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9 03:21: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1

  本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重点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文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了西门豹惩凶除害的决心和大智大勇,让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整堂课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学习所得。

  我首先请学生谈理想,引出课题。然后交流预习情况,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说出西门豹和哪些人有联系?怎样联系起来的?接着质疑探究学习第一部分,西门豹为什么向老大爷提问?以分组问答形式让学生了解西门豹明白了哪些情况,并体会写法。学生通过自读、找划、四人小组讨论,体会西门豹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最后小结: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此处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来此地,你怎样做。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回答问题。想象非常丰富。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激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注意场面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的处理河伯娶媳妇这件事的?我又让学生演一演众官绅怎样求饶的。岸上的群众会说些什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很好。

  在教学第三部分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让学生弄清三部分的联系。

  当然,问题还是不少的,自我感觉,

  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尚不够,

  二是合作很少,

  三是容量欠多,课后感觉可以把西门豹做的第二件事和魏王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移至第三课时去学。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2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

  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

  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3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4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词,《绝句》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 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 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两句诗,丰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山中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的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改写最两句诗,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有的学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诗又一次加深理解。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5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6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工作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他们开始从阅读逐步成为学习重点,经常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对阅读“度”很难把握,不能及时的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学生上课玩玩具。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面对这种乱课堂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上,把学生转换成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乱。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跃而不乱,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形式与学习方式上拟定好课堂秩序的新规范,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明确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郑重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作提示,但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言时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好习惯,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不要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教师的评价中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我相信在这样秩序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无其间慢慢流淌。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会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7

  成功之处: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8

  《燕子》一课是郑振铎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课文篇幅短小,却将燕子写得十分逼真、传神。机敏、灵活的小燕子,给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气与灵性,让春天显得更加美丽、绚烂。整篇课文字字传神,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对绚烂春天的热爱与憧憬。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寥寥几笔就给同学们勾勒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让同学们从颜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爱。

  接着,课文又通过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小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组内分工读文,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自主提问、交流,孩子们大部分将矛头指向“掠”,和“沾”这两个字,古诗文讲究一字传神,那么现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机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两个字,掀起大讨论,看看这样两个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来代替,比如把“掠”换成“划”字。经过一阵激烈的组内交流,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觉得“掠”字能更加恰当的.表现出小燕子的轻巧灵活,而“划”则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现燕子轻的特点,而且“掠过”轻轻的,迅速的擦肩而过。所以“掠”字用的更准确、更恰当。“沾”字,通常是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轻快的飞走,时间极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轻轻沾,加入沾的时间久了,燕子也许会掉进水里……。听着同学们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我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也是无比的骄傲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渗透习了写作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内容就是写写家乡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飞行的特点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样在描写家乡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种的观察顺序,于是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先中间后两边等等不同的观察顺序,为孩子们在写作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奠定基础。

  整篇课文,作者把春天美景与燕子联系起来,燕子因春色而雀跃飞翔,春色因燕子而灵动、活泼,燕子与春色构成了一个悦动,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快乐!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在单元中就明确学生要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本课设计为两个课时,而第一课时的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因此,在这课中非常重视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从课堂的细节入手,希望通过老师的严谨充分体现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检查朗读时,对于学生在“听说”、“总是”等语言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在语气下有所强调。这节课分为两个部分展开:1.利用导学案回家预习再通过课堂检查预习,解决字词,及朗读的问题。明确文章结构,搞清楚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2.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实验过程。这是传统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的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确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问目的不是很明确。例:在我讨论推测的含义时,没有及时的把推测和猜测分析透彻,使得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经常混用这两个词语。2.课堂时间的分配不足。在检查预习效果中,花费的时间过多,通过学生自己的相互检查,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结果时间却无法及时控制。导致后面学生自主讨论试验过程时,很多的学习小组由于时间的关系,无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3.我在上课时预计不够,因此在学生展示时,无法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让课堂更加的明确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与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向高效课堂迈进!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10

  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在教学《风筝》一文时,我自己先读几遍,让自己有对文章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因为“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作者怎样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那么在教学中,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去理解、体会这一点呢。最后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是在“读”上下功夫了。

  第一课时教学比较简单,就是引导学生识生字词,然后反复练读课文,当然读课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至于使学生厌烦。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课时重点放在“读”上:读生字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复杂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读、齐读,还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找关键词语,在帮助学生体会心情变化,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①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的意思,以此让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

  ②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

  ③在理解“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时,逐字理解意思,再整体解释词义。在这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有关心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细心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朗读精彩时,我都能给于一个鼓励的微笑,当某个孩子胆小声音微弱时,让其他孩子给他鼓掌。看着孩子们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但就朗读而言,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会更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大。

  可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如文章的细节挖掘得不够;指导朗读评价性语言较少,教学的有些环节不是很连贯等。这些都须要多磨炼,多给自己敲敲警钟,尽快适应一些规模较大、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11

  《海滨小城》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片阅读课文。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体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9课《海滨小城》为本单元第三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提示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两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本单元安排的几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贯穿学习方面方法来看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旁边泡泡提示:我能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以这种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19课《海滨小城》的课后第二题: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是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从18课的关注到19课的找出,要求有所提高。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进口语文要素把教学重难点放在了让学生能找出第四到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上。在教学本课时,我能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设计。

  本节课优点如下:

  1、课前通过围绕“昌吉真是个好地方”看图交流,较好地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孩子初步感受围绕一个意思,怎样去说一段话。贴合本课的语文要素训练点。

  2、注重写字教学。在版书课题中,重点指导书写“滨”,理解“滨”的意思,是水边的意思,海滨就是海边,拓展到河边就是河滨,湖边就是湖滨。从认读、书写、扩词、到理解意思,融为一体效果较好。而且三年级上册为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过渡阶段和中段语文的.起始阶段,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并没有将字词教学弱化。能以学生的学情定教,不仅板书了学生认读比较有困难的新词,多音字。而且通过课件出示的三组词语,按照海上小城公园分类出示,并且在词语中配有海滨小城特有的一些事物的图片出示,一方面让孩子能认读词语,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对海滨小城比较陌生,词语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背景图上,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海滨小城的事物,既认读了词语,又了解了这些陌生事物,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字词教学由词到句,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过程。对满载的载和栽种的栽,也进行了扎实的读与写的教学。总之,本课字词教学是扎实的。

  3、课题预测有创新。第四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学习预测,本节课由课题海滨小城预测都会写哪些内容,将单元要素的学习不仅限于一个单元,而是贯穿后续单元的学习。将前面学的内容在后面得以得以巩固。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12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曾记得在立洋外国语学校贾志敏老师也是用这一课作了示范。但是因为学生朗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贾老师把课文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书写上。今天我面临的.学生和贾老师面对的学生如出一辙,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教学效果不错。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要读出妈妈生气,金吉娅的沉默自责,兄弟姐妹的兴高采烈。从对比中产生疑问,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怎么会乱花钱,她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请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阅读课文,从第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再抓住“却什么也没有”进一步理解小女孩和我们相比,她什么也没有。先说我们有的,然后用括号括起来,告诉大家这些小女孩都没有,把小女孩的可怜无助,与金吉娅的善良再次对比。

  在文中出现了一些看上去简单,但是寓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作更深的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亚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爱。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时,我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学生对此问题回答的较到位,金吉娅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三年级部编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对韵歌教学反思02-16

部编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19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5-17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9-2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30

部编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09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09-06

部编教材语文教学计划05-26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