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2 11:00: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中,学生的约分错误较高,尤其是有公因数13、17、19的,好多学生都不能发现。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重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但是部分学困生对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理解还是不透。

  三、采取应对措施:

  1、分数的约分进行强化训练。

  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分数乘法教学是六年级下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之一,其实整数乘法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的问题了,所以,在传授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做一做整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自习的方式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与整数乘法的异同。可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的教学对于本册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要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法(一)》教学反思。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棵树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分数乘法(一)》教学反思》。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个苹果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仔细地想,自己常常鼓励学生方法多样性,却忽视优化方法。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引发计算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根据这一思路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意义、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 10×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3/10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存在不足:

  1、涂色表示3个3/10米处,由于学生速度慢费时较多;在学生探究3/10×3的算理时的引导还不够简约有效,使本课有前松后紧之弊。

  2、对学生约分的格式和规范方面的要求不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真的是件憾事,细细反思起来,总有需要改进的东西。今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1、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教师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120÷4×3(2)120×3/4。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120克的3/4是多少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师生就以仲秋节吃月饼这一话题的亲切谈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习的设计都和月饼紧密相关,学生在这生动而充满时代气息的情境中,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交流、延伸拓展的过程,新颖的内容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及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

  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具体的讲就是: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还重视将操作过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折纸表示3/41/4及其结果,这样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地展示了3/41/4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分数乘法(二)中我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需求,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并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用斜线涂出它的 1/2,然后对其再对折第二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2,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能够直观得从图中看出网格部分所占几分之几,但是学生很难列出乘法算式。(14的比较多)。说明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两次做为单位1的量。两次折纸中有两个单位1,比如第一次的1份占整个图形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但是网格部分却占斜线部分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2,也就是说网格部分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4,这其间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在此说明,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还不牢固。又例如在验证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理解。

  其次,本课我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分子位1分数相乘)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折纸的.验证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允许他们用小数的方法来验证,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与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因此在出现不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相乘时,这些学生就只能听同学发言,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了。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把握好教材是基础,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丢失课堂中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强化学科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一、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应该说,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观的,从课堂的1/5来看,学生现有5份中的1份,现在1/5的1/2就是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么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相当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么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进行教学的时候,发现2/5×2/3为什么分子是2×2,其实第一个2表示是有2竖,第二个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涂出的部分。

  二、如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整数有几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个几分之几相加两种意义,到底哪一种意义可以迁移到分数成分当中来呢?1/5的1/2,感觉好像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么是否可以从这里入手,那么时候可以从3的1/2迁移到1/5的1/2呢?感觉不是非常的好,不利于分数图形的理解。那么情景图中的.1/5×3理解成3个1/5,那么1/5×1/2就可以理解成1/2个1/5。比较之后,最终我选择了1/5的3倍来理解,1/5的1/2。进行迁移。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机会。

  练一练在第2小题完成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在教学中,两个班,一个班一带而过,一个班花大力气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先思考,再从这道题目当中找出有哪几道题是小于的,那几道题目不是的?再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发现当乘大于1的数的时候,就是大于另一个乘数了。这时候引导学生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小数当中也是如此,让学生把新知建构到旧知当中。

  比较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关于时间与效率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理,的确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仅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同上我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

  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也让我懂得的教是为学服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具体谈谈是如何突破难点,有效的将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的。

  首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比较好,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学面对应用题这种形式,具有胆怯心理,所以我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新课的复习引入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完成相应的文字题,学生容易入境,然后放开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应用题的探究,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单位“1”,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是“倍数关系”,并且结合线段图的方式,引导这个分数所对应的量,通过比、画、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和分数乘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另配合相应的练习,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该类型。

  其次,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一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这样一个短句中出些两个“一个数”就会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此种类型,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判断单位“1”不容易混淆,这种讲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3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习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整理和反思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教师甚至一提到“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过程(抽象——具体),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成立条件与具体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内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内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

  (2)图形表征的'训练。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教学实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的解决一个问题。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

  数学训练的内容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结合训练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

  根据以上的思考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节: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2.口算训练(直接写得数),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1.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2.集体交流,剖析解题的思路。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图形表征、语言叙述)。4.巩固练习,渗透对应思想。

  第三节:综合练习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4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难道还要用80000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习氛围。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11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3-01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4-04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8-1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9-29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05-29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9-11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04-08

分数乘法3教学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