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9 11:15: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

  认识图形这一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他们的已有的感 性经验进行整理抽象。针对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关注:

  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 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 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 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为 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 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 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 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纵 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 教师的快乐,为师者还有何求呢!拥有这些足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2

  反思本课的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导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出现宏伟的图形宫以及满天飞舞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现在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引导操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新课部分,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认识的图形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

  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或画一画?孩子们情趣高涨,纷纷回答“要”。于是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在小组展示、汇报的时候,就有了五彩缤纷的杰作:

  有的小组采用描的方法,描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的小组用印的方法,印出了好多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就这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创新,让孩子在操作中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三、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创新思维

  本册实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非常注意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课堂练习则是学习巩固知识,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和智能转化的主要环节。如何在巩固环节精心设计,起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懂得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教师先以电脑演示展示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孩子们手中也都有一本交通安全读物),并请孩子们说出这些各是什么交通标志,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请孩子们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因为有了教师先前的启发引导,孩子们的思路大开,纷纷举手抢着回答:书、药盒、香烟盒、食品包装盒、中秋月饼盒的面。

  下课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围着老师,挥舞着沾满印泥的小手,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小脸蛋,兴奋的冲着老师叫到:老师,今天的课可真有意思;老师,什么时候还要让我们印图形;老师,我还想上下去;老师,我还能想出其他办法让这些图形搬家。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美中不足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考虑的不周,忽略了孩子们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从没有使用过印泥,在没有练习使用的前提下,一下子让孩子使用印泥,结果他们把桌面、手掌、甚至小脸蛋上都涂得一片狼籍,让人哭笑不得。

  下一次的教学中应改用一次性印章或用有海绵的印泥,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3

  今天进行了认识图形(二)例一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提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茶叶罐、皮球、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学空间一:想一想。以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这个教学空间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动笔之前先动脑,以思导行!

  反思:学生以前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所以通过"观察与猜想",学生基本都能对要画的平面图形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是对球是否能画出圆形有不同的意见。

  教学空间二:画一画。以四人为一小组,利用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在白纸上画一画平面图形。

  反思:动手的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通过画一画,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由于圆锥形的物品生活中不太常见,我给每组补充了一个圆锥的教具。通过实践,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能画出圆形,而球是画不出来圆形的。此外,利用长方形教具,我一抻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教学空间三:分一分。以四人为一小组,给小组内画出的几个平面图形分分类。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

  反思:为了让学生正确的给图形分类,这里我拓展了认识图形的知识,和学生一起来发现不同图形的不同特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4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

  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从老朋友身上找到新朋友并画出来,从而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新朋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通过有趣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6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这5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只有在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我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7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