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0 11:58:0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1、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目标体系

  基于国内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目的有三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全面发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数学学科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下面基于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目标体系,探讨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目标。

  2、初中数学双语课程目标探析

  课程目标指教育阶段学校某门课程在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及目标,是教学总目标的下位概念,因而课程目标的设置必须以教学总目标为导向,因而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双语课程目标有三个:

  (1)初中数学专业英语语言目标:掌握初中数学常见专业英语词汇,理解初中数学代数几何的概念、规则的独特英语句式及表现形式,了解数学定理推导过程的表达方式,能自行阅读并理解数学相关外文报纸或杂志,了解最新数学学科学术动态,能尝试用英语进行数学习题解答、数学文章的写作,能用英语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简单交流。

  (2)初中数学双语学科知识目标:在完成常规教学学科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获得更广的学术视野,更全面深入地加强数学概念、规则以及数学历史文化理解,在不同表述方式、教学方式方法下,获得旧知的再认识再理解,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有一个更高、更广的知识面。

  (3)初中数学双语思维能力目标:学会用中英文思维方式去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会在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恰当自如地进行转换,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并促使判断力、理解力的强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单元目标探析

  初中数学双语课程由许多杂碎的小知识点组成,按照不同知识点相互之间联系及区别。

  4、初中数学双语课堂教学目标探析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而整个教学工作又是围绕上课这个中心,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保证教育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制定恰当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必须的。但课堂教学目标不是随意设定的,它必须在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因而,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学课堂目标主要有:

  (1)语言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熟悉并掌握本节课主要专业词汇及其表达方式,能基本听懂数学课堂上用英文传授的知识,能用英语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口头表述及进行简单交流,能读懂英语版数学学科教学资料及教师板书,能用英语对数学问题进行书面上的.演算及交流;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拓宽英语习得途径,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在数学学科中应用英语,强化语言作为一门工具的操作性能力及实用性理解。

  (2)思维目标:通过课堂上的双语教学,帮助师生在提高英语思维的基础上,能自如地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之间转换,增加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学科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切换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也获得了很大提高,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数学教师,如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让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切实解决学困生遇到的困难等,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因素,简要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帮扶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帮扶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问题普遍存在。受学习基础差、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学困生之痛”一直困扰着初中数学教师,小学升入初中后,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影响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帮扶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初中数学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旧“以升学为中心”,比较注重升学率,对于个别学困生关注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懂得采取有效的帮扶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导致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缺乏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一直没有摆脱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能够提高。不及时鼓励学困生,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注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困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需要抽象思维来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然而,由于人的智力存在差异,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成绩有高有低也是自然现象。还有,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比较大,教材的系统性更强,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一旦学习上出现短板,很容易成为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帮扶策略

  1.针对学困生特点进行帮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

  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一定要降低要求,针对学困生特点进行帮扶,要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因势利导,由简到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学困生的数学作业,要杜绝难度较大的题目,要以课本为主,以基础题为主,以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课堂教学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要结合学生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和练习的题量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虽然数学题千变万化,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所有的数学题,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的,均可划归为不同类型。所以,在帮扶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教给学困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帮助指导学生用规律练习,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掌握更多的解题规律,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情感渗透,让学困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渗透对于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困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学习成绩,对于班级整体荣誉有着很大的影响。对班级、老师和学生有一种责任和信赖。只有学习环境融洽,才更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爱上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用高尚的师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思想上提升帮扶学困生的意识,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激励学生上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成就感可以带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困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给予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有勇气和信心回答问题,让学困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在数学学习上低人一等的感觉。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帮扶学困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渗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耐心激励学困生上進,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增强自信心,通关教师的有效帮扶,不断提高自我,并能够看到希望,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王静.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学周刊.20xx(03).

  [2]张文蔚.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发展.20xx(05).

  [3]董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xx(13).

  [4]杨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皮革.20xx(1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师恰当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思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图表、教具、幻灯、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一大部分学生不爱提问题,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感觉作业负担重,忙着完成作业,不善于发现问题;有些学生思想保守,怕老师和学生笑他,不愿提问题;有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敢提问题;有些教师实行“满堂灌”,学生没有时间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情境和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有机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我能力、思想、理念的一种正确估计、积极肯定和激励的内驱动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自我欣赏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给班里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要创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我班里一名女生,数学学得不好,在上小学时数学就经常不及格,到了初中后,仍然如此,课下我和她交流了几次,发现她其实基础并不差,只是因为缺乏自信,失去了进取心。当我了解这些情况后,在课堂上,我就经常提问她,回答对了就及时表扬她,如果回答错了,我就表扬她能大胆地回答问题就是好样的,然后逐步往正确的思路上引导,这样,该生慢慢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数学成绩不断提高,并且在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无法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探索、提问、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出创新的潜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相当抽象的,是用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用我们的双手摸不到的东西,我们教师仅仅靠口头的描述是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的,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我们就让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由抽象变形象,由枯燥变乐趣,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难度适中,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强烈的兴趣,学生因兴趣而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几何图形,它们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图形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数学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数学学科的优势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在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始介绍平行线截比例线段性质,进而将的应用于相似三角形的单元中。笔者曾做过私下访查,发现教师在教导学生此单元时大多只进行板书的讲解及学生练习等,几乎没有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虽然各版本教科书中,都有相似三角型的应用题目,但是学生只能从“平面性”的文字及图形作“想象性”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学;实地测量

  一、前言

  笔者曾带过一个班级分组实施实地测量,活动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班级中的第一名学生跑来向我询问如何测量,而且当下还没有任何一组可以想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法来测量。这场景着实让我感到惊讶,于是乎我将概念图画出给学生提示,没想到他们依旧无法从“平面”图形来应用到“立体”的世界中。从这过程得知或许学生可以从这些应用题中解出答案,但如要在实际的场地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测量时却又令学生难以想象。这凸显学生缺乏“空间概念”及“带的走的能力”。

  二、活动设计

  笔者曾设计本校的数学步道,其中一项关卡便是测量校内各项建筑物的高度。本活动选定三个主要目标物作测量:升旗杆高度、体育馆高度及旧教室高度等。兹详述如下:

  1、活动主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横倒法)测量学校建筑物高度。

  2、实施年级:初中九年级上学期。

  3、配合单元:初中数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

  4、实施时机:在上述单元结束后分组实施。

  5、活动准备:学习单、笔、尺。

  6、课程时间:2节课(九十分钟)。

  7、教学理念:笔者第一次实施这堂课时,原以为学生可以将所学直接利用到实体建筑。没想到带领学生走到操场时,皆毫无头绪。推论其原因可能是空间能力上的问题,他们无法将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套用在实体空间。于是当我对第二个班级实施时,特地先在班级教室以计算机软件及实景照片讲解测量方法,待学生了解后再带出教室开始测量。利用数学原理测量实物方法很多,所采用的方法亦是相似三角形法。笔者碍于时间考虑,选定相似三角形法及横倒法来做测量,各三个测量目标。为使学生更顺利的完成测量,学习单采用最详细的方法来设计。

  (此部份教师可依学生程度差异适度增减学习单内容)

  8、教学目标:

  (1)能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2)能利用其它方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9、教学流程:

  待测量完毕,各组回到教室分组讨论结果。教师最后公布三个建筑物的实际高度让学生知道,并计算各组的估测准确率。最后请同学分享测量过程的心路历程以及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三、结果讨论

  笔者在实施两个班级的教学后(第一个班级未作测量说明;第二个班级作测量说明),发现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学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将测量的各项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出来即可,很难在其眼中出现“三角形”的立体图像。后者由于笔者有了前车的鉴,利用实验前充分的说明测量细节,学生亦会提出发问,如此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可以更加确定学生理解的程度。待教师询问各组有无问题后实施测量,果不其然其过程顺利多了。

  学生可以理解所测量的数据意义为何?为何要测量这一段?如何测量?如何将数据计算成答案等。然而此项的差异不仅如此,更表现在测量结果上。笔者发现经过测量前的说明后再实施测量的准确率高达八、九成,甚至有的组别接近百分的一百,比没有经过事先说明的班级高出许多。再者,由于横倒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比相似三角形要来的简单许多,测量的步骤相对也较少,所以从各组测量结果发现,以横倒法测量出来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三角形法由于需测量的长度较多,所以产生的结果误差较大。另外利用建筑物高度与其影子比等于人的身高与人的影子比来测量建筑物高度也是个可行的道,但是此法必须在天气状况良好、太阳光强的天气下才有办法使用。在测量的部份会用到步伐,有时走的距离很长,但是这样的长度是无法用身边的尺来做测量的。关于这一点走路的距离测量建议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前让学生先行讨论。例如:一百公尺÷步伐数=每一步的长度。

  四、结语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长久以来教师教导的内容大多仅限于教室内的纸上谈兵,殊不知偶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学习是件重要的事。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多设计教学活动以让学生可以藉由这些活动来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况且,藉由户外的学习方式着实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同的风貌。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创新的需求更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如何进行数学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创新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创新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构建民主课堂气氛。”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相互吻合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和谐民主的氛围来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感,达到学生精神需求的目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帮助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将学生当做成自己的朋友,只有在爱的感染下,才能够被学生认可,体现教育的真谛。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爱和信任自己的人,由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使创新教一步步得到实践和落实。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的教育思想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来对待。初中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是一样的,要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建新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第一的位置来对待,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着重体现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走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才能体现学生的价值,使创新教育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保障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尽量不设置太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去提出问题,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当然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可以说,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没有问题,就不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①实现民主教学,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做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提问题,大胆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对学生信任和尊重的表现,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其次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有勇气去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挖掘学生的潜力,捕捉他们的灵感,促使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创设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质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形成了思维定式。这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并没有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数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大胆放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尽可能让学生自学、自悟、合作探究等。达到这些要求教师首先要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并去创设适合学生、讨论的环境。如在学习数学广角这节内容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领会其实质,然后把我们身边的事例融合到教学中,使所教内容更加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每一堂数学课,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和公式,教师会设计一些习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运用网络提供资源,改变了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对习题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分析。如果采用实物投影,创新有效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到投影仪上亲自操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动手动脑学好数学。比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枯燥、难学,如果把实物投影和课件有机结合,播放课件让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编制应用题,这样既形象、直观,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典型的错误记录下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己当医生进行批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不断地扩展思维空间,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超越,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自细观察、大胆探索,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生生互动、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这样能使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获得丰硕的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任保平,段文旭,陈先荣.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数学:初中版,20xx(7).

  [2]唐国平.给初中数学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xx(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课堂为载体,逐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途径

  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身心要素的整体系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日常文明习惯的养成等[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数学概念、知识和能力,又应从教学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一、以数学课堂为载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还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要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交流工作,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古今中外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以对于未来接班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爱国事例进行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仰慕伟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会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代数、几何、数论、数学方法论等对人类的贡献及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通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求代数式的值,可以渗透特殊与一般这样的含有辩证关系的思想。例如当X=2,Y=-7时求代数式2X+Y值的时候,很多同学总是不写条件,直接写2X+Y=-3,这明显是不对的,因为代数式的值不止一个,它的取值与字母的取值有关,当X、Y的值取其他数时,代数式的值不一定是-3。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体会到特殊与一般的区别,明白了数学验证和证明的区别和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相长,教是手段和方法,学是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学的能力,由“跟我学”到“我能学”,再到“我要学”。从具体策略来看,一是要让主体参与课程活动。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的职责是主导,是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认识、心理、情感、行为、价值各方面因素,使之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展。二是要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班集体中,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认识水平、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发展不平衡。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如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提问、作业诸方面,教师应因人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三是要重视教学整体开发。在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例题等教学中,可以“整体开发”。在解题教学中,指导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认识数学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和规律多由实际问题抽象而来,新知识的出现总是为了解决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背景,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其中,经历过程,获得知识。在知识发生、形成和记忆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

  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教学要得法,学生学习方法要得当。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注重学法的实效性。通过调研发现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数学而导致数学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成绩差。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找回失去的信心。因而在教学之初要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专心、专一,不受外界的干扰;要善于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逐渐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教师要有耐心,要教会学生预习,培养预习能力;要教会学生听讲能力,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听,还要善于思、记、说,通过适当的交流可以发现理解上的错误,并有效进行改正;要教会学生课后复习和作业,在复习后再作业,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作业。总之,学生学习是从“我想学”开始,通过学习实践,逐步达到“我要学”,最终达到“我善学”,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关键是要指导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不拔高,不降低,计划得当,合理可行。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如:列提纲,提出解决的问题,并检查其预习效果;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技巧和方法等;指导学生课后复习,要让学生形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学会总结归纳;对测试卷要能作出恰当的总结和反思。

  四、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既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等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在做的过程中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能力。初中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等,由此而生的数学方法有分析法、分类讨论法、换元法、图像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既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解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归纳和总结,逐步让学生形成数学头脑,学会用全面的思想看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学会有选择地观察问题。例如:分式方程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整式方程和分式运算的能力,但缺乏对分式有意义的深入理解,导致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忽视对增根的检验,其本质是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到位,忽视了不为零这个限制条件。通过分式方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但会解分式方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分式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号感,另外加深对增根的理解,学会检验,培养数学的严密性与严谨性。通过分式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研究能力,感受方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宝红.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43.

  [2]隋俊宇,吴润衡.在数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xx(2):113—116.

  [3]王成.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才智,20xx(30):81.

  [4]李文玉.谈初中数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16):107.

  作者:孙德莉 单位: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学之一,同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此来推动课堂的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教学法则是一种上佳选择。营造趣味性强的课堂,将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在趣味性强的课堂中学习。那么,面对新教材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探索;情境模式建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采用“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和复习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很大,复习能使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得到巩固,预习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上课时更有重点地听讲,态度积极主动,作业也能准确迅速完成,学习成绩提高随之得到提升,这样,他们的学习也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这本身也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能够把知识加以运用,通过预习和复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因此,通过让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来增强他们的求知兴趣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2营造猜想法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将猜想验证的方法引入进来,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猜想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是有根据的,需要有理有据地进行猜想,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新学知识的掌握,学生一旦感兴趣,便会主动进行猜想与验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可让一名学生量一量自己准备的三角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再说出其中的两个内角度数,教师再将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此时,学生一定会感到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准确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通过观察学生很快会发现: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都是180度。教师则可问学生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同学们肯定会回答“是”。教师可说“这不过是一个猜想”,为了验证学生的这种猜想,可以让他们用手里的工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也会积极地动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3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些生动有趣且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课堂游戏当中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扎实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以长久的维持。如,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一章内容时进行教学时,教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数据调查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根据对班上同学的不同特征进行普查与抽样的调查,进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逐步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让学生们对数据收集、整理以及描述过程具有更加形象与透彻的理解,让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印象得以加深,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能够长久维持。面对这些自己生活中的情景,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而且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以后,所获的知识不但得以保持,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学有所用。

  4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数学知识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所以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探究数学,将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但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而且还能增加探究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要不断地生活化,教学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解方程应用题中,经常会有一些怎么选更划算的问题;又如学生在过春节时都会收到压岁钱,学生对这部分钱的处理就会涉及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存入银行的话利息是多少,如果有这钱买东西又该如何分配等;再如家人交付手机费时,应该选择哪种套餐更划算,所住的房屋的面积该怎么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再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目的。

  5家长适当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

  家庭作为学校的基础,而父母是子女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家长如果适当的参与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会很好的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感。家长经常性地与孩子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家长还可以适当地留出一定时间监督孩子去完成老师留下的学习任务,从小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做到勤动脑、勤动手。教导孩子将所学数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帮助孩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不止这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俊红.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其结课方法评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10):45—49.

  [2]张楚廷,母庚才.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2013(10).

  [3]梁西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0:22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初中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数学的特性和认知规律,所以初中数学学习最主要的内容是明确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开展合作是数学学习常用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起衍生而来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现下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为主,班中学生年龄相仿,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该方法倡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去深入探索教学知识和发现数学学习规律。这有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可以培养其形成合作意识,并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这种团队奋进的精神将会是学生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下文就将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部分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注重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合作

  一般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忽视课前预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在教师,也在学生,由于预习具有自主性、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学生很难将预习落实到位;同时学生认为在课堂学习中会知晓学习内容,觉得预习就是一个无用功,反正老师在上课时还是会详细讲解相关内容,自己根本没必然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预习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教师通过选择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会加下来的课堂学习产生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会因为对教学内容的熟稔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采用合作预习法,让学生自由组合,预习课文准备学习资料,学生相互之间既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也可以提升预习的'质量。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预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征及函数特征”为预习题目,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去准备学习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师生分享,通过实际问题的发现和预习,学生会提前感知到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且在课前有过思考,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探索相关问题,为课堂知识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合作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二、课堂教学实行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点

  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小组讨论必然有其优势,但这都是要建立在教师合理分组之上。教师需要突破小组合作的时效性和组成合理性两方面,许多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没有考虑周全,通常前后桌会成为小组,但是长此以往,小组成员的固定必然会带来思维的固定,这就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另外就是小组成员的组合合理性方面,教师要把控各个小组的组成部分,均衡各组的实力,既要增强学生的合作自信心,又要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特长。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分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突破这两个障碍,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的应用,通过沟通、辩论、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深入探究知识内容本质,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直线、线段、射线”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整理出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三者的定义和种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三者比较为题,让学生详细说出直线、线段、射线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小组存在意见分歧和无主导力等因素导致最后结果推算的失败,当教师公布标准答案之后,每个小组都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谈一下解题过程中的得失,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后复习作业以实际问题为主,鼓励学生用合作的形式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也正是因为这种属性,很多学生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的枯燥和乏味,而课后作业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排斥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严谨安排课后复习作业,可以多以数学实际问题为题,并鼓励学生用合作完成的形式,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就可以以“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为题,让学生自行分组,然后给每组学生一个植株,要求学生在合作种植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的高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后再制成表格,得出其中的方程式。这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层面上完成初中数学的合作教学目的,学生在经历合作培养植物的过程后会更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数学的合作教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一起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开发一些结合班上实际状况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银颖.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学周刊,20xx,33:203-204.

  [2]张雪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中国培训,20xx,02:29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以及开展合作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动性;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督促的作用,教学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民主、形象、有趣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以促使学生融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只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获取。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简单的解题方法,而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了解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容易受到感性因素的支配,所以他们对某位教师的情感,容易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数学教师要放低姿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任何思想负担。教师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所以要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有效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因素,将学生带入有关情境中,激活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可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两个问题:①一块花坛长18米、宽15米,其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花池,花池到周围草坪的宽度相等,且花池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为多少?②某产粮大县要想让今年的粮食产粮比上年度翻一番,那么今年和去年的粮食产粮平均增长率是多少?鼓励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方程,并对照之前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能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呢?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印象。

  三、采用合作探究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往往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来促进学习,用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探究合作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之后,要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其中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平方差公式”形成了初步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公式结构的掌握情况不是特别好,因此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巩固,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解决另一部分学生的疑惑。

  四、积极开展实践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由“知道”和“懂得”过渡到“学会”和“能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实践练习的作用,从而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实际化。通过有效的练习,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并逐渐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比如,让学生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在教学比和百分比时,让学生通过对比、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解有关类比分数、除法的商的两个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掌握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究具体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引导学生寻找动点问题和图形运动问题中的不变元素,即用变中有定、动中有静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运动问题中的静态信息、固定信息;利用三角形的各种特殊性质建立相关的函数关系等。通过一系列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及解决的综合性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内容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化的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求知欲望 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包括的计算量及难度都有所提升,使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融入多元化的因素,采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就想要急切的知道最终的答案,这会促使学生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学习任何学科都要具备的,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更加有条不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提前了解重点的内容,然后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难点在课堂上重点的听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更加有选择性,改变以前盲目听的情况,可以采用“符号标记法”的形式来进行预习,对于理解的内容可以画上直线,对于疑难的地方可以画上问号,概念模糊的地方画上重点符号,听讲的时候要更加集中注意力。预习中勾勾画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总结预习结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学生还应该养成总结和归纳错题的习惯,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在考试和练习中出现的错题摘抄下来,在错题本上写明错误的原因,再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写出来,分析考查的知识点等,以防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整理错例这一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错误点是学生很难改正的,只有通过仔细的整理和回顾才能够真正的避免。以往学生的错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觉得掌握了,其实真正再次遇到相同的题目时,很容易出现相同的错误,整理错例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能够将错题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内容,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培养学生的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探究学习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背景下适用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或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探究论证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能力;课堂纪律;独立思考;探究意识;课堂引导;综合素质

  0引言

  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强调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把科学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坚持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注重其全面智能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就决定了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智能优势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把握重点精讲,对学生多指导思路方法,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初中的一节数学课在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授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左右,该阶段主要完成教学任务,包含知识传授、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要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二阶段,授课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该阶段为能力提升阶段,要使优等生学有余味,不仅掌握最基本的内容,而且向更高层次方面发展。在课堂练习上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既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教师指导下的探究策略

  2.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与建立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处理一些看到或遇到的问题上就显得比较摇摆、脆弱,甚至是冲动、偏激。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很酷,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他们进入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等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面对这些变化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会在许多方面出现不适应。除了以上初中生这些特点外再加上初中生刚刚接触到逻辑性较强的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进行指导。

  2.2指导学生进行假设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师生交互活动中,要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之间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假设是有根有据的,要让学生说出对学习内容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见解。

  2.3鼓励学生进行表述

  数学教学是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初中生急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特点,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发表学生个人意见,另一方面还应适时指导形成积极的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策略

  3.1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

  学生只要注意学习,有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做其他的与学习无关活动。教师要引起和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兴趣,应该做到:第一,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第二,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总有学习任务。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维持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节奏。第三,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在教学过渡中,教师应首先考虑采用自然过渡的方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保持高度的逻辑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转移过来。

  3.2非语言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运用准确规范、通俗、自然的语言外,还应当适当的运用非语言手段参与教学组织,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不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非语言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师的仪表。当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第一个注意地就是教师的仪表。教师如何把自己的仪表与建立良好教学的效果结合起来也是一门艺术。第二、发挥手势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手势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手势语时,要目的明确,克服随意性,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手势。第三、巧妙的'用眼睛说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听课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报去赞许的目光,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报以制止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报以鼓励的目光等。第四、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五、给学生真诚的爱。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帮助,教师的爱会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的雨露。

  4课后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材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教授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不完善的、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的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三年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则很快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师。课后经常认真地写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

  5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与操作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实施与操作以便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的选择就显得优为重要。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实施策略,灵活处理。在探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并鼓励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靳玉勒.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钟广泉.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前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数学是由教和学共同组成的,为此,要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视这两个方面。 教师要创新其教学观念,并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 并要运用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

  第一,数学学习兴趣不一致。就八年级的数学知识而言, 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从而导致了学习难度增加,为此,要在长期的深化中逐步掌握知识, 这就需要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不一致的, 因而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学习兴趣浓烈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主动去思考,进而促使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偶尔会出现走神的现象,甚至是不听课,从而导致了学习质量的大大下降。

  第二,数学学习能力不一致。 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致的。 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偏向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低以及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外,新课改也要求了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即课后作业等,为此,教师要把一部分的课后作业移到课堂中,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紧凑,教学的内容也会增加,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发言以及独立思考,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在数学的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进而不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的主体模糊。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题,但在现实中,依旧有一部分教师依旧以自身为主体。在教师进行备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备课, 而忽视了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新的想法的时候, 会促使教师教学计划的打乱, 并促使其教学进度减慢,最终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教师教学的手段单一。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个性都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一般都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通常都是在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选择教学手段, 从而严重忽视了学习能力高以及学习能力低的学生。 除此之外, 数学教师存在着缺乏互动、情境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而不能有效的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趣味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趣味情境教学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设置形式多样的趣味情境,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多运用和生活相关的教材的趣味情境,也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设立趣味情境,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提高, 并且能够有效的简化具备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有效的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给学生。 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立体几何,并沿着棱剪开,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去思考研究, 从而能够有效的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转换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力度的加大,从而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的运用木棒搭建三角形, 同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提问,比如,三角形需要三根木棒就能搭建了吗? 通过提问,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搭建三角形,进而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进而能够促使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展开分层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得知, 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 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 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 为此, 数学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进行分组, 从而能够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同一层次小组的学生也能在数学基础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共同学习,并逐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数学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 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进行教学,即作业分层、练习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以及教学目标分层等,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最终能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紧跟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能够有效的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依旧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数学教师要不断查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初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本文从“团体战”谈起,对数学作业的巧妙布置做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最后以借鉴同仁的教学经验结尾,一纸管窥,率尔操觚,敬请匡误扶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艺术;团体战;作业;教学经验

  一、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需打团体战学生厌学,如何处理?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引领方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比如我校有一位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学生上课不注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故意起哄,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什么也不会!”老师又问:“简单地听一听,总可以吧!”这位同学有些不耐烦地大吼道:“我连小学一、二年级的都不会,你让我学什么?”这位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一年级的知识不会回去上一年级?来这里发什么火?”这位学生回答:“我才不愿意上呢!家长非让我来!”这是事后这位老师的原文口述,自己不想上,从老师身上,从学校找原因,故意气老师,只要一有借口立刻回家。据调查,这位学生确实忘掉了一二年级的知识,没有课本,也没有作业。怎样让这样的学生动起来,是我研究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一是从心底里感化他,二是需要让他从最基础的学起,节节有收获,天天有进步,课堂有事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化。在学校里,只要课堂上没有收获,想让学生不乱,都是假话。一科老师这样做,需下一番工夫不可,其他科的老师不但不配合,反而会嘲笑,反正不影响我的成绩管他呢,出那么多冤力干嘛,真傻。老师之间的团体战真难打啊。

  二、作业“变脸儿”

  每次放假前,我们就会发下学校统一订购的假期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假期完成,学生如何对待呢?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突击应付;第二,空题漏题;第三,书写潦草;第四,相互抄袭;第五,牢骚抱怨。老师又是如何对待呢?同学们牺牲假期完成的这份作业,开学后交到老师手上,命运又如何呢?那老师们布置假期作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要总是拿作业禁锢学生。有的老师和家长有一种心理,就是唯恐学生假期玩“野”了,所以一定要布置点作业拴住他们的心。想一想,孩子们一个学期在学校,天天要学习,天天有作业,放假了,本应该是他们休息玩耍的好机会,也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好机会,假期作业会成为他们精神上的沉重负担,时时搞得他们不快乐。如果不想让他们浪费这段时光,不能简单地“学校搬家”,而需要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策划和指导。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教育元素,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罢了。我们老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有更开阔的视野,打破学科的局限,策划学生的'假期生活。最好的“作业”不是简单的读写算,而应该是“让生活有意义,让作业有意思的活动”。好的作业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甚至我们的观念可以更开放。假期生活不需要老师策划,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和主体,理应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和管理。如果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设计自己的假期,那么,我们的“作业”又将会发挥什么作用呢?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探讨。所以,不妨在放假前安排一节假期生活指导课,指导同学们用好《走向卓越》,读一读《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尝试着自己给自己布置点“作业”,如何?其次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指导。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原本想法很好,可是缺乏对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太笼统,比如,读一本好书,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让读书有意义和有意思?都没有深入地去想。因此,这样的作业就成了一般性号召,也成了学生的一段苦旅。要真正落实,需要老师们在推荐、共读、分享等关键环节上做文章。老师的态度很关键,我们布置的“作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随随便便地布置“作业”,是对学生生命的蔑视。

  三、多借鉴同仁的教学经验

  几天前有幸聆听了孙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孙老师课堂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及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有所思、有所悟。孙老师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比例与倍分》,整节课他引导学生围绕着一道典型的、开放的例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思考,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纵向加深、横向沟通,并在逐步变式训练中加强了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变通,进而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达到了“以一闻十”、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复习课往往只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孙老师的复习课让我领悟到:复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教师要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在帮助学生建构起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孙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1.选题是复习课的关键,合适的例、习题是实现目标的基础。2.基本图形思想是学习几何重要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在各学习阶段加强对于几何基本图形的积累,并学会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几何基本图形并辨别出经过变式后的几何基本图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对孙老师课堂的最好写照。整节课孙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展示,而他则不断运用诙谐、激励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适时的点拨,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画龙点睛的点评,渗透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任,导致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活动少,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究其原因,教师备教材多,备学生少,不了解学生,所以不信任学生,不信任学生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更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孙老师的课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努力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在学习借鉴名师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以上几点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产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善或成熟。总之,我们要了解青少年心理,懂得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对教育行为全程的反思。内容涵盖:教学情景预设及自我反思;课堂反思及生成;教学实践预期与现实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因此,教师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技能,提升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学;反思;学习数学;教师;学生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这凝练成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

  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我要求学生对学习各环节进行反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对新知进行自我探究,寻求规律;课后进行复习检查。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反思意识明显有所增强。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针对前期的错题主动重新练习,由此可见,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钟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获取过程。学生初步实现了“学会学习”、形成了反思行为习惯化。大部分学生能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构等进行自觉、自主反思。在课内,善于对同学的观点提出批评意见,甚至于对教师的、课本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反思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施,我发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转变观念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初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各种高科技产品开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正是教学手段的一种革新,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课堂需求,为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在下文中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性等进行简要的分析,为多媒体教学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总结一些经验。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数学;可操作性;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简言之,就是将图片、声音或者视频应用于教学中,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与直观有效性,以达到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提高的技术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操作性

  我国奉行人才强国的战略,在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的资金支持与投入,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多媒体教学怎样进行,我们将具体叙述。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用具的配合,"软硬"结合,增添教学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制作教学课件熟练掌握,()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制作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对学生的课堂兴趣是否热烈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将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动静结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师教授代数移项、合并同类项时,如果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代数的移动和合并利用动画变色等效果,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将代数的运算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又比如,在讲"y=a(x+m)2"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在黑板上画y=ax2和y=a(x+m)2的图象,然后说y=a(x+m)2的图象是由y=ax2的图象移动得到的,学生往往都会存在一些疑问,不能准确理解这个平移过程。有时候比起教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思的板书和讲解,多媒体应用得恰当自然,更能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还不够成熟,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摸索。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将数学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展现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翟志学。初中数学与多媒体的整合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6-1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实用(15篇)07-20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