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课与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说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教学反思1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结合点,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探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成功。
根据这一理念,学生对加倍与一半的思想多数有了表象的认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从生活的实际情景创设了美羊羊生日请客吃东西、羊羊超市打对折等一系列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建构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模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数学概念。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学内容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以往的教材中是不曾有的。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2、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会求一个数的一半。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加倍或一半。
教学难点: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1、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包子、糖、苹果增加一份以后是多少,及包子、糖、苹果的一半是多少,从而关注自己操作小圆片的结果是否正确,以激发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给美羊羊生日请客吃东西的情境中通过猜测,操作中领悟何为加倍。在理解加倍与一半时,让学生摆双色片,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在操作中领悟何为一半。学生通过自主说,对概念进行归纳总结。突破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这一难点。
反思:
1、 在生活情景中体验。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加倍”的意义,教学中设计了喜羊羊生日请客吃东西,喜羊羊生拿出了2个包子、3个苹果、4粒糖来招待美羊羊、懒羊羊,而懒羊羊嫌少,需要再添一份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到有一份,再添同样的一份,就是“加倍”的意思。通过给三样不同数量的东西进行加倍的过程,引出加倍的概念,理解加倍的概念。
2、 在实践操作中感悟。
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倍的概念之后,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摆出已知数量双色片的`加倍,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感悟到加倍就是要比原来多同样的一份,巩固对加倍的认识,并实现对加倍知识的一次演绎过程。这也是学生参与做教学的一次活动,同时也是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3、 在合作互动中概念构建。
加倍与一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的关系,要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掌握加倍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半的概念,并且理解两者的互逆关系,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逐步建构数学的模型。1、新授时,仍然利用懒羊羊吃包子、苹果、糖果的情景,先吃其中的一半,吃了每样东西的多少?”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使学生体会到一半就是加倍后两份中的一份,在师生的动手活动中,加倍和一半的互逆关系逐步得到建构。2、在概念的巩固环节学中创设了给羊羊们找家,及对学生评价方式——拍手游戏,让低年级学生学生再一次巩固并加深所学。3、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巩固应用环节中,设计了超市打折的情景,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生活中的“买一送一”、“打折”与本课的“加倍”。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关注课堂中孩子思维的质量,数学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我也有一个疑惑需要我作进一步探讨。首先“加倍”和“一半”的关系究竟要不要提出? 本节课我尝试了在理解了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后,完成了书上的练习,提出了你们发现“加倍”和“一半”有什么关系?也许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原因他们心里知道,但却难以表达。老师的解释与概括感觉听不大懂。
说课教学反思2
《雨说》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轻美如音乐。听了蔡老师的课后,结合自己所上的课,特反思以下几点:
1、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创造地发挥,学生都踊跃举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一一进行肯定、赞赏,而专家评课时指出在这里可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初三的学习生活来谈就更好,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
2、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真正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就从诗歌开始。
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创造地发挥,学生都踊跃举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一一进行肯定、赞赏,而专家评课时指出在这里可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初三的学习生活来谈就更好,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确实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让他们有目的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紧紧把握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灵活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
说课教学反思3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是成功的基石。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的历次微格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说课
想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说课,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这学期,总共进行了两次的说课。两次说课下来,我针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对说课时间的把握准确,但是对内容的时间分配却不恰当。一般正常的说课时间规定在8到12分钟之内,1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样既能清楚的把自己想要讲的内容讲清楚,又不会使听课的人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可以比较准时的结束自己的说课。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在每次说课之前,我会自己给自己计时,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超时,我会对自己的说课内容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虽然我没超时,但对说课内容时间的分配还有待改进。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学情教材分析等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忽略。每次都是要到说课的6、7分钟的时候才能讲到教学过程,这样的说课不怎么保险。老师说过,说课的前几部分最好在4分钟之内讲完,给教学过程留足充足的空间。教学过程应该是整个说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如何讲课的理念部分,能否抓住听课者的兴趣,就看教学过程这部分了,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以后的说课当中,为了完善我的说课,我决定多多花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讲解当中。
2、能完整地说完课,但是稍显紧张,而且不能脱稿。能完整地说完课完全是因为借助PPT的帮忙。很不好意思的说,如果没有PPT,我相信可能我还是不能流畅的说完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容不熟悉。虽然以前会进行排练,但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停的看稿,我知道这是在说课过程中比较大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听课者的主观印象。在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说课的二等奖视频。在视频当中,比赛选手说课时姿态落落大方,显得很有自信,一开始给人感觉就很好。就应该是我以后追求的目标。在她说课的过程中,全程都是脱稿,也没有借助PPT,显然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相当的熟练。听老师说,这次比赛就给参赛选手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相当考验人,听完老师的简介,我相当的佩服这个女生,要经过多少的历练,多少的培训,多少的批评与改进。但是反观我自己,在说课的过程中疙疙瘩瘩,流畅度不够。在微格当中面对的人已经够少,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熟悉,还是有些紧张。紧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也因为自己的不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缓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在说课前要进行练习,尽量做到脱稿。
3、教学设计当中缺少新意。前面已经讲到,教学流程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能抓住人的部分也就这个。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内容在那。区分好的说课还是一般的说课就看教学流程当中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能抓住听课人的耳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准备说课的时候,基本上我就是浏览网上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没有投入自己的想法。说课是在讲课之前的环节,说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学情制定讲课的环节,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之前参加学校基本功大赛中,我也进行了说课的比赛。各位老师对我们做了准确的点评。其中提到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有系列的提高问题,提起听课者的兴趣。在以后的说课中,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对专业知识相当了解的一些资深教师,想要抓住他们的目光比抓住学生的目光更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有创意,还要有层次。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看看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书,吸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讲课
1、讲授的知识准确,但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得核心工作便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保证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面对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必须要查阅书籍,确保无误才可以讲给学生听。对于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观点的问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有天在讲课的时候被学生拆穿了错误,相当的有失师尊。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起到示范作用。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讲课中的硬伤,就是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这就要求我扩大我的阅读量,开阔我的视野。
2、讲课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讲课的受众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激情的讲课更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假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一直很平淡,学生的兴趣也就平平。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高潮或几个记忆点,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我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有些单调,而且语言组织不流畅,无法抓住学生的目光,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生昏昏欲睡。况且历史本身就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语言的设计上。
3、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则过于难,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答案,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会对以后参加活动失去耐心,不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但是过于难得话,也不容易教师开展教学。对于过多的难题,学生会失去信心,心里上会受到挫折,严重还会产生障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课堂活动,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拘泥住,无法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活动,问题等来开展教学。在我的讲课中,就缺失这部分的思考。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次的微格课堂中总结出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当然我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对自己适当的肯定也可激励自己。在我以后的学习之中,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
说课教学反思4
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该略说的最优化问题,反映出授课者的执教思路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
1、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
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学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善于抓住重点,切记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环节突出理念依据,做到详略得当。
2、体育说课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从内容的深度和理清说课的层次上下功夫。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的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述自己的教学内容。
总之,只有在理解教材较好掌握教法技巧的基础上采取适合自己风格的手段和方法才是最好的。
说课教学反思5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很喜欢上古文,因为简单。也因为即使在中考中,更多的是要求字词的解释和语句的翻译。因此更多的时候我所做的也仅仅如此。
昨天我上了《马说》,依照惯例我也让学生们进行了翻译,对一些重要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和辨析后,我提了个问题:你觉得作者对千里马和食马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你觉得作者分别把他们喻指了什么人?学生答出有才能的人和不会赏识人才的统治者后,我也简介了韩愈的人生经历,也便顺理成章的为他们归纳了一下: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不能知人善任,愚妄浅薄的.统治。(忽略了对文章第三段中食马者形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的推敲以及”知人善任“的解释)
此后学生在作业本和考卷上对食马者形象的分析就成为愚蠢无知的统治者或者是不能发现人才的人。虽然我在其后也多次重新补充分析,也让学生们重新探讨分析愚妄和愚蠢的差别,但依然还有孩子会用错。
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在课堂45分钟内尽可能的把准确的要点传达给学生,而这种传达不应该是”灌“,而是基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细节理解,关键句周到分析后自然得出的结论,否则效果就不好。而我恰恰因为是篇古文而忽视了这点,扮演了”拔苗助长"的角色,其结果可想而知。古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精湛的描写技艺,更是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绘的典范,所以我深刻反省。
说课教学反思6
网络环境下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显著的优化功能。首先它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任意点击任何网页都有相关的丰富的知识信息。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让学生趣味无穷,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马说》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马”的影像资料。学生自然趣味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第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进而拓展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网站,如名人名言,精彩语段以及相关图文资料,这就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拓宽了他们的学习的视野,以点带面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我在教学《马说》一文时,就可以大大发挥网络的优势,放开手脚,让学生迈出课堂,走进网络,在网络天地里自由驰骋,主动获取与课文相关的有效信息。比如可以查寻了解“马的来历”,“马的世界”,“马的成语及赞誉”。有关马的成语少说也有几十条,还有配套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还可以上网查阅“名人论人才”的参考文章,如《相马与选人》、《相马不如赛马》,这对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又要突出信息技术;即要表现作者思想,又要突出现代观念;既要传授课本知识,又要拓展学习外延。要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思想,利用网络无限广阔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是观点去解读作品,用现代人的理念去审视作品,使之形成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德标准、思想方法和学习技能。
开放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拓展语文课学习外延,直接、快速、经济获取语文信息,深化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切实有效方法。它的特点是“发现──发散──形成──创新”的学习模式。其内容为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的问题,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交互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获取信息,筛选出有效的可利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联想拓展,构建新的理念。其中“发散”是关键,它是学习方法的重大改革,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无限链接,在有限的时空内无限地获取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深入探究,逐步形成研究的品质。
本课件利用无限的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马对人类的贡献,了解马文化,阅读关于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文章,增进对马的感情,由此赞同作者的观点,同时也树立新的人才观。
【教学反思】
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运用“网页”制作“课件”,通过在线学习,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其特点如下:
1、学习资源丰富:“网页”制作“课件”可以将文本、声音、图画、影像集合在一起,并可“超级链接”相关的站,如“马与人”“马的世界”“马的故事”“马的图片”;“韩愈”的详细介绍及其著作;名人“说人才”及其他“论人才”的文章。“网上资源库”是多库之“库”,无库之“库”,学生利用“超级链接”无限延伸、拓展,随心所欲地使用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学习的内容,课文的主题也得到深化和升华。
2、学习速度快捷:如通过“成语词典”在线学习,可以在1分钟内搜索出106个关于“马”的成语来。通过网络搜寻,速度比到图书馆查阅要快得多,也要容易得多,经济得多。
3、学习反馈及时:学生迅速将课堂作业提交到教师机的指定文件夹中,让教师检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可以选择全体切换监看,也可以指定个别监看,还可以遥控修改学生作业,师生双向及时反馈信息。
4、学习评估准确:通过网上投票,可以即时准确地统计出学习效果的评价,并将结果排列出来,使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得失,便于及时矫正和弥补。
【学习研究体会】
感觉这模式是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语文资料快捷、经济有效方法。体会如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教师主宰一切,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地位。经过“寒晓在线”的网络学习,让学生思维由“发现──发散──形成──创新”,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如在语文教学中的“讲读”学习,学生可以结合“网络”进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不再像过去依赖教师提供资料。
二、“网络”教学充实了内容,扩大教学空间
三、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动手先学习,学习录像、录音、文字处理、网上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学习过程,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从知识传授变为指导学生如何搜寻相关资料,无疑对教师带来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说课教学反思7
《说勤奋》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围绕着“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加以证明。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再次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勤奋的句子,并进行了品读。在两个实例的解读中,学生都明白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通过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同时也明白了书中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明白了作者所要告诉我的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课教学反思8
一、说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二、说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习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学法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从学习问题的提出,到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自主学习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说课教学反思9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应该怎样组织,我一直在探索、思考,恰好这次学校请来了市中语会的专家对我们青年语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谈谈反思之后的体会。
1、要很好地运用评估,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雨说》是一首诗歌,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得到专家的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教学环节处理的不到位。在朗读这个环节上我先安排学生自由的小声朗读,边读边思考本诗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调来读,然后指定一名学生朗读,我有意喊了一名平时上课表现不好的男生起来读,出乎意料今天读得声音较响亮,也注意了语调,之后请同学进行点评,站起来的三位同学都指出了该男生的'不足,并示范地读了一遍,点评的比较到位,朗读的也比该男生好,但这样就变成几名学生都来指出该男生的不足,这样就有点挫伤该男生的自尊心,以后谁也不愿第一个站起来朗读,虽然我也适时的表扬了该男生声音响亮、感情丰富,但经过专家的指点,我意识到这个环节处理得确实不是很好,如果改成自告奋勇地朗读,或是先揣摩每一节诗的语调,讨论明确之后再请同学起来朗读,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这里专家的点评让我明白教师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还要时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教育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诗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创造地发挥,学生都踊跃举手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一一进行肯定、赞赏,而专家评课时指出在这里可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初三的学习生活来谈就更好,这个建议让我茅塞顿开。确实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让他们有目的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应紧紧把握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时灵活地把握教材内容上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
3、要在备课上下功夫,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讲台是神圣的,每一个走上讲台的人都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和使命,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不断地进行反思,随时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扬长避短,真正寻找一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学习从反思开始,对我来说,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说课教学反思10
《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由于1——3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主要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从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它为什么能在夜间灵巧飞行?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听读4——5自然段中思考: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捉蚊子的影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密秘。由于影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四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放录音及影片的工作)。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并抽二个学生分别带上头饰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表演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说课教学反思11
我说的是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的教学构想,这一课时是我在第七周年段活动时上的一节教研课:
一、教材分析:
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的学期,本册教材编者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课文分六组,安排了二个重点训练点,其中第二组课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第四组课文安排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每组教学都紧紧围绕重点训练进行,各训练点联系密切,读写对应,循序渐进,系统进行,而第五驵课文正是对这两个训练点的承接和运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读实践蝇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讲座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表达情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读课文较长。
如何将这篇课文在有限的两课时让学生消化,我将教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课时,突出一个“读”字,抓住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一点,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查字典,扫清“读”的障碍,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将长文读短,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使学生明白课文讲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这三部分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突出从宏观到微观到客观的教学思路。
通过近一年来的语文教学,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这样三点认识:一是激活思维,二是读写互进,三是注重实际,关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基于教师教的出发点而言,我认为时下倡导的,要激发学生兴趣,要鼓励学生多质疑,教师要启发性提问,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多合作讨论,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动脑,动心;关于读写互进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我简单的认为写作是阅读的逆运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不恰当的结合或是孤立的开展阅读教学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学,阅读为写作服务,而写作反过来作用于阅读,读写不能分家,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的结合点;关于注重实际,是教师的操作而言,即教学中结合农村小学这一根本实际,我们针对的农村学生,面对的是农村这个大环境,拥有的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和农村家庭教育,所以对于时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择其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应地而选,不能简单的一哄而上。
基于以上的思考作支撑,在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仅是结合教材,学生等情况,对以上三种观点略有体现。
三、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围绕目标而展开,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目标一是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一目标文道统一,包含了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目标二:领悟作者基本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第四组训练点是让学生充分想象,那么第五组课文便是体会和应用。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巩固衔接前一训练点,意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童话故事本是学生喜欢的读物,但这篇童话是丹麦作家的作品,文中的部分句子小学生很难体会,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的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是为学生上初中打基础,自学能力及习惯差是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便愈显重要,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处读交流——收集体会——质疑问难——想象习作”四步新闻记者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五、教法选择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采用“导读——导思——导疑——导迁”等辅导法,力求少讲,教师辅导引路,学生积极自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结合本课内容,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力求迁移,发散,延展课堂教学,使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关键在“流”字,“流”即“顺畅”各环节环环相扣,自然而然。本节课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自学生疑。”,教学一开始我采用变序教学法,直奔课文的第二部分——擦火柴的幻觉。师谈话小结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后进入课文重点部分,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围绕问题自读勾划后,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板书五次看到的事物,针对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断,而引出难以体会的句子。“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学生的反复读及重点问“飞”等进行体会,让学生领悟到小女孩死时的快乐和死后对痛苦的摆脱。接着锋回路转,师发问:“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吗?”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呢?“这给学生留下悬念,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二步,“尝试排疑”,针对前边的两个问题,教师抓着这一时机,让学生读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收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强本册书中第一个训练点——“让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的信息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产生幻觉的真正原因。教师作板书,此时,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对比板书,来体会安徒生写该童话故事采用的表达方法——“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便是水到渠成,随之师问“死对常人来说是不幸的,那么死对于女孩来说又是否是不幸呢?”学生带着疑问读第三部分。第三步:“质疑内化”。学生读后,师鼓励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大胆质疑,积极发问,然后讨论解答。在这读、问、议的过程中,学生顺利成章体会结尾难点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这时,师概括全篇谈话:“小女孩活着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觉是美好的,而死去却是幸福的。”这样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四步:“拓展强化”。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写作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主板书,反映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较简洁,左右为副板书。左面为小女孩现实生活与幻觉的对比,意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右为难点句子的体会,显得零乱一些。这三部分板书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三个目标而设计。
附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火
饿——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 死去
无幸福——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说课教学反思12
一、说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二、说教材: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对单队走或双队走;一双鞋;点名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动作表示,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践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景,1~10操作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购物游戏→交流与比较→操作记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10以内的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起,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接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三、说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重难点:通过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的理解能力。
说活动准备:“2元超市”场景,1~10元面额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四、说教学方法:
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纸片上画了苹果让幼儿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圆形硬板纸1~10点子,中间可以转动的针,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用橡皮做的股子,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区分出单双数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圈一圈、转一转、扔一扔后,尝试记录数字是几,并进行经验区分单双数的方法。
语言交流讨论:在数学教育中,交流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交流的时机选择在操作后的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了,我就引导幼儿先尝试操作,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还剩下钱吗?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完整。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分清单双数,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单双数的概念。
五、说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利用孩子在购物中的体验、感知单双数,看看、圈圈、买买,让孩子深入其中,带孩子来到一个游戏的园地,分别知道两个两个圈还剩下一个的是单数,没有剩下的是双数,我特别1的关注。解决问题,并积极探索,学会两个1可以和同伴合作买东西。
3、交流与比较,讨论你有几元,买了几样?有没有钱剩下?在数学中学习语言的完整句子。回收代用券,把两元两元用完的放在红房子,还剩下一元放在蓝房子里,再次分单双数。
4、游戏操作,寻找身边的单双数,如说出一只手,是单数。一双手是双数。分组操作不同的材料,同样区分单双数。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区分出单双数。
六、说教学反思:本堂课中运用了1~10操作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购物游戏→交流与比较→操作记录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数字单双数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理解能力。如在记录数字中区分单双数时,第一次记录错了,孩子发现了,问我怎么办?应把错的打×,选择对的打√,给孩子重新探索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去获取经验,孩子的参与性很强,多数孩子能自主的完成作业。但由于部分孩子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逻辑能力有限,操作能力也有限,显得较吃力,对这部分孩子的操作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就是我讲解代用券两个两个一圈,第一步,应速度再放慢一点,这第一步很重要,应我在检验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起来是单、双数时,发现班上有个也比较能干的孩子,用三个三个一圈,这第一步没有渗透理解,导致后面的环节错的比较多。比较庆幸是,课后我们又再区域活动中开展了,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更多的孩子能区别单双数理解能力。
说课教学反思13
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习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习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说课教学反思14
3月18日,我与白庙河镇小学英语教师王彩云、严迪桓、胡斌、陈阵、喻慧等六人参加白庙河中心校组织的首届小学英语教师立体说课技能大赛。要求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比赛顺序,要求每人说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评委由中心校领导和抽调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组成。首先出场的来自东安河小学的青年男教师陈阵,我是最后一个上场的男性老年教师。三男三女各占江山半壁。
按照常规,本次参赛我们单位本也轮不到我的。因为我毕竟不再年轻,早已年过五旬,步入了老年教师行列,加之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对于英语很不专业,加之接到竞赛通知时间仓促,但是我校刚刚走上讲台的几位英语教师觉得立体式说课极为陌生。不想在大家面前“献丑”。怎么办?毕竟一个单位是不能弃权的。于是校长就要求我做准备。恭敬不如从命,无奈之下不得不答应。在两天时间里,我本着要想说好课,必须有备好课的准备,在课上下足功夫,精心打磨,向网络听课学习,接受英语同行的评课指导,虚心请教,虚心接受,不懂就问,不断改进。说课,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话,有的现场示范,有的要做好详尽的解说.....我知道,比赛既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表演大方。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说课力求抑扬顿挫,精彩飞扬,尤其是教材处理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师在“说课”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你是讲解者;有时,你必须是呈现者;有时,你还是表演者;有时,你可能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者。作为讲解者,你应该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让大家明白这节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和步骤。作为呈现者,你得站出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PPT、图画、图片、评价工具和其它形式的教学资源。作为表演者,你可能还会离开自己的讲述位置,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向听众演示自己和学生是如何实施某一具体活动的。作为反思者,你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简短的评价(不一定是在“说课”的结尾处)。只有这样充当多种不同的角色,别具一格地从不会到会……大家才能根据你的“说课”内容展开讨论。所以说,时下的立体式说课比以前的那种校本研讨式教师说课更为生动、更为直观,更能展示自己的设计。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们可以根据这种“立体说课”展现现场的热烈讨论,效果明显比一般的说课要好。
在“立体说课”中,教师要达成六大目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真正做到这六点,你的说课便会真正活起来了,听众会有“过电影”的感觉,听众会接受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听众会根据你所叙述的故事,赏析之,品鉴之,质询之,评议之,争辩之。你的说课,可能是一场触景生情、体察入微、热烈而自然的美味佳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举行的小学英语立体式说课,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学知不足教知困。教学之余,我深深感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够,教师侃侃而谈并不是好课,要让学生能动耳、动嘴、动手才是好课;一位好教师应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吃苦耐劳的精神背后必有一个给力的团队,这样的条件具备了,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当学校推荐我去参赛时,我的心里是非常忐忑的。生怕辱没了学校的威名。立体式说课是需要配合课件的,我只好自己动手做课件。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快到参赛日子了。我把做好的课件拿来请学校老师指导。比赛场上很多评委老师向我投来加油的眼光,这时,我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参赛。我不是一个人在台上孤军奋战。大家都在为我呐喊助威。
总之,社会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小学英语立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一种适合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师的技能素养。。
说课教学反思15
教材方面,《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内容。在学生已有1—7的乘法口诀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难点在于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发现口诀的规律以及记忆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的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的运用8的口诀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谈一谈我的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通过大家熟悉并且关心的奥运内容引入,不仅学生激情昂扬,而且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玩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口诀。孩子不但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对他们更有挑战性。在练习中,我也相应的加入了摘苹果的游戏。传统的口算教学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采用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第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我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说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说课与教学反思01-28
《马说》教学反思03-04
《说勤奋》教学反思03-21
说木叶教学反思04-13
《说木叶》教学反思04-02
课教学反思12-28
武术课教学反思09-29
微课教学反思04-10
练习课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