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课后教学反思1
《金色的鱼钩》是第十册教材的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破题,理清思路,感悟文章内容、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进行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根据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阅读习惯和一定的理解能力,针对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在确定了教学思路的前提下,首先从整体入手,以“文章主要写老班长,而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与金色鱼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破题,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以“课文什么地方直接点题?”直插中心,使学生主动感悟到了本文的中心。那么,这一课是如何通过写老班长来表达这一中心呢?再次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让学生勾画出最感动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文章借这枚小小的鱼钩赞美老班长舍生忘死、毫无私心的精神。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课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思路,从而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内容、中心,明确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上,注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老师轻松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悟了知识,避免了课堂上乏味的“一问到底”的“满堂灌”的`现象,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容。
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有感情地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静,这时,我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切,”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很快的回答说: “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
课后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加和减。
2、通过对题组的口算,进行比较,发现、总结规律。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运用规律熟练地进行口算。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加、减口算,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把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软件出示) 童童鞋53元 帽子16元 衣服38元师:“如果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件东西,你会选哪两样?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师分加、减两类板书。
二、新授。
1、列式解答。师:“请你列算式解答这几个问题。” 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 ③童鞋比帽子贵多少元? ②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 ④衣服比帽子贵多少元? 53+16=69(元) 53-16=37(元) 53+38=91(元) 38-16=22(元)
2、学生活动,说一说。师:“现在,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小结:我们在口算时,要从个位算起。加法注意进位加;减法注意退位减。
3、学生活动,比较。师:“比较两组口算题,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第一组的加法题,相同的是,有一个相同的加数;不同的是,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第二组的减法题,相同的是,减数都是16,不同的是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4、口算练习。① 32+57 ② 26+13 ③ 57-32 ④ 48-15 38+57 26+43 57-39 48-29 师:“通过口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加法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跟着变大;另一个加数小了,和也就小了。师:“通过口算第三组和第四组减法题,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大的,差反而小。师:“你会学着题组自己写出类似的一组加法或减法题吗?” 生写题组。
5、估算,下面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 38+32 45+12 85-62 51-37 38+38 49+12 85-68 51-13 师:“你们是怎么估算的?”
6、解决问题。大同小学三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如下: 三甲 三乙 三丙男生(人) 3 6 3 8 2 9 女生(人) 2 5 3 2 2 6 师:“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口头解答。”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和减,你能把这些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吗?”
教学反思
1、关于学生。《加和减》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册教材中,我所领会的编者的意图是:在通过口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当学生说出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巩固新知识,又是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
2、关于教材。本册教材中安排的这个内容是非常合适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口算基础上,正好到了发现规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减的单元后,专门编排一课时找加、减规律的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
3、关于教学。在例题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选购童衣、童帽、童鞋。教师要求,只能选择两样东西,让学生自由搭配,提出问题。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再列出两组共4个算式。从而,通过口算,引出算法,总结归纳,强调从个位算起。 在练习时,也是用题组的形式出现,发现规律;再进行估算练习。学生对加、减法掌握得比较好,规律也发现得相当到位,运用恰当。知识口算的速度比较慢,有待提高。
课后教学反思3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指导预习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叙述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个说山太高,没有翅膀和长腿上不去。在这难与不难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了。一个认为不难,轻而易举,充满鼓惑,一个却高山仰止,望尘莫及。加上图画和语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这样让梦想破灭了吗?就这样想见却不得见吗?就这样陷入失望的境地,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了吗?
小松鼠来了,她的鼓励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无奈浸透的心灵。她的陪伴给了青蛙无穷的力量,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终于梦想成真了。”好一个梦想成真,这一切容易吗?不容易啊!反反复复地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看似艰难,筋疲力尽了,可一个“不知不觉”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惫,只有大海,只有梦,只有那片蔚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丽而宽广,神秘而充满诱惑。怎样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苍鹰是谁呢?是老师和妈妈。小松鼠是谁呢?是朋友,是老师,是伙伴,是伴侣。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励,我们就离那片还越来越近了。
美妙的课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礼,精神的共振,如此美丽,如此难忘。
课后教学反思4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程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鼓励积极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教案新授词汇呈现和理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手摸物品理解数字、听音模仿、小老师带读,同桌互相观察口型并纠正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揣摩、纠正等,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感知语言知识。然后在DIY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而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主动运用已初步学到的英语数字知识,或独立操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活动,很好地复习巩固了本课新授的数字内容。此外,在最后的拓展数字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主观察和研究,发现了一些数字词汇在语音和字形上的共有现象,找到了相应的语言规律。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激发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二)巧妙设置活动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创新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培养的弊端。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兴趣爱好,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如:请学生设计一个和为10或10以内的数学加法算式;或者选择设计一个电话号码;还可以选择介绍时钟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时间等。不同的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水平对活动任务进行自由选择。在一个个富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任务活动中学生们激情四射,兴致盎然。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当然,在学生开展各种任务活动的同时,教师也应扮演好助学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监督者(monitor),以及学生的伙伴(partner)等多种角色。
三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学也喜欢学英语。对各种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采用TPR教学法,让学生唱唱、听听、说说、看看、甚至四处走走、玩玩,五官并用,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各种快乐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回顾、复习及巩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本案的设计是以数字为主线贯穿始终。围绕生活中的数字,设计了一系列丰富而又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环节。如:电话号码中的数字,商品价格上的数字,数学中的数字,时钟里的数字这四大环节。此外,又让学生在课前便有意识的去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字,有门牌号、邮政编码、汽车牌照、报刊杂志名称等,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本课的英语学习与自己的生活非常贴
近,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也就高涨。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获取资料、筛选并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形成了智慧与资源共享的.局面。
(四)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在本教案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充分合作,相互帮助,才能获得“双赢” 。如当学生进行推销自己商品这一活动任务时,他必须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对话;他要学会倾听,学会团结互助,才有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推销出自己的商品,或者购买到自己喜爱的物品。
另外,在全班的资源交流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汲取着别的学习小组用同样的勤奋和努力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所接受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也是惊人的,远远超出了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但他们仍学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枯燥无聊,因为那是由他们自己主宰的课堂,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品味着学习的快乐,体验着人和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感觉有多么美好,感受着自己辛勤付出后成功的满足!
存在不足与努力的方向:1、口语教学有待提高。2、在以后教学过程要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听说唱演一样都不能少,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进行交际,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操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克服自己的不足,多花些心思,设计出更好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效,尽可能让自己的课堂沿着有效、有效、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课后教学反思5
案例: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生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上边有一个双引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必须”两个字?
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这是谁说的话?(爸爸)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画出带有生字的词。(生读书、圈画)
师:(出示句子)爸爸_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谁能在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表明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将横线上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在还没有被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
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
生:第一到第四小节。
师:自由读课文第一到第四小节,要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表现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学生朗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自己是怎样钓鱼的?(学生练习说话)
师:如果老师出一个“我钓鱼”的题目,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生:还要注意描写周围的环境。
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写清楚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生交流小练笔)
反思:
一、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中“钓”的这部分,我出示了“我钓鱼”这一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课后教学反思6
尽管平时每周都有上晨诵,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晨诵公开课,还是第一次。尽管被通知开课的时间有些匆忙,但课前于有珍主任给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在此先谢谢她!整节课上下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也算摸索出了一点头绪,总结了一些教训。
课后,听课的老师纷纷给了我很多建议,在此稍作整理并记录下,主要在以下两点:
一、关于ppt。
对于公开课来说,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但更要细致。在我准备的过程中,自己电脑中显示的颜色和真正投放在大屏幕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在课前我没有提前在教室的电脑中放出来试试,以至于很多老师反映字体和背景的颜色太暗,看不清楚。这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却非常重要,说明我的准备还不够细致。
二、关于教学设计
在第二个学生读的环节中,学生集体练读时教师的指导太少,切形式太单一。在让学生读时,我直接就让男女生分段朗读了,读的时候感觉学生有些放不开,主要是因为对内容不熟练,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怎样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是很大的考验。课后我做了反思,在此处可以让男女生交换几次,然后在每一张图片上停留一下,教师稍作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还可以加入一些动作。
三、关于字词
在小诗中,不可避免有一些学生不认识的字词。要不要把这些字词单独列出来,老师们有一些小小的'争论,有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读一读加深印象,有的老师建议我可以放在后面每句的讲解中稍作提示,也就是随文识字。这一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做尝试。
这一节课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而且感觉日常课和公开课还是有一点不同,不光是从我的心态还是准备上来看,其实平时的课中我常常会突然迸发出一些灵感,有时还感觉效果不错,但是公开课却显得有些古板和拘谨了。还是历练不够,经验不足导致的,以后一定要多争取一些这样的机会才行。
课后教学反思7
《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一首奥地利的童谣歌曲,4/4拍。歌曲旋律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地刻画出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之时,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布谷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寻觅、奔跑和游戏的情景。虽然歌曲多跳跃式旋律,但在演唱上却又较为连贯,偶尔在布谷声歌唱时,才显出轻快跳跃的俏皮形象,表现了对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赞美,以及一种按捺不住的愉悦之情。
在认定教学内容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它的教案,可是没有一篇设计是我所满意的。看来,只有自己备的才是最好的。于是,我开始了借鉴、组合与自己动手设计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试教、否定、修改中教案总算敲定。
11月26日,我在三(2)上家长开放日课,总体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学生配合也十分默契,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学生没有教材、加上大屏幕显示不清晰,导致看歌词比较模糊,影响了歌词记忆。这点也说明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周到,在今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注细节。
整堂课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今后教学中一如既往的保留:
一、 以音乐为本开展教学
整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始终倘徉在音乐之中。通过听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杜鹃飞行的行进方向,进而引出《顽皮的'杜鹃》,唱杜鹃、找杜鹃,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音乐中、琴声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二、 形象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比,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比如,认识低音5、6、7,通过形象地模仿杜鹃飞翔及生活中的阶梯来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逐渐引出低音教学,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简单了。在顿音记号学习中,通过顺口溜、拍皮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形状、掌握了奏法,为后面歌曲断音的演唱打下伏笔。
三、 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以往的课,我经常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结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时间不够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这次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会歌曲。在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了很多的铺垫: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进行音乐剪辑,要求学生听出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进方向,学习低音等等;看似任务不多,但其实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走这条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课后教学反思8
设计理念:
旧教材这一部分重在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讲授的知识点较多;而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情感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由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主线定位成:
个人
小家
大家
围绕设计主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本节课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在本节课中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及对各个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完全通过学生课下调查和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而在探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分析讨论来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尽情的与同学交流,教师给予指点,赞许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开篇是播放一首歌《我想有个家》,画面是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自然和谐地导入本节课题,学生同时也把自己认可成生物系统的一个成员。
二.认祖归根,走进新课教学。古人常说落叶归根,现在你们只带着一点的线索来寻找自己的根,现在就请你们打开手中的票,那里面就藏着线索,试着找一下自己的家门.由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已经布置课下自学,每个学生手里的`票实际上就是不同生态系统的一个特征,把它归属特定的生态系统,教师再利用课件图片文字描述和视频解说两种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每个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自身掌握的知识补充和纠正。
三、活动+结论评论+书本资料展示:探讨个人、小家和大家。
活动一:请你来参与。我作为家中的一员倍感自豪,你们请听我说…
活动二:找亲戚。骨肉相连、血肉亲情、三千年前是一家,本是同根生,今天就来攀亲戚。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都是一家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书本: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活动三:想想议议。
1、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2、谈一谈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资料展示:国民的好坏做法及国家的重视
活动四:畅所欲言。“环保大家行”,保护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行的事?
请你来评论:你怎样评论生物圈Ⅱ号?它的成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此种设计学生很自然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信心和决心,又可以让学生对保护环境达到共识,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四、学以致用,服务生活。垃圾再利用。
五、结束语:一个基因可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一个物种可以浓缩一部完整的生命发展史,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
作为一个一直呼唤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国度中的一员,我们应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尽自己应尽的努力。
【自我点评】
一、课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双基)的培养。
二、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2、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3、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4、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5、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
6、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四、教学败笔应以重视
1、适当时机应该阐明本节的课标和教材要求,由于此环节教学没有体现,导致认识不清、概念模糊,甚至引起误解。以后切记!
2、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3、明知学生答题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
4、教师本身的应变能力需要加强提高,电脑处于半瘫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机动随机处理,而不是出于尴尬境地。
5、多种原因导致时间没有把握好,课只充分完成前半节任务,后半节匆忙点到,没有完成设计要求。
课后教学反思9
在课后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反思,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授后教学反思,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作。通过授后教学反思,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想使政治教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应当把教学反思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挞,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总之,授后教学反思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要想使政治教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应当把教学反思视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课后教学反思10
最初设计的《扫落叶》活动是健康领域的体育游戏活动,在“落叶飘飘”背景下,培养幼儿听信号走跑交替做动作,锻炼动作的灵敏性,并感受集体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的体育游戏活动。由幼儿具备观察感受过落叶飘落的样子为经验准备,从树叶和树叶跳舞为导入,创设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树叶飘动的情景。丰富了幼儿对秋天季节的感受,促进了幼儿运动素质特别是平衡能力的提高,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在小二班试教的时候,语言组织有点混乱,试教完后严谨了我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如在说明落叶被扫到了该飘去哪儿时我说:红色的圆圈是落叶的家,我要把他们都扫到它的家里去。这样幼儿都能够明白,被扫帚碰到了该飘去哪里。过程中,大家玩的很开心,积极性高,但是到最后,小落叶随意地飘来飘去,不听指挥。师傅徐老师建议配上风吹的音乐,这样能形象生动的营造出游戏活动气氛。
在找音乐的时候,网上找了风的片段,自己也录了两段风的声音,但是总感觉太单调,而且风大和风小很难把握。然后想到了用钢琴曲的节奏快慢来表现风大和风小,但是没有风声就说大风吹来了感觉很突兀,于是用截取声音片段的软件把风声放到了节奏稍快的音乐片段中,然后加上节奏舒缓的音乐片段。
在游戏展示时,活动气氛轻松,师友互动亲切。本次游戏活动的要求是“无痕式——以幼儿为主体,淡化教师教的成分”,在这个“扫落叶”的活动中淡化了教师教的成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过程中能关注到个别幼儿:活动进行时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没有参与进来,在表现落叶舞蹈时我鼓励他大胆表现,并且为了调动积极性,我带着他一起扫落叶,让他能参与到集体的游戏活动中来。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研讨活动,很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意见和修改建议。比如,这个活动应该定位的领域是艺术领域的音乐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我寻找的音乐偏于柔和,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用节奏的快和慢形象的表现出树叶在大风吹和小风吹时不一样的舞蹈的景象,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节奏,大胆的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自由表达落叶舞蹈的`情景。另外在教案的设计方面,教材分析应贴合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应具体、实际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我对《扫落叶》这个活动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修改后的教材分析为:在“落叶飘飘”的主题背景下,以“纲要”为指导,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树叶和树叶跳舞为导入,创设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树叶飘动的情境。随着音乐节奏舞蹈,提高音乐倾听和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对秋天季节的感受,充分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修改后的活动目标为:
1、随着音乐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秋叶飞舞飘落的情景;
2、提高音乐倾听、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
课后教学反思11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修改、磨课,终于完成了《昆明的雨》录课活动。在整个打磨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刻而艰难的思考与琢磨,都说磨难使人成长,无关结果,仅此次录课活动我已提升不少,感谢这次录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来说,本节课优点与缺点并存,收获与反思常在。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较以前的`公开课有所进步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课堂环节完整,过渡自然。
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检查预习情况,再到细读品味、小组探讨、仿写练习、课堂小结,整个过程较为完整,而且从前到后逐渐深入,符合认知规律。《昆明的雨》是一篇非常具有文学特色的散文,语言淡而有味,内容上形散神聚。在进行本节课时,考虑到文体以及本文特色,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理解形散神聚的文体,并能拓展迁移,学以致用。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设置如下: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事及其特点,并据此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品味、小组研讨,感悟并谈谈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的特点。
(3)在目标一、二的基础上,仿写第八自然段。
2、以读促讲,朗读形式多样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本课先让学生默读,圈点勾画,再让学生细读品味,朗读展示,整堂课贯穿默读、跳读、自读、互读、朗读展示、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了从文本出发,以读促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一致。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展示、学生评价,运用了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整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价标准设置清晰合理,符合教学评的一致性。
当然,本课有以下几点还值得反思改进:
1、指导学生朗读不够细致。
在学生起立展示朗读后,学生进行评价过后,教师应适当进行朗读指导总结,可以从重读词语、语调上扬与下降、语气欢快与舒缓等细节处着手,给学生更加细致的朗读指导。
2、学生展示时间不够。
本节课两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细读品味和仿写展示,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虽然特地预设了足够的时间,但是课堂上学生赏析热烈没有充分展示,尤其是学生仿写展示环节,很多学生写得都很精彩,但因时间有限,只展示了三四个学生,其他学生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没有给学生留足展示评价时间。
通过此次录课,我也更加明白,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每节课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尽力做到让我们的课堂尽善尽美。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今后才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成为一名成长型反思型教师。
课后教学反思12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课后教学反思13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第1 节的知识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有效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
(2)利用实验,由宏观结论运用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从旧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
(1)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本节课由于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演示,口头表述,上黑板展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2)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把家庭小实验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布置给学生,学生不但测了实验中要求的四种盐的酸碱性,有的同学甚至测了洗发水、洗衣粉等溶液的酸碱性。
用精密试纸使学生对溶液得到酸碱性判断非常准确。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可能是学生比较紧张,另外有一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
(3)幻灯片在播放时跟不上讲课的速度。
(4)实验时间较长,以至于没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练习。
课后教学反思14
一、重视想象──立足学生发展,确定学习目标
《四个太阳》富有想象力,充满了儿童情趣,可以借来让学生感悟想象的美好。本节课没有把“感悟到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去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体会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到体会想象的美好,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想象的美好,初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 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象。
在读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当学生读得特别有感情的时候,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感情啊?当学生把自己读文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时,不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边想象一边读,带来美的享受。
2. 画一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学生画的过程,无论孩子怎样去想象,都给予鼓励。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如果你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什么启发,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做做修改。这样做,是充分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保护孩子们想象创作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用自己的眼发现周围的美。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1. 把学生游戏时的愉悦迁移到课堂中来。
做游戏的时候巧妙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压力,奠定了整节课轻松的基调。
2. 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画心中的太阳,唱《种太阳》的歌曲,因为“画”和“唱”都是小学生乐于为之的,所以学生特别投入。读文、画画、唱歌有机结合,使语文的天空在孩子的眼里更广阔,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 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
教师循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识字,自主读文,教师适当点拨、鼓励、引导,使学生学习的情绪不断高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后教学反思15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画杨桃》一课,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课后反思08-30
课后教学反思10-22
教学课后反思11-17
课后的教学反思04-25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07-20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04-05
小班课后教学反思03-24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卖炭翁》课后教学反思06-11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