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
“急救”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的《生物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活泼新颖,实用性强。目的是通过介绍急救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处事不惊,采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觉得这是现代人最缺的,很多人只了解一些急救的皮毛知识,甚至,很多做法都是错误的,一旦发生危险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同时这节课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课堂,学生也能轻松有效地进行学习急救的常识与方法等几方面,可见,通过课件视频与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习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前后呼应的反馈巩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有效可行的',能切合学生实际,激发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情感的教育,即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但关爱他人,这绝不是一两节生物课教学就能做到的;此外,对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指导培养也需要教师有计划地长期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科学自觉的主动学习。
中间的两段视频也很好,时间不长,步骤清晰,直观性强。
讲到人工呼吸时,学生一般都会笑,这时,老师必须持严肃态度,我便问:“是不是你的嘴对着他的嘴吹吹气说行了?”有的点头,有的摇头。这时我说:“这可不是笑能解决的问题,在救人这么危急的时刻,那是争分夺秒呀。没有正确的救治措施,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救人不成反伤人。学生听了之后,便会觉得自己的笑有点不合时宜,更加明确了学习正确急救措施的必要性。
学生的活动以亲身体验为主,那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在什么位置用多大劲,模型只有一个,所以让学生轮流上阵操作,操作之后,再让同学之间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积极性。本课中需要总结的知识框架,基本上是先让学生看书,再小组讨论,总结,表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出血和止血部分加压包扎那部分学生的兴致也很高,表现欲也很强,要适时地给与鼓励,可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后的部分是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煽动了一下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满意,也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他说“今天这节课,我的收获太大了,学会了如何求救,还有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还有止血的方法。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我的家人,有我在你们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处事不惊,采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们周围越多人会急救,我们确实就多了一份保障。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2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 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买东西的照片,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学在买物品,马上兴趣昂然。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3+4×2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4个毽子的价钱,再加上一个玩具狗的价钱,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3
《拍手歌》是本册教材集中识字单元的一首儿歌。本课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形式多轻快活泼,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达到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这首儿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它告诉我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学习效果:
本课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语言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我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字,并力求将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成功之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最后的指导书写过程中,以“朋友”二字引出学生爱护动物之情,学会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不足之处:
虽然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但是二年级孩子的知识面还比较窄,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敏锐度不高,自我展示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也需重点培养。
改进措施: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并注意韵律。拍手歌节奏感很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方面要根据标点停顿,另一方面,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本课形式上是儿歌,每两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韵。
2、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识字成果。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识字。如:拍,拍手,同学们喜欢玩拍手游戏。
3、进行写字指导时,教师要板书示范,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4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交流平台”
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和好处,启发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中,安排两个写作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1、体会反复手法的好处;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三、“书写提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和试写,包括两种章法的示范:
(1)竖行,从右往左写,落款在左边最后一行;
(2)横行,从左往右写,在最后一行靠右落款。
四、“日积月累”。积累四句爱国诗句。
这一课的学习,我共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教学“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反复手法”的运用,以及“书写指导”。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要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时,把说写结合起来。第二课时“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练习以及“日积月累”。旨在丰富课堂的形式,用说、写、读、背等形式丰富课堂,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反思这两节课,我达到了以下的效果:
1、让学生系统的梳理了课文中的点面结合的写场面的方法,复习本次习作重点训练的写作方法,为晚上的习作做好准备。
2、进行了两次练笔,第一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第二模仿片段写对话,学生练得很充分,重视了练笔后的指导,也注了学生的学,关注了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3、落实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写人物对话写不精彩的问题,集中一节课时间重点解决。
语文园地的.教学总结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扎实。
1、承接上节课的作文教学指导,这节课又一次梳理了课文中的精彩的场面描写,学生对场面描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开国大典》一课,补充了写场面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以及写出场面的气氛这些知识点,为今天晚上的写作文铺了厚实的基础。
2、“反复手法”和“人物对话”两次练笔落实的很扎实。特别是写对话,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白可以用与“说”相类似的词语来代替说,也可以用与人物行动相关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代替说,丰富了提示语的运用形式。复习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艺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3、在练笔点评环节,针对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了描写对话时的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写对话,都要交代清楚对话发生的场景,让自己的描写合理化;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以及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的不同。
二、有针对性。
三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梳理和两次练笔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出了细节上的指导。
《语文园地》我采用了极简的教学方法,没有过多过细的去设计教学环节,随堂课的方式进行。试图把更多的时间落实在学生的学和练上,存在有以下的不足:
1、教学环节显得不够精致,时间安排也比较随意,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机的安排了教学内容,以至于第二节课“日积月累”这部分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完成。
2、没有关注课堂气氛的调解,尤其是第一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
如果以后再上这节课,我会采取如下的措施:
教学方法更多样,重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设计生动的有趣的情境,把“学与练”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在实践和运用中提升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5
本单元课文有散文,也有小说,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学习本单元要求熟读这些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诚挚的怀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杨绛的《老王》写自已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从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揣摩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描写能力。如杨绛在《老王》中,为表现老王生命衰竭的状况,写道“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学习本单元要求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就是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着重让学生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要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个感人瞬间表现人物,与可以选择多件事写人。运用这些手法表现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大胆发现,大胆表达,相信会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具个性。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6
在《拉萨的天空》教学中,我抓住拉萨天空的“蓝”,以优美、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清新、朴实地描绘,勾勒出圣地拉萨那晶莹剔透的'迷人天空,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与本地相差甚远,单贫课文语言较难使学生感悟出拉萨天空独特的美感,为此,在教学中,我添设了优美的情境图片,抓住最具语言风采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通过反复读文和想象激发语言,利用学生的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使学生在一遍遍地朗读中,产生和积累情感,逐步深化体验,体会意境,点燃其探究的兴趣,打开其想象的空间,激发其质疑的思维,促动其表达的心智,以进一步感悟祖国自然景观美妙境界,提升审美,抒发对祖国的感怀之情。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7
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中两个板块,一个是“我会读”——《人有两件宝》,另一个是“展示台”——识字擂台。
“我会读”是阅读儿歌《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双手和大脑,少一样都不能进行。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我在引入儿歌的时候运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因为猜谜语是班上孩子最喜欢的内容,这样的引入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猜谜语的过程也是启发他们理解儿歌内容的一个过程,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理解儿歌更自然更有效果。
由于在不久前曾跟孩子们学会了很有趣的“生肖太极拳”,于是在课堂中通过让孩子们展示可以适时地调整课堂气氛,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双手和大脑缺一不可,引导孩子灵动地运用双手和大脑。
为了帮助孩子读准生字字音,我采用开“小列车过拼读关”的方式,这样,既能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及时给孩子正音,为读准儿歌打好了基础。
在朗读儿歌的时候,我运用了自由读、男女分组读、六人接龙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拍手读、闭眼读等方式,多种方式的运用,使学生越读越有趣,同时,个读与齐读的`交替进行,既可了解到学生读的情况又能给孩子适时的读的机会和时间,保证了朗读的效果。
“识字擂台”主要是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科书,边学习边识字,可以一举两得,学了知识,又认识了生字。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我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以鼓励肯定的语言引入,这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有自信积极地参加后面的一系列比赛中。
在第一场比赛中,我分别在数学、音乐、美术三本书中各选了一段话开展分组赛,当生字组成了句子后,在语境中孩子能较容易地读准字音,这一环节可让孩子比较容易地尝到成功,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同时,我设计了让孩子自由选择朗读内容的方式,让孩子有“我是学习小主人”的体验,能鼓励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第二场比赛,我以识字开花能进级的方式进行,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
在最后的两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方式,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教同桌识字,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也能促进学生思考概括自己的认字方式,同时通过“你教我学”的方式也可以促进同桌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建议
《我会读》
1.“我会读”中的“我”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在师与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起到一个示范与引领的作用,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朗读,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最终达到“师生共生”,传递出一种自信的信息。
2.有效地调整激励机制,让学生挺起腰板,自信地朗读。
《展示台》——识字擂台
1.结合低年级孩子的个性特点以鼓励肯定的方式和语言引入各个环节,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有自信地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的比赛中。
2.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时间,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同桌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以后的合作学习过渡到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9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这是做比较好的方面。
另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只是让学生口头回答了一次,我没有板书,也未做强调,致使后面教学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还不强。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所用时间稍多,致使最后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
3、教学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细致。如: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0
本单元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基本思维能力。
1.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1)注意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质数、合数与因数的关系
(3)2的倍数与偶数、奇数的关系
(4)与大数的读写相关联
如: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万位是最小的质数,千位是最小的合数,
最低位是最大的一位合数,其余各位都是最小的偶数。
这个数作( ),读作( )。
(5)2、3、5的倍数与乘法口诀紧密联系。
2.要用“活”教材
(1)教学中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学实践证明,从单数与双数入手探究奇数与偶数;从乘法口诀入手,探究2的倍数,探究5的倍数,探究3的倍数,比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知识特点的'抽象性)
要用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
(1)偶数、奇数
(2)5的倍数:5、10、15、20、25、30——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2、4、6、8、10、12、14、16、18、20……
3的倍数:
(3)质数、合数: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进行归纳推理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列举法:
如:18因数6的倍数:
又如:P16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4.教给学生养成“有序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5.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用字母表示数的结合。如:
数A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数B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
6.注意概念的判断
(1)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7.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
31□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75□0是3的倍数,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2□6□是25的倍数,也有因数3,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8.在学习方法上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课前探究,课中探究,从探究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如质数与合数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二年级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角的知识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介入一种新的数学学习工具“量角器”,所以要求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给定的一个角的度数的大小,要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学会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来。本单元在以上内容基础上还渗透了两个新的知识点:平角(180°)和周角(360°),借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密切联系生活当中的实物及图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应用自己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学会拼出特殊的角度数来,比如:90°、135°、120°、180°等。
学情分析:
班级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角的分类,都能积极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折叠、演示较好的完成本单元所学内容。还有少数学困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学习工具也能基本完成这单元的学习任务,具体表现在这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所画出的角的边不直,度量角的方法不准确,造成量出角的度数有较大误差,画角的时候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和一条边不能完全重合,画出角的大小有误差。还有个别学生对量角器上的两排数字理解混淆,一排数字是的角度是有0刻度起到180°,一排数字是由180°起到0刻度线。需要教师指导强调射线在端点的哪一边,或者说角的开口在角的顶点的哪一边而定。
组织教法:
本单元内容是借助学具“量角器”和三角板等直观的学习工具,将数学中的角度引入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上的角的特点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动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较强。
指导与实践给本单元学生学习内容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上编出一些学生容易记忆的口诀或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比如“量角画角都一样,中心顶点要重合,边线射线是一条,角的开口方向不一定,角的度数是唯一,平角原本一条线,不过顶点在中心,周角一圈很特殊,角的两边一条又重合”。通过这些使学生易于理解的口诀引导学生对五类角的'种类加强记忆,从而掌握。
不足及改进:
这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动手操作的较多,个别学生浮躁,在度量角度数和画角时,由于粗心,使较容易的画图常常出现错误,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这些学习较粗心的学生,逐步转化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具较为单一,多媒体课件无法使用,这些课堂演示的内容较少,给学生的直观接受知识的能力变弱,内化知识的能力变弱。需要教师多制作教具,制作出较为优质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直观性较强的知识。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3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单元教学小结课》教学设计,是很纠结的,作为精品课程的一个合作者,在自己没有完全明白就要接受这种新教学模式,而又要自己亲自设计内容,在本班孩子身上做实验,其中的苦恼可想而知。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校科长的命令、指导下几经修改,历经数次试教,我从接到任务到现在拍成录像,前前后后经历了一段食不知味、寝不知香的时间,让我深切体会到搞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其实是一段充满不断排斥、不断否定自己原本教学模式的道路。“既上之,则安之”,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我开始钻研教材,学习已有的“单元教学”材料,努力把自己放进“单元课文”中,认真开始备课。
作为单元课文学习之后的“小结课”,培养学生单元学习整体复习意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彰显学生个性奠下基础。其中,“第二单元过关复习题”是单元学习的一个小结 ,通过“小测”推波助澜,通过检查孩子的小测卷,教会同学们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入手,了解二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遇到了诸多困惑。为了促进成功经验的传播与交流,汇聚集体的智慧攻克教学难题,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根据自己学校低年级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确定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单元主题教学就这样轰轰烈烈在我们班上展开。
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为关注学生主体的教学面貌,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意识、思路、方式、手段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与优势并存的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其中,如何区别教学中的“实效”与“虚效”,减少课堂教学“虚效”环节,是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的提出,就有了其研究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学习,都是从识字开始的,因为识字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即便是学习汉语拼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为了识字。当然,我们都知道,“识”“写”不分家,“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小学的一二年级,识字写字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识字量是3500个,这是九年积累的数量。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字的数量是1600~1800个,已经占了九年识字量的1/2;会写的字是800~1000,占九年写字量的1/4。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还特别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的重点”。这就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写字为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当我接受这节最后的拓展课,我就追忆那些天的课堂教学,似乎大家都在讲解深奥的道理,崇高的精神,孩子们的回答也精彩纷呈,但是,这样就是精品了吗?我是担忧的:我的孩子自己学习生字词语,可以吗?真正掌握好了吗?这节小结课,我就是以小测方式进行。结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大部分孩子是可以的,但也有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工作较忙、孩子自身不自觉、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他们对大量的生字词语掌握不牢靠,甚至小测时候还犯晕:我学过这个生字词语了吗?老师没有教啊!
的确,搞精品是好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视野开阔、阅读能力提高了,但对于一部分的孩子,连基础知识都没有过关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单元课堂教学呢?这是个严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这次小结课能给大家一个思考。继续下去,还是加上一些什么新元素,让我们的精品课越上越精彩!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4
《圆柱、圆锥和球》是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上完本单元后再通过小测验,我把整个单元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做了如下反思: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圆柱、圆锥、圆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了它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在家找有关圆柱、圆锥、圆的物品,这样为课堂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的实物,从而服务于课堂;再者,我在课前制作了一些相关课件和卡通动画片,来导出新课。这样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兴趣----探索——发展——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要掌握轻重策略。
根据实物讲解各种形体的各部分名称时,学生能了解、认识就行。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它们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上。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通过观察、寻找、讨论等活动形式整体感知、体验新知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观察、想象、操作、验证;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多媒体动态演示,发现各形体的高、表面的特点,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概念,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以这种开放、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得到的知识,学生不容易忘记,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通过回忆整个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回想起学习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联系设计力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动静结合,适时升华。
三、教学过程要敢于放手。
课堂上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联系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联系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在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烟筒等拿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理解表面积的基础上,探讨出计算方法,得出各部分面积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表面积。四、课后练习要有目的、有层次。
在练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合作、讨论、测量并计算。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豆油体现。练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注意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的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练习安排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总之,在这单元的教学中,力争关注美意个孩子,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个性,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多维的、开放的空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美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5
本单元由《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春雨的色彩》、《世界多美呀》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
本单元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下面谈谈我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儿歌语言的美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用不同的读法去感悟儿歌语言的美。比如,在《山青青》这一课,我指导学生学习“树青青,草青青,山花朵朵笑盈盈”这句话时,我先点名读,然后追问这一长句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让人们体会到树、草、山花的可爱,接下来再点名读,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点名读。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受到儿歌中描绘的意境美后,再问“山花为什么笑”。让学生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想象空间,更能体会到儿歌之美,景色之美。
二、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小树谣》一课时,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想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在讨论小鸟的争论问题之后,我设计了天空练习,春雨是( ) 。你们瞧,春雨落在( ) ,( )就( )了。以此来启发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小鸟?他们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孩子们认为蓝色的,春雨滴在小河里就成了蓝色了。春雨是白色的,下在白色的楼房上,白楼房冲洗得很干净。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下在大地上,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等等。
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4-03
单元数学教学反思07-20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1-01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反思09-25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08-14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9-25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5-26
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4-03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