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称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象教学反思1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在拓展练习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就问:如果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一下子孩子们沉默了,知道陈尚阳说出用人来代替石头进行称象之后,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
称象教学反思2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称象教学反思3
《曹冲称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接着……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现在让你来称大象的重量,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一名学生提出了他的.新方法:用跷跷板来称大象的重量,一边是大象,一边是人,当跷跷板平衡时,人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称象教学反思4
学习《称象》一课时,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聪慧,更可贵的是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在这节关于称象方法的新设想中,我发给两位学生各一份证书:新设想奖。当我看到学生双手捧着证书那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激动时,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与此同时我真诚地为他们喝彩。
我想,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称象教学反思5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称象教学反思6
《称象》一课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议论后,积极思考,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边读边思考
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提出,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所渗透,但从来没有明确过。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问“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来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兴趣、更积极。
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
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然后在学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学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本学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再有在有些内容的处理上还不是很妥当。如本课课后练习的第4题,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其用法。就被忽略了放在的第三课时里。其实冒号和引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到,并且认识了,本文中的用法学生也是知道的。因此在第二课时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体会。这样就可以节省出第三课时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深钻教材,合理地处理好教学内容。
称象教学反思7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起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不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
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
称象教学反思8
《称象》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称象的过程,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演示曹冲称象的简笔画,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提出一个问题:“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我的话音刚落,孔博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很自信地说出了她的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让一些人站到船上去,然后称称这些人有多沉,大象就有多沉。”说得真不错!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用一种地秤,笔大象重的东西量也能称出来。”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用到现在的方法,就是现代版的小曹冲。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对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掌握的很牢。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思维得到了发散。
称象教学反思9
有位老师教学《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提问:“曹冲可能从什么地方得到启发,想出称象办法的?”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有的同学回答:曹冲是从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地方得到启发,想到一块块石头的。有的同学补充,别人说要造一杆大秤,他就想到了可以用船当大秤。老师当即总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像曹冲那样,把周围的事和这个问题联系起来,使自己受到启发,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是追寻别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例子,即在联系中抓住突破口解决问题。
另一老师在教学《称象》时,在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的办法还可以乍样改进?”有的同学提出不用搬石头上船,改用把军队里的战马赶上船的办法。有的同学说:“赶马上船,不如改成用人的办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创造思维的火花。为了揭示规律,老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那个建议用人代替马和石头的同学说,因为人听指挥,叫上船就上船,叫下船就下船,能够节省很多时间。教师最后得出结论:有时,我们可以把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一下,改得更省时间、省力气些。这是训练学生更完美地解决问题的例子。
这两个例子都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揭示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应该说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深刻的。素质教育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的操作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通过揭示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注意两点:(1)对课文中那些创造性解决产问题的例子,不能一带而过,要引导学生追根溯源。(2)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创造性思维火花还未点燃之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信息进行延伸、碰撞、联系,从而使其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旦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后,又应让他们回过头来去看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具体说,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中,创造很多方法。诸如:用“加减法”的思维方法,删去某段某句行不行?增加某词某句怎么样?等等。也可采用“变反法”的思维方法:把文章各段的写作顺序变一变行不行?把语序改变一下怎么样?表达同一个意思但运用几种说法哪种更好?等等。总之,要重视思维规律的揭示,让学生在思维中学会思维。
称象教学反思10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主要是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启发思考的训练,鼓励孩子们创新,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在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过程,让孩子们尽请地讨论,然后分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样时间很快,下课铃声就在不知不觉中响起,完成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虽然孩子们上的非常轻松愉快,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由于这节课讨论时间过长,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对这一点我有点遗憾。
让孩子们懂得《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这个我没有时间在仔细地询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可知,这是我讲这节课的一个短板。
称象教学反思11
《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在拓展的环节,我结合实际,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更多。是啊,每节课都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称象教学反思12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称象》,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提问:“这一课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吧。”孩子们开始认真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就有许多小手纷纷举起来了,这时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造一杆那样的称没有人能提得动 ,这时解修昌同学说:“为了称一个大象去砍一棵树,没有保护树木,这是在破坏环境,这种方法是不好的。”同学们情不自禁的给他鼓起了掌,我很高兴,没想到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这么强。
再讲到第二种方法的时候,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把大象宰了,送大象给曹操的那个人会不高兴的,曹操也会不高兴的',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会流血,也称不准确。当我提问到糜皓宇的时候,他站起来说:“古代的人太残忍了。”我当时心里一颤,紧接着追问道:“为什么?”他说:“大象也是有生命的,他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了称出它的重量,就把他杀了,大象听了也会伤心的。”全班同学都静了下来,霎时掌声响起来了。
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
称象教学反思13
《曹冲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讲这节课之前,深入钻研教材,在年级组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参考了众多的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感受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平,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练习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表达不如人意。于是我出示flash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边练习说,在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复述、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练习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出现了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我预设做的不充分,对学生情况不了解。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我想,学生对于这个称象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怎么样?好在哪?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出来。接着我问曹冲是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学生说出是船和石头,从而想到曹冲懂得这样的知识:同一条船,如果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那么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曹冲能给运用上述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运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识。先用一条船“称出”(找到)与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块石头,再一称一称地称这些石头的重量。这样,就把不能分开来称的身高,体重的大象,换成了可以分开来称的若干块石头,从而间接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和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帮助,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
称象教学反思14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个故事略有耳闻,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的这个办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却不是很清楚。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结合“新基础、新课程”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思考。以下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
1、在学生读课文时,我不做任何要求,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设计说话练习“曹冲称大象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上一片议论声。
3、我把第四小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用多种说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如: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集体说。起初学生不太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演示曹冲称象的简笔画,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
4、在教学用“一边……一边……”造句时,我先说了个例子,随后,我又请些学生来说句子,而且还及时地进行点评。
5、在备课时没有想到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是一个欠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又动手又动脑,在感性上的认识更加深刻。
称象教学反思15
《称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要积极地开动脑筋。《称象》这篇课文是一篇关于曹冲小时候的故事,讲述的是曹冲利用船和石头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么一个故事。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可以说是本册书最长的一篇课文了,所以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始终以读来贯穿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把识字和朗读作为重点,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使用的是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考虑到孩子已经快升上二年级,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把部分识字任务交给了孩子们,让同桌一起去解决,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字,提高了识字效率。朗读方面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第一课时要求孩子在掌握了生字的情况下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故事,能明白对方在讲些什么。第二课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内化语言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同桌互相识字
考虑到课文比较长,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难,那么我就尝试着让同桌一起来学习生字。当然在孩子们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任务,并且给的任务不要太多。特别在指读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学得很认真,都想把全部的生字读对,所以他们在各自拼读的时候就读得很认真,尽量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老师再通过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读和认,那么识字教学就会显得很轻松。
2.句式训练“一边……一边……”的处理
经过两次的试教,我发现如果这个句式训练放在第二课时,会让人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流畅。所以我尝试着把这个训练放在了第一课时,在让孩子读句子的时候,我特意设计了一句“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从这个句子的朗读引导到句式训练,过程很自然,也不会突然打断学生的思路。
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结合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第四自然段,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尝试了以读代讲,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孩子知道称象的过程是什么,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整个称象的过程讲给你的同学听。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4.对比法教学让课堂更灵活
前面的两次试教,我都是顺着课文的段落来讲,先讲官员们的办法,再讲曹冲的办法,结果发现这样处理的话就不能很好地落实第三个目标,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曹冲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有了对比就不同了,所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让他们找一找在场所有的人都想了什么办法,这样处理既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官员们的办法不好又可以让学生看出曹冲的聪明。
5.关于指导朗读的思考
在落实第三自然段朗读时,虽然我有分角色朗读,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自然,能用口语化的口吻把对话读出来就没有引导到位。
每一次的反思都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楚自己,让我们以后越走越远。
【称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称象》教学反思11-06
《称象》教学反思10-01
称象的教学反思04-14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2-09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8-25
《称象》教学反思15篇07-28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9-02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1-25
《称象》教学反思(集锦15篇)02-27
《称象》教学反思集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