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实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一、克服消极心理
1.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要降低要求,让学困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克服逆反心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在初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二、克服学困生的畏学心态
1.以教师亲切自然的表情,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使学生同样以轻松的心态、积极的情感去面对知识;教师满含期待地凝视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用眼神去告诉他“相信你,肯定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惊讶中略带提醒的表情,使学生及时摆正听课时“掉队出轨”的思维;教师提问时神秘莫测的表情、总结强调重点时严肃认真的'表情……教师亲切的面部表情会不断地给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数学学困生以无声的鼓励、信心、诱导、鞭策,创设营造出一种最佳的心理情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用自己的热情去引燃学生创造的心灵之火,传达非语言信息,解除学困生对上课的畏惧.
2.以分层次书面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对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不但能巩固“双基”,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A、B、C三层:A层:识记,理解基础知识,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B层:掌握双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能够自主学习,超前学习,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上三个层次书面作业,不指定哪些学生做哪个层次作业,而由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号入座,自由选择各层作业.这样既可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即使学困生也会去做C层作业.有些基础相当差的学生,当他选做A层作业,看到发下来的作业本上有鼓励评语或“优”时,内心感到无比欢欣,觉得自己学到了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尖子生来说,他们也能“吃得饱”.这样,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得到落实,学生课业负担得到减轻,使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解除了学困生对作业的畏惧.
三、以情动人,恢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努力都能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规范地要求他们,坚决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情绪会高涨起来,老师的关怀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对老师有了信任,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综上所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并非一种两种,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帮助学困生,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注意他们,而且在生活中也要有意注意他们,讲究方法地多关心他们.愿与广大同仁协力同心去探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转变学困生,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目前,一些数学老师只注意认知目标的落实,忽视情感目标的教育,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缺乏顽强的毅力及独立思考的精神,师生关系疏远;另一方面,虽然思想上重视了情感教育,但苦于情感目标不可能像认知目标那样具体落实,且也没有易于操作的情感评价标准与方法,不知从哪些途径进行情感教育而陷入困境。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情感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而当受到情感激励时,可以发挥其能力的百分八十至九十。但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也有些教师将“情感教育”、“激发情感”异化为教师“传授之道”的技巧。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为此,我根据布卢姆有关情感领域的理论,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着重研究了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拓展教材内容,增添情感色彩,唤起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个别情况,实施诊断评价。第一,可以通过起始课帮助学生树立近期目标及未来远大目标,鞭策学生为了达到此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第二,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发挥榜样效应;第三,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进行情感处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发展自己。
1.利用数学史料,激发数学情感。丰富的数学史料,常常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数学背景材料,海王星发现的故事;希伯斯为发现无理数而献身的故事;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梯形证明勾股定理,至今世界上四百多种证法。著名的数学问题及数学中的趣闻轶事,使学生获的`榜样作用。
2.揭示数学价值,渗透数学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的内容设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问题,恰当的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优化教学系统。例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如果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概念,八年级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生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或小于平均身高?学生感到数学课堂还有那么多自身息息相关,于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好.
3.展示数学美,丰富数学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有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只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数学中也有美比如有字母表示数字,将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就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志教授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例举报幕员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些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二、端正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节学生的情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学生的情感。
教师必须将这些数学素养渗透到点滴的知识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评价。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例习题进行教育。如,学习有理数后,要强调细心,不要发生因粗心掉负号而改变了数的性质的现象;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利用书中习题,说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义;学习“统计初步”时,介绍本章多与数据打交道,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但它的实用性很强,因此要认真细致,马虎不得。另一方面,可用因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来佐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持续学生的数学情感。
1.要养成学生按时预习、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先感知教材内容,为上课更深刻地掌握目标内容奠定基础。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作业独立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掌握目标情况的质量。
2.要养成学生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调节好无意注意,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氛围。
3.要养成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民主地位,平易近人地对待每个学生,为学生大胆提问创造和谐前提。其次,要教育学生只有“问”,学习才会进步。
三、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通过恰当地途径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1.加强直观教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逐步向抽象过渡。如几何第一册的彩页“北京立交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模型”等几何直观图形。其次,教师要充分制作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直观理解。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时可制作其直观演示模型,让学生理解若一图形绕其中心旋转180°后能与原来图形重合,则它为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时便能回忆起直观演示时的情景,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答案。
2.精心设计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既做到把握时机又做到难易适中、精练明确。如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问:怎样图形中的角度是180°?学生很快回忆起平角的度数或平行线下的同旁内角的度数和,为将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一对同旁内角扫清了思维障碍。
四、磨炼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深化学生的情感
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调节自己的外部行动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好比登山,只要有毅力与恒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事迹。其次,要热爱学生,采取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的评价方式。当学生学习有进步时,要大力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帮助。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学习的情感进行巩固评价,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主动性都能得到同步提高,这样去探索教师就会改变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传递的状态。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前言:
基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提出了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计划及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数学知识掌握量,使学生能够发挥出最好的自己,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 分层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分层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分层教学法更加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将个体之间的差异作为数学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素质教育中呈现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特点,解决了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与现阶段统一施教之间的矛盾,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分层教学法能够使教师认真考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制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能够不断丰富自己,提高分层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2.1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特点进行合理分层: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储备量、逻辑性、系统严密性、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按照班级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势必会造成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缺少数学学习的动力,影响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发展,同样,按照班级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制定数学教学计划也会影响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发展。
2.2 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会严格按照目标执行,因此,合理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就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与特点的不同进行目标分层,合理设计不同学生的目标难度,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基础的数学知识,更要鼓励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目标,尽可能多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例如,为学生制定《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时,应该先考察班级学生数学掌握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其认识到圆、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以外的知识,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掌握量不多的学生制定基本教材内容这一教学目标。
2.3 实施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分层:
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分层、目标合理分层,要为班级学生实施课堂练习分层与课后作业分层,实施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分层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为学生安排不同作业还能够避免同学之间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布置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x+3=5”等,实现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分层。
2.4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层:
传统评价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只基于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传统评价方法使数学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兴趣,影响学生发展和学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分层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与努力程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评价分层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实施激励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使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与班级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带领班级学生学习进步,使其积极参与到班级学生的评价之中,可以为班级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动态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学生,及时记录并评价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真正发现自身问题并尽快解决,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具有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有利于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合理进行学生分层、数学目标分层、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分层以及进行学生评价分层四点策略,能够将分层教学法科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1梳理知识,从归纳中发现问题
知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建构自己独有的知识机构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找到平时学习过程汇总还存在的问题,能够让他们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
在教材中有“回顾与思考”这样的一个环节,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对本章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个环节。虽然是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但是要尽量的避免“总结归纳知识―讲解典型例题―巩固练习”这种模式的出现,应该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
“自助餐”式复习课模式。这种复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玩转知识的梳理,而不是上面说的那种传统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自备菜单”。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疑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认真学习,精心准备。既可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包含自己已懂但又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既可请求同学的帮助,也可明确向同学挑战,他们的思维始终处在对知识、对问题解决的期待之中。其次是“消化菜肴”。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可分为小组交流与小组代表全班交流这两个环节来进行。学生们需要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并逐渐的完善最后在通过班上的集体讨论来继续查漏补缺。最后是“细品菜肴”。由于“菜单”出自不同的学习个体,就难免会出现有些问题超越大纲,或很难在40分钟内全部消化,而这些问题中有的极具思考价值。于是便成了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品尝的一道佳肴。只要给他们三五分钟用来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更宽阔的舞台,就能激励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一部分独具思维的数学爱好者。同时学生们自己的讲解也更加的容易被其他的学生所接受。
2通过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通过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可以解决其他自然科学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演绎推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进行数学复习课上也不能够忘记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经常改变复习形式、营造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同时听取别人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从而逐渐的归纳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技巧以及他们还需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为下一步应用创新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目的。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必须让他们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的同时暴露出他们仍然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争取将变“教师讲解”变为“学生主讲”,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课堂不能够出现“以教师的详细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索,以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造成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则成了‘观众’”的无效教学现象。
3有效拓展
复习课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复习课与新课学习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与新课教学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拓展,从而体现出课堂的综合性、灵活性以及发展性。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虽然说的很容易,但是在进行拓展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超出大纲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模仿与重复,但是这样学生会缺乏独立的思考与有效的探索。然而这种方式却是曾经复习的主旋律。为了要能够打破这种传统的方式,教师应该整合创新模式,以运用知识的方法与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或共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意把握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复习课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获。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微课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探究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顾名思义主要突显出来的是“微小”,通常情况下,教师以短视频、微电影、小动漫作为教学媒介,通过制作简短的教学视频来分解教学知识点,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步骤,深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一般而言,微课的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教师通过多媒体终端来播放教学短片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认真关注知识点,通过小组探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前提下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正确掌握知识学习的规律。微课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核心,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逻辑化思维来促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引导学生关注课堂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首要任务。微课教学是以班级小组为基本的学习单位,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来构建学习模型,以学习成绩较好、素质较强的学生作为核心,以学生成绩一般、素质较差的学生作为教学小组的基础构架,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学小组的组长来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学习,以此来提升教学小组的学习质量[1]。
二、微课中教育角色的转换
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数学微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为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教师的主体地位,这样虽有利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但是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微课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主体就由教师转换成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掌控者,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通过鼓励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开展学习组织活动。同时,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是基于课堂教学需要而发生的,并不是教师教学职能的变化,教师真正的作用是要设计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对学生不理解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答疑解惑,真正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情景的设计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情景设计。在设计微视频时,教师要遵循基础性、现实性、展示性、结构性及延伸性的原则,把握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的重点,确保语言准确,能清晰展示教学设计意图,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二)知识的重难点突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将较复杂的知识点分散,并制作成集声音、动画等为一体的.小视频对学生进行讲解,逐一击破难点和重点。再将相应难题进行归类、展示,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意识当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对比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掌握解题规律[2]。
(三)数学公式、概念的滚动复习
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微课,还有助于学生牢记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初中数学的概念是极其多且复杂的,记忆量较大。为此,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可利用微课把前面讲到的概念集中复习一遍,以便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温故而知新,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在课后,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微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不断反复地观看微课视频,去理解、记忆,以便学生牢记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思路,健全其知识体系。另外,数学采用微课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重复播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复习。由于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其认知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不能保证人人都对知识点完全掌握,尤其对于一些经典的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证明过程不会书写,而教师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不能帮助学生完全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利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题型,让学生反复地观看,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达到完全掌握知识原理,掌握经典例题,学会解题方法的目的。
(四)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利用微课将数学易错题制成微课,用零碎的时间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纠错讲解,依托微课讲解正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知道容易犯错的点;对于典型习题,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形成逻辑化的数学认知,增强其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做错数学易错题和典型习题的现象发生。
四、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微课应用的重点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引导为首要出发点,以直观的教学形式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行为能力、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行为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相关教学软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结合中学生的小组学习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探讨知识,深入对知识原理的理解[3]。
(二)强化微课教学方案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在于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要详细列明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中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的角度帮助并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同时,微课的导学方案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以三维为目标的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将学习重心前移,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将学生在课堂小组中的学习表现、探讨表现、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主要参考标准,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般而言,微课教学方案的设计要详细考虑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要将这四个环节有机结合,以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教学计划的指导,将知识的重难点分解到教学目标环节当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下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理解知识要点。学习目标的构架就是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学方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及三维目标,要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学习差异作为三维目标的主要方面,结合学生这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素质评价。教师要通过对知识章节和知识结构的有效梳理,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并根据知识框架的需求,树立整体、宏观的学习认识,将教学目标穿插在知识框架当中,让课堂变得更加具体、明确,学习方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微课设计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短视频来引导学生关注课堂知识讲解,以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任建四,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xx(2):118-122.
[2]胡小勇,李丽娟,郑晓丹.在线环境下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xx(1):44-50.
[3]任娜,王梅,庞娇.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13(12):92-9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更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如何进行数学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创新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创新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构建民主课堂气氛。”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相互吻合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和谐民主的氛围来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感,达到学生精神需求的目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帮助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将学生当做成自己的朋友,只有在爱的感染下,才能够被学生认可,体现教育的真谛。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爱和信任自己的人,由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使创新教一步步得到实践和落实。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的教育思想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来对待。初中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是一样的,要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建新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第一的位置来对待,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着重体现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走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才能体现学生的价值,使创新教育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保障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尽量不设置太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去提出问题,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当然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可以说,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没有问题,就不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①实现民主教学,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做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提问题,大胆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对学生信任和尊重的表现,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其次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有勇气去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挖掘学生的潜力,捕捉他们的灵感,促使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创设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质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形成了思维定式。这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并没有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数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大胆放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尽可能让学生自学、自悟、合作探究等。达到这些要求教师首先要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并去创设适合学生、讨论的环境。如在学习数学广角这节内容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领会其实质,然后把我们身边的事例融合到教学中,使所教内容更加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每一堂数学课,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和公式,教师会设计一些习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运用网络提供资源,改变了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对习题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分析。如果采用实物投影,创新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到投影仪上亲自操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动手动脑学好数学。比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难学,如果把实物投影和课件有机结合,播放课件让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编制应用题,这样既形象、直观,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典型的错误记录下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己当医生进行批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不断地扩展思维空间,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超越,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自细观察、大胆探索,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生生互动、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这样能使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获得丰硕的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任保平,段文旭,陈先荣.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数学:初中版,20xx(7).
[2]唐国平.给初中数学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xx(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出我们的错误,让我们拥有改正的机会。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对策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1.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一直只能被动接受教学,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1.2 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数学学科实际上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近年来的中考中,也出现了大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致使学生缺乏探索兴趣。只有教师主动提升数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模式
2.1 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该努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也是教师最直接的一项角色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师从传统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精心的准备,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造出最佳的阶梯。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2.3 创设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平台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 ‘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多给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探究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不但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从实践中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基本合作技能。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修正、质疑,享受了结论由雏形到清晰的探索与合作的情感经历,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2.4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现师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强化反思,实现知识升华,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数学教学反思,是师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习数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的学习水平合理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师生对自己教与学活动的反思,可以促进知识内化,启发新知,发展智慧,提升素养。对教师而言,新课程教学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正处于不断摸索、尝试、实践的阶段,反思新课程的教学情况,总结规律,不但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反思主要表现在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的得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用力,同一方向用力,才能够共同前进。所以,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应当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马利明.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xx(0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可以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智共生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具备一定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共生”教学;初中数学
“共生”教学指的是,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初中数学“共生”教学谈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爱好.比如,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因为对某个教师的偏爱,从而学习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格外优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多的好感,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学生如果意识到该门学科比较有趣,就会对它更加好奇,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该门学科的知识水平.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是情智共生的前提.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介绍拉近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话,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好感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闪光点,也可以讲解数学概念的来源的小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比较有趣.同时,在讲解相关典故时,教师表现出来的专业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
情智共生中的情,不仅表现在师生感情和学生与学科的感情,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的感情.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的高低,是由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的,也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而投其所好,讲授数学知识和内容,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氛围,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建立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走进圆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的形式或者说明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圆有哪些等形式,使学生对圆进行思考.由于圆在实际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镜子、水杯、花瓶等,因此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从而踊跃发言.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圆的特性,包括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等,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特征等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圆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过于枯燥,难度较小学数学而言也更大,因此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和消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耐心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概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绘制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包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中心对称,绘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形成,各种图形之间的异同.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黑板上绘画、讲解,而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更加热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法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B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进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同学都能用数学符及文字语言表达他们得到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将就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了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等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现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怀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从学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有趣了。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计算机创设的数学实验似乎开辟了这样一条新新路。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关于开放探索性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装探试环境,有时又需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提出同一个问题:“顺序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又如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在屏幕上我们问:“设想一把无比锋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物体砍下去,截面是什么图形?”给学生留出猜测的时间之后,让学生装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对此动态模拟的图景,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关截面的问题。
当然数学并非一切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上机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需要认真研究。引入数学实验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关系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光提数学实验是不够的,不必需强调“交流”,在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最终学生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应用,这就必需把数学作为语言符号化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因此“口头”到“笔头”的表达与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组织起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诱导。教师对问题的深刻阐述、机智的解题策略设计、对学生规律性错误的分析、对数学美的诠释都是宝贵的这些并没有被数学实验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这些才成为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实验与交流的完美结合突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这里既有教学的个别化、小组的相互促进协作学习,又能利用全班集体环境的优势。在这个模式中,从实验到交流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21世纪对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数学课程标准》
3.《第三种科学方法与计算数学》徐福臻著
4.《数学教育学》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许多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教师组织不当或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学生之间乱哄哄的议论,没有组织纪律性,有的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由他们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充分参与或者一言不发,这样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既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又要在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掌握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时,要清楚哪些课程内容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要清晰,论点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加深印象。若是提出的问题毫无讨论价值,则只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否则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高效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合作学习,就觉得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学习、讨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脆只听某一两个同学说,或者附和两声了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从而实现多元思考、多向交流,互相启迪的合作目标,并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恰当的合作内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吃透教材,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小组学生间的合作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当然,教师在选好合作学习内容后,还要精心设置问题,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正面、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时要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评价,形成一种“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将学生追求自我达标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缺点,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当然,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开展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xx.
[2]郝国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贯彻[J].成才之路,20xx,(2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设计学习目标,拓宽探索空间,加强学生的自身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题设计,让学生去感受品味人生的灿烂与魅力.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将教师讲授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内心体验,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独舞”为“与学生共舞”.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独推导数学公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教师不再单纯地解题给学生看,而是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并乐在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数学符号的特殊性制定了符合学生心理的、易理解的课本教材.但鉴于数学本身固有的枯燥性、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初都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因为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惧怕数学的心理.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必须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的内心体验.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智慧成果和人文精神,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其次,重视教学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关注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耐心,经常发生对于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教师干脆自问自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理智活动下降,也会形成较为紧张的课堂气氛,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并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适时、恰当的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保证.
1.听.要有耐心,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教师也要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听的技能.,听课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话课,必须事先做好预习,弄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才能有的放失去听课.
2.说.要有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种差异,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的技巧.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数学概念给予合理的解释,与同学讨论,与教师互动,增强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便于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沟通.
3.读.要多用心,“读”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课外资料,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才能提高.
4.写.要有诚心,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在他的写作能力上,也是所学知识的客观体现.是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在素质教育中,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学设计先难后易.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来说,不同的设计方案体现出不同思维水平,会有难易之分,教师在选用时应从难处入手进行调整..教师设问先大后小.教师在使用问题法引入教学时,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一个涉及知识点比较多的问题,在适当提示的基础上将问题由大化小..教师提问先低后高,先错后对.课堂上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先提问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他们的发言中寻找思维偏差.这样就出现了矛盾,学生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会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总之,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做到数学教学中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数学课堂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教学课本、教学目的等。但是在如教学方法以及课堂学习气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充分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中各个环节后,归纳出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良好的素质教育应该是集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模式。就目前而言,笔者发现初中教学中尤其是数学中并未实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只是一成不变的,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没有转变自身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也会不同,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接受程度上的差异,给所有学生布置大量相同的练习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以至于导致一些同学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的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对教材和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
新课改的落实和实施就是要有新的思维、新的创新思想融入其中。需要一批具有新思想和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师作为支柱。笔者发现,一些初中数学教学老师并不能把数学这个学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同时,在不了解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并不全面,不能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游刃有余的运用,老师的教学就偏离的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将脱离实际。这一现象对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尝到了新科技新技术带来的甜头。但是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或受到教学资金,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教师上课仍然只能依靠“黑板”和“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受到黑板的限制,只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中,学生不能全面的了解学习内容。在展示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困境的对策
笔者在分析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结合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要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应该对教师原有的数学教学思维进行彻底的转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教学时间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和活泼,让每一个学生均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质量,并有效的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分层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生热情和学习成绩,也能够有效促进新课改的进行。
2、通过教学互动来加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做好课前的备课,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增加教学互动,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掌握。例如,教师在对“求平方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并进行教学互动,首先教师应该对这一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对平方根概念进行相关的讲解,之后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同时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掌握教学的内容,进而更好的实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3、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等终端开始进入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数与形”兼备的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讲解一些抽象数学公式时,教师可以制作生动的课件,灵活展示公式的由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提升学生解题速度,如“正余弦函数”一节中,多媒体设备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画面,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大力推广,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均进行充分的认识,同时运用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改革新途径和方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安排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留给学生课堂要讲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即兴逐一的解决,帮助学生及时弄清不明白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提高和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
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优化教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时做到因材施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分层问题尤为严重,如果在教学时只采用统一的层次进行教学,势必会不断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只有对学生的差异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几个层级,然后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关注与发展。
关键词:分层;优化;数学;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着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我国现在的初中数学教育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学生统一到学校分年级分班学习。在这个集体的大环境中,要想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分层次教学真正的应用到班集体教育当中,是我们接下来要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接下来,本文就将针对分层教学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分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级教学有哪些作用
1.1促进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教学,可以使中层和下层的学生同样受到重视,这种分层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1.2减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方式,所有的学生无论能力和基础如何,都有各自的一套教育方式,这样使得中等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学困生甚至会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放弃学习。采用了分层的教学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将知识点分为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要求成绩好学生进行提升训练。还可以把作业分为几个部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压力。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1.3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以往的统一教学模式虽然教师付出的比较多,但是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减少课业负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所以说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分层次教学
2.1把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把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中可以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的学生学习成绩平稳,学生的学习专注力高、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擅长自主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将教学的重难点充分理解。中层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是普遍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不断的强化知识点,在保持住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行成绩提升。下层的学生普遍有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差等情况,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低。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主要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巩固和理解基础知识。教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要时刻的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反应。
2.2把学生作业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给所有学生布置的是相同的作业,就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带来压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要有梯度,同时还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附加题。有层次的作业可以减轻学生写作业的压力,避免学生出现为了完成作业出现敷衍完成甚至是抄作业的情况。学生只有认真的完成作业,才能在有效的练习中提升成绩。给学生分层次的留作业,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得到提升。
2.3对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因为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性,所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该进行差异化的评价。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成绩好的同学要求在做好基础题的同时要做好提升题,对于基础弱的同学要求将基础题做好。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避免难度太大的题给学习成绩弱的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能够有效的'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进行评价之后,不只要根据评价成绩的好坏进行奖励,还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奖励,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学习成绩。
2.4按照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哪里掌握的好,哪里掌握的不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重点辅导。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不等式的知识掌握的不好,教师就要重点的给这个学生讲解不等式的知识,并且布置不等式方面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当学生将自己不会的疑难点攻破之后,还能建立学习的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确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学习水平设置有梯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梯度的教学。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减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要想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应该把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把学生作业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对学生按照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按照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相信只要广大老师能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定能做好教学分层工作,一定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分层次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相信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陈明严.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旬刊,2015.
[2]张思苗.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读与写杂志,2013.
[3]郑明明.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6-12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数学教学论文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