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3-07-25 08:47:35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一、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之中,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学习方法也不够正确,在思想上也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针对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不足进行了如下总结:一方面,缺乏拓展阅读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普遍认为所谓的阅读就是对于课本、教材的阅读,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以教材本文为阅读对象,更有甚者,将课外阅读定义为阻碍学生提高成绩的“闲书”,在课堂之上大加制止。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在日常之中的应用也就更加难以实现了。另一方面,拓展阅读方向单一,很多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对于课堂阅读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对于课本的讲解之上,即使进行拓展阅读也往往是停留在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之中,例如,对于古诗《静夜思》的讲解,往往是对于作者李白的简介、生平等进行拓展,对于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加以陈述,或者是针对诗歌之中月亮的意象进行解读,这种授课方式,不重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比较阅读性质拓展更是少见。此外,也包括拓展过多的现象,在小学语文课程之中,每一篇选为课文的文章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与背景,如果任课教师将文章的所有背景进行介绍的话,其知识面之广阔,想来不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容所能完成的,这种大规模背景知识的讲解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将会扰乱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也会阻碍教师在教授中的有效信息的传达,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分析的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之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其效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中充分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对于拓展阅读的重视,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对于阅读的认识。及早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教材与相关材料的挖掘,针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收集拓展阅读的材料与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其次,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阅读方向多元化是以课本与教学大纲为主要内容,不断地拓展阅读范围,小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生长发育期,对于世界还充满了好奇,但是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同时阅读能力比较差,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各学科课程资源,以其他内容为教学背景,从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之中建立起对于知识的所求性,加深对于阅读的理解,最终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形成习惯,更好的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悟以教材为基础的魅力与文化根本。再次,精选拓展阅读材料。精选阅读材料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在课堂之中进行讲解与挖掘。一般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基本动力所在。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拓展阅读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从教师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我的拓展阅读材料,最后到自己主动收集拓展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与信息。这就要求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的兴趣。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中,笔者从其现阶段发展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阻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的有三个部分,即为缺乏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单一,拓展过多;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重视拓展阅读观念,拓展阅读方向多元化,精选拓展阅读材料。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以后语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境界。尤其在电教助力下的阅读教学,在形、声、画的直观展示下,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关键词:电教;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按“听、说、读、写”划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要提高这四项能力。“听、说、读、写”都很重要,它们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制约。尤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那么,如何借助电教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呢?

  1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中,“读”是精髓,是根本,是生命线。读可以分多种形式,泛读、初读、通读、精读,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感知、理解,在读中体味出感情,在读中品味出韵味,在读中深刻理解课文包涵的意义。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管在任何形式下,朗读都要置身于课文情境中。南宋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很多语文教师都会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应该用什么语气去阅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阅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阅读。但是单纯的强调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应该到底如何去读。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将课文的标准阅读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情感的释放体味其中,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标准的去阅读,这时学生就会如课文的语气、感情收放自如,对课文的涵义容易深刻理解和感知了。

  2 通过阅读进行精讲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不再单纯地向学生教,讲也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过程。所以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以往的思维观念,要和学生共同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时借助电教手段,就显得轻而易举得多。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的严肃往往让很多学生有惧怕的思想,而电教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容易将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作为指挥者和组织者,要适时引导提问,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讨论,阅读的学习过程就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了。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分析课文中疑点难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内涵。

  3 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学习方法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在吸收课本知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不是机械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适时点拨,运用好电教手段进行范读、对重点难点展示讲解和总结,依托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不管是语系的习惯,还是句子的运用,或者是词汇的描写等,然后引导学生把对课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书的阅读中去,在实践中真正掌握阅读方法。作为教师,要通过阅读引领学生走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在科学领域中、从各个方面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阅读诱发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地阅读,要以学生自主预习为基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阅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时电教手段加以辅助,把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其实这也正是课文中需要解决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的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去思考、去领悟,调动起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自己思维的发挥,与课文相对比,与同学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探讨,研究课文的内涵,探究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改变以往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达到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 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教为主,将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然后将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直接介绍给学生,然后阅读课文,分段分层,概况段落大意,总结出中心思想,最后将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其实这只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感受到的。借助电教手段的阅读教学中,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课文的深刻含义,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提问,发表不同的观点,在教师引导下把握正确的理解,到最后通过阅读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掌握,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能力所能及地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得到发展,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也实现了自我发展,自主性学习得到张扬。

  6 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挥

  在现代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电教手段对阅读进行导学,学生自主阅读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并在阅读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去思考问题并深入去探究理解。如果有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形象的展示,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更利于学生信心百倍地去追寻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更喜爱阅读,更喜爱对语文的学习。

  如在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现在的学生对周总理没有很强烈的感情,对课文特别难以理解。这时借助电教,将电影《周总理》中总理去世的画面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人们都这么爱戴周总理?然后通过范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去感知、去获取答案。

  总之,电教辅助下的阅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化、直观化,让课堂变得和谐愉悦,感染力更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站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因为电教手段中图文声茂的展示而生动活泼,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就增强了。学生喜爱阅读,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硬性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文章时过于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辞而缺乏延伸性的内容,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1.2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对阅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不少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常常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条件,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触动,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教授《看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海的深邃与波澜壮阔。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生动的画面,阅读不再枯燥与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调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诵音频,朗诵者阴阳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带给学生奇妙的美感,使阅读更具魅力。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得到延伸,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的开拓,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能进一步体味到阅读带来的丰富的知识,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2.2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文章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长短不一。阅读不同的文章应当采用相对应的阅读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阅读。根据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对于生动细腻,用词优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对于蕴含知识,信息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而对于长篇牍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工具,阅读能力强的人的更容易通过阅读获得知识,领悟道理。为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带给学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阅读方式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设计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即创造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安排。例如,在讲授《鹬蚌相争》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将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给一些学生,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渐渐进入情境,对于文章的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总结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影响。面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应对,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了更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好书,多读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

  [2]朱静萍.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3.

  作者:王霁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4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对传统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以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学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就是决定关键的成败。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素质。各个教师应当就小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语文阅读;审美情趣;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对赏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每一个语言文字都带着美的内容,语文就是为美而诞生,是提高学生审美最为宽阔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这些都蕴含着强大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文字以及情境教学使课文中的各种美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朗读时投入真情,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科目,其中优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很容易牵动阅读者的情绪,教师在朗读时带有浓烈的情感变化会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带有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根据文章情感变化采用相应的方法触动学生情绪发生变化使学生感受美,学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学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美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审美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美。情感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各种审美方法中“美读”是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语言将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内涵读出来,教师再对此进行评价,然后再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朗读时需要朗读者将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出来,再如《长征》宏伟的感觉,王维的山水诗《鹿柴》则是寂静幽暗,而牵动心肠的《梅花魂》却是委婉深沉,使学生走进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2品味词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如要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激起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喜悦感、自由感以及惊喜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审美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研究美的活动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是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词语,句式分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以此达到提高审美效果。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其中的词语更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颤动”一词就赋予了绿叶鲜活生命力的特点以及特有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用其他的语言代替文中的词句。如颤动一词就可用涌动或颤抖代替,然后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体验颤动一词在文中的奥妙,以及与其它词义的差别。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多阅读那些精言妙语以及神韵深藏的句子,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充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读能将学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极大发挥学生的联想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文章审美产生愉悦之情。

  3创造审美意境,感受阅读形象美

  艺术存在于不同思维中,而美也是通过不同感受激发出的思维情绪,不断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艺术的价值。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也没有足够的表象,在表达情感时就很难把其中的意义书写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再现文章情景,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情景中受到触动,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多媒体情景再现等方法将文中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自身形体表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文中的画面,也可以运用优美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思维,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语文课程应当注重鲜活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语言句式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剧美

  悲剧类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剧型题材的作品,例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剧作品的代表。悲剧作品最能牵动人的心肠,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牵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过仔细的思考。其中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有价值的东西,运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动人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前夕的辉煌,又可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痛惜之情,为理解文中情感变化打下基础。第二步,将文中蕴含的情感意义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本质是清朝的腐败懦弱,让学生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第三步,进行价值与毁灭的比较,学生情感在这样的比较下会产生悲愤、怜悯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道德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课题,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将自身所学贯彻到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学生也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探究体验美学,阅读时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中的意义,不断训练。

  参考文献

  [1]王艺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44-145.

  [2]舒建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99

  作者:罗天翠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坝九年义务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使语文这朵花在教学中开的更加灿烂。

  【正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培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增添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三、要激发学生的“情”,在激发时要讲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联想、想象也同样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四、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时间,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回答,此时才是学生的真正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重点要突出、要有深度,不要只在面上挖坑。阅读教学不同于做练习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不可少,但是中高年级要倾向于揣摩重点段落,整体感知其背景,抓重点句子。例如,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受贫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学习条件的恶劣,然后针对小女孩那双“大眼睛”重点感悟课文的第2-5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二部分。“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道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两个“虽然”又告诉学生:小女孩的学习环境是如何的恶劣!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她也渴望上学、渴望知识,非常担心会失去上学的机会。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与揣摩,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从小女孩的照片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三部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和第四部分“大眼睛”照片直到今天的意义。

  六、阅读教学时间设计要合理。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重点段落的揣摩要放在一节课的第6—30分钟或10—35分钟之间,否则就不是一堂精彩的课。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为5—3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备好课,在简短、精彩导入后直奔文章重点,抓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时间。

  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情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八、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到: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这样就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6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辩证分析,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改革

  一、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辩证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的对其进行审视。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唯师独尊”,以老师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尤其在阅读中,不同人的根据自身的情况会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严性便打消了学生思维的释放,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注重智育,教师将大量的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灌输给学生,过度注重练习,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练习,打压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文学性,《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常与实际生活脱轨,更多的强调阅读的文学性,造成语文成了一门华而不实的学科,学生也难以学以致用,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语言训练课。

  2、传统小学阅读教学的经验

  虽然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改革程中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精讲”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有过整体把握之后,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剖析,针对重点段落集中讲解。学生既整体理解了文章内涵,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对重点的字词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讲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体行。上文所述,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在讲解完文章之后教师针对重点问题提出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合理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传统阅读教学还重视朗读练习。朗读也一门再创作的艺术,通过教师的前期铺垫,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础上,运用朗读的技术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只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改进。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下,以为是笔者提出的对改革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倡导教学中师生主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老师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多用积极的话语赞扬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如老师应多用“这位学生说的很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太棒了”或“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你看……”一类的语言。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取得了主导权。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阅读是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过程。要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就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办图书角、图书交流会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带领学生进行小型舞台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助学习的良好品质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慢慢形成。儿童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可以是学生加深对文字和语句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朗读虽然是传统阅读教育的有益经验,但是传统的朗读形式和手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朗读方式无非是老师带着学生分段齐读、找个别学生单独朗读、找不同学生分段朗读的形式,比起学生的自读,这种形式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朗读营造情景,在学生朗读是用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用动听的音乐作为陪衬。这样容易是学生融情于景,对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这样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角色感情的拿捏。

  综上所述,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分必要。对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我们要“扬弃”,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 杨彦峰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点滴做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xx(15)

  [3] 王玉蕊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J] 吉林教育 20xx(11)

  [4] 潘宝庆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 新课程(教研) 20xx(08)

  [5] 周振权 高中生物教学要加强自主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 20xx(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7

  摘 要:基于对话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师生彼此间交流及互动,让学生形成阅读的愉悦感。把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到对话阅读教学当中,充分展现多媒体技术优势,在教学当中协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教学效果,发挥对话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以对话理念为引导,具体分析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路径,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话理念;小学语文;多媒体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倡导平等、自信的教学氛围,教师是交流对话的指导者及落实者,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对话当中,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比较特殊,这表现在技术的多样性上,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拓宽了课堂阅读空间,让师生进行交流互动,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位一体的目的[1]。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采用自由探索学习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分配任务,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走进冰心爱的世界”时,运用专题冰心网站,通过让学生接触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指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学生在网站上结合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冰心作品来鉴赏,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再如,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如《海底世界》一课中,教师采用多媒体与局域网试着使用以上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此外,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通过DV拍摄现场,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非常兴奋。教师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采用这种教学软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逐步推进小学阅读创新教学的实施。小学生因为自制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切实注意这一点,通过合理的教学配置,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室,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满足创新教学的根本需求。通过上述素质指导,才能切实建立新媒体教学。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学生敢于创新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态度,找寻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间的`突破口,使二者融合起来,发挥各自长处,高效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让师生间有效交流,为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条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这是语文创新教学的起点。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将众多的教学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主动融入到集体当中,营造良好的集体生活[2]。针对害怕困难的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学生立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性格。

  三、保持信息顺畅,提高师生参与度

  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教师以持续性原则为指导,传递后续多媒体信息,确保小学语文信息传递的持续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留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顺畅。国家财政为多媒体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撑,但不能全部依赖财政,需要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保证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系统构建的持久性。教学系统更新是教学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可以为它的建设提供建议。因此,让创新教学较好地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促使该系统可以持续发展。因教育教学内容时刻处于更新中,多媒体技术逐步完善和教学方式不断的优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创新及发展。

  四、结束语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育起到启蒙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融合基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这是根本所在,同时也是语文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社会各方需要从学生角度來考虑,结合他们的想法,不是采用扼杀式的教学来让学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是要注重他们的发展规律[3]。以对话理念下多媒体阅读教学视角审视,提出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路径,以完善当代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xx(9):93-94.

  [2] 张铭新.基于对话理念的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7):91-92.

  [3] 张丽辉.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2):116-1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8

  【摘要】阅读教学是常谈常新的问题,教师们实践着、探索着,以新课改理念指导着阅读教学,逐渐探索从阅读到悦读、乐读的质的飞跃的策略,创新“以人为本”的互动阅读模式,阅读课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文章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既要“语”,也要“文”。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怎样才能突出“语”和“文”,关键是教师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又决定着语文课堂的“品质”和“灵魂”。下面,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追求语文阅读的本体回归,构建自主高效的阅读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题眼,注重导读

  文题是文章的主题的高度浓缩,而文题的中心词——“题眼”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纲举目张”之作用。因此,对于文眼的挖掘应画龙点睛。

  (一)通过“题眼”,明确课文写的什么

  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认认字、组组词、读通顺课文的简单阅读,而是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受到什么感悟、得到什么启示等。而题眼的分析和把握,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轮椅上的霍金》这个文题,让学生反复读题目,分析这个文题的词组结构:“轮椅上的+霍金”显然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词是霍金,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修饰成分“轮椅上的”,定位了霍金是个离不开轮椅的人。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霍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促使学生迫不及待进入阅读状态。

  (二)故事导读,引发阅读兴趣

  故事导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生喜欢故事,故事可以把他们带进阅读的情境中。《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导入,在引导学生分析文题“轮椅上的”时,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知道的“轮椅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特殊的“英雄”。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张海迪的生活情境的图片,和学生一起聊聊张海迪:她就是张海迪,从小学就高位截瘫,但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病魔……古今中外,身残志不残、敢于挑战而创造奇迹的人也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这样一位奇人,他的名字是“霍金”,他的事迹和精神会更让你感到惊讶——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人不敢相信,但就是事实。那么,霍金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你想了解霍金吗?请打开课本,阅读《轮椅上的'霍金》,阅读后,你会收获颇丰……这样,由故事引入,引导学生阅读的欲望,为悦读埋下伏笔。

  二、有效引读,注重内容的把握

  (一)借助于插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轮椅上的霍金》中有一幅霍金的生活情景的插图,借助于这个插图,或者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更多的轮椅上的霍金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插图,从整体上概括描写一下霍金的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毋庸置疑,在学生没有读课文之前,对霍金不了解的前提下,学生眼中的霍金是病态的、“丑”的,尤其是对于霍金的龇牙咧嘴、面部扭曲等,更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致,甚至有:这个人怎么长这个样、有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奇人、会有怎样的“奇事”的疑团,从而,更加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阅读一般情况下,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浏览的方式,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如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而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一写霍金的辉煌成就、二写霍金的悲惨命运、三写霍金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四写霍金的精神和人格力量震撼了大众。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课文中是如何评价霍金的,把霍金称为什么?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如:霍金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简单对霍金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单揭示,这样,学生通过读——思——练,纵观全文,把握中心。

  三、读、思、悟结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多样化阅读,促使学生悦读

  阅读的方法很多,常说的有扫读、精读、推断读,构建互动课堂,阅读方法还有赛读、表演读等。对于《轮椅上的霍金》的朗读,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演读的方式,促使他们走进文本中的人物,用心灵和主人公对话。如女记住采访霍金的一段,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女记者,向“霍金”提出问题,一个扮演霍金,和女记者“对话”,体会女记者提问时的心情,以及“霍金”的内心表现,从而更加了解霍金。

  (二)品读,领悟文本真谛

  教师提出对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和领悟文本真谛。如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在女记者、一般人眼里,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女记者提问后,为什么现场鸦雀无声?等的问题,促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文章中,不再局限于读通的层面,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功能。

  (三)以写促读,实现读写结合

  传统教学,割裂读和写的关系,使语文教学呈现块块教学趋势,而新课标明确规定“读写结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训练后,引导学生写作训练,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如“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显然,这个写作任务相当于读后感,通过写作,使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霍金对话,与霍金进行心灵的沟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与低,阅读教学,应通过任务的设计、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受到熏陶,语文阅读教学的课改之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改革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许功言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能够在现有教学方式中提倡创新、优化教学方法,通过现有阅读教学模式的积极创新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进行发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考虑,在做好具体教学目标设置的同时将其贯彻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具体目标方面,就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尽可能通过更为明白、清晰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进行描述,即保证具有较高的检测性、操作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如在《匆匆》这堂课中,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对本课生字进行学习,能够对伶伶俐俐、赤裸裸、饭碗、徘徊这几个词语进行正确的读写,能够把握重点句,在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而对于以往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的“培养”“启发”以及“指导”等词语则不应当将其应用在教学目标当中。在该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培养,在教学中对统一性、规范性进行充分体现的同时,获得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在做好课程文章教学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做好延伸阅读,以此在保证没有同教学中心目标相偏离的同时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从实际角度出发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选择,在做好不同学生关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课堂行为方面,要完全为了学生的合作、自主以及探究性学习进行服务,最大程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去年的树》这堂课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小鸟同大树间真挚的友情进行体会,则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直观演示、谈话以及练习等多种方式的应用进行学习。而当教师在对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预习情况的演示之后,则可以让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学习,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以及巡视,并由学生进行汇报。需要注意的时,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学生个性以及自信心方面的考虑。在学生对自身成果进行展示时,教师需要多进行鼓励,并尽可能地给更多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以更为认真的姿态进入到课堂当中。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方式的积极优化,能够在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取的同时,获得问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方式改革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且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阅读综合素质以及课堂教学评价。在实际阅读课程开展中,通过不同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对学生阅读热情进行点燃的同时对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行激发,需要教师能够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评价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对来自学生的心声进行充分的倾听,对形式多样化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以及交流,需要跑做好评价适度、适当的把握,并保证具有充实的内容以及较好的激励性,避免简单的评价为“好”或者“很好”,且需要避免重复评价情况的出现。如在《梦想的力量》这堂课程中,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则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学生!”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前,教师就进行了一定的考虑。对于该问题来说,其难度并不大,只要能够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就能够寻找到答案,对此,教师则可以将该问题交给语文阅读能力一般的孩子,并通过该种激励评价方式的应用使其获得更高的阅读自信心。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激发,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方式方面,也需要能够做好小学生特点的考虑,最好能够以试卷为主、分项测试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对于分项测试,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开展,并以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以此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的同时实现其实际操作以及动口能力的掌握。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对学生未来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被数据概括指引的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然而,语文教学服务为了追赶当下时代的步伐,也开始运用了大数据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变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数据时代来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模式。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这种历史悠久的内容都在变革当中,因此大数据时代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促进语文阅读采用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改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带给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大数据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贴近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阅读文章的类别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这样一篇阅读教学似乎就完成了。这样长时间以后,学生会对阅读学科没有兴趣并且讨厌老师教课的内容。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很老套,所以会产生差距产生时代感。有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现代感很强的文章作为教学辅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教师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非常不感兴趣的。所以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进行对阅读文章的筛选,还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述文章大意以及简单补充一些阅读相关的知识,那样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但大数据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似乎对一些趣味书籍以及实验书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用来引导学生作为本堂课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种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特别积极认真,还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老师互相讨论。

  三、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阅读教学与时代贴近

  社会发展的很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的很快。变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改变,航空事业发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飞到了;电脑网络通讯发达的人们都不用写信传递消息了,一个信息一个电话就都搞定了;上学的.时候教师都会教学生怎么写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种文体,有一定的格式。现在的学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学习写信技巧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想说什么发短信就能够表达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变多了,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使中国话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比如,“白白”本来是外国话,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中国话了,并且已经养成习惯,变成临分别时必须使用的词语;有人用“520”表示“我爱你”,而早已经传播给大众知晓,当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都会逐渐出现一些新词语新的含义,比如失联、微信、刷屏、高富帅、白富美等等,本来都是开玩笑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会很有趣,会吸引很多人用这些词语表达内容。所以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的范围,让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贴近时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热情,教师因此不断吸引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报纸上的新鲜报道以及相关评论,及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让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侧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辩证能力。

  四、大数据表现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精细化

  依靠现在科学技术,对阅读课堂全面整治,利用相关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保存,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看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在过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班级,老师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课堂就很活跃也很积极配合老师,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级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反而有些沉闷,学生看起来也不在状态,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比活跃度高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呢,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很不解。所以教师开始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采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其他科目教师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进行综合专业培训、综合教学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互相进行改进建议。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依旧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去教学,那么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就会逐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师通过借助大数据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文章内涵以及解决文中问题,如此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再是盲目教学。大数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阅读分为准确而又细小的内容逐一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阅读的目标,在需要对阅读内容精细化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深入教学,逐渐细化教学。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提升较慢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少,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自身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对于阅读题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课外延伸阅读不足造成的。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想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知识并且构建知识,就要发现语文学习当中的规律以及目前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并且能够在自身的认知状态下通过大数据学习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响应现代教育改变的时代需要,提升阅读方式和思维,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是采用大数据教学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马鹏华,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语课堂阅读结构范式的重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孙阳.iPad环境下“数字布鲁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学语文阅读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发展,强调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基础上,师生充分交互,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和行为,共同建构并形成新的信息、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创生附加价值。但目前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缺失,如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方法不规范、阅读能力难以形成、情感体验淡薄等。同时诸多研究表明,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课堂氛围开放活跃、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等,但仍存在虚假生成、无效生成、错误生成等问题,始终未形成一条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土着”一代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诉求,能够促进学生轻松、高效、投入的学习,提高知识生成、智力发展与智慧应用含量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运而生。研究发现,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方式、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等优势,可为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并促进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

  那么,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是怎样的?智慧学习环境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哪些方面的生成?如何证明其有效性?围绕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并验证该路径的有效性。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承载了奠基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发展的使命。通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获得运用基本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多从课堂教学实践角度开展,主要集中在阅读教学改革、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如陈晓林基于新课程背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革予以探索;田春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连云梅将电子书包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阅读教学模式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由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向新兴技术与阅读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发展。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动态生成理念的融入,如何高效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阅读教学路径,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作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生成性教学是在弹性预设基础上,师生充分交互,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和行为,共同建构并形成新的信息、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创生附加价值。国内外研究者们立足于对生成性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生成性教学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性教学内涵、基本特征、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认识等方面,如王鉴等从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的角度予以阐述生成性教学内涵和特征;孟凡丽等从含义和价值的角度解读生成性教学;辛朋涛从逻辑和哲学层面对生成与预设关系进行剖析等。

  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及中小学具体学科生成性教学实践应用研究、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生成性教学策略及生成性教学资源探索等方面,如意大利瑞吉欧(ReggioEmilia)的“案例教学”、英国的“开放教学”以及美国的“自然发生教学”;基于小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计划进行案例研究;〇6打土8Rose1对新加坡学生开展生成性教学初步探究;张立新等从理论层面对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余胜泉等根据生成性课程的基本思想,利用学习元平台资源生成与进化的特征,设计和实施了一门师生协同建构、互教互学的课程;杨曙光结合未来课堂和生成性教学进行设计并探讨实施策略;董自明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从成功点、失误点、创新点、后续点等几个方面对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探索尝试等。

  此外,李国昌等从“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视角提出课堂生成的路径,吕敏霞从教师、学生及教学重点、疑点、难点等角度探索了生成性教学的实现路径,但均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归纳,并未从理论层面予以系统梳理且未曾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因此,本研究从生成性教学路径角度切入,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并结合实践不断完善一条清晰可见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三)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现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智能化的、个性化的智慧学习环境支持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学习。电子书包因技术水平、设备成本等限制而沉淀十多年,现因技术飞速发展而掀起研究与应用的浪潮;同时,电子书包凭借其便携性、可移动性以及支持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个人学习和社群学习等优点,成为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首选。祝智庭等提出了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新思路,构建了一种几乎“全能”的个人学习环境;崔惠萍等提出了融合新技术和电子书包的智慧学习环境的架构;牟智佳等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数据库的学习者模型,为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提供解决思路,实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需求;谢幼如等以电子书包为例构建了面向生成的智慧学习环境。由此可见,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创新、深化应用需进一步探索。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一)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课研究现状、生成性教学研究现状、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现状,依据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特点,初步归纳推演出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

  (二)行动研究法本研究选取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为行动研究的案例,根据理论推演的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并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生成性教学路径和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四、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理论推演

  (一)生成性教学的一般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Wittrock,M.C.)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理论。他认为,生成性学习理论是将新的想法积极整合到学习者的记忆中并不断提高其教育经验的过程,是为更好地实现特定概念的理解而连接新旧想法的理论。他也认为生成学习过程分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主动建构意义、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几个阶段。同时他提出的生成性学习理论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及动态生成学习环境的搭建,这样学习者根据原有的认知和呈现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进行交互并意义建构,便是生成的过程,也是极具创造力的过程。

  谢幼如等构建了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模型,明确了生成性教学内部生成机制、外部推动作用和生成性教学特征,从理论高度对生成性教学过程进行科学阐释。本研究采用谢幼如等构建的弹性预设、交往一反馈、应对一建构、生成一创造、反思一评价等5个阶段的生成性教学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的特点探索生成性教学路径,旨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培养小学生的生成阅读能力。

  (二)智慧学习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作用根据语文阅读课的需要,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在小学生成性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6大功能作用。

  1.资源推送,预学导读: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涵盖图、文、声、像等相关学习资源推送到电子书包学生端,学生自主预习,整体感知阅读内容,为课中拓展阅读做准备。教师根据电子书包学生端反馈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开展灵活的教学,做好对预设情况的生成准备。

  2.个性阅读,即时测试: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实现阅读检测数据的同步云服务。教师根据即时检测结果解读点评,对学习者学习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在师生、生生互评以及相互交往、不断反馈过程中促进课堂的生成。

  3.记录过程,智能分析: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对所有学生的阅读检测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自动记录分析,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深入阅读、采用何种阅读方法提供数据参考。智能分析的结果也将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生成。

  4.提供工具,师生联接:教师可通过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内置同步通信工具,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材料、解答不同的阅读疑问、建立线上线下的无缝联接。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争鸣、合作交流、阅读分享等,实现即时反馈、动态生成。

  5.拓展资源,情感体验: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了拓展阅读资源以及创作交流的空间,在完成整体阅读、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精细品味阅读内容、理解文本深意、实现情感共鸣、达成文学创作、创建个人优秀作品,从而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

  6.多元评价,总结反思: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电子量规、电子档案袋、个人以及教师日志等可实现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学生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来总结反思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不断优化阅读生成。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本研究通过理解生成性教学内涵,解读生成性学习理论以及分析智慧学习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作用,初步推演出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五、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设计本研究选取广东省荔湾区芦荻西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为个案进行实践探究。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行动研究实施与分析

  1.第一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以“新型玻璃”为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初步推演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

  教学实践完成后,本研究综合师生访谈、课堂现场记录和电子书包平台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缺少师生和生生互动,电子书包支持学生阅读讨论功能未体现;教师未能有效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后产生的问题资源;教师未能及时一一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反思总结不够积极。

  2.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分析总结,修改完善生成性教学路径,设计修正存在问题的教学方案,使该路径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更有效、更丰富。

  根据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课堂实况,发现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如:阅读错误、讨论质疑、意外话题等,说明该路径下还存在非预设资源的产生。那么如何将其准确转化为课堂可用资源?本研究结合此问题修正生成性教学路径,注重通过充分善待错误资源、捕捉和利用意外资源、挖掘隐性资源等途径来保障生成。

  第二轮行动研究以“梦想的力量”为教学内容,根据完善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结合第一轮行动研究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教学设计。因小学语文阅读课强调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等,本轮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的习得与运用,同时在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与评测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本轮行动研究在明晰上述路径的缺陷后及时修正并设计出完整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较为顺利,教学生成更为丰富,同时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也较好地发挥其支撑作用。课后通过现场师生访谈、课堂记录和电子书包平台数据分析发现: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资源推送、智能分析、提供拓展资源等功能为生成性教学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催生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新问题、新想法、意外话题等;根据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实施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更加关注生成而非单纯注重预设结果,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启迪;采用该路径后,教学目标如期达成、教师教学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更具趣味性、课堂生成更加丰富。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完善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能够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了教学设计并改善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结合行动研究的实践经验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加以完善,并直接体现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学路径的支撑作用。综合两轮行动研究,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得以逐步完善并可视化。该路径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该路径的探究紧扣小学语文阅读课自身特点和现存问题,同时结合生成性教学相关理论,先从理论角度加以推演,再根据行动研究进行修正,将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该路径以电子书包支持的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并将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中功能作用具体化,促进了环境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改变了传统预设教学的套路,实现了高效的课堂生成。

  3.该路径经过两轮行动研究设计实施并予以优化,且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根据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追求,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附加价值的生成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路径的有效性标准。然后,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订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知识类、方法类、情感类三个维度。最后,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将知识类分为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将方法类分为阅读方法、记录方式、总结方法;将情感类分为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有效性分析1.知识类生成的分析两轮行动研究完成后,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形成了大量知识类生成物,包括学生制作的电子书、思维导图、阅读批注等。本研究以最能凸显知识类生成的电子书为主,围绕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迁移三个维度,设计了难度系数相同的测试题进行评价分析。测试题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计分。(1)两轮总分均在85分以上,说明该路径对知识类的生成是有效的;(2)“知识记忆”和“知识理解”两指标分值接近各指标的总分值,说明该路径对促进“知识记忆”和“知识理解”两方面的生成较为明显;(3)“知识迁移”这一指标的分值相对较低,这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时长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实现。

  2.方法类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里克特量表的五度量尺,并根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制订了测量方法类生成的15个问题。然后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2、-1、0、1、2的方式计分,根据双向评等量表得分率计算公式Fi=^ajni/2N进行检验。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两轮研究中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说明应用该教学路径,可顺利实现方法类的生成。(2)第一轮研究中的“阅读方法”和“记录方式”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该路径可促进方法类的生成;第二轮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说明该路径的完善对“阅读方法”和“记录方式”的生成效果显着。(3)第一轮研究中的“总结方法”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除“应用电子书包阅读后,我经常写读书笔记”外,其他选项均小于0.5,说明“总结方法”的生成还需要加以引导;第二轮研究中该指标的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通过路径的完善,“总结方法”的生成明显提升。

  3.情感类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上述方法,制订了4个问题进行测量。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两轮研究中各题项得分Fi均大于0.5,说明该路径对情感类的生成颇有成效;(2)相比第一轮研究,第二轮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说明完善的路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了学生的“阅读态度”、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七、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按照“理论推演一实践修正一效果评价”的步骤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形成了一条促进小学生阅读生成的可视化教学路径,并从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方面构建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应用表明:该教学路径具有显着效果,不仅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还促进了阅读的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附加价值。

  本研究以“生成”作为“互联网+”时代课堂的新追求,创新性地应用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出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为小学生阅读生成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迹可循的道路,为新时期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当今的语文教学从以往的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成为了教学的关键。因此,作为老师需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学会几个生字,掌握几个阅读的技巧那么简单了,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进行语文的拓展式学习,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不断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展开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需要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改的颁布,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堂,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需要引入拓展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教学词语能够对知识进行串联

  当今社会,信息化不断的加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在课本中学习到的几个生字、生词。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知识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这种途径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当前的语文课本中对这一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成语串联将学生学习的成语进行了整合,方便学生温故知新。除了在词语方面可以实施这种方法外,我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是可以用到的,比如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词语或者是一些情感。那么,老师就可以指引学生思考这样的情感意思我们还能够用学过的哪些词语进行表达,这样以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会知识之间的串联。

  二、古诗教学中积累经典诗词

  随着国学的不断推行,当前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在古诗课堂中如何进行拓展教学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首诗的学习去思考和它相关的诗词,无论是在手法还是诗人还是表达的情感上,有相同的都可以进行联系。比如,五年级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两首古诗《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那么通过这两首诗我们老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呢?在学习到《村居》时可以提问学生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童趣的诗,当在学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其他诗人对西湖的描写。除了内容上的联系外,在我们四年级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后,老师可以根据这个诗人的生平为同学进行讲解,让同学了解这个诗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哪些不同的作品,这为以后他们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等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让学生系统的复习了旧知识,还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三、阅读拓展教学

  语文的`学习阅读和写作是关键,而如果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素材的积累,素材从哪来,自然要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我们教材中的课文是有限的,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延伸阅读。比如,在学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我们学习到了海伦凯勒的精神,那老师不妨为学生提供这类的文章,比如张海迪,比如桑兰。另外,老师除了以课本为基础延伸阅读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推荐给他们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合理的书籍,在班里可以进行阅读竞赛或者是读书节的活动,通过阅读方面的拓展去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四、给学生留足空间进行语言表达

  在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扩展,同时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知识。在课堂中老师要善于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语言的表达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对课堂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学生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观点在彼此的分享中,更加丰富,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进行知识和观点的互换,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自己去搜资料,通过学生的这种自主式的活动,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掌握扩展知识的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语文的教学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形势。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道路,而这种拓展教学就大大的满足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要求。拓展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真正拥有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的素养。为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善于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学,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关联式记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相信通过这种拓展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莉.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20xx,(15).

  [2]满德日娃.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34).

  [3]艾智慧.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人间,20xx,(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3

  【摘 要】 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都有其特殊的教学重任。但是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语文老师仍旧采用传统型的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单调,教学方式上缺乏良好的引导和趣味化的表达。本文就具体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建议分析,探究如何强化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语文既代表着遣词造句等语法类、语言组织类的能力,又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学好语文,将会培育孩子丰富的文化认知能力和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教育的重任,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乐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通过有效的语言教学来培育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在20xx年提出的教育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内在文化素养。针对这一教学要求,相关学校在进行课改的时候发现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主张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划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完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学生们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所以他们对于字典的需求远远大于高年级的学生,字典既是他们认识新字的工具,又是遣词造句的标准典范。因此,老师就需要立足于小学生们的学习现状,仔细地分析小学生们的自学模式和自学习慣,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的识字语言教学特点,给予学生们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充分培育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因为本课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文章里关于景色描写的句子非常多,生字词也较多,那么老师就应该抓住行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那些描写非常巧妙、传神的句子,让他们充分地朗读和背诵,然后进行临摹描写,培育他们的语言素养。老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分出文章的三个层次--潮前、潮中、潮后,然后要求学生们仔细对应不同层次中的语句描写,找出生动传神的句子,如:“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描写,有条件的还应该提前准备好PPT课件,向学生们播放浪潮的视频,将抽象的语句描写直观地转化为自然景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锻炼他们的描写技能。

  二、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一个特点--教学和生活发生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老师只进行课文教学,而对于社会时事缺乏延伸,而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单一且枯燥。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做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不脱离生活化的轨道,这样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才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更加充盈。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文章的主题是感恩和回报,所以老师就可以在课堂里面穿插讲述社会上的一些信息,还可以向他们播放一些感人的视频,如《感动中国》,让课文的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不仅如此,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欣赏之后,老师还应该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出一种合适的方式向自己的亲人们表达自己的感恩,完成一篇活动有感,记录自己的经历。通过这种有机地延伸,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们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继而优化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习作教学来培育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比例很大,习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因为一篇良好的习作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语文功底,这主要表现为良好的语言描述能力、一定程度的文化积累和一定层次的思考水平,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强化学生们的习作能力。小学生的学习会表现出非常强的阶段性特点,他们随着年龄的上升,对于语文词汇的`运用和表达会呈现跳跃式的成长,这都和他们的语文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老师在习作课程的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迎合学生们的阶段性特征,要保障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需求。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应该创建主题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们都充分进入习作学习的情境之中,然后积极引导学生们思考,要通过一个论点来引发学生们多元化的思考,这种思考不应该拘泥于一个方向,应该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语文思维的宽度。在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基础之上,老师要通过切身的辅导帮助学生们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和谐地表达出思维,完整地描写出一件事、一个人、一片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上佳的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顺应学生们的成长,让他们逐渐地成长进步,切忌过于追求效率而违背了和谐教学的原则。

  简明扼要地来说,要想有效地培育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绝非一时之功,这需要老师立足实践,进行长期的探索。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老师都应该充分顺应小学生们的认知需求,要顺应他们的天性,将教学趣味化、多元化、实践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邹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xx(z2):48-49.

  [2]万智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xx(13):0170-017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4

  一、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通过小组解决,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引导,旁敲侧击,教给方法,授之以渔。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他们日后是要走向社会的,为适应社会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要培养知识广、能力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更需要让学生在语文的主动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培养语文能力。

  二、利用日记进行心理教育

  利用日记进行心理教育,要有意为之,不要写成流水账,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追求、想象创造,按照文道统一的原则,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多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巧借“东风”,使学生不断自我改造,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教师要以诚待人,用心交心,才能达到利用日记渗透健康教育的目的。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只要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最感兴趣,最心动的,随时随地的记下来,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好,时间长了,就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遣词造句,学会成段成篇的写文章。

  三、扩大背诵范围

  小学课文,需要背诵的很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找来《慧人慧语》,精挑细选让学生们背诵,《慧人慧语》内容广博,文辞隽秀。有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和正确的句子如:告诉学生们谦虚的方法的句子如:天才被别人称许,狂徒把自己赞扬。启示学生们拥有智慧的句子如:智者与愚人,一个思考,一个不思考;天才与庸人,一个勤奋,一个不勤奋。诸如此类的句子,不胜枚举,学生都比较喜欢,朗朗成诵,不仅增加了能力,而且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要善于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探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的好苗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2-0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集锦15篇)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模式应用论文01-18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15篇02-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论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