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文章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部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三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做实验更是感兴趣,因此实验的过程,学生能饶有兴趣地通过自读大体可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小,认识、理解能力有局限,很难明白实验成功的多个原因,因此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并加以引领、提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围绕重点,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注重提示学法,让学生“读、想、划、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人人参与,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转围,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我围绕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一个女孩低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和“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再现实验过程,学生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我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不假思索”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指导学生训练说话,拓展延伸,进一步体验情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味,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认识,领悟女孩有了危险先人后已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意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演一演,只能让他们课后去实验。
结束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这课的教学,我反思一下,总体来说,这次教学能站在新课程观的`高度,让学生在文本及与文本有关的多个材料中浸润、沉潜,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走进思想的乐园,走进智慧的王国……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2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围绕重点,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注重提示学法,让学生“读、想、划、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人人参与,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转围,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我围绕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一个女孩低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和“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再现实验过程,学生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我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不假思索”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指导学生训练说话,拓展延伸,进一步体验情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味,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认识,领悟女孩有了危险先人后已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意识,富有情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演一演,只能让他们课后去实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前,学年老师一起备课时设计的就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当时想象的是学生多数不能成功,少数成功了的话,就让成功的学生介绍方法,如果没有成功的,就引入课题,这种设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学生都做成功了,这可与备课相反,但当时我被学生成功的实验所震撼,非常激动地以既惊讶又赞叹的语调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说的比课文中讲的还要明白,还要有深度,当时的我就像是课文中讲到的教授一样激动,对学生连连称赞说:“你们真棒极了,做了一次彻底成功的实验!”于是板书为“一次成功的实验”。接下来如果再回过头去讲课文,简直是太苍白,也太无意义了,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就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那一节课学生的情绪极高,说的'也很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发问者或是适当点拨的参与者。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4
上完本课,我感觉很轻松。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教师让三个学生做“逃生”的游戏。通过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同时也渗透了思德教育。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深品质。针对课文透视的教育模式,就是通过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或是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果说本人在本课的教学是成功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故事激越,引出新课
课前我并没有做任何准备,就对29 课《掌声》作了复述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身边的事例做了文本思想的拓展。我班有一男孩子叫平威,成绩差是留级下来的,他的右手与一般人的右不一样。虽然有五个指头,但指头的位置特别,大拇指与十指长度差不多,而且与其他指叉间要紧些,这样无论拿什么时候东西就吃力许多,特别是写字,很不好握笔,写字就更吃力了。
那是一年级时,我改作业时见他的几个简单的字“木”“小”“大”等字,就是那么难看,每笔都到不了位,我很生气。那孩子一双大眼睛望着我,泪珠直打转,两只小手不停地搓捏着。我惊呆了,孩子的手指在出血,我以为是小刀花的,原来是铅笔杆搓擦的。
此时,我像自己的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一样,紧紧握住孩子的手说:“孩子,老师错了,不应该对你生气,你的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就因为我的这句话“你的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以后这孩子写每一个字都是那么一丝不苟,现在这孩子的字不但漂亮,而且写的`快多了,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就以上故事,我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这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几分钟过去了,有孩子举手了,其中副班长说的很好,他说:“我从老师说的话中想到了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所给予的帮助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哪怕一次掌声,一声鼓励,一声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美丽的谎言????就能使一颗自卑的心灵获得自信,甚至生命的延续????”
二、追逐兴趣,衔接写作
我追逐着孩子们的兴趣,又讲了个故事,大概内容提要是:一位教育家视察了一所小学学生的智商,其中和一位老师交谈了班里的学生情况。教育家让老师从班时挑选三个学生,一个成绩最好的,一个中等偏下的,一成绩最差的学生。教育家在试验的过程中,指着成绩最好的学生说:“听说,你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接着指着中等学生说:“听说,你是班上最努力的,最功的学生?”最后指着成绩最差的学生说:“听说,你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这位教育家对这三个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验,每天都不会忘记对三个学生的身份提示,最后通过成绩测试,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想不到的“成绩最好的学生变成了成绩最差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已经超过了原来成绩最好的学生。”“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却是最好的成绩。”结果教育家对那位老师说:“你原来的话是错的,你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个成绩最好的,也没有一个成绩最差的,都是好学生”。
听完故事,我又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下举手的孩子多了,都争着回答。有一男孩说:“成绩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是因为教育家的话激垮了这学生。”“成绩最差的变成了最好的,是因为教育家的话鼓励了他,而且说他是最好的人是教育家,所以这学生消除了平时在班上成绩‘最差’的自卑心理,所以????”学生的讨论让我欣慰,于是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本文的对话优美,简洁,从对话中完全能体会到小女孩的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深品质。说准确点本文在与写作同步的理念上,体现的是:我们如何在作文
中通过学习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反应人物的思想性格?
我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不假思索”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女孩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是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所以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我也做实验,让学生互换角色谈实践体会,加深认识,领悟有了困难,有了危险先人后已,同时也懂得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不假思索”这个词语在文中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意识已经扎根于小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变成了她做人的准则,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种信念,所以这个词对理解文意是关键。
三、阅读悟写法,妙笔生花
阅读悟写法。本课是通过人物动作和对话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要突破这知识点,只有通过“读”方能感悟。根据文本特点,对话较多,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文中小女孩的语言朴实,镇静,教育家的话有高兴,有疑惑、有探询的语气变化莫测;小女孩的话开始是语调低而语气果断,后来回答教育家的话时声音响亮,语调较高,语气自信。表情方面,教育家由平静到凝眉探询再到激动高兴眉宇舒展,小女孩由临危不乱的镇定到自信从容。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记在头脑里,仔细地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的时候?这些语言是记录人思想的一个符号。然后要准确地运用动词。在描绘人物动作时,一定要做到用词准确恰当。如手的动作“拿、捏、举、握”不同的动词表达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如、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望着我们,把教室的每个小角落都江堰市扫了一遍,然后用右手惯例地推推眼镜,说????“走、望、扫、推、说”等词,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语言表达要简洁,生动。如文中“快!你第一、你第二、最后。这非常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紧急的情况是不允许你说一大堆话的。比如、一位同学鼻子出血了,他赶紧走过去,捏住他的小鼻子,用纸小心地擦去他嘴角边和下巴上的血迹,然后又把纸团捏成一个小纸团轻轻塞到他的鼻孔里,低下头,小声地问:”感觉头晕吗?“通过这样一系列地动作,语言的描写,一位充满爱心,乐于帮助同学的人物性格就生动地体现出来了。
总之,上完本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就是沐浴在生活中的一个景观,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你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5
上午第二节语文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确实很成功。不仅是课堂的质量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悟性在提升。这似乎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休戚相关。
原本这节课,我也想用教育家的实验内容做引入,但教具的缺乏令我打消了念头。于是我利用突如其来的灵感,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在班中也进行一次实验活动。
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同学们推荐了孙梦迪、龙顾一、胡浩三名学生。在学生的倾听中,我叙述着情境:“唐山最近正频繁地发生地震。一天,这三个同学正在屋子里玩,忽然房子开始抖动,而且越来越厉害,眼看就要塌下来了。怎么办?门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进出……”
几个学生迅速地商量了一下,而后排着纵队,在我与同学们的.倒数声中,一个接一个地飞奔出教室。同学们为他们的表现热烈鼓掌,我给他们的评价很简单:“你们读懂了课文。”
在最后的扩展延伸环节中,我以“×××,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展开了口语交际,孩子们的表现依旧令我拍手叫绝。
肖小涵说:“教育家,我想对你说,你遇到失败却不放弃,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李楠想对小女孩说,她的先人后己、沉着冷静,让他佩服。胡浩想对做实验的同学说,他们有积极的合作精神,配合得很默契。乔晓阳说:“我想对教育家说,我佩服你的渊博知识和做事不只是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的行为。”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6
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前,老师一起备课时设计的就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当时想象的是学生多数不能成功,少数成功了的话,就让成功的学生介绍方法,如果没有成功的,就引入课题,这种设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学生都做成功了,这可与备课相反,但当时我被学生成功的`实验所震撼,非常激动地以既惊讶又赞叹的语调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说的比课文中讲的还要明白,还要有深度,当时的我就像是课文中讲到的教授一样激动,对学生连连称赞说:“你们真棒极了,做了一次彻底成功的实验!”于是板书为“一次成功的实验”。接下来如果再回过头去讲课文,简直是太苍白,也太无意义了,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就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那一节课学生的情绪极高,说的也很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发问者或是适当点拨的参与者。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7
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前,学年老师一起备课时设计的就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当时想象的是学生多数不能成功,少数成功了的话,就让成功的学生介绍方法,如果没有成功的,就引入课题,这种设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学生都做成功了,这可与备课相反,但当时我被学生成功的实验所震撼,非常激动地以既惊讶又赞叹的语调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说的比课文中讲的还要明白,还要有深度,当时的我就像是课文中讲到的教授一样激动,对学生连连称赞说:“你们真棒极了,做了一次彻底成功的实验!”于是板书为“一次成功的实验”。接下来如果再回过头去讲课文,简直是太苍白,也太无意义了,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就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那一节课学生的情绪极高,说的也很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发问者或是适当点拨的'参与者。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8
〖浅析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扩大阅读视野,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字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外阅读很有必要。首先,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固有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巴金也说:“《古文观止》这两百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外活动“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加强指导”。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和广泛性。在信息时代,影视广播报刊普及,学生儿乎无时无地不与语文有关。其次,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外是课文学习的继续与扩展。课文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文的提高。课文和课外相辅相成,单一的课堂教学等于丢掉了一半阵地。第三,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学生如果把知识局限在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操,人的全面发展就难以实现。课外阅读是克服死读书弊端的良方。多年来,我对选用报刊文章做辅助教材进行了探索,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这种延伸不是盲目随意的。它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文知识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但又不能被“例子”所束傅,要考虑学生学语文的整体需要,举一反兰,善用教材以外的文章来巩固和扩展课文的知识。在教学第五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我先用了(在乎每一条小鱼)一文。这是一段绝妙的对话,更是一番精彩的阐述。一个小孩一下子救不了几百条儿千条小鱼,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可以救十条,二十条。可以救三十条,四十条乃至更多。由小孩救鱼联想开去,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既不可能“移山”也不可能“填海”,但只要不放弃每一次机会,只要尽自已的所为,尽白己的职能,种腔热忱地解人于困,助人于难,救人于危,那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样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拓展了知识。
〖让课文插图真正成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较为精当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插图,无疑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最简便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而且,有些插图本身就是教学内容,起主要作用而不仅是辅助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面对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只要赋予其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它完全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文中并没有交代那位教育家是哪国人,为什么做实验要用有瓶颈的窄口瓶和铅锤,他的多次实验为什么只有这次获得了成功等,但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稍加思考,问题就能一一找到答案。再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各种恐龙的形态特征,很多孩子都会发现有些恐龙身上长着羽毛,这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孩子们会急于知道原因,教师就可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读课文,将图文进行对照,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更有兴趣,也更易懂。
〖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亲身演示创设情境〗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课堂的师生交往,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参与,读懂文章的语言,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积累祖国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目的,适当地安排学生亲身演演,亲手做做,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悟课文中精妙语言的魅力。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学生就能对课文中“顺利”是指“非常快,没有任何阻碍地拿出小球”而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体现了小女孩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好思想。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结合阅读教学的个性来思考,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经过有目的的“重复与训练”,使它们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联系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阅读教学的课堂,必须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像进行公开教学那样要求学生投入到课堂交流中去,又要为大多数学生的交流设计好教学过程。
要使学生参与交流,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清楚明白,难易适中。让大多数学生可以操作,并“跳一跳,摘果子”。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教师的要求必须富有情趣。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通过外国教育家在中国的一次访问实验,赞扬了中国少年儿童遇事能先人后已的精神。两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各异,课堂交流牟氛围就完全不同。一位教师提出:“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教师焦灼的目光下,总算有一位小干部出来帮忙,出现了“我要学习小梅……”几句套话。另一位教师则要求学生完成“她回到了祖国,对小朋友介绍起难忘的中国之行……。”进行分小组交流。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交流欲望。
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必须从兴趣出发。但不应停留在兴趣上,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练习,成为交流的主人。要使学生乐于交流,还需要教师真诚的鼓励。“精彩极了”“有进步”“你会答得更好”等等语句应经常在课堂里出现,像催化剂那样激励着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及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这项工作重在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坚持不懈,必须在教学中花大力气让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练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9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看到很多这样的镜头:公交车从远方驶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蜂拥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顾被辗在车轮下的危险;拥挤的商场里,不知在卖什么紧俏商品,长长的队伍里,总有人不自觉地插队,面对旁人的指责面不改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可以如此牺牲自尊,更何况是面临生命的威胁?钻研教材时,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苍白的说教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不知自己上这篇课文应该定位在哪里?反复思考,我觉得孩子们毕竟还是很纯真的,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还不至于植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更何况相信很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选编这篇课文入教材便是一个证明。当然现实社会中,阳光的一面还是有的,前不久刚看到一则报导,杭州某公交车站秩序井然,无论是谁都能自觉地排队乘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原因是一直以来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来累月地到这里维护义务维持秩序,久而久之,人们便养成了习惯。看来阳光下虽然有阴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驱赶,还是能缩小这阴影的范围的。于是我打算结合文中的实验,也进行一次与三年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实验。
学习课文时,结合实验,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让学生着重抓住“不假思索”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然后这毕竟是实验,接着,我列举了正反两个实例:第一个是反面的例子,某歌舞厅不慎失火,因为出口很小,里面的人慌乱逃窜,堵住了出口,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灾后的画面惨不忍睹,横七竖八的尸体堆积在一起,焦黑一片。这是在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片里看到的真实画面。孩子们从我的描述中,不难分析出由于人们遇到灾情不够沉着冷静,更由于缺乏先人后已的'精神,求生的本能却没能换来生命的得救。结合我们学校上个学期的“地震演习”,两千多人在两分钟之内安全迅速地从四个楼梯口撤离,两厢对照,相信如果当时慌乱中有人出来维持秩序,那么哪怕只有一个出口,几百个人也能在几分钟内平安脱险,惨剧便也不会发生。第二个例子是在《读者》中看到的一个故事,在一次矿难中,井下作业的几十个人正争着想从窄小的洞口出去,这时时间就是生命,跑在前面的班长勇敢地站出来维持秩序,指挥大家安全地撤离,正当最后几个队友要出去时,矿井坍塌了,本来完全可以逃生的班长因此而光荣牺牲了。这样的结局过于残酷,然而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听完故事,我让大家讨论:大家觉得班长牺牲得值不值得?
许多善良的同学都替班长感到惋惜,觉得他完全可以先自己出来,然后再指挥大家安全撤离。我想:三年级的孩子是很难理解“灾难”这个词的,当时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是他们所难以想象的,但至少我看到了他们童真善良的一面,为班长可惜,正是他们觉得这样高尚伟大的人更应该活在这美好的世界上。也有几位同学觉得班长虽然牺牲了,但他换来了几十个人的生命,值得!是的,当矿井坍塌的那一刻,看到自己那么多的队友都获得了生的希望,班长心中会有许多的慰籍;在长长的送葬队伍中,有多少人沉痛怀念着这位伟大的班长,更有那几十位得救的队友深深的感激,他的形象将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我很欣慰,明知道跟三年级的孩子来谈人生的价值,太为难他们了。但至少今天我看到了他们学会去深层次地思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它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与厚度。孩子们似乎依稀地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会长大,学会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这能说不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吗?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0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的增长速度,科学技术的发明及成果的综合性,迫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各学科之间都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的封闭式的教学,是否还符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否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于是,在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组织和国内的教育研究机构,纷纷进行研究,采取措施,把各学科整合作为组织教育内容,推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即使许多语文教师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但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天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虽然通过电视、电影等诸多媒体接受信息,但他们很少有时间欣赏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他们倍受宠爱,处处由父母包办代替。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材内容,封闭的课堂模式,僵化的学习方式,禁锢的思维形式,也同时消弱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必须要改革。
思考如何正确地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改革的新动力。《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工具课程。要树立“大语文”的概念,语文教学要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去结识同伴,发展自己,领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师生双方都把作文当作两节作文课的事,只当作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甚至是应试的工具。那么要改变当前的状况,解决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的两大难题,我们就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捕捉丰富多彩的生活,亲近周围的朋友,充满亲情和友情。最佳的途径就是利用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拓展习作的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学科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article/把学生从统一的教材,僵化的学习方式禁锢的思维之中解放出来。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实现“大语文观”目的是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这节课,我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试验,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该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可能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训练和发展。这是几位学生的当堂小练笔内容。虽然话语简单,但是是同学们的真情实感。
教学是教和学,学是主,教是为学。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教师只是提供条件,只是帮助促进,而不是灌注,更不是替代。总而言之,一切以学生为本!这在意义上与理论上我们的认识很明确,但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有时又很迷惑或茫然。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呢?我们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努力!在一节语文课后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认识或是启发。
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前,学年老师一起备课时设计的就是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当时想象的是学生多数不能成功,少数成功了的话,就让成功的学生介绍方法,如果没有成功的,/sjbwz/就引入课题,这种设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学生都做成功了,这可与备课相反,但当时我被学生成功的实验所震撼,非常激动地以既惊讶又赞叹的语调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说的比课文中讲的还要明白,还要有深度,当时的我就像是课文中讲到的教授一样激动,对学生连连称赞说:“你们真棒极了,做了一次彻底成功的实验!”于是板书为“一次成功的实验”。接下来如果再回过头去讲课文,简直是太苍白,也太无意义了,也是多余的,于是我就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那一节课学生的情绪极高,说的也很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发问者或是适当点拨的参与者。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1
一、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一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一次关于“逃生”的实验,目的是考查孩子们在危难面前的表现。这个实验,教育家在这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这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本班学生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等 13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结合单元导语揭示课题,鼓励质疑。
1.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实验?这个实验有谁参加呢?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用具?实验是怎么做的?这个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感知,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认读。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3、指名三个同学分三部分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
(四)生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过渡:自己提出了疑问,并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可喜可贺。你们想把课文读好吗?想把课文读好,得先把生字学好,有信心学好本课的生字吗?(生答)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分四人小组学习生字。(按照学案要求学习)
3.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全班交流。
4.学生书写生字。小组评(给写得好的字画上一颗星星。)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之前 准备
实验中 经过、结果
实验后 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在课堂上,虽然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给学生读的机会也很多,但是总体感觉没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以致读的效果不太理想。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都读的不好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应该很夸张的去范读,虽然我也做到有范读,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这也是我范读的失败。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2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文章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部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三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做实验更是感兴趣,因此实验的过程,学生能饶有兴趣地通过自读大体可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小,认识、理解能力有局限,很难明白实验成功的多个原因,因此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并加以引领、提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围绕重点,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注重提示学法,让学生“读、想、划、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人人参与,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转围,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我围绕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一个女孩低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和“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再现实验过程,学生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我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不假思索”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指导学生训练说话,拓展延伸,进一步体验情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味,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认识,领悟女孩有了危险先人后已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意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演一演,只能让他们课后去实验。
结束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这课的教学,我反思一下,总体来说,这次教学能站在新课程观的高度,让学生在文本及与文本有关的多个材料中浸润、沉潜,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走进思想的乐园,走进智慧的王国……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13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注意“锤”是翘舌音。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主要讲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动”和“好久”等词语,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4、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这个题目是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许谈不同的看法,对实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有的认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得以成功,有的认为是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成功,有的认为是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实验取得了成功。这些看法都正确,特别是要体会到后两点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塞车时大家都往前挤,结果乱成一团,谁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车时,排队上车既迅速又安全。
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03-23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精)07-07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2篇08-11
成功教学反思03-06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通用21篇)10-08
成功训练教学反思02-20
《郑成功》教学反思03-21
郑成功教学反思09-08
《成功训练》教学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