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3 09:31: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5篇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找准表示方位的词语,抓住建筑物。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天安门广场上都有哪些建筑呢?圈出建筑物的名称,找出方位词。”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出来。我再结合课后第4题,让学生练习,这样错的同学只有4个,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记住了。

  二、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

  方?”“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有什么含义?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播放了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升旗仪式是在早晨7点钟,那时也是太阳开始升起的时间。又点拨,太阳逐渐升空,越来越放出万丈光芒,象征着祖国什么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感受到了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生机勃勃。

  三、在学习描写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和夜晚的美丽景象时,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比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在想象中感受天安门广场的美丽和热闹。在教学“献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时,可以拓展一下:这句诗是化用了王勃的哪句诗?因为在上一年学过《少年王勃》,大多数学生能说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环节在上课时没讲,不过在课后补充了,也算“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2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3

  今年的国庆节正好与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同一个节日里,为了迎接这两个节日的到来,我们开展了一周的《快乐的节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这一周的教学时间里,我们安排了与国庆有关的教学内容和与中秋节有关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这一周里,知道了今年是国庆60周年,在十月一日这一天,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和一场欢乐的文艺晚会,了解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景点。在中秋节这个主题内容中,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的含义,学习了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评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开学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十月一日国庆节就快到了,我们的教学主题迎来了《快乐的节日》。因为是要过双节的原因,我们把国庆节和中秋节连个主题拼在了一起。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谈话,欣赏诗歌和故事,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能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节日气氛,知道尊敬国旗,在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能用唱歌、舞蹈、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初步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了解许多关于十月一日国庆节的知识,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

  整个过程特别丰富,特别是了解了祖国的名地,并且知道了我们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世界之最的长城,有著名的故宫、天安门,有天坛、有颐和园等等的景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立足生活,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中秋前后的赏月、品尝月饼活动常常持续较长时间,而且是家家户户都参与的传统活动。教师以此活动为切入点,让幼儿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童谣、民俗活动……孩子们对此类活动喜闻乐见,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4

  本文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在教学前,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有很好的帮助,整篇课文上下来,我觉得很轻松,特别是在教孩子们理解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的理想,应该让自己现在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体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再读本文时,感情就全出来了!我个人认为效果特别的好,特别也能让孩子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同时明白自己现在要做的事情。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5

  快乐的课堂,快乐地学习。看着这群爱画爱演的

  孩子快乐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么地喜悦与快慰。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后,收获的又何只是诗歌里那点读读又唱唱的知识!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学习着,我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学习着。我们各有收获,乐此不彼,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课。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6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这首歌是我小的`时候也唱过的,读着唱着都有说不出的亲切,课上读和唱就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活泼的旋律已深入心中。当文字与音乐默契地结合在一起,当学习和快乐相伴,这样的记忆也应该是难以磨灭的。

  当问学生们“为什么把我们比喻成花朵呢?”他们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就像花儿一样美。”有的说“我们就像花儿一样不停地生长着。”有的说“我们就像花儿一样不断吸收营养,竞相开放。”在“七色花”的班级理念下,孩子们对于“我要开花”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

  到了下课,我们还沉醉在动听的旋律中,这份节日的快乐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7

  今天按原计划上了《快乐的节日》的第二课时,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热情场面,歌唱了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的快乐似乎没有感染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我提出的问题,还是那么的“木讷”。

  当我这么提问时: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的?(生答)那么,课文中怎么会说我们像春天一样呢?提到这个问题时,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难道这个问题真得就那么难吗?可能有点抽象吧,最后还是选择我来讲解,才结束了这个冷局。在今天课上,我也反复强调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讲完整的话,同学把不符合要求的同学逐个把关。习惯是慢慢培养的,只要坚持不懈,你们会养成回答问题全面、通顺、连贯的好习惯的,期待着……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8

  《快乐的节日》选自同名歌曲,整篇诗歌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节日欢庆的气氛。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乐”这二个字进行展开,让学生们想一想,找一找,读一读的方式去学习课文。

  揭题之后,我请同学回忆了一下自己知道的节日,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节日呢?学生们知道的节日还是不少的,有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母亲节、元旦、春节、国庆节、圣诞节等,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儿童节”和“春节”,他们说因为在这一天里能够尽情地玩,还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节日,目的是想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同时回顾自己过节时那种咱快乐的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课文。

  接下来的学习课文我与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范读或是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请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伴着歌曲,一边看课文,一边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了。由于这种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们表现得比较有兴趣,听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多。

  例如有同学找到了: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我请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快乐。有学生说:

  “因为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把草变得很美丽,所以我感到很快乐。

  ”又有同学说:

  “我觉得我们长得越大,就像花儿就开得越旺盛,到处都会被我们装扮得更美丽,所以我觉得很快乐。

  ”也有人联系了后面的话,说: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现在学好了本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感到很快乐。

  ”这些回答都溶入了学生们特别的理解,我觉得他们的快乐感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讲到“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我觉得这句话比较有深意,学生虽然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义,但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似乎有点困难。但学生自己通过逐句的`理解,从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有同学讲:

  “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是说等我们慢慢长大了,就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了。

  ”也有同学说:

  “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们长大了,就能够成为科学家了。

  ”又有同学说:

  “我们现在要努力,不怕困难,长大才成为好人(在这里我觉得学生说的好人应该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

  ”在对这些句子进行想、找、说了之后,我又请他们读一读这些话,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础,学生们的朗读更有声有色。

  在课堂的最后,我又播放了歌曲《快乐的节日》,学生能够跟着哼上几句,伴着欢快的节奏,感受着节日中那份快乐的心情。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9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去读?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当然,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学习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快乐,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品词赏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感情!在学文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小学二年级的一些快乐生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渲染快乐的情感。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0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接着我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而后在老师范读时又配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以至产生迫不及待的去读课文的兴趣。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在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自己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1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这课教学参考书上写得也不详尽,于是只好自己动脑筋。

  我觉得诗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这个特色来教学。

  教学第一、三小节时,我主要让学生看看这里把我们小朋友比喻成什么?为什么?

  1、我们像春天

  学生找出“我们像春天一样”,并找理由:

  生:“春天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我们小朋友也是这样跑来跑去。”

  师点拨:“春天是多么充满生机的`季节呀!”

  生:“我们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师:“毛爷爷说过,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吗?”

  (学生点头)齐读句子。

  2、我们像花儿

  学生找到“像朵朵花儿开放。”

  师:“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儿多。”

  师:“为什么小朋友像花儿?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红领巾也很鲜艳,像花一样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

  “请你说一说——我们像()。”

  生:“我们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们像小树苗,正在发芽。”

  生:“我们像小花,正在开放。”

  ……

  3、我们像小鸟

  大家读读第三小节,觉得我们还像什么?

  生:“我们像小鸟一样。”

  师:“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等身上羽毛长得很丰满就要展翅飞翔。我们为什么要勇敢地飞向高空?”

  生:“可能飞行时会遇到困难,比如有老鹰或者猎人,所以要勇敢。”

  师:“要不怕困难。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生(一位学习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体会):

  “其实小鸟遇到老鹰和猎人这些

  困难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样。”

  师:“说得好,比如你的困难是?”

  生:“我上课要不能坚持坐端正,要和同桌说话。”

  师:“现在你认识自己的困难,有勇气克服吗?”

  (学生点头)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将来才可以实现理想。”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遇到了困难。

  4、花儿和白杨树像小鸟?

  这个环节我处理得不太好,我想让孩子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开始没有学生举手。

  于是,我提示这小节第三行“它们”说的是谁?

  个别学生学生举手了:

  “它们是‘花儿’和‘白杨树’。”

  师:“它们为什么像小鸟?找找理由吧,自己读读。”

  (许久,没有举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讲解:看,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白杨树在哗啦啦地响,他们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在向我们祝贺,向我们唱歌。

  说到这里,孩子还是有点迷糊。我看到这里难理解,就让孩子反复读读,读中体会,然后说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什么?……

  反思:

  课后我想,孩子毕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虽然主体是他们,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必要时老师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可缺少讲解。

  当时我没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点,虽然“花儿”、“白杨树”和“小鸟”看上去什么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是动态的,“花儿”、“白杨树”在风中会发出声音,会说话、唱歌,这个声音是和小鸟有相似的,所以,这个比喻句很独特。

  看来这个“导”者难度很大,以后的课上还要多斟酌每个难点字词句的讲解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2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中的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教学反思。

  在《快乐的节日》的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

  但上完课后,我甚感沮丧和困惑。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二,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

  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3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同学为主体,充沛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同学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同学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同学自身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同学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同学能力估计缺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协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同学,同学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一起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同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同学提问,然后又让同学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掌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同学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同学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同学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同学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学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干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暗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需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同学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同学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4

  在您的抚育下,我们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无论我们飞得多远多高,耳畔总有您的教导在回响!

  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在这里,此强彼弱。您善于在最差的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也善于在最好的学生那里发现致命伤。您精心地培育、培育??使一棵棵幼苗都成了栋梁。

  您是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写诗来展开教学。讲到“埋怨”这个环节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不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但我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体验到了融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想重温一下当时的一些情景。

  师:“埋怨”是什么意思?

  生:是抱怨别人的意思。

  生:我补充,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心情。

  师:那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

  生:我埋怨过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东西不还。

  生:我埋怨过我妈妈,她老是叫我学这学那。

  师:哦?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生:他原来和弟弟苏辙形影不离,后来分别得太久,又不得想见,所以不开心。 师:那苏轼他去埋怨谁?

  生:他埋怨的不是人,是月亮。

  师:哦?你从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能读出来吗?

  生:“他眼睁睁??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师:看来他还挺郁闷的,谁来开导他一下?要是你在他旁边,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你不用那么开心,好多人和你一样,家人不能团聚呀。

  师故做更伤心的样子,扮演苏轼:人家就是伤心嘛,我和弟弟都好几年都没见面了! 生:要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的,月亮现在是很圆很亮,但它也有不圆的时候啊,有时还被“天狗”吃了呢!(全班大笑)

  生:每个人都会有悲伤,也有快乐的事情发生,现在你虽然很伤心,但是你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呀。

  生:天上只有一个月亮,你弟弟也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它的`,你们借着月光,用心来说话呀,他一定能听到的。

  师:噢!我们兄弟俩“心有灵一点通”,对,你们开导了我,谢谢你们。我来做一首诗吧:人有悲欢离合??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觉得建立师生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化剂。

  3. 教学《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4《秋天》课后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15

  《快乐的节日》是根据歌词改编的一篇课文。上课之前,我反复读着这篇课文,怎么也没有感觉,觉得没什么好上的。而师傅上这节课时却是激情飞扬,她那甜美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让那时坐在办公室里的我也心痒痒的。师傅上完课回来,我忍不住问她:“师傅啊,刚才那节课上得很有精神嘛。”师傅眉飞色舞地说:“感觉很好。我就抓住从哪里感受到快乐这个点出发,他们都说得很好。”

  哦!抓住快乐这个点!还能有什么办法让这节课更有吸引力吗?其实在我自己读这课文的时候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一首歌嘛,要么干脆教他们这首歌好了,唱着唱着,他们应该就能体会到快乐了。可是,语文课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音乐课,语文还是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还应重视语言的训练。

  但有时候我就是这么一个固执的人,我舍不得舍弃我的这个想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节特别的`语文课。今天啊,老师要先来教大家一首歌。聪明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猜到歌名了。

  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快乐的节日〉。

  然后我给孩子们先欣赏了这首歌,又简单地教了一下这首歌,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在听这首歌,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快乐。

  生2:很开心。

  师:一位编者啊把这首歌啊编成了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开心和快乐。

  学生自读课文。(因为刚才的学唱过程就是对课文的了解过程,所以孩子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也流利多了。)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吗?

  生1:“花儿向我们点头,小溪欢快地流淌”让我觉得很快乐。

  师:花儿为什么向我们点头?小溪又为什么欢快地流淌?

  生:是向我们祝贺。

  师:祝贺我们什么呀?

  生:祝我们节日快乐。

  师:他们还在祝贺我们什么呀?

  生:祝贺我们考试考了100分。

  生:祝贺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欢乐的读这一小节。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师:你是怎么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快乐的?

  生:我可以在花园里捉迷藏,可以在草地上打滚,这些都很好玩的,让我觉得很开心。

  (从这一句话里能联想到快乐,真不简单!)

  生:我还从这里的美丽的衣裳感受到快乐。

  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都很开心的,而且这里说“像朵朵花儿开放”说明这个衣裳肯定很美很美,那我穿上了肯定很高兴。

  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快乐还在哪里呀?

  生3:“飞向我们的理想。”让我觉得很快乐。

  师:“理想是什么呀“

  生:理想就是你希望你将来做什么。

  师: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交警,可以指挥交通。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很多东西。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万一妈妈生病了,我就可以帮她治了。

  ……

  师:我们都有那么多远大的理想,现在我们能飞向我们的理想,我们当然——

  生:很快乐。

  生4:我还从“唱啊,跳哇”这两个词语里感受到快乐。因为我们开心的时候都会唱歌啊,蹦来蹦去。

  师:是啊,那就让我们也唱啊、跳啊,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播放音乐,齐唱歌曲。)

  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快乐的尝试,虽然可能在对课文深意的挖掘上还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但想起了陆小立老师的那句话:“你们新教师现在最关键的是:你的课有没有吸引力。”在这一点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应该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