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18人,学生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都很强,爱学习、爱劳动,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平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收集相关的资料。
3、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对知识和生活的体验。
4、充分发掘课本资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一是成长中的新问题;二是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三是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四是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课文中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战胜的对象,呵护和关爱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等观点。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篇课文的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
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优等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方面较差的有百分之三十。本班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发言不是很积极,有几个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作业也是经常不完成。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需要老师细心加以引导,耐心细致的工作,是这些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内容。教材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体验、技能的获得与知识的积累。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教材一般呈现的是探究性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通过人物、情景 、学习用的资料、学习中的议论、学生学习笔记、日记等,将内容逐步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参与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材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养成、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积累。本教材安排了科学技术与人类 我们热爱和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进生活的舞台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技术与人类”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学习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了真理敢于献身的伟大品质。通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一定得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和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习惯。本单元编排了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本单元伊战争导致国家贫困为线索从我国近代遭受外国侵略,到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到人们为追求和平而做出的努力等内容明确的阐述了“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为和平而努力”的主题,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侵略,以及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和平对人民的重要意义。教材编排了灾难深重的中国 人类渴望和平 愿世界更加和平与美好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分别从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走出国门增进与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再到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党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措施,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变感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仪式和社会责任感。教材编排了春天的故事 中国影响着世界 和谐发展的社会 共创美好明天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本单元从关注学生自身生活入手,阐明小学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生活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当中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明确健康的真正含义就是身心健康,了解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激成长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学会珍藏自己与他人的友谊。教材编排了让健康伴我行 用法律保护自己 成长的轨迹 永恒的记忆四个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创造的`潜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掌握必备的社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侵略给人们带来灾难,我没问你要热爱和平并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中国的文化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应该健康成长并未做过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你照顾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计 划 进 度
1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2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3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6 灾难深重的中国
7 人类渴望和平
8 复习
9 期中考试
10 愿世界更加和平
11 春天的故事
12 中国影响着世界
13 和谐发展的社会
14 让健康伴我行
15 用法律保护自己
16 成长的轨迹
17 永恒的记忆
18 复习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本人决定以课本为导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教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向社会、学校、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本册书共由三个单元组成——“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们热爱和平”。主要是引导学生接触有关世界古代的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内容,体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继而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既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充实教学内容,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4、拓展教学空间,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 课 题 | 课 时 | 周 次 |
一、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 | 1、文明的发祥 | 5 | 1——6 |
2、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 | 3 | ||
3、文明的交融 | 5 | ||
二、面向世界 | 4、世界人民手拉手 | 2 | 7——10 |
5、站在国际舞台上 | 2 | ||
三、 我们热爱和平 | 6、战争与和平 | 2 | 10——16 |
7、铸我长城 | 2 |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
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教材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选择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每一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4、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 2月25日上课
2.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3 .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4 .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5 .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网络连接你我他》 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7 . 《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8 . 《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9 . 《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清明节放假
10 . 《许多物种消失了》 1课时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11 .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 .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期中考试
13 .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国际劳动节 放假
14 .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
15.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我的这6年》 1课时
17. 《我的这6年》 1课时 《去中学看看》 1课时 端午节放假
18 . 《我们的毕业典礼》 1课时 考核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他们大部分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同学之间斤斤计较,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课上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几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懂得珍惜时间,更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我们将以勤俭、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等为教育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德、智、体、劳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能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至第四课为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课至第八课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九课至十三课为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目标
第一课至第四课:懂得在学校生活,首要的一条道德规范就是必须热爱学校、班级集体。要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与同学团结友爱,热爱科学,勤奋好学,勇于创新。
第五课至第八课: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心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九课至第十三课: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学措施:
(一)备课环节;
备好课,是思品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去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学文名理,落实到行动上,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解课文时,要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上课环节:
1、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理观点,谈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相互探讨的同时,达到共事,有理论上落实于行动上。
2、在教学语言上,力求凝练简洁,启发学生去读、思、说、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提倡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通过教师指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注意及时反馈,围绕课后练习题进行判断辨析,强化导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4、要重视课后实践活动,教师要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力求活动精心设计,讲求实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第二周第二课朋友之间
第三周第三课学会和谐相处
单元小结
第四周第四课只有一个地球
第五周第五课我们为地球做什么
第六周第六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单元小结
第七周第七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第八周第八课放飞和平鸽
第九周第九课我们手拉手
单元小结
第十周贵州常见的灾害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一起来防灾害
单元小结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成长足迹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临别感言
单元小结
第十四周实践活动
第十五周复习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旨在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以少年们感兴趣和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一起走进社会生活,逐步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让他们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引领他们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上下册教材各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系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建议
1、恰当运用对话教学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2、组织多样活动形式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3、合理使用媒体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隔海相望》一课,可穿插最近台湾岛内的局势;教学《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可穿插最近地震、泥石流的发生对人类的危害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
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
6、积极实施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三、教学进度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
一、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 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十. 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
一 、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平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足迹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习 10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共48名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4
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 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
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22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4-04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04-26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27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8-27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11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5-12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22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