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3 19:53: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春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日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教学反思

春日教学反思1

  核心提示:《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学这首诗,我引导学生学习时,让学生不要忘记这是老人读春。我教此课,就让学生把这首...

  《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

  学这首诗,我引导学生学习时,让学生不要忘记这是老人读春。我教此课,就让学生把这首诗带回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同读,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效果很好。因为,我们年轻人上这课,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所体会到的东西往往也是浅层的,是难以体会到那种偷闲之乐。引导学生引导与家中老人玩这首诗,玩着春天,玩着玩着,他们自会发现到春天真的好美,说不定还能够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写出一些文章来呢!

  春天是语文老师们最喜欢的作文主题,学完这首诗之后,我觉得应引导学生同家人同游,那春天的感觉肯定与老师的参与不同。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

春日教学反思2

  《咏柳》、《春日》是两首古诗,前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后者出自南宋诗人朱熹之手。这两首诗都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时的喜悦。除此之外,《春日》一诗还饱含劝学之意。

  上课之前,我细钻教材,品读诗句,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熟读诗句,背诵诗句,观察柳树。

  上课时,我自创了一个谜语——“春天到,抽丝叶;春风吹,细腰扭;梳长发,爱春天。”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柳树。结合字谜以及学生观察到的柳树的样子,让学生说说柳树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就导入了课题。板书完课题后,便是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着重注意语感和节奏的指导。《咏柳》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加之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柳树,学生对诗意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我才去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自主读、悟,对照插图自行吟诵的方法来学习全诗,让诗句描绘的柳树的形象在学生的的心中形成以致终生难忘。《春日》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设计找“证据”,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这是一首写春诗,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课后,我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全班通过,然后默写,有十多个学生写错了一个字,其他的全对,奖赏他们每人一个“笑脸”。

春日教学反思3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作者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整首诗写景和抒情密切相依,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赞美春色,热爱自然的感情。

  在教学中,在学生读通、读顺古诗后我通过激发学生“提问质疑”——“百家争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并特别当强调重点(或关键)词语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一、二句。这两句主要写景,提问:“诗人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春景?”学生便能从古诗原句中找到“淡云”、“轻风”、“红花”、“绿柳”等意象,通过小结,把这些意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景色,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一、二句。接下来理解古诗的三、四句。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解读时,让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先想一想面对美丽的春景,诗人的心情如何?接着通过提问“诗人正在欣赏美丽的景色,但是却有人在议论他呢,人们是怎样议论他的?”引出诗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诗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通过小结让学生了解诗的结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让学生思考“诗人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点出本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词语,诗句的意思后,还应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联起来再说一遍。在引导诗句意思时,在理解词义后将词意带入句意,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在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上,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高兴、愉快?”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还有不足,导致前紧后松的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多学习,多锻炼。

春日教学反思4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教学导入也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段时间,在教学《春日》这篇古诗时,无意间的一个引入,使我有了很大的启发.

  课前唱歌时分,学生们正唱着动人的`歌谣《春天在哪里》,那歌词里反映的内容,跟这节课正要上的《春日》所要反映的意思很是相同,现成的材料为什么不好好利用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生(个个高兴极了)

  师:老师有一问题,能不能告诉老师

  生(迫不及待的样子)

  师:你们,刚才唱的歌名叫《春天在哪里》是吧 (是)那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生:我知道,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生: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生:我还知道,春天在那小朋友们的眼睛里.

  师:谁能说说春天到底在哪里 其实歌曲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生:春天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春天!

  师:是呀!春天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春天无处不在,到处是春天的印痕!今天我们要不学习一首的古诗《春日》,现在老师请你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想想在诗人朱熹眼里,春天又在哪里呢

  学生开始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阅读《春日》)

  这一导入,之所以能牢牢吸引住孩子,经过课后反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它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使春天在哪里这一歌曲内容与古诗所要阐发的共同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自然地切入,灵巧地过渡!其次,它实现了学科间的巧妙融合.众所周知,各学科间的内容,有许多共通之处,甚至有些内容是重复的,比如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教学内容,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都有涉及,以上导入,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学科间内容上的共性,实现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情感价值观的迁移,从而找到本首古诗教学的突破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春日教学反思5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动、一份……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石岩中心小学,和这里三(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朱熹写的古诗《春日》。更让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两位领导和教学处陈主任,还有庄老师等一起和孩子们走进《春日》。不管教的成功与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呢?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春日教学反思6

  今天讲了古诗《春日》一课,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我把学习古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课堂上的学习就按照我写的步骤去完成。

  学习的步骤是: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晓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第一步是由我简单介绍作者朱熹,然后带领学生先从字面上理解题目,有的说:春日是春天的节日,还有的说:春日就是春天的好日子对春字理解的对,但对于日字理解的不够准确,这也正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并没有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让他们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学习。

  第二步的学习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习时我提出了几点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同组交流读。

  2、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诗句,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全班一同解决。

  这个过程我给了学生很充足的时间,学生学的也很积极。但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还停留在利用工具书查找字词的意思,没有从内容上去思考问题。而对字词的理解也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机械的,没有经过大脑深加工的,学习的效果是低下的。所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词,从文章的内容去思考问题是我以后在课上需要重点培养和训练孩子的一个点。

  第三步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个环节没能完成预定目标。学生乏味,教师枯燥。课堂气氛一度陷入尴尬。之所以造成这个原因,一是问题提的有问题,而是我没有准备课件。光凭学生透过文字去理解体会诗的意境是比较难的。我想如果配上图片,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会一下子被激发,入诗境,悟诗情就会顺理成章,迎刃而解了。

  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并验证有课件的帮助能轻松的突破难点,我利用中午的时间简单做了一个课件,下午第一节课又继续讲《春日》这首诗。讲完后感觉还可以,下面把过程简述如下,请个位老师多多指点:

  齐读古诗春日

  师:作者是在天气如何的日子里到哪去做什么?你从哪些词当中知道的?

  生: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是从胜日这个词知道的,胜日就是天气晴朗的日子

  生:地点是泗水河边,我是从泗水滨这个词看出来的

  生:作者去寻找春天,寻芳这个词告诉我们的

  师:大家理解的非常到位,如果你是诗人,到泗水边去寻找春天,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小草

  生:我看到了小花

  生:我看到了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看到了小花向我露出了笑脸

  生:我看到了可爱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生:我看到了柳树绿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美,如果把大家说的全放在一起那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诗中句子回答我

  生: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你们能读的让我感受到是无边的光景吗?

  生读的很到位

  师:你们能读的让我感觉到眼前的景色焕然一新吗

  生读的也很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春日的美景呢?(师播放课件)

  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赞叹声中我看出大家已经陶醉在这美景中,谁能用诗中的句子来抒发一下自己此时的心情和感慨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有感情的)

  生:无边光景一时新(有感情的)

  师:诗人此时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和陶醉闭上眼睛再一次和诗人一同回到那个美丽的春日。

  齐读全诗(深有感情)

  最后进行惜春教育,告诉大家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寻找自己人生中美好的春天。

  整个过程流畅,朗读基本上没有怎么指导,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当然这和上午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上午的学习我想下午也不会这样顺利。这让我想到,如果上午的第三个步骤像下午这样来处理,就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了。

春日教学反思7

  宋代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古诗不仅色彩美——云淡、花红、柳绿,景物颜色鲜明,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密切相依,融为一体。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充分的预习,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进行《春日偶成》的扩写,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春日教学反思8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试图沿着“诗意语文”所倡导的让学生整体把握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去理解、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给一下两个方面处理的'很好:

  一、与学生配合读诗。轻轻松松的使得学生掌握了读诗的节奏,找到了读诗的感觉。

  二、在对“东风面”的讲解时,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东风面”是什么意思,但通过引导、举例使得学生明白了“东风面”实际上就是春天里所能看到的、能代表春天的所有景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

  1、知识点讲得很细,但总是缺少最后的总结,导致把学生思维发散出去了,让学生们说了很多,做了很多,最后却不知道所说、所做的这些是为什么服务的。

  2、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学会了倾听,能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发言过程中的优点,但缺少引导性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在发言时无法出现一个比一个说的更好、更准确的场面,导致我在上课时经常会出现提问了很多学生,但谁也不能给出我想要的答案的情况。

春日教学反思9

  《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一、多方整合,营造浓浓春意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

  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 “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三、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

  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教学《咏柳》时,让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在这儿,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无疑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二次整合时,让学生以“ 总是春”练习说话,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 柳,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春日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2、能有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让我们在欣赏柳树的婀娜同时深深感受到春天的妩媚,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朱熹的《春日》,看看朱熹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画卷。

  新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哪位同学愿意来朗读这首古诗,其他同学请注意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孩子们现在想不想和老师配合读这首古诗,你们先来读每句的前4个字,老师来读后3个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听好老师是怎么读的。 下面我们交换,你们来读后3个字,我来读前4个字,你们可要学着老师刚才的读法来读。

  瞧,孩子们你们已经找到点读诗的感觉了,就像这样再来试着读一读。 现在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读。

  读得真不错,真是有板有眼。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体会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了吗?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书上插图与书下注释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所得与同桌或前后座的同学交流。

  你觉得诗人在写诗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你是从哪感觉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万紫千红”。

  看着这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闻着这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诗人怎能不心情愉快呢?

  “东风面”,暖暖的春风轻轻的吹拂在我们的脸上,这是让诗人高兴的“东风面”,但这也仅仅是诗人感觉到的“东风面”,其实在春天里,能让诗人、让我们喜欢、高兴的“东风面”不仅仅只有春风,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你们刚刚说过的那盛开的百花这也是“东风面”,这是我们看到的“东风面”,那醉人的花香是我们闻到的“东风面”。你还能说说还有哪些“东风面”。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雪融化,小河水哗哗的流淌;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你们不仅看到了“东风面”,还听到、闻到、感觉到了“东风面”,你们所说的所有的这些一定也是诗人“识得的东风面”。春天里“东风面”多吗?

  所以诗人感慨到: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啊!

  除了这两句中的“东风面”、“万紫千红”让你体会出诗人心情很高兴外,其余两句中还有什么词,也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兴奋心情呢?

  (“寻芳”,因为诗人去踏青,一定很高兴。)

  你知道他是在怎样的一天,去哪踏青春游吗?

  这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好日子,你能来形容一下吗?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好天气给人带来好心情,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去山青水秀的地方游玩,那心情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还有哪让你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了。

  (“无边光景”,看到那么多的风光景物,诗人很高兴。)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那么多看到的、听到的或是闻到、感觉到的春天的美妙之处,你能美美的把它们在说一遍吗?

  正如你们所说,百花盛开、草木吐绿,让冬天那原本灰暗的大地在不经意间换上了艳丽的春装,这让诗人感觉到“一时新”,燕子、大雁为原本寂寞的天空带来欢快的歌声,让诗人感觉到“一时新”,这所有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让我们跟随朱熹一起站在泗水河边,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好吗?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诗边去感受那清新亮丽的景色。

  睁开双眼,你看到了吗?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通过你们的表情、你们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你的眼前一定有一幅很美很美的春景图,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把你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你们写得太美了,不仅让我领略到春的妖娆,也让我感觉到了春的希望。其实朱熹的这首春日不仅是向我们展示春天的美丽,更主要的是想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朱熹在写这首诗时其实并没有去泗水河边,他之所以要把寻芳的地点假设为泗水河畔,是因为泗水所在的山东省是孔子的故乡,而孔子被世人视为是知识、

  文化的化身,他到泗水河边去寻芳,其实是寻找知识的真理,是希望我们能主动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去建设、去创造美丽的世界。这是朱熹的希望,同时也是老师对大家的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无边光景”,让我们欣赏到“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动情的朗读这首诗,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春日教学反思11

  《春日偶成》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程颢在春日游玩时即兴写的一首诗,诗歌主要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游玩时的快乐心情。诗歌写景清新恬静,抒情自然真切,可谓情景交融。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描写的美丽春景和使人陶醉其中的那份快乐呢?教学中,我充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朗读,边朗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以小诗人的身份走入文本。我问同学们:“小诗人们,现在你们来到郊外游玩,天气怎么样啊?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看到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风儿轻轻地吹在我的脸上,真舒服啊!”有的说:“我来到野外,看到四处开满了鲜花,我仿佛闻到了花的清香。”还有的说:“我看见一条小河从前面流过,河水哗哗的流淌着,河岸边还种着一排排柳树,那柳枝翠绿翠绿的,风儿一吹,仿佛在跳舞呢!”甚至有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燕子》一课说道:“我还看到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已经走入诗歌的美妙境界中,我马上问道:“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诗人,你的心情如何呀?”“快乐的,兴奋地,兴高采烈的。”我趁机引出诗句中的“乐”字。并问学生:“沉浸在快乐中的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能来表演一下吗?”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诗人的那份陶醉。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手舞足蹈起来,有的说:“我会张开双臂,大声高呼:‘春天真是太美了!’”有的说:“我会躺在草地上,一边欣赏天空的云朵,一边听听鸟儿的歌声。”有的说:“我想要扑到大地上,闻闻泥土的芳香。”还有的说:“我会来到小河边,伴着微风,和柳树一起翩翩起舞。”“是啊,看到你如痴如醉的样子,地里的庄稼人会怎么说呢?”我追问道。“这是哪里来的疯老头呀?”“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像个小孩一样贪玩。”“他这是怎么了,不干活,跑这儿来瞎闹!”学生纷纷猜测说。这样一来,对“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一句诗的理解就不用我再费口舌了。

  诗人程颢是快乐的,因为他欣赏到了美丽的春景;我也是快乐的,因为我的课堂如此活泼,如此生机盎然;我相信我的学生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不受约束的畅所欲言,更因为他们已经陶醉在了诗人所描述的迷人的春景中了。古诗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美,如果把古诗教学单纯地理解为对诗句逐词逐句的解释,那就失去了古诗教学的意义。教学中,我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了诗歌的优美意境,让生硬的文字变成了多彩的画面,把机械的理解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表演,把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现智慧与才华的大舞台。

春日教学反思12

  从教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的经历:同样一篇课文在同一学期连续执教七次!因此得到许多从来也不曾有过的感受,想来有必要记录在案,以备后忘!

  一、尊重自身的愿望,选择《春日》

  在俺看来,每学期必上的一堂教学公开课,肯定是每一位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作为刚进城北的俺更是如此!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课文的选择绝对是相当关键的一步!本学期刚一始,选择什么课就摆到了俺的工作日程中,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自身对许多课文研究不深,没有独到的见解,走前人的老路显然是一件意义不大且没有激情的事;另一方面,城北小学语文教坛高手如林,开出来的教学交流课都是另人赞叹不已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如俺却随随便便选择一课,那显然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这种事也千万不可为的。怎么办?语文书翻过来又翻过去,实在是拿不定注意。有一次,观摩了省优质课评比的录象课,发现一位老师上的古诗《江雪》挺有意思,俺就想:古诗词浩瀚无边,俺能否在这里头下点心思,找点突破?于是马上翻到《古诗四首》认真阅读起来!在阅读与考虑的过程中,当第五、六次读到《春日》时,俺脑海里忽然灵光闪现,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当时俺就想,能否让同学读了诗歌之后进行绘画,诗画结合,深入理解诗意?基于这种简单的激动,俺开始有点兴奋,马上找到师傅及其他老师征求意见。在她们的鼓励、支持与指点下,俺作出了教学《春日》的决定!

  二、一塌糊涂的试教,没有动摇俺的信心

  现在说“信心”可能带有一些夸张的嫌疑,因为许多人会想:万一当初正式公开课再次失败,看你还谈什么信心?倒也的确如此,假如再次失败,那么,也不必谈信心,也就更没有今天的所谓的反思了。暂且不说这个,首先感谢第一次痛苦的坐在505教室后面坚持听完俺试教的俺的蓝美凤师傅以及所有五年级语文老师,假如说俺的信心没有动摇那是地道的谎言,真正让俺找回信心并最终有勇气再一次走上《春日》的讲坛的是你们直言不讳的指点以及满怀信心的期待!针对试教课堂上同学毫无目的的信手作画及老师的完全失落的引导,蓝老师提出了许多珍贵的建议,让俺受益匪浅;夏丽娟老师把自身心中所想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并急俺所急,调动她的小朋友为俺寻找制作课件所需的资料;其他老师也一个个替俺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这一切的`一切都另人感动,是这些老师的一起力量,使俺完成了《春日》公开课教案的主体轮廓,使俺有机会站在更多朋友面前展示春日的魅力,展示自身的风采,展示城北小学集体的智慧!

  三、揣着八分信心两分随缘,提着担心,第一次胜利执教《春日》

  这里所谓的“胜利”指的是比较彻底的实现自身的公开课教案,完成教学目标。

  由于试教之后紧接着就是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在俺初步修改好公开课教案和课件制作后,没能来得及进行第二次试教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再一次走上了《春日》的讲台。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身心中牢牢记住的是课堂上的几个主要环节,并读了几遍每个环节的导语。也没有细致地想过同学会有什么样的情况,一心想做的就是把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从对课堂的预见性来讲,俺是头脑一片空白进的课堂,在这堂课中,502班的同学充沛地、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并表示的非常活跃(这一点与蒋老师课前的鼓励密不可分,在此特别鸣谢),特别是魏来同学的简笔画相当到位地表达出《春日》所描绘的意境,而且又恰恰漏画了春风,这一微瑕却又被眼尖的田静怡同学看个正着,并且来到台上寥寥几笔画出了一棵迎风招展的柳树,把“东风”表示得淋漓尽致!说实话,这堂课让俺最深切地感受到502班同学的机灵和可爱,俺为所有的老师以前总将他们和调皮捣蛋联系在一起而鸣冤(当然,许多时候有局部同学的确很调皮)。俺想,同学的积极参与是这堂课胜利的一大因素。另外,本堂课给俺留下一生不会忘记的是赵老师的眼神,虽然,赵老师没有机会听完俺整堂课,可是,她那仰着头,微微张着嘴的投入的听课的神情显然给了俺极大的鼓励,赵老师自身可能也没有发觉,她的神情会给一个年轻老师带来如此大的力量,因为,俺发现,她不论听哪位老师的课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专注,这也许已经成了她的一个习惯,一个理解人,尊重人的习惯。正是她的理解与尊重,让俺发生了一种强烈的被认可的感觉,一见到她的眼神,俺就会发生一种力量,上课就会多出一份激情。在此,向赵校长以及所有认真听课的同行们致以高尚的敬意,并一定向你们学习!

  四、面对优秀的同学

  参与城关镇优质课评比时,学校布置的是501班,这个班级的同学语文素养比较高,是城北小学公认的优秀班级。在上课开始的第一个环节,要求将诗歌读正确时,几个同学就把古诗读得有声有色。面对这一情况,俺在后来的朗读感悟阶段,没有做到进一步的激发提升,也没有范读引导,导致整堂课没有那种螺旋上升的感觉,失去了课堂的立体感,结束后,翁建明老师专门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给了俺很大的启发,使俺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很大的协助!

  五、参与区优质课评比,接受专家点评

  莲都区优质课评选提前而至,三年前,俺无缘此项赛事,如今,当俺站在这一期盼已久的特殊的讲台前,心中难免有一些激动,俺渴望胜利,渴望将自身的水平尽情发挥,渴望得到与会老师、专家的指点以促进自身的进步。担任本次评委的是区教研室翁建明老师,市教研室赵胜勇老师以及丽水师专小语教黄香源老师。赛后,赵老师认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同学画画评画这一环节,他认为,这一点是古诗教学的一个新尝试,比较有创意,另外,他对俺的课堂形象以及教师语言进行了比较高的评价,给了俺很大的鼓励。黄老师主要针对古诗文中的一些文学性比较浓的字词提出了意见,她认为应该让小朋友体会到一种典范与意境,比方“等闲”这一词语,闲字的用法,在诗中表示随随便便,不用费心,她说:“应该让小朋友知道这个字有这种意思,比方毛主席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和他们的交流,使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对诗镜的掌握更加准确了。

  六、囿山行,第一次市级公开课的成败得失

  七、送教石牛,投入的感觉真好

  八、远赴天台,亲身感受差异

春日教学反思13

  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

  成功之处: 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

  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春日教学反思14

  程颢的《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学这首诗,老师引导学习最好别让学生忘记这是老人读春。我教此课,就让学生把这首诗带回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同读,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效果很好。因为,我们年轻人上这课,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所体会到的东西往往也是浅层的,是难以体会到那种偷闲之乐。引导学生引导与家中老人玩这首诗,玩着春天,玩着玩着,他们自会发现到春天真的好美,说不定还能够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写出一些文章来呢!现在,好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春天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我们与学生同游春天去写,引导学生同家人再游,那春天的感觉肯定与老师的参与不同。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春日教学反思15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探讨:

  a.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b.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春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9篇02-21

春日的初中作文12-09

春日黄昏的句子09-13

关于青春日记03-15

花开春日作文03-24

《春日》语文教案03-10

春日经典语录12-28

教学教学反思03-22

秋天反思教学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