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毅探母》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我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2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课文内容浅显,不宜讲得太多,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去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让一位学生扮演陈毅元帅来演一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陈毅元帅对母亲的爱。
接着,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母子之间的真情,平凡但真切,对于这一点学生恐怕还不能够很深入地理解,当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了。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3
要上公开课,心里还是很紧张,有同事善意地说:“你都教过好几年一年级了,这些课文早就滚瓜烂熟了,还紧张个什么呀?”按理说,对于教材,我还是有些熟悉的,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每一届孩子各不相同,同一个班上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学中的提问环节,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如何,还是心里没有谱。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扎扎实实地学习,如生字“陈”的读音、结构、偏旁、组成部分、第一笔分别是什么,以及给它组词,尽量从字的音、形、义上面让孩子们熟练掌握。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如请小朋友自学二类字和生字,对于而类字的学习,我们一般采用已学过的'字来帮助记忆,如陈毅的“毅”,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字里有“立、家、没”字的部分结构,如“该”用“孩”来帮助记忆,还有“帅”和“师”,“探”和“深”等,这样唤起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学习新的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这样更能适应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想学、乐学,让他们建立起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生字的学习,我让孩子们先看着书上的笔顺表自学,然后交流,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些字,这样来孩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兴趣盎然。
本课的教学中,最大的不足是,对于如何指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朗读,我的指导还真是相当粗浅的,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从朗读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我目前还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我的额上不由得渗出了许多汗珠,都怪自己平时积累得太少,教案中此环节的设计不够充分,课堂预设不到位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这方面的学习。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4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这两件事情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不是的,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如果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老师说过做事情要专心,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会做错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一心不能两用,要真这么做,那你的'作业肯定会错误百出。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你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生: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讲故事。
……
反思:
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做作业和看电视”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5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教学本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反复地朗读便于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与理。
其次,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接着,注意抓住文本空白处,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训练,如: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从而懂得了我们也要做个像陈毅一样孝敬长辈的人!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6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比较“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和“陈毅知道后,回到故乡看望”这两句话的不同。学生回答,一句话中有“赶”,一句话中没有,然后我在顺势提问:那句话更好一些呢?学生齐声回答第一句。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我又让学生比较“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和“回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这两句话的不同,有了前一小节的比较,很显然这一环节并不能难倒学生。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学生说“一……就……”表现出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我又顺势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接着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8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地感知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
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9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以现在一年级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此我前一天就布置孩子预习课文,要求孩子把课文读熟。在课堂上,我利用反复朗读,抓住“赶”、“一……就”、“细心地询问”,让学生体会陈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接着,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
在本课教学时,有个内容是让孩子用 “一边……一边……”造句。我把这个环节渗透到课文理解中,“陈毅是不是洗完衣服再和母亲谈家常的?”“不是。”“那这两件事是……”“同时做的”“所以当两件事同时做,我们可以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谁能学着说一说?”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正好抓住这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除了让孩子用 “一边……一边”造句,我还让孩子们试着用“一……就”造句。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一回家,就写作业。”许多孩子也纷纷效仿:我一回家就玩小汽车。我一回家就画画。我一回家就看书……为了能让孩子们的思维打开的更广,我试着让孩子们照着样子填空:
例:春天一到,花儿就开了。
夏天一到,( )。
秋天一到,( )。
冬天一到,( )。
孩子们纷纷说道:夏天一到,树上的'知了就叫了。…… 秋天一到,枫叶就开始变红了。……冬天一到,西北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
下课铃响,孩子们意犹未尽。我想,除了本文所蕴含的深厚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反复朗读下,被一一挖掘出来了,本课要求会熟练运用的“一……就”、“一边……一边”造句,孩子们也都会掌握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0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一、品词析句,注重朗读,体会陈毅的孝顺,激发敬仰。
课文通过一些词语、句子,突出了陈毅的孝顺,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如:当陈毅得知母亲生病了,课文通过“赶回”一词,反映了陈毅急于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情;一进家门,课文通过“一……就……、拉着、仔细地询问”突出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询问完病情,课文通过“一边……一边……”体现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深情;等等。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小黑板相机出示了有关句子,以问题引路,让孩子带着思考品读,继而找到这些关键词句,辅助朗读,用心体会,逐步感悟陈毅的孝顺,激发孩子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中是经常用的,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熟练,比较快地找准了关键词语,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句子比较这样一个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品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先让孩子们读熟这句话,然后说:“俞老师把这句话缩减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缩减后的句子:“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让孩子们比较一下,哪句话好?孩子们一读反应挺快,都说课文中的这句话好。我问为什么?起先有些孩子比较茫然,我点拨了一下:“你们仔细瞧瞧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少了哪些词?”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纷纷举手告诉我少了什么词,我在这些词上加上了小黑点。我又问:“为什么少了这些词就不好了呢?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终于感悟到了这些词能充分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关心。
孩子们在进步着,他们慢慢地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开始敏感,慢慢地能透过词句学会体会了,我感到欣喜!
二、注重表达,联系生活,感悟父母的关爱,升华情感。
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我及时穿插了表达训练,用例句导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学会模仿句中的词表达。比如让孩子用“一……就……”、“一边……一边……”等说话。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
孩子们的表达:
早晨我一起床,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
妈妈一看见我回来,就开始烧晚饭,说烧早了会凉掉。
爸爸一边烧晚饭,一边给我检查作业。
我生病了,外婆一边给我敷毛巾,一边给我讲故事。
……
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要像陈毅爷爷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报答父母的恩情。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在生活上要多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总之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父母那么操心。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反复地朗读便于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与理。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此问一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都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都能体会出主人翁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通用教案上的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巧妙,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2
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我在教学时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一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我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的,还有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总之,让学生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3
《陈毅探母》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我从题目入手,理解“探”,就是“看望”,陈毅如何看望母亲的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文中寻找答案,有同学找到了“赶回”,从这个词可以知道陈毅回家心切,没耽搁一点时间,他虽然公务繁忙,但当知道母亲生病后,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赶回家里看望,可见母亲在他心中是多么的`重要;有同学找到了“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从“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我们可以知道陈毅非常关心母亲;有同学找到了“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从“打来”、“一边……一边……”体会出陈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陈毅对母亲深深的关切之心后,再去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因为没有背诵的要求,我把理解课文重点从逐字逐句朗读背诵转移到通过朗读重点语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关心、孝顺。重点朗读体会的语句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陈毅一进家门有没有休息?做了那三件事情?为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品位“一…就…”,体会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之急切。第二句语句是:“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通过品位“一边…一边…”,感受陈毅对母亲细心的'照顾。最后一段就是陈毅和母亲的对话,直接点出陈毅报答母亲的恩情。最后总结体味,明白要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这个道理。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
(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