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4 00:10: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1

  满意之处: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不足之处:

  1、两次的小组讨论,用去了很长时间,在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倾听中互相补充、促进。

  2、学生通过实验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自己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尝试写一写结论,再对比每一组的实验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

  3、课前几分钟时间,可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活在应用,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2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的磁力》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单元的第3课。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3

  平时的每一节科学课,我们都该应该认真地去备、去设计、去琢磨。不要从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限死,就如王院常常说的一样“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明明可以把活动环节设计更环环相扣、更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要常常去动脑筋,把教学环节设计得活泼一点、有趣一点,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去思考怎样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活动效益最优。

  公开课需要试教,也需要试讲。

  21日,我试教了两个班,获得了各种体会。教学设计当中没有想到的问题,试教的时候碰到了就马上解决,那么真正上起公开课来就不会手忙脚乱、挫败感十足了。

  609班的试教体会如下:

  1.电磁铁的基本结构可不可以从PPT腾到板书上,使学生更容易有逻辑地从电池、铁芯、线圈三个角度上去分析哪些因素跟电磁铁的磁力有关;

  2.让学生作出假设的时间要设计得再紧凑一些,教师语言切忌重复累赘,有可能的话,把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磨一磨,准确地去表达。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了。

  3.教师和同学探讨实验的注意点,是不是可以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用PPT温馨提示的方式打出,因此制作一张温馨提示PPT是很必要的。内容是“线圈圈数要变化,变化的差距大一些;电路是短路的,不能长时间连接电路”;

  4.动手实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用电池盒,事实证明,不用电池盒,电路当中的阻力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力更强了;

  5.有些小组遇到线圈绕太少,不能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就手足无措了。但事实上,能吸引0个大头针就是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再增加线圈圈数即可;

  6.研究电磁铁磁力和线圈圈数的活动记录可以设计得开放一些,然后学生多做几组尝试。但是为了从数据的科学性和时间上去考虑,每组重复实验做2次为好;

  在605班上课之前,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但是同样的,这样次试教也让我有所收获。

  605班的试教体会如下:

  1.好的板书设计很重要,怎样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2.并不需要全班控制统一的线圈和铁芯规格,只需要每个实验小组内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线圈圈数即可,这样做实验还是符合公平性的。

  是的,有反思才能有进步。试教和及时调整,让我收获很多,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

  公开课前的试讲,也很重要,也很必要。多次试讲,能让老师对知识点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更熟悉,那么真正上起课来就会信心十足了。试讲让我明确了,哪些地方要切换PPT,哪些地方要使用实物投影,哪些地方要落笔写板书。试讲结束后,罗列出课前准备和上课注意点,让我在实验准备之前和上课的过程可以更从容不迫,自信满满。

  22日公开课,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觉得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前面作出假设的部分,语言还是太琐碎,不够准确精炼。由于602班的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实验,所以他们做起实验来欠积极,总有一种慢热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他们更多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完成活动记录。如果能在先前考虑到学生实际,教师就能妥善地调整实验时间,前面内容引导得紧凑一些,后面给予学生更多的长时探究。对于本节课,在设计上的亮点之处,可以多作一些文章,直白的表示反而凸显不出亮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动动脑筋,怎样用语言、肢体等,把亮点环节设计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更加爱好科学课的学习。强力电磁铁是本节课的法宝仪器,那是不是在视频呈现它磁力的同时,让在座的同学上来试一试,两个同学拔一下河,感受强力电磁铁的磁力。

  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去琢磨的地方,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实验器材,保证学生的长时探究,同时又充满趣味性。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4

  课上下来,没什么多大感觉,学生对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个因素考虑得比较全面,效果还是还是可以的。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研究的策略,通过实验验证。总的感觉,这个课文的教学是非常清晰的,应该是一课比较典型的探究实验课。

  上这课得意在哪里?我认为有三处:1、导入采用磁铁导入,明确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从而联想到电磁铁的磁力可能也有大小。2、两张表格的运用是很经典的,是一种典型的.探究。3、实验操作井然有序,学生投入研究的兴趣很浓厚。

  上这课失意在哪里?时间的把控上是一个难点,这课要完成罗列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同时要完成实验,纪录完实验数据,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教师在调控这课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要千万把握住时间。我尝试了一下,建议导入要快,最好在1分钟内完成,假设的表格要在10分钟内完成,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重点的探究。我感觉这课的重心应该放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关注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高段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

  上这课,还有个难处,电池浪费比较厉害,因为要关注其中一个因素:电流的强度要一样。所以我是让学生带新买来的同一个牌子的电池。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仅当抛砖引玉之用。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5

  本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内容,课本上分为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两课,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两课的内容综合合并为一节课。在完成第一次授课以后,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反应十分迅速,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紧跟了我上课的节奏,因此一堂课上下来,过程相当流畅,我以为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当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研讨时,回过头细细想来,我发现我这堂课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还要再进行改进,尤其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其次是教学过程,可将板块1的课堂回顾和板块2的图片导入整合,甚至可以联系前一节课制作电磁铁时测试发现吸引大头针个数有多有少制造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学生有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可能价值不高,或者难于探究,这时候要选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假设。在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在上课时,事先在给学生分实验材料时就已经替学生安排了他们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的.做法显然对学生的关注更高,对课堂上没有小组选择某一因素这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时,需要教育机智,鼓励学生和我一起挑战一下该因素。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分别让汇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大家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其他学生可能就会要求汇报的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而汇报的学生则会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汇报。通过这一环节以期达到更好的汇报效果。当然,在学生分不同因素实验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汇报时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再说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两种因素都有所发现。

  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当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尝试做一个强力电磁铁。借用周校长的比喻,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要学会刹车,一节课刹车要刹得住。尤其是作为新教师,在上一节课时,由于时间节奏把握不好,往往一节课上不完,这个时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适恰当的地方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教研组一起对我本节课的研讨,让我受益匪浅,上了一节课自我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一起研讨时,往往能发现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6

  《电磁铁的磁力》是在上一课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后,及对“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继续。这节课开始我主要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实验。接着从书上的插图明确本节课所要验证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并交流实验的'注意点。再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现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科学概念的定位

  教参要达成的科学概念是“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考虑到要设计强磁力电磁铁的原因,我在预设中增加了“3、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这一科学概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一概念的增加显然要求过高,目标难以达成。虽然教师在设计中通过反问学生“实验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吗?”

  试图引出“线圈缠绕应从钉帽开始”,“线圈数尽可能多绕”,“用铁芯去吸大头针”及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分别从“用铁芯顶端靠近大头针去吸”和“用铁芯斜着插入大头针去吸”,但由于实验要求过高,学生既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操作也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至从汇报的实验数据上不能得出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电磁铁教学反思15篇02-28

教学教学反思03-22

秋天反思教学反思03-04

匆匆反思教学反思02-16

教学反思05-17

教学的反思12-1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3-25

比的教学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