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7 16:17: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

  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四次对话,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 )问树根。

  树根( )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 )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学生的情感跟随小鸟的担心、焦急到心急如焚、急如风火得到了升华。

  2、说说心里话:《大树的友情卡》《大树的日记》。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时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在引导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明白了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友情才会更珍贵更长久。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个活动《去年的树》我主要经过二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故事。首先活动一开始我先请有幼儿观看挂图最终一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会哭?在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入情入境,我抓住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逐幅观看图片,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并让幼儿多次来学说,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幼儿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故事中三个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让幼儿感悟故事,感悟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

  整个教学中首先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简便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其次,我让幼儿经过交流,运用自我的头脑,放飞自我的想像,应对自我的生活,释放自我的情怀,去读、去思、去悟、去创造。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赡,个性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热情和潜能,让幼儿的思路随着教师思路转,并充分利用幼儿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使幼儿的语言本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拿到课文后,不由被故事中鸟儿与书深厚的感情所打动,文字虽然平淡,但是却令人回味,这也许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对话则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试想通过对话教学,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语气,理解文字。可是,在纵观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之后,我有了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进行生字教学,一堂课到底要容纳多少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课文,相比苏教版而言,整册课文难度较大,不少课文都是我们高年级后才会学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会淡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否适用,却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是接受苏教版教学的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倾向于我们的课标,我们的学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却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缩短教学时间。并且也将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对话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试上后,师傅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特别是关于抓住鸟儿三次问话的不同,体会人物心情,进行朗读教学。

  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动作,控制好整堂课。在体会鸟儿的'三次问话时,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自身,说出鸟儿越来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过朗读来展现。特别是在教学最后,我按照设想与孩子体会鸟儿此时的心情。学生大多都认为鸟儿肯定会悲伤,当我说鸟儿其实很幸福时,没想到竟有学生也赞成我的想法。她说:“鸟儿应该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能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也很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这篇童话的深意,那么即使教学时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挂齿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也该深思。我们大多专注于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学和理解,而将语文最重要的情感渐渐遗忘。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才是重要的吗?想起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在以后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才是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教研课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整篇课文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这篇课文要求会读和会写的字很少,因此第一课时用于字词方面的时间很少,重点放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上面。

  在导入课题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示以下提示: 小鸟和大树是_____________,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后却发现______________,于是她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在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填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意。

  去年鸟儿是怎么给大树唱歌的呢?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之后,让学生看看这篇故事的开头,让我们跟随鸟儿的歌声回到去年。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段,指明学生来读一读,并且找出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在朗读中想象鸟儿和树天天朝夕相处的画面,体会他们两者之间的深厚友谊,为之后的场景做铺垫。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现在他们即将分别了,课件出示他们的对话,让学生想象一下,鸟儿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它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而大树呢?在交流与谈话中感受鸟儿和树的依依不舍之情。千般嘱咐,万般叮咛,多少鼓励,多少宽慰,都汇成了这两句话,回读他们的对话,在反复朗读这两句话感受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之间那种不舍之情。

  有了之前那个情感的铺垫之后,接下来重点研读三次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先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小鸟说的话,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如果你是鸟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并为它补充上去。学生每说出一种心情立刻让他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在个别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面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加上他们当时的心情。再就是进行全班展示,在有小组朗读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进行点评,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有不同的感受也想来读一读?在小组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进行小组展示能够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喜欢小组活动,每次小组活动他们都有很高的兴致。

  在学生充分朗读,获得很多感触的情况下,最后对课文的情感进行升华。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是那样地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无论多么辛苦,小鸟都要找到树,它是多么守信用啊!对于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知道,因此这一课时的重心就是充分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鸟儿和树这一对好朋友深厚的情谊。

  在上课之前,听过将军晶老师上《去年的树》这个视频,也看过很多名师的视频,这些遗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已经模糊了,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教学过程是怎么样的,只记得我听过这课。此刻,我深深地明白了,原来课是要上过才有感觉,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就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

  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的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话式的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资料。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当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自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提高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十分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几个方面: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章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对话来打开学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根;第二次对话:鸟儿与门;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对话,鸟儿(焦急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这是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的时候,满心欢喜的要给树唱歌听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根(悲伤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鸟儿和树根,进行对话,孩子们能够进入预设情境,慢慢体会到小鸟的惊讶、焦急与失望。

  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来到山谷里寻找大树,它(迫不及待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越着急大门越是(冷淡地)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这时,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门高傲的样子,然后再一次进行表演朗读,要求读出鸟儿的焦急不安和大门的高傲冷淡。二者鲜明的对比,加上动词“切”“做”“运”“卖”进行重音读,小鸟苦苦寻找大树,只为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大树唱一首歌。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大树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反问孩子们:“小鸟还会继续寻找大树,来实现自己的诺言吗?”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会!”但是,天地之大,小鸟又该去哪里寻找大树呢?她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同学们,请看第三次对话,鸟儿(哀求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遗憾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大树不见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续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树》中,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躯体的存在与否,震撼人们的永远是他伟大的精神。树在这里,化作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当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才发现树原来早已不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给树听,它也把歌声唱给所有的人们听。它的歌声不但是唱给树听的,在这里,如果仅仅写的是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未免太过浅薄。我觉得鸟儿的歌声更是唱给了光明,唱给了那些乐于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人们,这歌声何尝又不是那些奉献者的赞歌呢?何尝不是唱给那些信守诺言的人们听呢?

  当鸟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次“盯”写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这对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简单而平凡的三个字,承载着深情厚谊。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像这样的人有许多,比如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朝夕相处,每天老师深情地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可是有大多数的同学们会“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呀!师生之间经过几年短短的相处以后,当你们离开了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时还能想起原来的老师吗?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重,是有诺必践。孩子们,向前努力吧!愿我们之间达成的诺言能够实现,愿我们的友情能够长存人间。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遵守诺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鸟儿飞走了,但它的诺言我们还记得;火柴燃烧了,但它留下的光明还在人间!让我们为那些遵守诺言和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们一起高歌吧!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无一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第一感觉是淡淡的伤感和感动,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吗,还是被鸟儿和大树的友情震惊了?但深入地读下去,发现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确定了一条一元带多元的情感主线: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课后我思考过:我是以小鸟的两则日记导入的,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鸟儿明年还会来吗?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那么我整个教学是不是可以围绕着这两则日记展开呢?提出大问题:这两则日记表面看似内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样呢?读课文,想想两次写日记的心情。从而导出鸟儿第一次给大树唱歌并告别的对话,第二次对着灯火给大树唱歌并告别。以这两条线展开,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怕围绕着大问题进行教学,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很想知道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特别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写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 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 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 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 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况,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后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设计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落泪了,为文中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伤感的友情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忠贞、真情,正是我们所渐渐淡忘和遗失了的东西,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本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学生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目标二、三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大树给小鸟说悄悄话这一环节,学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开始时没进入状态,老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大班去年的树反思二:语言活动《去年的树》大班教学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

  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8-23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19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8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13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5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8-1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8篇08-2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15篇09-04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10-2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11-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

  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四次对话,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 )问树根。

  树根( )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 )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学生的情感跟随小鸟的担心、焦急到心急如焚、急如风火得到了升华。

  2、说说心里话:《大树的友情卡》《大树的日记》。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时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在引导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明白了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友情才会更珍贵更长久。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个活动《去年的树》我主要经过二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故事。首先活动一开始我先请有幼儿观看挂图最终一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会哭?在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入情入境,我抓住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逐幅观看图片,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并让幼儿多次来学说,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幼儿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故事中三个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让幼儿感悟故事,感悟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

  整个教学中首先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简便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其次,我让幼儿经过交流,运用自我的头脑,放飞自我的想像,应对自我的生活,释放自我的情怀,去读、去思、去悟、去创造。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赡,个性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热情和潜能,让幼儿的思路随着教师思路转,并充分利用幼儿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使幼儿的语言本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拿到课文后,不由被故事中鸟儿与书深厚的感情所打动,文字虽然平淡,但是却令人回味,这也许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而文中的对话则是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试想通过对话教学,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和语气,理解文字。可是,在纵观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之后,我有了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进行生字教学,一堂课到底要容纳多少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的课文,相比苏教版而言,整册课文难度较大,不少课文都是我们高年级后才会学到的。因此,人教版在教学时更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生字反而会淡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是否适用,却值得深思。

  幸好,在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的老师们帮我解决了难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是接受苏教版教学的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倾向于我们的课标,我们的学生,字词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却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缩短教学时间。并且也将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确定,对话一定是重中之重。在试上后,师傅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特别是关于抓住鸟儿三次问话的不同,体会人物心情,进行朗读教学。

  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动作,控制好整堂课。在体会鸟儿的'三次问话时,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自身,说出鸟儿越来越着急的心情,也能通过朗读来展现。特别是在教学最后,我按照设想与孩子体会鸟儿此时的心情。学生大多都认为鸟儿肯定会悲伤,当我说鸟儿其实很幸福时,没想到竟有学生也赞成我的想法。她说:“鸟儿应该很快乐,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他能完成对朋友的承诺,就是幸福的。”大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也很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这篇童话的深意,那么即使教学时有一些瑕疵,那也不足挂齿了。只要孩子懂了,悟了,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也该深思。我们大多专注于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学和理解,而将语文最重要的情感渐渐遗忘。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才是重要的吗?想起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是学生自己可以习得的。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在以后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才是完美。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教研课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整篇课文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这篇课文要求会读和会写的字很少,因此第一课时用于字词方面的时间很少,重点放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上面。

  在导入课题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示以下提示: 小鸟和大树是_____________,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后却发现______________,于是她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在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填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意。

  去年鸟儿是怎么给大树唱歌的呢?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之后,让学生看看这篇故事的开头,让我们跟随鸟儿的歌声回到去年。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段,指明学生来读一读,并且找出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在朗读中想象鸟儿和树天天朝夕相处的画面,体会他们两者之间的深厚友谊,为之后的场景做铺垫。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现在他们即将分别了,课件出示他们的对话,让学生想象一下,鸟儿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它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而大树呢?在交流与谈话中感受鸟儿和树的依依不舍之情。千般嘱咐,万般叮咛,多少鼓励,多少宽慰,都汇成了这两句话,回读他们的对话,在反复朗读这两句话感受即将离别的好朋友之间那种不舍之情。

  有了之前那个情感的铺垫之后,接下来重点研读三次对话,体会小鸟的真情。先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小鸟说的话,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如果你是鸟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并为它补充上去。学生每说出一种心情立刻让他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在个别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面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加上他们当时的心情。再就是进行全班展示,在有小组朗读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进行点评,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有不同的感受也想来读一读?在小组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进行小组展示能够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喜欢小组活动,每次小组活动他们都有很高的兴致。

  在学生充分朗读,获得很多感触的情况下,最后对课文的情感进行升华。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是那样地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无论多么辛苦,小鸟都要找到树,它是多么守信用啊!对于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知道,因此这一课时的重心就是充分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鸟儿和树这一对好朋友深厚的情谊。

  在上课之前,听过将军晶老师上《去年的树》这个视频,也看过很多名师的视频,这些遗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已经模糊了,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教学过程是怎么样的,只记得我听过这课。此刻,我深深地明白了,原来课是要上过才有感觉,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

  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就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

  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的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生能用童话式的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资料。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当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自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提高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十分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几个方面: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章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对话来打开学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根;第二次对话:鸟儿与门;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对话,鸟儿(焦急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这是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的时候,满心欢喜的要给树唱歌听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根(悲伤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鸟儿和树根,进行对话,孩子们能够进入预设情境,慢慢体会到小鸟的惊讶、焦急与失望。

  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来到山谷里寻找大树,它(迫不及待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越着急大门越是(冷淡地)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这时,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门高傲的样子,然后再一次进行表演朗读,要求读出鸟儿的焦急不安和大门的高傲冷淡。二者鲜明的对比,加上动词“切”“做”“运”“卖”进行重音读,小鸟苦苦寻找大树,只为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大树唱一首歌。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大树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反问孩子们:“小鸟还会继续寻找大树,来实现自己的诺言吗?”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会!”但是,天地之大,小鸟又该去哪里寻找大树呢?她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同学们,请看第三次对话,鸟儿(哀求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遗憾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大树不见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续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树》中,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躯体的存在与否,震撼人们的永远是他伟大的精神。树在这里,化作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当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才发现树原来早已不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给树听,它也把歌声唱给所有的人们听。它的歌声不但是唱给树听的,在这里,如果仅仅写的是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未免太过浅薄。我觉得鸟儿的歌声更是唱给了光明,唱给了那些乐于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人们,这歌声何尝又不是那些奉献者的赞歌呢?何尝不是唱给那些信守诺言的人们听呢?

  当鸟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次“盯”写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这对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简单而平凡的三个字,承载着深情厚谊。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像这样的人有许多,比如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朝夕相处,每天老师深情地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可是有大多数的同学们会“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呀!师生之间经过几年短短的相处以后,当你们离开了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时还能想起原来的老师吗?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重,是有诺必践。孩子们,向前努力吧!愿我们之间达成的诺言能够实现,愿我们的友情能够长存人间。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遵守诺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鸟儿飞走了,但它的诺言我们还记得;火柴燃烧了,但它留下的光明还在人间!让我们为那些遵守诺言和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们一起高歌吧!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无一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第一感觉是淡淡的伤感和感动,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吗,还是被鸟儿和大树的友情震惊了?但深入地读下去,发现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确定了一条一元带多元的情感主线: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课后我思考过:我是以小鸟的两则日记导入的,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鸟儿明年还会来吗?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那么我整个教学是不是可以围绕着这两则日记展开呢?提出大问题:这两则日记表面看似内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样呢?读课文,想想两次写日记的心情。从而导出鸟儿第一次给大树唱歌并告别的对话,第二次对着灯火给大树唱歌并告别。以这两条线展开,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怕围绕着大问题进行教学,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很想知道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特别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写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 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 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 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 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感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况,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后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设计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落泪了,为文中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伤感的友情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忠贞、真情,正是我们所渐渐淡忘和遗失了的东西,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本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学生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堂课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目标二、三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大树给小鸟说悄悄话这一环节,学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开始时没进入状态,老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大班去年的树反思二:语言活动《去年的树》大班教学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

  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