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对学生的语言、情感的领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当前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朗读教学不再适用,阻碍了学生朗读情感的发展,对文章内容的思想感情也不能真切的体会。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得朗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的朗读时间与机会较少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则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朗读时间被占用[1]。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留出的朗读的时间很少,也没有单独的提供给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机会,朗读教学通常只是一种敷衍。
2.学生缺少朗读的兴趣,教师指导不合理
朗读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部分教师的朗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发挥朗读教学的真正作用[2]。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教学过程非常的笼统,学生并不懂得有感情的朗读的含义,也不明白朗读中要使用的具体的语气,朗读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整个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是被动的,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不能用心去感受朗读内容中蕴含的情感,这样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读或者乱读的问题,不利于朗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1.增加朗读教学时间,教师示范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得过多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因为教师讲解的内容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都是被动去接受的,很难形成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过程中只是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及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进行示范朗读,教师的示范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学习形成一定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之前,需要先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及内容进行整体的理解与感知,在准确的把握其主要情感的基础上,再在课堂上进行泛读,对学生有效地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启发,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2.创设朗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佳推动力,要想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首先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3]。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程情境的创设去达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其中。合理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朗读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在《丝绸之路》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对文章中描写的丝绸之路不了解,不利于其对文章描写事件及景物的想象与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当时繁荣的景象。学生通过观看形成基本的影像,在文章的朗读中就会浮现以前商贸、文化的繁荣状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深入的感受文章的魅力。
3.提高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完全是因为语文课要读,多半是讲课文之前读一遍,讲的时候,讲到哪里就让学生读到哪里,讲完课文后有时间多了没事做,就让学生读课文耗时间。至于学生应该怎样读,那是不说的,读得怎么样,那是不管的。这种安排,学生越读越厌读,甚至厌上语文课。课堂教学中不能讲朗读当做是点缀或者任务任务,而是应该认识到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提高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结束语:在今后的课堂朗读教学发展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朗读,对朗读内容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朗读技巧,也可以创建课堂朗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xx,05:108-112.
[2]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3]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xx,04:13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趣的故事能够将学生思维活跃性有效的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受到较大的启发,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以后,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②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在情绪较好的状态下将新知识所接受,同时,能够实现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境地;③古诗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攻破,使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更加深入。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其能够促使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想将古诗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确保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选取合理的故事情节作为课堂的情节。通常情况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故事的真实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取的故事必须确保其真实性。所以,如若讲述的故事与原本事实不符,学生就会出现质疑,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所以,为了预防此种现象的再次发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故事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有效的把握。
(二)故事的趣味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用故事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以此实现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的目标。这就要求选取的故事必须有趣、生动,另外,还需要具有新鲜感,猪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故事的针对性原则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选取的故事必须要与课文中的内容保持统一,不能存在脱节的现象,所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述,才能根据故事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教学。为了促使故事具有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使学生对学习意识的培养,与课本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文中将故事找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应用的措施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以外,还能够对整个课堂效果起到促进的作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日常生活中对故事素材进行提炼
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故事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对故事情节进行提炼,尽量将故事教学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与课文中寓意相关的故事,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故事导入:同学们,老师家的家乡中有一个很美丽的小河,河里有很多漂亮的小鱼,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家家都有了钓鱼竿,每户人家便拿起钓鱼竿去钓鱼,后来,鱼儿渐渐少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鱼一条也没有了,后来人们再钓鱼的时候,钓上来的只有臭袜子,同学们都笑了,老师随后又问:“同学们,这样的做法对吗?”学生回答:“不对”。教师又接着说,那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村庄也是这样,现在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下吧。这样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故事,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将学生较快的引入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中来,能够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整体有效把握。
(二)根据学生的表演,将故事中的净化进行提炼
教师在利用故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可以创造性的将教学资料了解清楚,在采用教材时,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对课堂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才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时对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及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与掌握。因为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为强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故事性教材进行有效的融合,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精心的编制成一个剧本,以此让学生表演,学生根据自身的角色能够将故事中的人物更好的表现出现,对文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表达。例如,在对《渔夫的故事》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有效的讲解以后,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兴趣、表演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选取一名小组长,让各个组员对表演角色自行确定,并叮嘱学生课下进行多次的练习,争取将课文中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再次展现出来,最终以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表演,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性的不断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将故事情境构建
通常情况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活泼、爱动,其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比较强,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却不是很高。所以,学生很容易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失。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故事的情境进行构建,这样能够将声音与图像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进行有效的吸引,使其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故事情境中,这样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例如,在《将相和》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房子的图片供学生进行观看,根据图片中的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心意图进行更加直观的体会与理解,所有事情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必须亲身经历才能有发言权。
(四)鼓励学生多读、讲故事,促使其爱上语文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故事的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锻炼,促使学生归纳总结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不管何种方式,长时间采用都会造成相关的效果,小学生也一样,所以,教师不仅要讲故事以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下多读故事,并将自己认为的好故事讲给同学听,这样的方式除了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锻炼以外,还能能够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断增强,读故事与讲故事是小学语文故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了将学生内心中的真善美因素进行有效的激发,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好孩子》、《棉花姑娘》等,不断丰富学生的故事积累,随后选择一节课,讲述自己认为最好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这样除了能够对学生的口才进行锻炼以外,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使学生渐渐爱上语文学科,最终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五)采用课文延伸方式将故事资源进行开发
通常情况下,根据故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延伸,对故事资源进行开发。在写作文时,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自行编制故事,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促使其更好的发展,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故事教学的乐趣。总而言之,基于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课堂的主导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故事教学法充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由教师进行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一、经典引领——唤醒孩子本真
现今社会是上存在的诸多功利心理,对幼小的儿童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现今的学校教育趋势。如今一些学校教育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教学过程缺少了真、善、美、智慧与爱等非智力因素的渗透,缺少了对学生自身个性发挥和潜力挖掘的积极性,偏离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还没有探明,但教师重点应放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上,纠正偏离了正确转道的学校教育。那么,面对这复杂、变化中的实际,如何来提倡智慧与纯真并存的课堂,打破功利思想的束缚呢?那就应该唤醒儿童的本真,唤醒教师尊重生命的本真。
特级教师周益民在讲学中就曾进行过经典文化的诗化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了诵读经典的文化氛围,使孩子们徜徉在中国经典的文化情愫中,尽情展现儿童的童真。如周老师在《童年的月亮爬上来》这一主题阅读中,就以中华古典文明现象为切入点,组织了一次童真化的经典诵读课。我们先看周老师的选题:月亮。这一话题是中国的经典内容。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里,月亮这一普通的宇宙星球被古人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既可抒发心迹,又可寄托愿望。月亮被无数的诗词歌赋所描写、引用,甚至被演绎成流传千古的神话;月亮成为人们向往的希望之地,成为人们寄托理想的载体。虽然月亮更多是为成人所引用和理解,但生活中,月亮更被赋予了母性的颜色,富有童话的光泽。在儿童的眼睛里,月亮是诗,是梦,是可以对话交流的。这种合理的统一使月亮的童谣童诗里生成了儿童对文化的构建。于是,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构建了自己的月亮印象。其实这样的文化构建,不只是简单的经典传承和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启发,一种心灵的滋养。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美妙的月亮世界,抒发了自己的心灵感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满足。教师应在引领孩子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及时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更好地走好未来的路。
二、语文阅读——感受心灵真实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多地分析课文结构已消融了孩子的兴趣;如今,机械的模仿训练,仍然充斥着孩子的语文学习;他们没有闲暇去读喜爱的书,没有精神的洗礼。背诵、积累、分析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头号大事。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似乎没有发现,语文的学习其实需要在一种平静与闲暇之中才能完成,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摆脱我要去记住的桎梏,追求心灵的一份真实,让自己回归到阅读中,去感受,去领悟,才能念‘文本’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孩子的兴趣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以理性及感性交融的视角去关注,才能真正激起孩子对文化的渴望。
当兴趣产生后,没有了阅读的欲望,于是,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成了我们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另外,作为教师,仍需加强方法的引导。以同一种方式去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也是当前的学生阅读中的问题之一。实际上阅读的种类是各种各样的,依据阅读动机和读物性质的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探究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我们应根据不同读物内容的阅读目的,引领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三、智慧召唤——构建童话世界
在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文本中来,在反复研读中生成智慧。所有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智慧与情感,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语句表达,才赋予了文章以灵魂,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将这种艺术魅力传授给学生,使之传承下去。所以,教师要首先从文章中有所领悟,得到启迪,然后再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更有益的语文信息,使学生能够学中质疑,学中思考。在质疑中产生智慧,并独立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疑问,理解和体会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当然,这种自主构建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因为儿童并不具备自主构建体系的能力。所以,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课堂生成、问题设计都很重要。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许会自我领悟,这是一种本能的直觉;学生也会经引导后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这就是引导;学生也许需要告知才能知道课文内容,这就是指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的阅读时,要学会倾听,学会发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去引导、激发、点化、启发。在语文的阅读中,为什么需要教师?正是因为文本中作者构建的智慧文本,学生没有能力悟透,才需要教师带领孩子们去感悟。
阅读,只有阅读,才能打开儿童心 灵的一扇扇窗;只有关注儿童的心智, 才能走进真童本。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语文学科,对于尚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注重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有助于他们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有助于他们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将其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在教学当中,还要积极获取家庭的配合,由此制定出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小学;家庭;课堂开放日;交流;家庭资源;观念
通过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的形式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能够在教学中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能够有效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对其教学进行优化,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切实落实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又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最大化利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教育资源。
一、采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很多错误的观念会出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比如说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孩子的衣食住行则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内容,至于孩子该接受何种教育、学习成绩如何才能够得到提升等问题都应该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除此之外,很多家长还会运用传统教育眼光看待孩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进而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发展。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孩子的良好教育需要以其工作作为根本保障,所以相对而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当中,与孩子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由此逐步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导致不理解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以课堂开放日的形式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家长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孩子,还能够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在开展《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对该文章进行学习,家长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使其对分享的含义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认识。该文章主要是教育大家懂得“劳动是幸福的根本,为了能够做出有益人们的事情,有必要做好自己的义务”。该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所带给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幸福的真谛。
二、对家庭资源进行充分了解,获取家长的认同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资源,并以此为导向开发家校合作课程,对其家庭资源库进行系统构建,由此促进家校共育有效性的提高,这对于服务语文家校合作共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对其语文教育宗旨进行明确。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家长愿意主动支持基于教育课程改革,除了课程观和教学观可以作为主要的宣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人才观、教材观以及评价观等方面核心思想的宣传,既可以通过开放语文课堂邀请家长观摩教学,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文学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是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与家长保持稳定且长期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建议和意见进行有效收集。比如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了解家长的意愿,便会运用调查表的方式让家长进行填写,但是这种模式缺乏有效的主动性,为了能够改善这种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寻找并解决家长所困惑的语文教育问题。诸如,家长通常会监督子女背诵语文课文,倘若学生不能够顺利记忆课文,那么极易对家庭休息时间造成影响。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对其遗忘曲线规律进行摸索,并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助于学生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能力培养的训练等等。由此可见,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协助态度。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家校共育的成效,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其家校共育操作的实际性和可行性,避免家长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从而获取家长对其教育观念的认同,使家长的合作意识得以唤起。很多方法都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注重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彼此合作科学地对其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践教学进行摸索和探究,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使其所制定的教育策略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栾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2]王建青.论家庭教育对语文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xx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三 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 教学用语要简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简约并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是快乐的,能够带给学生享受,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而不是将语文学习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完成,这样一来,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提高。那么,实施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一、互动教学的实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同时又活泼好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课堂更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而应该成为学生彼此沟通与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实施互动教学,一方面能够迎合新课改提出的生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其中,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淡化角色意识,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己只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布置一些诸如讨论、分角色朗读、游戏等互动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融入其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且能够完善师生关系。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范读,而是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由学生自愿挑选角色,担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妈妈的角色,而我担任旁白部分的朗读,这样一来,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朗读任务,配合默契,也使朗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带有新奇之感。
二、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成功的导语能够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并且为这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导语设计时,教师要格外花费一些心思,选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首先,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充分了解,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其次,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些充满趣味的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最后,夯实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例如,在讲授《借生日》这一课时,为了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小礼品,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答对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神秘礼品。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在提问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但对于第二个问题,知之者甚少,寥寥无几,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三、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简单来说,一堂语文课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组成的,巧妙设疑是教学的关键,而如何让课堂提问充满趣味性而又有意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课堂教学,则需要老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在设置提问时,应该让问题简练精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服务于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教学内容其精髓,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出来,自然会活跃课堂气氛,成功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分别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双手有什么特点?是谁的手呢?(2)这双手做过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兰兰家看一看好吗?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呈递进关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此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将目光从自身转向学生,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主动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解决,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才能有问有答。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热情永远高于他们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原本就是解放天性、释放自我的年龄段,如果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将二者合二为一,那将是再完美不过的一件事情了。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妨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在比较枯燥的复习课上,我常常会在课堂的中间部分插入几分钟“打气球”环节,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随机打出去,再由学生之间互相传球,被气球打中者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参与其中,学生也玩得很开心,这个游戏也成为我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个人的发展考虑,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也会拥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不断完善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论文第二篇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平台,为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阔了空间。熟练掌握多媒体使用技术,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对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使声、像、图、文与听、说、读、写融合为一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学习兴趣的激发心理学研究实践证明,小学生富于幻想,天真浪漫,有着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与兴趣,这一兴趣的存在推动了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感知能力,教师及时诱导与鼓励,表扬为主,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喜爱事物的研究欲望,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2.学生情感的激发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需要一定的联想与想象,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去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突出了这一价值,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巨大的情感磁场,创设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身临其境,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一边观看录像,一边自己阅读课文,把图片与声音以及视频融合在一起,呈现立体显示,学生被带入感官世界,实现课堂最佳氛围,学生在内心深处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碰撞出灵魂的火花,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的思想修养。
3.学生美感的激发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以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信息,有声的画面,生动的形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直观内容,直观效果,直接感知材料,学生轻松进入语文所描绘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现实性”的展示,视觉与听觉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美感,有助于在积极乐观的情感中得到更多的“心灵鸡汤”。
4.学生视野的拓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节省了时间,打破了一节课四十分钟的.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包罗万象。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有更多时间备课。鼠标代替大部分板书,轻轻一点就ok了,重要的问题可以重复再现,无法表达的大屏幕可以显示;直观形象的特点,有的内容不需要详细说明,学生观看后一目了然。因此,有的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极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个性。在四十分钟内拥有更多的知识,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扩展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诸多领域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走出课堂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注意事项
1.不断研究,引入适当,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必须科学合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实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走形式。因此,为实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课前做好三步准备写好课前教案,按照新课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实施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与方式;按照教案有计划、有步骤制作多媒体课件,绝不能不加思考下载现成的课件,要有效地发挥发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2.结合内容,精心制作,不能拿过来就用不容置疑,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的。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明确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学领域的根本目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复制品,简单的教学内容,浅显的知识讲解,没有联系的使用,多媒体使用价值不能真正发挥;盲目使用多媒体,不该使用的也使用,没有针对性,不能有效展示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因此,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标准应该看其是否实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率,是否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善与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使用多媒体使技术技能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与发展。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无限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时代潮流,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身使用技能,创新语文课堂教育模式,提供有利的平台与空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宝举.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4.
[2]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3]金春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互动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的影响作用。基于此,以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的对策,旨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去,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互动目标分析
1.1师生情感的相融。
小学生在学习的初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师生的情感相融不是体现在小学班级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层面,而是具体地表现在班级师生之间感情的流露与他们的共鸣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们在富有意境的氛围中培养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努力吸收知识。
1.2师生信息的相通。
信息的相通即为班级师生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班级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教学下,获得文化知识,而语文老师通过班级学生来获得具体的'反馈,了解本班级学生们的实际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对课堂语文的教学方案及时作出相关调整。
1.3师生思维的相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思维相接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师生的思维相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思维的相接,广大老师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以适当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
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就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教师过度追求师生互动,整个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很多教师都喜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施,但是在活动的选择上以及实施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参与进去,部分学生"不买账"。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其制定一定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内容[1]。但是,教师制定教学活动后,不能有效掌握每一位学生,四人小组可能只有两人在进行讨论,而另外两人在走神做小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下来,看似比较活跃,学生比较放松,但是教学效果甚微。
2.2过多提问。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态度来选定教学方式。就现状来看,在实现师生互动这一环节上,大部分教师都选择提问。但是提问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问题多而不精,教师就是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的提问,无论题目具不具备思考性、创新性,在提问后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看似师生交流良好,但是学生完全是亦步亦趋跟随在题目后面,失去创新性、主动性[2]。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般会怕学生答不上来,提问的学生就是成绩比较好的,对于成绩稍微差点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进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和我完全没有关系,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是进行全体提问,很多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有的学生就给出答案,影响其他学生思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教师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主要是在学校的教室中进行。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授课中具体完成的。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前的导入时,语文教师们可以课前早几分钟来到上课的教室,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与班级的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沟通,通过询问班级学生们课前具体准备工作情况,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旧课的理解掌握情况,也从侧面唤起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的兴趣。这一方面帮助班级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角色,另一面又拉近了班级师生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基础保证。
第二,在小学语文新课进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们也要充分注意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启发,更包括技能型的也包括人文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味地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锻炼、获得价值观的一个过程。某一节具体的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请班级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发现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的增长点,以此来生成新的相关课程,这都在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对于自我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班级的师生共同成长。
第三,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其主动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开放性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3]。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接触一些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给学生传达一种"原来老师和我们一样啊"的意识,使其在内心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总结:师生互动其实质就是具体发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以及全面性、双向性的小学班级师生之间互动地新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又是生成式具体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从《变色龙》与《金蝉脱壳》两课教学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夏菲.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3]房磊,张中敏.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设计及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也逐步增强,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也能够达到运用自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应看到,一些教师对于信息化手段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利用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板书为主。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小学配备了信息化的教学设备,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致使设备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教学手段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另外,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没有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得信息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中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效率,以更为丰富的展示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具有先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应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师设计、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以及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1.转变思想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信息化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上,还体现在现代化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紧随时代的步伐,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以发展的视角了解和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汲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当前,网络及各类应用软件将全球连接为一体,实现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语文教学大纲,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与选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古诗词作者的简介、社会背景、诗词意境和名家解析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诗词中所传递的意境和思想,如视频、音乐、Flash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直观的视觉教学体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语文备课小组应鼓励和提倡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信息化水平。同时,教师之间应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配备齐全信息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提。学校应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加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努力营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和拓展教学新方式,使信息化教学成为主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允许学生使用和操作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操作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在家庭中已经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微信、QQ群或者微博的方式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的效率,使信息化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分享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5.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课题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评估和培训,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较大的教学压力下进行信息化技术学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有必要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评估和培训。学校可以从整体和个体出发,了解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然后结合学校信息化环境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例如,在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开展设备操作和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增强教师的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可以采取校际合作或校外专业机构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姜文英.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51-52.
[3]陈华芳.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26-127.
[4]李欣.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人文价值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这样,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就是老师们研究实践的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倾注仁爱之心,耐心养成“正当行为”,静思中入情入境,能够达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人文价值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入手,主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倾注仁爱之心
塞斯亚·赛·巴巴曾说过:“你可以通过仁爱学生来教学生学会仁爱。” “仁爱”是重要的人文价值。我们的语文书里,有很多课文都渗透“仁爱”教育。我们可以在传授学习方法之余,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窗前的气球》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科利亚的同学关心、关怀之情,从而体会到要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中,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自学导航”,让学生思考: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气球?这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认识到要为有困难的人送去自己祝福。在合作学习这个环节,我就引导学生发现科利亚心情的变化。一开始,科利亚独自呆在病房里,觉得“真没意思”,当他看到窗前的气球,“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并高兴地笑了。科利亚心情的变化,原因在于同学们的“问候”和关怀。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运用了静思,学生安静地闭上眼睛,专心地听我朗读课文,再一次走进课文,感受深刻的友情,明白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有仁爱之心。
就这样,学习了这一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的课文后,我能感受到学生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表现更明显了。看,小年同学即将要呕吐了,小恩马上拿一个小桶给他;小朱流鼻血了,同学们争着送纸巾;小聪忘记带笔盒上学,大家连忙把自己的铅笔和尺子递给他。我越来越欣慰,“仁爱”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班集体更温馨、更和谐,学生更融洽。
二、耐心养成“正当行为”
“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必须具有辨别力,因为在判断错误行为时必须要用到辨别力……切不可让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塞斯亚·赛·巴巴
“正当行为”是五大人文价值的其中一个,它包括:礼貌、整洁、尊重、责任感、服务、勇气、义务和自我控制。这段时间,我着重帮助学生养成“正当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课堂上有时很难做到“自我控制”。看,A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着尺子和铅笔,头也不抬,把自己置身于课外;B同学则神游太空,眼睛没有焦距,尽情地发呆:C同学手舞足蹈,兴奋得很,自得其乐。这些情景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严重影响着学习。我分析,这是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控制。虽然他们都清楚课堂的要求,但控制不了自己,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头“拦路虎”,让他们做到“自我控制”呢?我充分发挥了赏识和批评教育。当他们专心学习时,我就给予大拇指和赏识的眼神,并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控制”带来的好处。当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时,我只有不厌其烦,不断督促,并借助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互相提醒。一些可恶分子屡教不改时,只能在课后继续教育,并采用“补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别人玩耍时补回之前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正当行为,让学生渐渐具有辨别力,尽量不出现错误行为,不让错误行为影响自己,更不能因为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
三、静思中入情入境
静思,是一种让师生在短时间内放松的技巧,也可以用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静思也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调整,通过静思可以让情绪平和。想象静思是很常用的一种静思方式。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首小诗。两幅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鸟的快乐、活跃和勤劳。“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主题。课后男孩的思考:“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耐人深思。
课堂上,播放一段鸟儿在森林中鸣叫的轻音乐,孩子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我就轻声描述音乐所展示的美妙画面:清晨的森林,雾蒙蒙,可爱的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太阳出来了,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不停地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多么惹人喜爱的鸟儿呀!多么美好的清晨呀!孩子们用心倾听着鸟儿那美妙动听的声音,感受着舒缓的乐曲,似乎看到了诗歌所描述的情境,看到了快乐、勤劳的小鸟,爱鸟之心油然而起。这样,“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人文价值观念就悄悄地在静思中进入了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课文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的进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年版。
[2]杨爱粉。以生为本 努力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J]。科学教育,20xx,(11),126。
[3]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并强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诵读教学十分重视,指出诵读能够加深学生的领悟及体验能力,要鼓励学生诵读,发展学生语感。小学阶段是发展孩子记忆力、学习能力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增加诵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传统诗篇的了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诵读教学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及学校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于是教师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小学课堂一节课40分钟,而诵读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由于时间的限定,诵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诵读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过渡环节。
(二)诵读无目的,且朗读面窄
小学语文中的诵读主要分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形式,学生仅仅因为诵读而诵读,没有目标,缺乏目的性,且教师不重视诵读,未进行引导,因此难以达到诵读的效果。教师往往重视班级学习好的学生,个人读的形式普遍,多数学生难以进行课堂上诵读,只是被动地作为听众,学生得不到诵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诵读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诵读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念”,学生对课文不了解,难以掌握文章的情感,忽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大禹治水》中“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一句的诵读中,学生仅是齐声念完,而忽略了其中的情绪,应用悲惨的口吻诵读才更加富有感染力。
二、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应选择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阅读上,都应该寻找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并且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国地域辽阔,方言无数,小学是最能模仿的阶段,教师发音尤其要标准,语调一定要是普通话。语文老师应在朗读课堂上,严格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
朗读可以使学生走进文章,语感就是学生朗读时的直觉。只有不断地反复朗诵,才能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启发,对文章中的意境切身体会,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在朗诵的过程中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三)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出口成章需要的是大量语言的积累,只有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下,才能活学活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内作品,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文章整体不同的语境与语言的运用,在文章材料中领悟规律,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到美的存在,切身体验美的感觉,进而从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都知道,小学语文中,大多数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教师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从朗诵中体会感悟文字的力量,更能唤起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进行诵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专心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于诵读文章,真正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二)领悟文章的情感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程度,对文章有着深刻的情感,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情感进行透彻地分析,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中开展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达到默契的进入,有了对文章的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加强范读的引导
小学生对于情感的感悟不强,诵读出来的文章没有丰富的感情,教师只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发出情感的阅读,效果不佳。教师需要自身带情感的阅读文章,引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世界,这样学生的感悟才能深刻。
(四)指导朗诵的技巧
学生的兴趣激发、领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加强范文的引导和指导朗诵的技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朗诵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指导朗诵的技巧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富有感情的阅读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停顿和句子的转折,是朗读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地方,把握不同的文章节奏和语速以及情感是特别重要的。
(五)合理定制诵读时间
学生每天都有空闲的时间,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设定每天诵读的时间,也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定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喜欢诵读的文章内容也会有所改变,但是读得越多,读得效果就越明显,每天定制诵读时间,需要学生根据个人自身设计,比如睡觉前的二十分钟,或者每天早上的二十分钟,这样的计划都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会发现在诵读文章上有显著的提高,也为语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诵读能力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轻松不少,在小学语文课中,诵读势必要成为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诵读课程,尽管诵读课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诵读能力,重视文章诵读,已经是当今语文课中不可忽视的话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情境创设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挂图或者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种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或者插图的教学媒介,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情感与课堂的氛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知识的触动与震撼,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并且能够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获得知识的启发。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升国旗》一课,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完成教学任务,识记字词,背诵课文,对国旗有个初步的认识即可。但是我认为深入一步,对他们进行入校后的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是个很好的时机。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有关国旗在各种场合出现、升起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五星红旗的注意和兴趣,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灌输五星红旗的深刻含义,教导学生应该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并引入课文的原句“国歌声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引导学生向国旗行队礼和注目礼。此时,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我立即创设情景,国歌响起,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看到一个个小手举起敬队礼,童稚的眼睛里流露出对国旗敬爱的神情。我深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二、积累经典名言警句
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名言警句或者格言,不乏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题材课文中发现一些用词精炼、文情并茂、意味深长的名言佳句。通常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只要看文中的一条经典语句就能得知。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言佳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文笔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还富有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因此,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课文时,应重点分析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并结合文中的其他资料,再进行重点讲解。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人民服务》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历史名句。除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外,进一步拓展,提升到“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育学生活着要有意义,要有价值,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让学生初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除此以外,许多名言名句本身就折射出德育的光辉:珍惜时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对待学习要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业精于勤,荒于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抒发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情感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歌颂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母爱深重的恩情,情真意切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立远大志向,坚强意志的“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当多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并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启发和开导。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自由地吐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课文思想教育的感染。比如在进行以“善于合作的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体现合作的例子,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比如有接力赛跑、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项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学工程。语文教学只有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把握,同时让学生能走进教材,也能走进生活,从而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地域广大的农村学校却没有切实实施。由此,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应更好地对农村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思想
所谓新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更新,摒弃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同时要吸收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思想。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转变那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譬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主体,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等等,从而接受将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思想。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比如,在识字1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而教师从旁指导。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来看,农村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及城市的学生,故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有效的学习亦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这也是新课改进行的一大难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大量阅读书籍、通过网络等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素质。也只有这样方能促使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三、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农村大部分学校里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所接触的人或者事物均具有局限性。大部分学生只能是通过教师、课本等一些途径了解世界,故而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故而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像通过多媒体技术、电视、报纸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或者事物。如此一来,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譬如,在《航天飞机》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播放关于航天飞机的新闻视频等,促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新课改的这次机会,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