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7 09:08: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1

  虽然初中思想政治课还使用的是老教材,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配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要严格贯彻“老教材,新上法”的精神。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多。

  一、努力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建构主义教学新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层面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教育时,我联系学生自己的财物(书、文具、自行车等)和他所使用的课桌椅、实验器材、教室等,阐明公共财物的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损坏公物要赔偿等问题。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都是把思想政治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业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4、强化课外辅导,教给学生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他们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政治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学会听课,把握看、听、记、理、补的方法记好政治课堂笔记,学好思想政治课;

  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开卷考试中的材料分析说明题的解答,我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材料和所列题目的审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问题的实质,再把思维正确回归到知识的所有出处;接下来才是知识的组织作答,此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灵活而开阔,分析浅层而到位,一个要点书写一个段落,必要时根据题目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这也能检验是否有效答题。

  5、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被从原来繁重的任务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开展许多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小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很有效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一。

  其实,政治小论文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重视。推广和普及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终合性的学习,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中学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所以,通过写小论文,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撰写过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决自己原先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认识的过程,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接触社会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用思想政治观点解决了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正好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思想政治课“老教材,新上法”面临着现实困难。

  现行思想政治课老教材,虽然是九十年代后期改编过的,这次新课程改革前又对个别地方做了修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课程内容仍旧繁、难、多,课程任务本身就已经过重,加上相应时期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教育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新上法也就完不成了,不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厌烦,教师从始到终也只是疲于奔命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

  2、信与不信的矛盾相当突出。

  学习其他课程,包括工具性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如现在所称谓的科学,中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科学性很少怀疑。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头脑就像一块“白板”,有什么就印上什么。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与教材不合,他们通常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学生从“知”到“信”的转化,一般不大会存在情感的或情绪的障碍。学懂了一条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项语法规则或历史事实,学生随之也就相信了它们的真理性,“知”与“信”往往是直接统一的。但是,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搞懂了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了解了一条基本原理的内容,并不等于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学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记得很熟,但心里却可能对此存有疑虑,甚至大不以为然、公开唱“反调”。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3、知与行的矛盾也很厉害。

  从终极的意义上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而理论知识也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时,方能显示出它本身的价值。然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世界观,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学科来,思想政治课中的“知”与“行”的转化,需要的中间环节要多得多,过程也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例如,学生学习了革命道理,并不等于他就愿意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言行相悖。纵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知行脱节、“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就我们学校而言,随便挑出一个学生问他应不应该珍惜时间?希不希望有好成绩?他会回答得头头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时不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行为习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表面化学习,骨子里却轻视或忽视理论知识的行为落实;即使思想政治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开展。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和意义。

  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能够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教学工作,现就期中考试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正确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作好准备。

  现就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这次试卷整体来看比较容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形式灵活,从考试情况看,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出现了比较灵活的实际问题,学生们不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尤其是非选择题,学生们不会审题,找不到答题的方法,归根到底还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2、后进生失分严重。特优率、高分率都还行;后进生考得差,平均分就降下来了。五班,二班比较突出。

  3、学生不思考。三班学生我感觉学习特别努力,结果成绩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死记硬背不会思考。记得快,忘得快,有时背过了也不会用。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要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础知识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独立解题、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以及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有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二、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对于老师学生都是一个挑战

  1、完善小组合作建设。组内成员分好工,做到人人有事做;发挥好组长的引领作用;完善评价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2、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提高课堂效率。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利用好小组之间的帮扶作用,让他们感觉集体的温暖,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同学的表扬激励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今后我要深入钻研教材、习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好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好的提高政治成绩。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2

  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组画面:提问学生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事情?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想引导学生回答出心中有他人。导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心中有他人。

  我为了巩固学生们理解能力和处事能力,我设计了几个情景模拟,让学生们回答。我该怎么办?

  情景一:

  1.晚上看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和自己喜欢的节目不一样,你……

  2.新学期开学,老师让你帮着发书,而有一本书的书皮有点破损,你……

  3.作为卫生值日小组长的'你,是个爱干净的人,在进行小组分工时,面对擦黑板和倒垃圾桶的工作,你……

  通过这些小情景,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心中有他人,让学生们从现实学习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3

  新课程理念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初一思品课,都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我自担任初一的思品课以来,也一直尝试这种做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我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组简单机械

  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如某老师在上初一思品课《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教学内容时,整堂课从中国女排在第26届奥运会的心情变化问题讨论开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到控制情绪的方法的问题讨论总结新课,总共运用了6次小组讨论法,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不断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某老师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情绪对生活影响”的实例,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我设计以下对策,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1、构建小组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2、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初一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如在教学初一思品课《青春误读》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

  上初中了,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但妈妈事无巨细,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我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都要管,还每天分数分数的,唠唠叨叨,好烦!我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大人呢?讨论的话题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既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率,提高课堂讨论的效能。

  3、营造氛围民主安全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道他们能够充当某一方面的角色;“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同时要注意学生回答差强人意或者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此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式的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

  总之,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应该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4

  本学期我任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回想这学期来的备课、上课情境,一些体会和反思也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五、教学机智问题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缺乏教学机智,必然使本来应该出彩的地方平平淡淡。例如我在讲“考试的心情”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以前考试紧张吗?”我就灵机一动,用我的经历来做蓝本,讲了考试前、考试中以及考试后的种种心情,还告诉学生当时我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亲历的考试心情,并交流,很快就使学生理解了考试时出现的种种心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很顺利的就达到了。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5

  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主要是要从教学方式上寻找突破点,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为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思想。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对于刚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看了题目,他们就想进一步了解这种"新"生活,新在哪里?中学与小学究竟有什么不同。这种兴趣,其实就产生于课题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另外,由于新课程理念还倡导把教材变成学材,因此,教师还可以不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在教学中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

  2、自主探索,展现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生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师生共同展现了一个具体、生动、直观的情境,从而引发思考: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体验和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寻找生活的情趣?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使之受到的不只是情感的教育,还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还对学生进行了人格教育。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使情感目标、认知目标、顺利达成。

  3、扩展情境,深化引导,指导实践

  教学中要采取生活导入,这种生活导入并不是简单地生活再现,而是要从生活中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和探究,并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深化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这样,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情境中,掌握了青春的知识,提高了对青春的意义的认识,增强了道德情感,培养了道德行为。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地理教学反思04-09

高二上册政治教学反思04-02

政治教学反思03-10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反思08-13

高二上册政治教学反思6篇04-09

[荐]政治教学反思03-04

政治课教学反思08-14

(经典)政治课教学反思09-26

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