。
第5个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目标。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形象的特点,并找出自己的理由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儿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词语与句子相互印证,建立人物形象。比如学生说孙悟空疾恶如仇,那什么叫“疾恶如仇”呢?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哦,明白了:“劈脸一棒”是疾恶如仇,“当头就是一棒”是疾恶如仇,“一棒打死了妖精”是疾恶如仇。
因为第六自然段是矛盾冲突激化的一段,所以学生们交流最集中的也是这一段。学生读着课文,道出了悟空的机智——以退为进,让唐僧退下他头上的金箍,看出了唐僧的是非不分、菩萨心肠、刀子嘴豆腐心。
这时,有学生根据这一段最后一句,得出了结论,说孙悟空为了让唐僧原谅他,就讨好唐僧,扶唐僧上马。针对这一“生成”,我这样点拨:如果换作你,有人惩罚了你,刚刚重责了你,你会怎么样?更何况是齐天大圣呢?其实此时他还有一种更好的'去处——生答:回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过逍遥自在的的日子。我说,对呀!他何必低声下气讨好唐僧呢?其实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像这样的情况不少,但是悟空都是这样做的。你有没有新的体会呢?生再读课文,懂得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忠心耿耿。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5
文章向我们描绘了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变化成不同的人物,都被孙悟空识破,结果还被孙悟空打死的故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能较快地得到提高。在教白骨精第一变的时候,我是采用采用扶着走的'方式,教会学生圈划描写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学习白骨精的第二、第三变。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变的基础上很快投入了情境中,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完课文,鲜明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坚定不移、机智勇敢的孙悟空,诡计多端、千变万化的白骨精,慈悲心肠的唐僧,馋嘴的猪八戒。这些人物在学生的踊跃评价中似乎已走进了我们的教室,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既然学生对这些人物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何不让他们演一演呢?于是,我让学生按就近原则自由组合,尝试表演,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瞧!白骨精不仅“美丽漂亮”,还那么嗲里嗲气,猪八戒不仅馋嘴,还那么“好色”,孙悟空的疾恶如仇与机智勇敢也是那么惟妙惟肖,唐僧胆小、懦弱也是那么逼真。如此一来,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人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打白骨精说课稿12-19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04-02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04-11
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09-20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0-02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2-24
《三打白骨精》 读后感04-22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09-29
三打白骨精小学读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