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20 20:20: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5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1、课前的复习

  复习光是怎样传播的和光的反射定律为光的折射规律做好了铺垫。

  2、新课的引入

  由学生分组实验先看看碗底深度,再倒入水观察碗底,及插入水中筷子水中部分向上弯折和筷子竖直插入水中错位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且很自然引入新课。

  3、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由于有了激光器,学生在前面演示光由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及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远离法线及垂直射向玻璃效果极佳,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些学生去过电厂游泳馆游泳,提问:对游泳池,当你从池边双脚进入水中,向水底踩去的.时候,你的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脚有踩空的感觉,眼睛受骗了。进而画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5、整节课的思路清晰,课堂教学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6、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猜想,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探究教学真正达到了使学生从学习中收获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7、在本节习题中,安排了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放入五角硬币,由上至下看到2个或3个硬币。以前的教学中,由于用的杯底比较薄,看到了2个硬币而现在用的杯底比较厚,看到了3个硬币,是我在今年这节课教学的最大收获。

  不足之处: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由于器材有限没能做到分组实验。

  2、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的应用,画图说明学生理解的不好,上课时一定要强调人能看见物体是有光进入眼睛,并且让学生分辨出光由什么介质进入什么介质。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没做实验时乱动器材。

  光的折射在生活实际中很常见,是光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通过学习,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2

  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本节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并准确、如实地记录,再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辨别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回顾以前的教学,我很少注重实验课。通常是做做演示实验或者纸上谈兵,学生的感受不深刻,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不应是教师直接讲授,而应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而主动获得,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学生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第三节的第一个课时,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材中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虽没提到,但下一课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也是需要它的,另外这个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渗透其中,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把该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的论断学生理解不好,有的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

  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它们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4

  下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景的习惯和能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总而言之,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准备和教学,让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索、探讨,让我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能更有效的与高考相结合。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6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7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3、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多,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一节课应该分为两课时来上。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8

  1、合理设计实验,培养兴趣、分解教学难点

  (1)用放大镜看书,用老式照相机照像,放大镜看远处同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将实验分割成若干个特定的任务,每组同学只要能够完成一个任务,而u>2f、2f>u>f、u

  (3)根据规律进行应用:让学生猜测u=2f时像的`情况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尽可能地做好铺垫,如复习引入时的一倍焦距处、两倍焦距处,目的是便于引导学生在后面数据分析中能将物距与这两个特殊点位置的比较考虑进去;运用了老式照相机作为观察缩小、倒立像的重要器材,也是为了便于引导学生在后面实验中将像成在光具座的光屏上。

  3、设置不可能的任务:要求在光屏上成正立的像,让学生在失败中轻松理解无法用光屏得到的象是虚像,难点轻松突破。

  4、设计出符合实验任务的数据记录表,然后将四组同学实验数据的整合汇总,方便了学生的数据分析,使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比较轻松得出规律。

  当然好的设计须要老师能够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场应变,做出调整,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特别频繁,老师还要把握评价和表扬的度。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9

  《家庭电路》一节主要讲述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点是试电笔的使用及开关、插座的接法。我在讲授本节内容时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来开展我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首先,通过播放触电的视频,使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体现物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题。

  其次,通过让学生知道触电是因为碰了火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找出火线,并让学生上台找出火线。这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物理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线上,教师从旁指导,并用接在零线上的图进行对比,方便学生认识比较,在学习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接地时,用了实物图进行分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在充分理解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基础上设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也充分抓住了中考的考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白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进而会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能利用这个知识来规避危险。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有较充足的准备,也很仔细的考虑了各个环节。但是,上完课发现有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学过程中语言还是过于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还得加强训练。在让学生动手的环节中,还可以让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炼,课堂气氛可以进一步的调动,这些地方略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0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准备和教学,让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索、探讨,让我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作好实验,通过实验,即能为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科学的事实求是的严谨态度。该实验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做该实验之前,应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二是毛巾、棉布、木板这些不同表面对同一小车的摩擦阻力有何影响?并指明让学生观察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就会十分清楚,也就能把握关键抓住要害,结合实验,取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实际是实验是桥梁,要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若表面逐渐光滑,直到没有摩擦时,小车速度的改变及前进的距离将如何?学生会很顺利地得出,若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并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这两种情况作了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想象推理的过程,明确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通过推理而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经验为基础,层层深入,逐渐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观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科学知识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1

  (1)加强实验。在教学中尽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要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初步学习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

  (2)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知识。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取或深或浅、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识,不仅不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情绪,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但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能力选择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

  (3)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认识到:物理学是有用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习题中尽量设计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由于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

  (1)明确引入“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相等的压力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实例可以说明。为了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压强”这一概念。

  (2)在讲压力概念时,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学习。如: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讲解时可以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如: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还可用列表说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例,说明这两个力的区别。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实,仅说明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3)明确由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因此在计算压力和压强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时,不但要总结一般规律,还要找出它们的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

  通过观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实验,不能做实验可通过看VCD,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和事实,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大小的由来,并记住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通过实例计算和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使学生感悟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大小,并认识物理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实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实验,还可以结合生理卫生课列举人的呼吸运动,联系胸腔、肺气压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2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讲授法是物理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容纳较多的信息,因而教学效率高。另外,教师的讲授具有解释、分析和论证的功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传授新课,在其他课型中也广为使用。

  1、运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①科学性;②逻辑性;③启发性;④突出重点;⑤简明生动;

  ⑥讲解要适当,并要与其它的教学方法有机地配合使用。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按教学要求叙述有关事实;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析;为提出的问题找出答案。由于谈话法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谈话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谈话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谈话前要准备好谈话内容,提出的问题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第四,教师应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促使全体同学积极思考,同时谈话结束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谈话法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那种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对、不对”,“要、不要”,“是、不是”等问题不宜作为谈话法的提问。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某些主要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乃至辩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最大优点在于能活跃学生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讨论甚至辩论,达到明辨是非、深化认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运用讨论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选择好讨论题,这是指能否提好讨论法教学的一个关键。讨论的问题最要紧的是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思维上的冲突;要能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开展热烈的讨论。还有,问题要具体,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太大、太深、也不能太容易。这样才能使用权课堂出现议论纷纷,热烈讨论的场面。

  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讲义的习惯。

  ③做好讨论的小结

  小结采用可边讨论边小结和讨论后小结的两种方法。一般应让学生自己小结,再师生共同进行补充,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再用文字、图表或公式表达。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包括参考书)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不仅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开始。

  第二,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复习活动的指导。

  第三,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好读物,同时教给他们阅读的顺序和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导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法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直观法和参观法。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类方

  1、直观法直观法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对演示实验、模型、挂图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影像的观察等。直观法对于为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需的感性材料,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思维方法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里仅是演示实验必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①明确目的;

  ②确保成功;

  ③保证科学性;

  ④加强直观性;

  ⑤力求单;

  ⑥控制时间;

  ⑦指导观察和思维;

  ⑧注意规范与示范性。

  2、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自然界、社区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或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参观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打破课堂和教科书的束缚,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受到教育运用参观法应注意:

  ①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

  ③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边讲边实验法。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特点是技能技巧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在教学中练习法被物理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广泛地采用。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练习法。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练习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尤其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实习法。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物理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特点之一,实验法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应用实验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原理、现象等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研究和创造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但目前学生实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除去仪器设备的问题外,“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严重存在,导致学生只注意实验结果,至于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方法等则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另外,由于实验课指导难度较大,造成实验课秩序混乱,难以完成。

  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包括使学生充分领会实验原理、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规则,以及培训指导学生实验的“小先生”。

  第二,做好课堂指导:包括注重点拨学生思维、注意因材施“导”,以及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

  第三,做好反馈补救工作。

  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是发现法、启发式发现法又称探究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

  ①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②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和答案;

  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

  ④对结论做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运用以引导探索为主的发现法研究注意:

  ①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索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②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3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如:乒乓弧圈球、足球香蕉球、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等学生迷惑而感兴趣的事例,以疑生趣,以趣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先复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告诉学生液体和气体能流动,统称为流体,并提出问题:流体流动时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然后让学生进行想想做做1“硬币跳高”的实验,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探究,由于效果的差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自认为吹得高的学生做给大家看,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硬币上方空气流动时压强变小了。布置课后实验:怎样能把硬币吹得更高、1元的硬币能否也吹过铅笔等。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进行“吹纸片”的实验,先猜测纸片会怎样?然后进行实验,发现纸片向中间靠拢,于是得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让学生课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时纸片靠拢的区别,纸张大小不同时的区别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直升飞机靠顶部的螺旋桨升空,固定翼的飞机顶部没有螺旋桨,它又是怎样升空的呢?秘密在机翼上。指导学生制作机翼模型并比赛谁做的精美、谁能演示让机翼尾部升起来,最后讲解(或用课件)介绍机翼升力的道理:空气对机翼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

  最后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进行安全教育,题2进行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甚至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制作。

  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授主要内容后,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实验,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用水管的水冲乒乓球的实验等,可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4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能正确理解。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镜中像和放在镜子后与物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合了,来体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同时通过强调人眼对远近的物体大小感觉不同来加深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了解。其次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现象,通过在像的位置放在一个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来正确认识虚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与习惯。

  三、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得答案。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解释问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六、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等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法一:

  提问:水中的蜡烛能燃吗?

  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吗?

  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

  法二:猜谜语:“表面平平的一块镜,你对它笑来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变鬼脸它就对你变鬼脸”。(镜子)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实践:拿起桌面上的镜子照一照。

  提问: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自己?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镜中的像。

  请学生继续观察镜中的.像,并前、后、左、右移动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中像的变化。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③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实存在?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关系?

  ⑤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⑥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⑦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左右、上下与物体是否一致?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 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2、平面镜成像原理

  让学生回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提问:猴子最终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

  人眼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是因为由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视神经的感觉,并不是光从眼睛发射向物体的。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八、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九、布置作业 :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球面镜”部分。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对教师来说,实验探究课是一节非常难以驾驭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探究,都有相当的难度。尽管探究的目的非常明确,无非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但学生初次学习物理对物理中的科学探究过程还不是非常熟习,特别对制定实验计划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认真考虑并进行积极突破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难点。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猜想,在此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使学生能大胆的进行猜想。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但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即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现包办的现象。

  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感受就能说明一切。课后,一名学生深有感触的说,上这样的课,就知道怎样去学了,也会学了。还有的学生说,假如能经常地这样去训练,那我们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必超过对足球、对电子游戏的迷恋。因为他们急于去探究科学的奥妙。所以,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5

  教后记这节课教学中精制之处是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教学环节。我应让学生按上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做法,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向学生说明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将蜡烛放于二信焦距之外,并点燃蜡烛,蜡烛相当于眼睛要看的物体,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为止。这时引导学生注意将光屏往远离凸透镜的方向调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指明现在的光屏就相当于眼睛的视网膜,向学生说明现在的成像情况就相当于近视眼的情况,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

  那么怎样才可以把这个清晰的像远离凸透镜成在光屏上呢?引导学生进行反推,要把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就必须减轻移透镜的折光能力,而现在凸透镜的厚薄无法改变,只有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一块凹透镜,先让光发生发散作用,再经凸透镜折射使像成在光屏上,这就是近视眼的矫正过程。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就自然出来了。这样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获得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1-07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06-21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03-05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6-17

物理教学反思06-17

【必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7-05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反思06-27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学反思02-14

物理教学高中教学反思01-22

物理月教学反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