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0 13:07:1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推荐)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职业教育教学论文15篇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据对笔者所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校后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要学什么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的学生比例非常高,在此比例中尤其以来自县城和农村的学生居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明确其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告知学生社会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都是十分有利的。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就业教育;教学

  一、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了全球原有的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所表现出的巨大能量,以及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广西属于西部落后地区,选择怎样的一种适合自己区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乃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资源稀缺,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更突显了这一矛盾。广西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劣势因素,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其次,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依然薄弱。广西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处于主管随意的经济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中国电子商务是有主导信息技术的IT业界推动的,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技术倾向,“重技术、轻商务”的现象比比皆是,广西的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尤其薄弱。这显然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职教特性为依据,提倡就业教育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性,明白职业教育的宗旨,教学才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推进面向市场以及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在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以博得企业的青睐,获得职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二)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适应具体职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从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来看。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虽然这些家庭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家庭的境况和子女学习状态、健康状况或出于某种无奈等种种因素,大多数能比较理智地选择职业学校,通过求学,进而就业,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们以职业教育特性为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提倡就业教育。学校要与市场保持零距离,要高度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就业市场的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及时研究应对措施,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绩评估等,把学校改革发展成受社会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

  (一)转变学生观念

  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学生现状,由于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教师所面对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现状:1.文化基础薄弱又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2.渴望一技之长又缺乏刻苦精神。3.兴趣爱好广泛又表现消极、懒散的堕性。4.乐于接受信息又厌倦踏实学习。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润物细无声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真正需要,要理解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和正视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潜在兴趣、学习态度,乃至道德水平的差异,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与教务、学生等管理部门一起实施有效的管教管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诱导和教化,使学生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我们要开展学生观的研究,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树立每一个学生未来都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观念。

  (二)转变教学观念

  1.就业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相结合

  如果我们把就业教育看成是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那么人生规划教育就是意在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就业教育有利于通过让学生明确就业取向,认识社会用人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就业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各个科任老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当中来。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找工作的时候,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能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运用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提升自己。

  3.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师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化,要加强在教学理念、教育心理等等的教学思想准备,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强化中职电子商业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突出中职学生电子商务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

  (2)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3)要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四、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改革

  (一)体现中职特点,实现教学改革

  1.制度创新。树立服务意识,探索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2.专业开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从实现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具有岗位性和灵活性的专业设置。

  3.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探索文化基础教育的能力培养。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文化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特点,强调技能培训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定位,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瞄准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学校教学的课程、改革教材及改革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1.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到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和实现就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试行:

  (1)课堂实训与专业教学相适应。

  (2)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用综合作业、学科课堂教学实训、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模拟招聘等方法,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学生培养思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现存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xx(13):200.

  [3]蒋景春.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价值工程,20xx(27):271-272.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供给学派为解决“经济持续增长”问题开出的药方。作为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代表,“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帮助英美两国成功走出“滞涨”的危机。自20xx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且需求刺激收效甚微,“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成为应对“供需错配”的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经济领域的“独角戏”,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协同推进。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途径,职业教育又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市场分析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而存在,与“可供交换的商品”共同构成基本的市场要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市场分析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只有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改革的适切性、有效性。一般产品具有明确而清晰的效用属性,产权边界则意味着其效用边界。商品市场的交换关系以产权实现从卖方向买方的转移为完成标志,商品的效用归买方所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其消费效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教育产品的直接效用指在接受教育以后,凝结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无形资产的增长,如知识、能力、良好的品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教育产品的间接效用指受教育者充分运用教育的这些内部产出,在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更高的报酬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产品的直接效用只有转化成间接效用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其效用的发挥具有迟滞性、长期性的特点。因此,职业教育产品必然要经历前后相继、互为影响的两次市场交换,才能最终实现其效用的外化。

  1.教育产品市场。职业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效用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受教育者只有真实经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自身的知识、能力、品德等素质要素获得提升。招生是使潜在的受教育者进入到实际教育展开阶段的初始必经环节,通过职业教育产品的市场交易得以实现。在职业教育产品市场中,教育服务是沟通买卖双方的“可供交换的商品”要素,位于这一要素需求侧的是数量众多的潜在受教育者,而位于供给侧的同样是数量众多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机构)。

  2.劳动力市场。经济学认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四大要素。职业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其直接消费效用向间接消费效用转化需要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为条件,以劳动力市场中交换关系的顺利实现为中介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位于供给侧,社会中的各级各类用人单位位于需求侧,而作为受教育产物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潜在劳动能力则是供求双方签订契约的标的物。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仅要分析直接以教育服务为对象的教育产品市场,还要分析以教育服务产出——劳动能力为对象的劳动力市场,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教育产品市场是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决定着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是教育服务市场的“指示器”,规定着职业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规格以及多元供给主体间的相对竞争力。

  二、激活供给侧的自主性是改革的指导理念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指令主导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物资匮乏下计划配给的制度设计压抑了大众的内在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存在着一种消极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以需定供”“需求拉动”又使供给侧被动适应需求侧,纯粹的市场调节机制的功利性与滞后性导致出现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指导理念上要强调激活供给侧的能动性,使供给侧作为自主力量,主动创造生成新的增长点。

  1.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人们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客观质量观”向“主观质量观”的嬗变。传统的以“不出错”为宗旨的“客观质量观”忽略了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对产品属性提出的特殊性要求。基于此,克劳斯比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朱兰则提出质量就是“适应性”。国际质量标准化组织将“质量”概念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通过供给侧的主动变革提升其与需求侧之间的契合度,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把脉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倾向依然比较明显。一方面,由于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职业教育所发送的是一种次级文凭信号,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负效应显著,可能造成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屏障或制度外的学历歧视,从而对潜在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在总体上却无法适应高端产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现行调节机制下供需错配的作用效果离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如何以“新计划经济”的思路,通过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提升供给侧对接需求侧的精准性,是当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越以往改革之处。

  2.体现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创造引领。职业教育供给侧的自主性不仅体现为其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还体现为供给侧引领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后者是较之前者处于更高境界的变革。在计划经济时代,供给侧囿于资源条件的束缚,对需求的决定是通过抑制作用来实现的。现阶段强调的供给侧对需求侧的能动性,则是一种激活与唤起。在教育服务市场中,作为潜在“用户”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是不断被创造生成的,因此,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打破以往“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的传统思维,树立“你可能需要这个,而我提供给你尝试性机会”的逻辑思路。只有创新职业教育产品特色,不断培养和引领潜在“用户”的兴趣与需要,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机会,才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质量规格等方面要适度超前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3.完善供给侧对需求侧的补偿刺激。在经济学中,“需要”与“需求”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需要是人机体内部的一种不被满足的.非平衡状态,形成人的主观愿望。需求则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体,形成人的现实行为。因此,客观条件是人的需要向满足需求的现实行为转化的中介与桥梁。在职业教育产品市场中,“招生大战”“抢夺生源”“变相低分破格录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职业教育产品市场是由需求侧所主导的买方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资源的绝对过剩,而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其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共同分担成本的经费筹措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潜在受教育者多为农村家庭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现实购买力,常常使其接受教育的主观愿望落空。其二,职业培训的潜在受教育者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观需要最为迫切,却由于职业培训产品供应不足或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的自主性还表现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补偿机制创造必要条件,刺激潜在的主观需要向现实行为转化。

  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在职业教育产品所涉及的两大市场中,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两种矛盾现象相互叠加出现,反映了供需错配引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其背后的内在原因则是职业教育产品自身的品质低下、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供需双方的沟通不畅。为破解职业教育结构性难题,落实供给侧对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创造引领、补偿刺激的三大指导理念,职业教育供给侧要从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供给产品、供给方式等方面进行主动改革。

  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实现院校间的良性竞争。供给主体是供给侧一端的能动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方式途径、目标对象的群体范围。因此,要想使职业教育供给侧的诸要素能够按照改革目标的规定性实现合规律发展,首先必须激活供给主体本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职业教育产品市场中,受教育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持续增长,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机构)能够积极回应这种变化。从群体内部的差异性来看,作为供给主体的职业院校(机构)在办学性质上存在着异质性特征。公立职业院校(机构)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代理职业教育产品的生产,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私立职业院校(机构)自负盈亏,事实上并不具备与公立职业院校(机构)同等的地位。此两点使占绝大多数的公立职业院校(机构)缺乏主动变革的利益驱动力。竞争是促进变革的外在压力,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院校(机构)间良性竞争的发展局面。一方面,准市场机制的运用是在确保公益性价值的前提下提升公共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形式。作为委托人的政府部门,要不断推进基于绩效的财政拨款制度改革,通过更多地运用生均拨款、项目建设拨款等形式倒逼代理人改变惰性倾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外部正效应并不因供给主体的性质差异而有所区别,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论证、探索针对私立职业院校(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逐渐平衡公私院校(机构)间的地位差异。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建立起相对统一的职业教育产品市场,迫使供给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主动回应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需求。

  2.完善开放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形成与经济的伴生互动。专业是表征职业。教育产品内容的基本属性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方向。职业教育产品市场中,受教育者的专业选择受到劳动力市场中相关行业就业状况的深刻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伴生关系,是提升两个市场中供需匹配度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亟待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20xx 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为9.2︰42.7︰48.1,而同年高等职业教育第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比为1.7︰31.6︰66.7,两者间的正负差值分别为7.5、11.1、18.6 个百分点。这种倒挂现象并不是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能够以较少的劳动力投入创造出单位经济价值,而是反映了我国高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浪费”与“结构性缺失”的双重矛盾。一方面,社会价值观念对“劳力者”阶层的歧视,使得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劳动者短缺。另一方面,“盲目跟风”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职业教育所提供的第三产业劳动者的数量总体过剩,而对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供给却处于短缺状态。因此,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破除惯性运作、封闭自守的痼疾,充分发挥市场需求信号的方向标作用;以政府调节为必要补充,缓解、弥合农业、制造业等行业劳动力市场“有需”而招生市场“无需”的断裂状态;以职业院校(机构)为基础,完善专业对接产业链的市场调研,建立专业评估、预警及退出的常态化机制,是实现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必然要求。

  3.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计划性”。产品的供给方式是影响供给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打破学科逻辑,基于工作世界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在微观层面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度的重要保障。在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院校“热”与企业“冷”的现象反映了两者之间有效对接的不畅,企业参与力度不足使“工学结合”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协同育人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获取符合发展需要的优质人力资源是其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经济考量。然而,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企业预期可获取的人力资本存在不可控流失的风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使得学生很难在关键职业岗位能力上获得实质性提升。因此,通过机制创新降低甚至消除由“不确定性”导致的消极影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而现代学徒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订单培养能够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校企之间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由企业和受教育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学徒培训计划,通过合同管理明确校、企、人三方之间的权、责、义关系,使企业全面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新计划经济”的思维在微观层面上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4.构建个性化的生涯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机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基本分野是人才培养性质的差异性,根源于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对立统一性,反映在工作世界中,则表现为对从业者主导智能类型的差异化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并不等同于它是直接以就业为导向的。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被当作一种低层次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多是教育筛选机制下的被迫选择。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秉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基本价值理念。以职业教育资格制度为基本框架,通过中高职衔接、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值互认、普职融通等建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打通并拓宽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是从顶层设计的宏观层面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选择机会的制度性保障。在院校层面,要通过“分类培养”的贯彻实施,构建个性化的生涯发展模式,实现多样发展、人尽其才。职业院校(机构)要以促进学生的多样成才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倾向性,在入学之初就为每位学生制定专属的生涯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小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不断创造和引领“用户”的需求。

  5.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的普惠性价值。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知识社会的兴起促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彰显。终身教育的最终实现要建立在受教育机会广泛性的基础上。现代职业教育灵活而开放,它不仅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及其与普通教育的有效衔接来拓展受教育者学历层次提升的空间,而且利用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受教育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对需求侧的补偿和刺激在于树立普惠性的价值理念,关注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政府作为国家形象的实体性存在,其合法性基础也在于对社会公益的回应。政府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价值理念的灵魂支撑,应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的多种途径弥补个体受教育客观条件的缺失,促使其主观愿望向现实转化。在职业学历教育方面,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机构)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使其不因贫困而阻断求学之路。在职业培训方面,政府要将加大投入与创新机制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公私混合所有制经营等形式不断扩展和丰富职业培训产品市场,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城市下岗职工或转岗人员顺利再就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逐渐实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基本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4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所需,为市场输出专业化人才,促进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但由于对职业教育管理的不重视,职业教育院校的形象得不到扶正,社会认可度一般,使得职业教育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本文总结了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众多不同,但都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职业教育在生源质量差,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输出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其功绩不可小觑。但是,由于人们长期的偏见,社会职业的限制,使得职业教育始终处于一种不公平对待的发展之中。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也没能幸免,同样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使得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分析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改变现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职业教育接近市场,能够根据市场所需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人才的实际就业能力强,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正确,能够成为该岗位的精英人物,对企业和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其主要特点如下:(1)专业性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有所用,通过实践来进行理论的强化和更新,使得输出的人才实践能力强,专业化技能高,对岗位工作熟悉快,工作流程清晰。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更倾向于专业能力培养上,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引导性强。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能力和创新,引导学生对职业幸福感的享受,从而更好的激发主动性,依靠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岗位问题,从而积累行业经验。(3)群众性强。职业教育虽然资源有限,但仍然深受群众欢迎,能够为好动不好静的孩子提供一个特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因此,职业教育的群众基础很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管理是针对职业特色进行教学管理,但目前仍有众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上仍然实施普通学科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重理论轻实践,使得本就好动不好静的学生兴趣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职业课程陈旧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出专业化的人才,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教学管理的不足,使得职业教育课程长期沿用而得不到补充和更新,实践课不符合实际应用,技能训练缺乏合理性和创新性,课程标准化欠缺。因此,教师课件普通,吸引力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经验不足,无法为学生进行经验的传授和创新的引导,职业教育无法体现其职业性。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陈旧虽然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多数的职业院校仍以传统的质量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质量控制,并没有相应的教学标准和完善的制度作为教育支撑。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都传统而片面。

  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定位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观,挖掘职业幸福感,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必须进行职业特色定位,如铁路人才、电力人才、养老服务人才、会计人才等,以便将有志师生合力将职业教育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教师的培训要有计划,聘请要有标准程序,学校管理要制度规范,执行有力。考核制度要完善,健全奖励制度和教师评审制度等。只有完善的教学制度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不断提升。

  (三)注重专业教学管理的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改革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社会所需为导向的,其教学管理要紧贴社会,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深入企业谋求合作,真正实现实践平台的构建,将教师推向实践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企业的教育渗透,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实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理念转化,促进课程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因此,当前的职业院校要将实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将教学课程进行更新和完善,对案例进行更新,将当前行业或岗位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编入课程中去。以能力培养和职业训练为导向,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性特色。

  3.更新教学方法,升级教学手段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同时,更新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实践教学、顶岗教学等运用其中。加强兴趣激发,举办专业技能竞赛,转变教师角色,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转化和技能创新,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先进化。

  四、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教学管理,所以职业学校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汪跃红.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20xx(04)

  [2]徐德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校园英语.20xx(12)

  [3]张琦.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xx(06)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5

  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会计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应对当前的社会要求。

  1.会计教学中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高等院校对会计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每个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育以及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会计专业对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就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而言,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模拟还是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教学实践的环节,单独针对各类的会计财务的模拟的课程还不是很多。

  1.2 缺乏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讲课、习题、考试的教学流程中,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3 知识结构偏窄

  现在的教学内容都是通用的知识教育,虽然可以使得学生对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到达一定的熟知地步,但是它的整个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是针对一些会计知识,没有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相结合,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缺乏系统性。

  1.4 教师结构单一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老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真正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操作,使得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很片面,对学生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帮助。

  1.5 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平时上课的成绩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缺乏根据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考核目的。

  2.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教学方式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形成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18将未来的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定位教学的导向,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发展趋势。而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每章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针对性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教育,知识的内容体系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老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于会计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以及难懂性,老师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2 塑造个性化教育。

  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将上课的时间进行分割,即部分时间用来知识的教授,剩下的时间作为学生的互动环节。

  (一)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情绪对人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人的精神比较饱满时,在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时候就会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得更快,这个时候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时机。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着较高兴趣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二)完善实践化教学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专业业务的学习,整体提升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考试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最后成绩的评定不再单单只是根据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而是将学生平时的实践情况、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应用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总结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虽然学校都已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种种的因素造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进程缓慢的状况,导致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理论多于实践的现状,学校应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6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推动着我们教学形式的变革,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着手进行分析,从而要求我们学校要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师要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推动着我们教学形式的变革,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着手进行分析,从而要求我们学校要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师要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合理运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来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计算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事教学一线的职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辅助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比如,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

  1.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和使用率

  现在很多的学校也喜欢搞面子工程,认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干脆就取消了黑板的设置,有时候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教学,所以大家都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有视觉冲击力,缺乏多种感觉的刺激,很显然不利于提高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

  2.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载体,课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一些优课评比的过程中,大家都想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来为自己加分,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课务较多,计算机水平不高等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然后对此进行修修改改,所以会受到别人课件设计思想的限制,不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想法添加到课件中去,往往会造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的情况。要想改变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帮助我们的教师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3.忽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放弃了对教学需要的深入钻研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我们的课堂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的教学形式就一定是“新颖”的。所以往往会出现我们的教师片面的追求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以及版面背景等的精美设计,反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这样的课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久了,必将会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甚至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其实,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怎样设计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最主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1.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虽然我们老师都在学习和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学校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时候,关于课件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非常大,所以有时候会让一些老师本来非常精心准备的课件没有得到认可,这必将会让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样就不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健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评价朝着良性方向的发展。

  2.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们所有教师的青睐,比如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堂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分的相关培训,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虽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较好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地去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缺点,在制作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所以,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都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只有充满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教学的硬件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资金的投入,而教育技术教学建设的软件则主要依靠我们教师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加工和转化,这就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中,我们教师自身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的能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提出了崭新的全面的高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对提升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上要学会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各种相关的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此同时,要注重结合本专业和课程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会设置合理的信息传授架构,在我们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的信息内容,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课对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四、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我们学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从事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我们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对我们的学生加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当前,我校教师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水平相对于前几年,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欠缺。另外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和运用效果等方面关注还不够。因此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

  尽管我们说,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并不是说我们所要上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使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灵活地掌握我们的教学形式,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加以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技术发挥最大功效,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育技术的适处应用

  尽管教育技术提供的“形象”优势有助于理性思维,但也不能总是借助着“形象”的拐杖去引领思维,那样抽象思维能力也就确立不起来,所以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权衡使用相应的技术,这肯定是我们以后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教育技术的适量应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过分依赖于教育技术,更不应把人机交互作为教学全过程唯一的交流形式。我们要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控制教育技术使用的量,保证教育技术利用的质,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所以说:虽然我们积极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量地应用教育技术。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外,还是要加强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往往反映了教师面对教育技术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素养反映了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及网络的应用操作能力。教育技术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当前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教师在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正视目前在职业学校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努力地去克服这些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从而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最后,我们要学会从适时、适处、适量几个方面来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7

  :20xx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结合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阐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建设规划和建设内容。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xx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立项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4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已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xx年1月开始牵头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为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并联合全国在焊接专业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5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xx年至20xx年。

  一、建设意义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焊接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开办院校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优质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焊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学资源库获取所需的各类标准、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助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通过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焊接人才。利用培训资源,开展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焊接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为“中国制造20xx”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超过33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设的焊接教学资源还很分散,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培训的要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与行业企业焊接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使分散在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专业课程与职场的契合度。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社会自主学习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1]。

  (四)建设智慧型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是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划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依托哈尔滨“焊接城”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确立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和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为: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为基础,建成资源内容丰富、支撑技术先进、可持续更新的智能、共享、动态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建设成为能够体现焊接专业特点的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园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教学教研宝库、行业企业交流推广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xx”培养焊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是: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进行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更新、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资源库持续更新,永续利用。

  (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焊接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依托全国机械行指委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焊接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IWS教学、培训体系,设计资源库总体框架。

  (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集成创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资源等焊接前沿技术资源、哈焊培资源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院校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核心课程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碎片化处理、集成化创新、结构化投放。

  (三)优化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联合申报院校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部署的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未来课堂”试点设计(场地布置、教学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将资源平台建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的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平台[2]。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营管理机制,持续及时更新资源系统[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年更新量超过10%。

  三、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类教学资源、9项培训资源包组成的培训资源、1个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其中,3类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中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包、国际焊接技师培训包、无损检测人员等级培训包、企业员工培训包、农民工培训包、职业资格培训包、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新技术培训包;网络学习服务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和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个平台。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四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专业建设

  建设团队广泛开展焊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出调查问卷601份,收到有效问卷578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明确培养具有较强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艺编制及贯彻能力,适应焊接生产一线主要操作岗位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向焊接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拓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焊接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完成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涵盖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订了焊接专业标准(试行)。分析焊接实践专家成长历程,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了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焊接类人才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课程中心建设

  1.融入国际国内焊接职业标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国际国内焊接标准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融入IWS国际焊接技师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为专业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企校合作,开发核心课程

  资源库建设团队发挥各自院校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优势,开发了焊条电弧焊、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无损检测、焊接结构生产、特种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生产管理、先进焊接与连接、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评定和切割技术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标准,开发“互联网+资源库”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已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1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开发过程中,焊接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联动,针对“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资源库毫无关联的情况,为教材设计相应的动态及虚拟互动资源,弥补纸质教材图文呈现方式的不足,进行互动测验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碎片资源对应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碎片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试题等,碎片资源做成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教材中的资源二维码,调用碎片资源进行学习。

  3.搭建“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课程资源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三)资源中心建设

  1.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为便于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学习、充电,便于教师在线授课及学生管理,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学习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互动论坛等,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设计了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此外还包括虚拟实训与仿真工厂、职教立交桥、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资源和焊接故事园等特色资源。开发课程级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与试题库、任务工单、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素材级教学资源,包括焊接专业各工作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训资源、标准、教学音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素材,为教与学平台提供开发素材,并随着产业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

  (四)培训资源建设

  建设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农民工和社会大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焊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由9项培训包组成,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无损检测人员顶级资格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含培训指南、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视频等。培训资源解决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工与学”的矛盾,激发学生特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以焊接专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为中心,建成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1.站建设

  站是整个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是不同来源内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层。开发建设资源库站,网站集成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资源库特色内容、资源库管理与维护、资源库相关新闻等内容。门户引导以向导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学习者进入不同的学习平台,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资源库。

  2.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部分。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具备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发布、资源统计与检索、资源评论等功能;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成绩管理分析、资源分享与更新等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四大功能,即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企业人员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生教育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检索,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完成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设计,确定核心课程和培训课程应完成的各类资源,本着建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为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探讨[J].职教通讯,20xx(13):52-54.

  [2]杨诚.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xx(14):89-92.

  [3]叶波,刘怀恩.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xx(8):49-5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8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尤其在港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则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利用专业学习的内容,无法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个人的价值。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旨在为高职港航专业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港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大量的实践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港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理论与实验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港航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从建立教学体系入手,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结合当下社会对港航专业的需求形势,创新港航专业学生的思维培养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的参与力度

  (一)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港航专业的教学内容不能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就业方向来看,港行专业的就业方向集中在工程建设上,不仅要对泥沙启动、水流渗透做出系统性的分析,同时,也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实地测量冲淤地形、弯道水流等。因此,在实际的港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力度,在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加大对实验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条件,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强与现实港航工程的联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作用于日后的实际工作中,才能在科研过程中有所成就。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由于港航专业教学存在较多的实验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虽然将实验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的体系中,但是由于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程较多,在实验资源的利用上被抢占较多,影响了港航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因此,在港航专业教学改革上,必须要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上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加强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注重于协调配合各专业的学习,保证学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也能顺利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教学。另外,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扩大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力度,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专业教学成果[2]。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

  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能够切实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科研与训练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在大学生创新基地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如全国大学生水利设施创新大赛等,通过设立项目奖金,让学生在科研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学校通过构建大学生创新基地,能够加强多校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比赛、学习的机会,能够实现技术设备、教学理念上的及时更新,保证学校的教学模式始终立足于当前行业的发展的前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提供多渠道实践平台

  (一)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港航专业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如在实际的港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渗入土木工程教学的内容,扩大港航专业的学习范围,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能够实现技术上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我国港航工程的良好发展。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只有确保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用信息技术推动港航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课程上的合理安排,同时扩大教师队伍,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3]。

  (二)创新毕业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港航专业的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毕业考核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实践部分的考量,不能只重视理论性论文的写作能力,而是要结合毕业实习的项目,要让港航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际的动作操作,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注重创新毕业模式,要根据专业的特性,合理安排毕业考核内容,同时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创建学生实习的平台,保证学生的实际项目顺利进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专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当基于港航专业的特殊性,重视实验教学的参与力度,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9

  【摘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后进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

  【关键词】职业教育;物理实验;后进生

  我对“后进生”这个概念是比较抵触的,我觉得班级里没有“后进生”,所有同学都一样无“后进”“先进”之分。姑且把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归为“后进生”吧。“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做的不是特别的好。我对班级物理不好的同学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对不能很好完成物理学习的同学进行过分析,我把他们分为几类。下面我就说说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后进生”的分类

  物理学习中的“后进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暂时落后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后进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1.2理解能力差型

  这类学生占“后进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自我约束力较强。

  1.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总“后进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力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因学习动力因素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

  1.4整体性困难型

  这类“后进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自我约束力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2.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由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后进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2.1利用物理学发展史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而转化学生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超越的新认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这种超越意识的产生,新思维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到新学科的创立在物理学史上层出不穷,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活动,这正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口。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结合物理学家的创造性创造发明和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2对理解能力差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后进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多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知识点越落后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

  2.3对能力不足型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困难与技能困难,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困难,以及通过专业课实训或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并理解物理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后进生”重点是通过单独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单独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教师及时给学生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后进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难点和重点,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4对动力不足型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相对较多,几乎占“后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但其中深刻的当今社会原因居主要位置。例如学生中独生子女非常多,学习条件很好,但自我约束里差、毅力较差,盲目跟风多,对将来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另外一类学生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家庭破碎的越来越多,因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或没有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太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学生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2.5对整体性困难的“后进生”

  这类”后进生”由于能力差,个性特征水平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初始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疑点积累、基本技能不足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类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非常大。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热爱、关心“后进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后进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与物理学科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职业教育的物理物理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当然,为了巩固“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后进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持续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后进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先进生”之所以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后进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教学、对物理学教学是否非常投入、物理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后进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6利用物理实验培养转化“后进生”

  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经过物理学家艰辛而漫长的实验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在实验中一定有科学家的创造性的创新和思索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实验的内涵价值,力求使物理实验成为发展学生智力,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好途径。

  看来通过一种合理的方法来转化物理教学“后进生”是需要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转化中必须让学生既尊重你又喜欢你还得佩服你,否则效果不会很明显。也许我的做法不很完善,也不成熟。但是我会认真学习研究新的且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便处理我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6).

  [2]姚合宝,冯忠耀,徐蓉.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xx,(01).

  [3]王学文,卢长吾.高师物理教材教法课程的回顾与展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导致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而言。在这种背景下,强化会计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需求,同时也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背景的需要。故此,本文对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相应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背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会计技能教学也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注重对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所以,对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尤为必要。

  一、现代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会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专业会计技能教学理念的改进,培养出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会计人员,促进专业会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对此,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及时调整,以符合当前的教学工作发展需求,强化教学工作的有效改进和创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革新不及时、不到位。随着会计职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理念以及会计支持不断改进,但是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研究工作比较落后,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体系。同时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而新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并且老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不足,对于新理念、新思想接受能力较差,与青年教师相比较为不足。并且在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一些职业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和思想境界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

  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会导致学生的能力培养结构不同,学生的会计能力不足,难以完善相应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不足,没有考虑到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需求,忽视了对全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导致其课程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教学体系中,过于倾向学生的技术层面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这种原则性偏差问题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还会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导致学生的专业会计技能和素质不足,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职业会计技能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不利于会计技能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当前虽然部分院校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相应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应对和改革措施,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时间较长,早以为师生们所熟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再被广泛应用。其教学改革和创新大都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较差,实际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传统的职业会计技能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践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学生的咳痰提高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和体现,知识学习较为被动,其实际学习效果较差,会计技能不足[2]。

  二、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分析

  1.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要以教学观念的改进为先驱,利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才能够保障教学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随着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逐渐显露,高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在教学中,也应时刻关注教学理念的发展进程,了解社会的先进教学理念,推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完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实践应用,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全面发展应放于同等地位,培养综合型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2.合理设置课程教学体系

  推进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还要注重合理设置课程教学体系,改进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先对当前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相比较,针对当前职业会计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改进。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强化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在突出学生的会计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综合发展,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满足社会会计人才需求,推进会计技能教学的改进和创兴[3]。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会计技能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对于教学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强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推进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进,也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推动职业会计技能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情境创设法进行职业会计技能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对原有技能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引出新的教学知识。通过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教学和发展。

  结束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工作必须要与当前的教育背景相适应,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做出合理的教学调整,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推进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创兴。

  参考文献:

  [1]唐古力.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市场20xx(44):192-193.

  [2]毛莉莹,万小凤.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368-369.

  [3]范静云.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商业文化月刊,20xx(3):166-166.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1

  一、引言

  随着学生培养环境不断复杂,加上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升级,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生活状况,更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职业教学的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往往直接面对就业和步入社会,同时也是个人成长转型的关键阶段,情感、生活、压力等各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压力和阻碍。在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同时针对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做好梳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

  人文关怀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创造性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关心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本质提升。事实上,人文关怀就是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新问题,通过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增添了时代元素和人文素材,教学工作更加人性化。心理疏导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沟通、问题解答等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较大不同,需要面临更多抉择,无论是学习困惑、职业选择,还是个人生活都有很大压力,学生选择的专业大多不了解,和家人沟通也有限,往往会有选择困境。如果没有合理得当的心理疏导,那么学生很容易走极端。因此,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决策提供合理借鉴,结合合理的沟通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步成长。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人才全面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分析

  1.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注重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义极大。这是马克思教育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加上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就使得我们想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做好人文关怀和理解关心。

  2.这是思想政治教学育人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其他观点和看法。这就让学生具备完善的思维看法,同时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会及时反馈、沟通。

  3.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结合当代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特点的基本要求当前职业教学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的进取意识极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实践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也与以往学生不同,但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强,多数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个人主义较为明显。因此,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的过程。心理疏导也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梳理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

  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路分析

  1.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主导地位凸显出来,才有可能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学生为本理念正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所制定的教学思路。将学生成长放在根本位置,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全面成长。

  2.构造轻松自在、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特点,建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成长进步的校园环境,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人文气息。同时,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编订上,也要更加人性化。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讲课结束后,也要和学生有效沟通,实现师生信息沟通顺畅。

  3.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引导,致使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片面、孤立的视角。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人生观,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困境。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会自我妥善解决。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做好人文关怀,就要让学生有正确解析事物的思路。职业教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成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破以往只关注学生成绩、只关注学生工作的显性问题这一不恰当的工作思路,从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野角度出发。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则是结合当前学生成长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所开展的学生工作新方向。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性、可持续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做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好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对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0引言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实现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1-3],其中,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做为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完善体系、提升水平[4-6]。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受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的影响,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不到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上职教,再加上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校总体偏少,教学设施简陋,人们对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有偏见,而忽略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1.2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但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大多还是单纯的完成教学、实习工作,为了教学而教学,且重理论轻实践[2],并没有真正将培养出高水平的实用性人才做为最终目标,也没有将教学和岗位需求很好的结合,偏离了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定位,无论是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还是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科技水平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3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

  目前,我们很多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及教材都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和各类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职业教育课程专业的开发和创新相对滞后,造成了很多学生职业教育学习结束后,不能立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出现学用脱节的情况,加之没有良好的后续、持续性教育,仅一个学历证书完全体现不了其价值,更加增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度。

  1.4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方式不丰富且较为封闭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缺乏明确的层次、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广泛的社会、企业支持,实习教学往往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岗位能力锻炼不到位;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性岗位培训机制不完善,很多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岗位经验,对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造成了直接影响。目前,专兼职结合的“双师性”教师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

  2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方向

  2.1转变思想,提高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优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来向企业输送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性教育模式,不仅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促进就业,更是实现技术岗位持续性、终身性教育的关键,那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学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就是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抓好了,才能建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技术到价值的转换,真正凸显出我们的科技软实力。

  2.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现学有所用

  为保证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就要找准教学方向,真正把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针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定位,开发特色课程,紧紧围绕岗位需求,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技能教学力度,将教授知识和传授技能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一线操作能力,让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其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企业、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2.3完善课程体系,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跟上时代步伐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冲破传统课程的桎梏,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更加对口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调整、选择教学课程,由重理论转向抓理论不放松,重实践重技能,突出个人能力教学、特色专业教学、岗位教学,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良好、思维开阔的新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还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及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课程要同岗位,同职业标准,甚至具体的生产过程实现无缝对接,顺应市场、社会的发展,满足自传统企业到新兴产业等各个生产领域的需求,在发展中教学,在教学中发展,打造专业、职业、持续、创新的教学模式。

  2.4不断丰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向世界看齐,努力打造更为多样、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融教学、实践、学习为一体,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教的同时动手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加深学习,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开展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3],让学生们在小课堂中就能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实例增强学习兴趣,找出学习方向和职业目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共享更加丰富、先进的课程内容,拉近同世界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抓好每一次现场教学的机会,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充分利用对口企业提供的实习、教学场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锻炼,有针对性地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岗位搭好桥梁[4]。同时,全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鼓励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特别是增强实践培训,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中培训,锻炼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又要自觉进行持续的自我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水平。

  3结束语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性、可持续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实现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做为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就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完善体系、提升水平。本文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对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11-15.

  [2]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xx(9):22-27.

  [3]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xx(22):18-23.

  [4]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xx(9):24-29.

  [5]秦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4):5-9.

  [6]刘聘,张珍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瓶颈与对策[J].林区教学,20xx(10):15-19.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3

  信息化发展是国家的一大发展趋势,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大突破性理念,它对于优化教育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面向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课程的独特性,导致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的热点。以高职院校为对象,分析其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

  职业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教学理念,这也给受教育者好的影响,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其主要方向是以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实际作业能力为主。所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就要以增加培养学生实际实践能力为重点来进行。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使用改变教学方针,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大胆突破,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并且在改革中使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改革成果。本文就对高职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化技术的应用做出一些研究。

  一、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带给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掌握信息技术,也是未来公民和任何职业的基本生活环境。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设计中涉及的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更能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与普通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教学内容是表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现场教学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些大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维修等通过传统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硬件保障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和电子白板等设备,机房和实训中心安装了多媒体系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教学资源的变化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信息时代,教学资源不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直观、形象、生动。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及日常看不到或拍不到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得到理解和感知。通过模拟仿真系统,可以对一些不能实际操作的设备进行模拟操作,获得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广泛,随着后示范校建设的推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利用,都将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对象的变化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喜欢体验式学习,喜欢观看有意思的动画和视频,不愿意听老师讲课,在学习方式上,已不满足于在课堂通过教师讲解和看书获取知识和信息,环顾课堂,我们会遗憾的发现学生上课很少带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更加多样,这也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吸引学生回归课堂,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

  二、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步骤

  俗话说,教无定法,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没有唯一固定的方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还是有一些步骤可以参考的。

  (一)收集软硬件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利用网络或其他老师开发的资源,不一定每一个资源都亲自开发,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即使参加大赛,也可以选择已有资源,但要注明。若现有资源不足,或满足不了要求,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开发。

  (二)根据课程类型选择教学环境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当课程类型确定后,就可以确定教学场所,如专业课程可能在实训中心,体育课可能在体育场,计算机类课程可能在机房,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在多媒体教师等。确定好教学场地,对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要选择相对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要合理。我们不能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体育课选在教室上,也不能在为了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化,让学生来回在操场和教室穿梭。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体现了信息化,却是不合理的、经不起推敲的。

  (三)分析教学对象

  确定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学习的兴趣点,关注点,对学习的参与习惯,参与度,参与形式等。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四)根据教学内容,判定教学设计类型。

  通过教学内容来确定课程的类型,按课型一般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等不同类型,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也有所不同,即使都是基础课,语文课与体育课差别也很大。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是不同的。

  (五)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确定重点难点,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化解,确定信息化的类型。

  (六)确定教学策略并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有多种,如理实一体化策略、做中学做中教策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跟进策略等等。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或两种即可,不宜过多。

  一般除了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中还存在许多知识点、技巧点、技术点、能力点、互动点、考核点、演示点等等,分析这点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如何加入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练习技能,拓展视野、参与互动、激发兴趣、考核评价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数字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我们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利用网络,移动学习终端,进行课前预习;利用数字资源和投影设备,进行重点内容引入设计;利用网络、学习终端、耳麦、QQ群、论坛、微信等交流,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设计;利用网络,教学评价软件,进行学生学业评价设计;利用网络、学习终端、游戏软件等,进行课堂或课后练习、训练的.设计;利用拍照、视频录像,进行现场评价和示范操作设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个人空间等进行个性化浏览学习资源设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基本观点,绝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课程,或一门课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哪些需要,借助何种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比例如何,都是要在教学设计之初进行分析论证的。这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谈几点建议。

  (一)统一管理,通盘考虑全院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校各部门开发建设自己的应用系统,缺少一个专门机构对全院的信息系统统一规划,系统零散,生命周期短,降低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统一布局,科学管理,分布实施,把这些功能分散的系统集中到一个独立平台,整体构建和应用一体化数字化教学与管理综合环境。

  (二)信息化手段用来解决教学中的中重难点问题

  信息化手段一般用来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这点比较好理解,尤其是投入很高的信息化手段,我们一般不会花很大力气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始终牢记,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强化评价环节,优化教育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化资源的积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良莠不均。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信息化资源评价环节,强调建设,重视评价。制定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涵盖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信息化;涵盖课件建设、精品课资源建设。把优质的资源从众多的资源中提取出来,学习推广。对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队伍给予评价,并给予奖励。

  (四)信息化的使用一定是必要的、恰当的、合理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记,信息化教学设计绝不是多媒体素材的堆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在选择何种信息化手段时,首先应该是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宁可不用,否则可能会显得牵强。此外,应选择能够充分表现该段教学设计对象的最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也不是越先进或越贵越好。当然,如果两种媒体都可选,那就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体现先进性。

  (五)更新高校教师的理念,全面加强数字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解决日常讲授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不容易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立体纵深层面来领会知识点。把教师传统的教书过程发展设计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师辅导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精神。特别是职业教育重视实践环节教育,摒弃了复杂理论知识的推导,强调知识的经验积累,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就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教学目标。

  (六)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建设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课题,对于从教人员是全新的挑战,它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创新,还是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的创新,没有了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再提高,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标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职业院校热衷购买实训设备,上项目,实训室和实训资源在建成之后无后期跟进、后期维护。所以各高职院校的领导队伍应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度来全局规划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七)信息化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化应立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些都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实体现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帮助学生去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八)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建立鼓励机制,引导教师重视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比赛。全方位提供教师参加先进教育技术讲座培训机会,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计算机基础,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解,确保教师熟悉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各教学平台的功能。鼓励教师从事信息化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积累。只有全面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学院的信息化才能全面进步,才能将教育技术作用全面的融入到教学管理和实践中。

  结束语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支撑,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只有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更良好的质量。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自身内部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应改革和完善。只要我们能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4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以情优教,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增添俄语教学情趣,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心理,继而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俄语学习的潜能。

  一、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中

  教师是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上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要想提高学生的俄语学习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俄语课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只有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引导,渗透德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二、快乐教学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率远在那种被动、被迫的学习之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1.运用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前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俄语歌曲导入课题,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了解俄罗斯国情并渗透积极的德育思想。并且还可以通过学习俄文歌曲,以达到对俄语知识的巩固。对学生增强自信心、鼓舞学习热情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运用简笔画,增强学习的趣味

  在我们的俄语教

  学中,运用有趣的简笔画,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不同的课题时,请学生根据课题自己准备一副简笔画,在课堂上用俄语来描述画上的内容,或者请其他的同学来就这幅画来提问。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学生的俄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逐渐提高。

  3.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我们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中美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

  在职业俄语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课堂游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对于过去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这样教学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俄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活起来,可提高学生兴致、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俄语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使俄语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优化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教师富于感情的传授知识,与学生开展情感交流,让情感促进认识。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并相信自己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1.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严肃地、公平地对待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并且得到学生的`信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中,我们难免出现错漏,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我们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教师应当承认自己的错漏,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或质疑,以此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教育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关爱,实际上都是在平常的、细小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温暖的眼神来鼓励、支持学生,甚至在批评学生时也表现出爱的艺术。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评价都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当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赞扬”、“鼓励”、“关心”时,学生就开始亲近老师,从而爱其师而乐其业,该科的成绩也由此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渴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时,就会渐渐有了自信,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3.教师自身要有积极的情感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多教师上课有时表情冷漠,有时怒气冲冲,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你用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时,学生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你的知识。而这种愉快的氛围又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作为当代社会的俄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跨世纪新人。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15

  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有所不同,它所培养的人才是能够直接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拥有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社会,胜任自己的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经验和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分析和研究,来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中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园艺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园艺技术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这主要包括: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和实习仪器;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度。要做到这几点,教师除了要经常进行练习之外,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把握各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二、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实习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就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实习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以《设施园艺学》为例来说明实习课的内容设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性能和相关应用。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园艺设备主要类型的调查实验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以及相关应用情况。

  2.园艺设施所需的环境条件及调控方法。

  这一板块中,学生要学习电热温床的相关设计和安装方法、温室大棚的温湿度的调节办法以及光照的变化跟植物生长的关系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园艺设施内部调节温湿度变化的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并进入温室内对光照的变化进行实地的观测,真实感受并总结出光照、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采取能够适应生产的相应措施。

  3.一些代表性的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栽培技术。

  通过开设这一园艺技术的实践活动,学习一些蔬菜的播种、移苗、采摘等技术和果树的越冬防寒、病虫害防治等实验,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种蔬菜的常规种植方法和果树的基本栽培管理技术。

  三、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掌握规范、准确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技术,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而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践操作,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前,根据计划中的实习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每一项实践操作进行反复的练习,直至自己的操作熟练、规范。同时,把学生在实习中即将要使用到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准备好,并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准备,以免在学生进入实习时出现材料的短缺,或者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等现象。在进行课前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找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随后的实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实现学生实习工作的'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1.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准备和设计的过程中来。

  为了使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在为学生讲解完实习的目的、要求、相关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等项目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与实践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分发到小组当中,让学生用自己小组成员认为有效的方案来进行操作,学生自己可以选择准备所需的材料、实习地点和操作方式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于实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索、追求的热情,每个学生都特别关心本组的实践结果,也时刻关注着其他小组的实践进展,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避免了学生不动脑筋,直接抄袭实践结果的现象出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牢牢地记住了要领和方法,真正实现了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的有效教学。

  2.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也为了避免麻烦,在实习课中只是带领学生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然后直接写实践总结,表面看来让学生完成了实践工作,实际上却根本没有起到实习课的真正作用。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杜绝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掌握扎实的实践经验。比如在观测温室内光照及温湿度变化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然后让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进行观测,形成自己的一套实验数据,并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的效率。总之,提高职业教育中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多下功夫,积极学习、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28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3篇)07-20

音乐教学论文08-10

《论文》教学设计04-15

教学反思论文11-05

数学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11-11

钢琴教学论文11-16

生物教学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