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9 14:07:1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优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一、提高学习兴趣,构建高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位置,使用多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一个独立体,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兴趣,与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直接关系。教师让学生学习和学生自己想要学习是两种概念,当学生感兴趣时,就会更快地进入教学中当。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必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要建立双方对等的关系,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努力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高质课堂。

  二、教学方式改革,构建高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高质课堂中,教师需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参与率。教师可以使用轻松的教学方式展开信息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Excel这个部分的课程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Excel表格的制作方式,并且要求学生在制作时达到一定程度,类似美观程度等。在以往教学方式中,制作表格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只是通过机械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表格的建立和修改,让很多学生觉得很乏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先是向学生解释表格的用处,说明表格的制作方式与数据计算方式。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之后,给学生设置比较有趣的表格游戏,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基础知识的之后,教师就可以展示表格内部属性的改变方式,经过一些个人的表格加工设计,组织比赛,选择最优秀的表格。

  三、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构建高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都要达到一定程度。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构建高质课堂的基础。教师需要严格维持课堂纪律,丰富课堂教学成果。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使用自身的权威,对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把控,使学生屈服。但这跟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是相违背的。教师需要不断锻炼自己,加强自身魅力,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一般都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钦佩,也不需要太强制地管理课堂纪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气氛,和学生建立对等关系。教师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换,接受最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和学生平等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经过双方之间的互动,丰富教学成果,达到教学目的。

  四、明确学生主导位置,构建高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占据主体位置,这是所有教师都需要明白的教学方式和规定,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就可以丰富在教学中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构建高质课堂,教师需要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努力为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课程的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影响其学习效率和成果,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逐渐明白学生在学习的中主体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途中的指引者,要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提供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自主性学习方式和互助方式等,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分子,积极地向未知领域探索。例如,在Flash课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览,在自主学习中理解Flash的基础理论和制作方式。接着,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给予学生二十分钟以内的时间进行交流学习,在相互学习中探索视频的制作方式,并且把握学习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新阶段,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于课程学习而言有促进作用。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构建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内容。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新教学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加强,才能有效构建高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在教学上的整合进行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通过整合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物理中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助性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xx.

  [2]王冬兰,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xx.

  [3]姜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xx.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

  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采取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让学生每次上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上机时确有事做、确有收获。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课程表;在页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网页,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多元化评价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中考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基本上所有的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在中考分数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给予过多的重视,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宽松,没有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授课,甚至在一些学校,教师占用信息技术课来上其他的课程。在这样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许多的初中学校中都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在学生其他文化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1.2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单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出现时间较短,所以目前我国的初中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模式仍然是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导致原本趣味性十足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课程逐渐失去了兴趣。

  1.3教学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现阶段,一些学校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再加上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了其他教学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上,所以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硬件设施与实际的教学需求严重不符,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无法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要求。在一些学校中,由于设施的不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只是通过PPT课件进行,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上机操作,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4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涵盖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思想。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初中的教师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术的储备,没有形成严谨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体系,甚至一些学校所聘用的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下,要想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教授给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1.5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由于一些学校设施的不足或者安排的信息技术课程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练习,所以造成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课程时间。但是,在进行上机操作时,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以及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在课上,学生的操作内容较少,难以满足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如今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抛开传统思想的束缚,改变思想观念,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数外等其他主要的理论课程摆在相同高度。同时,学校要制定科学明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指明方向。

  2.2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了,因此,必须要加快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要为学生讲解理论课程,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上机操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2.3完善基础的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资金的投入,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努力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硬件设施,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充足的计算机设备有利于增加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设施,构建学校网络存储共享和资源管理服务,从而为学校的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地服务,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2.4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水平

  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定期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平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还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学科的监管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地额监督,从而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不断地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结论

  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必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初中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积极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优秀人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一、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从内涵与外延性上划分,可以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信息技术则是指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工具、技能以及拓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它是用来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获取、加工、存储、运输与使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技术。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技术,则是狭义层次的,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

  2.信息技术教育。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一种教育,如开展计算机课等。二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第二个层含义,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当成一种教育手段和开展形式。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远程教育模式等多种,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20xx年1月,我国教育主管单位针对中小学阶段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与应用问题颁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改革,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数学教育影响深远,将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改变方法:

  1.信息技术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加教学形式趣味的趣味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使老师和学生更加感兴趣。其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有时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如进行直观的图片展示,对于学生而言更为具体可接受。学生在学习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自然就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再次,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自然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资料。师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接触先进的数学理念。另外,数学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也需要适当的练习。网上资源丰富,对于学生的巩固练习是非常便利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提高数学教学的速度。

  2.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情景内容。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它们图文并茂展示给学生,并且设置一定的悬念。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可感。比如学习三维图形等,学生空间感较差,难以想象该种图形。教师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呈现大量三维图形以及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能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2.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容合。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当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分析数学学科主要特征,只有清楚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意义上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如果仅仅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生硬的结合、简单的嫁接,便难以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教者应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恰当有机的结合。

  3.正确把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在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给他们精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知识。但是计算机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探索工具,对教师而言还是开展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适当、恰如成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主次不分,更不能纯粹只是为了赶时髦而去摆花架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板书,就不能完全被教师的ppt等课件代替。教师适宜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掌握所学内容。作业也不可完全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还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国内,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当中,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误区,教师和学生并不能真正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验、总结和研究。同时,初中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自主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通过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导入的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如问题式导入。课上,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逐个解决教师留下的问题。这样的导入方式,目的明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紧抓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演示式导入。在教学幻灯片的制作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几份制作较好的幻灯片给学生看,优美的画面,和谐的音乐,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羡慕的.心理,更加迫切希望学会幻灯片的制作方式,从而做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等。

  二、大胆放手,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操作步骤,再通过反复的机械练习和记忆达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是其他科目,教师都应留给学生足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网浏览的教学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起来较难;另一方面是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这一难点,需要攻克。在实际教学中,则是有所取舍的,先将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在自主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三、合理教学,激发热情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多用到的教学办法如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注重以用为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创造并成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一、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方便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打破时空和距离的限制,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将课堂进行转移,进而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教学资源的共享已成为一大趋势和主流,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可以更好地方便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主要靠教师的口述,主要是让学生鉴赏教材中美术作品,所学知识有限,学生的参与性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这一现状。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班级资源共享微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这个共享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更好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扰。

  2.多媒体与课堂的充分契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就现阶段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使得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造成课堂完全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多媒体的出现将打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这一课的知识以视频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微课针对性强,内容精辟,借助这种授课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

  3.借助计算机,构建模拟创作情境。教学活动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学生美术创作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散。而计算机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创办各种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在计算机中,学生可以进行任务的修改和调整,让学生将自己对美术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另外,借助计算机,可以让学生浏览等多的美术创作素材,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4.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重点。教学难重点一直初中美术教学的核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难重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教师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没有细分教学难重点,针对教学中的难重点知识没有细化,大多是一笔带过,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难重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点简单化、直观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中,作品欣赏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作品的构思、创作手法比较难懂,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了解作品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让学生看到美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师创作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设计手法,让学生真正知道如何去进行美术设计和创作。

  5.以计算机为工具,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单纯的依靠课堂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而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有效的实践。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中,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学生只能充当是一个“听客”和“看客”,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变了初中美术教学当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设计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信息技术的应有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搭配和创作,不断发挥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创新、创作能力。

  6.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就初中美术这门学科而言,一直不被重视,对美术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从而使得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入开展教学,形式化教学比较严重,使得学生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学相关的内容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课前导入一些动画影片,然后引导学生对动画影片中的色彩、情境进行点评。

  7.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美术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深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上,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受教师的主观控制加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伴随着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提高,美术教学改革也越来越迫切,这种迫切性要求必须提高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初中美术课堂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教材,从而大大拓展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如,在艺术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观赏更多的美术设计作品,让学生对美术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找到创作的灵感,然后让学生进行美术设计创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制作CAI美术课件。在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时代,CAI美术课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CAI美术课件,从而更好地方便薛恒学习。如,针对那些巨大的实物,教师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将巨大的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三、结语

  综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地辅助性教学手段,借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复习,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蔚霞.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xx

  [2]万欢.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xx

  [3]唐海燕.试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xx

  [4]李雪莲.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xx

  [5]刘剑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

  [6]王少玮.谈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美术欣赏的作用[J].好家长,20xx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验、演算,分析解答问题,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使人一目了然,发现规律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教学实践而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这正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复习、做作业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学生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也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总之,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数学教育上的运用在刚刚处于开始的起步阶段,现在还没有一套特别适合于数学教育的软件,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各种软件都有一个了解,

  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可以发挥出各个软件的长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学科必会与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传统数学教学是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面黑板展开的,课堂容量小、教学不够生动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单纯解题环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难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而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习,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略) .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1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1.1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有效融合

  在任意学科教学过程中,备课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才能轻松自如地给予学生有效指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利用多种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来收集整理信息资源。首先可查询网络资源并加以利用。网络上各类教学文字资料、课件以及素材图片较多,有些网站甚至还提供试卷下载服务,因此教师可以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下载。其次可选择实地拍摄取材的方法,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将各类生物资源图像拍摄并保存下来,最终用于教学。例如在日常游玩或者登山途中,将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素材以多角度拍摄的方法保存下来,还可拍摄一些珍贵的植物或教材中提到的动物等,均可作为有价值的资料用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此类直观的教学素材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看到日常看不到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此外还可采用图片扫描技术来处理一部分网络上难以找到的图片资源。

  1.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有效融合

  在教学各环节构成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主体环节。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成为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CAI课件,通过声像结合的方式将生物生理活动现象以及内部结构予以动态展示,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吸引其注意力,进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搜集整理后的教学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教学中,在提及“禁止近亲结婚”时教师首先可提出课堂问题:古人有句话叫做“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但是国家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在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后,教师可将近亲结婚带来的巨大危害一一讲述,同时可引证“达尔文的悲剧”以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等著名的例子来说明近亲结婚的`不良结局,学生由此明确知道近亲结婚有较大几率导致遗传病,因此应明令禁止。

  1.3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做到有效融合

  教师在课后应留置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技术完成课外任务,在顺利完成课外实践活动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信息素养。以“传染病及其预防”章节教学为例,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就“艾滋病离我们每一个人有多远”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媒体途径查询整理艾滋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查询,收集了丰富的文字以及图片资料,而在这些资料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写出更为详实和丰富的文章内容,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2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2.1利用图片来演示生物多样性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当前地球生物种类极为繁多,已知生物种类约为200多万种,其中大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教师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拿出过多的活体或者标本,尤其是一些较为特殊或已灭绝的生物。例如病菌、霉菌以及细菌等各类微生物,其个体微小,不便于观察,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宜于引入课堂教学;而始祖鸟以及恐龙等史前动物则早已灭绝。因此教师可通过展示此类生物图片来展开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的多样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2.2将新授内容相关图片与板书在课堂上演示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时间,通常情况下,一节课内容分为自主学习、归纳讲解、板书以及师生互动等不同环节,同时各环节均需占用一定课时时间,尤其是板书,所用课时较多,一旦把握不好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板书,与肾脏内部结构图以及心脏解剖图等教学内容相关图片一同利用投影技术播放,不仅便于学生观察,且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并对其中存在问题的予以及时处理。此外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时还应再现板书,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结语

  生物教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验性的学科,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极富意义的,它能够将发展性、动态性以及微观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跳出了传统的粉笔板书+教材的教学模式,授课难度进一步降低,学生视野得到极大开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一、更新理念,明确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给所有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目前网络技术的飞快的普及,最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当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一些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能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课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

  二、运用灵便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

  1.引导式教学,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說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所提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表达的是在教授知识点前,老师安排一些和学生平常学习生活有关的一些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在实际学习当中更方便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3.组织引导式教学,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作品展示,学习成果评价,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软件的使用,因此,作品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成果之一。如,“电脑发展简史”这个活动就是通过制作一份介绍电脑发展史的电子杂志,学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电脑发展历程。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本组的作品后,各组的发言人在全班介绍作品制作过程及其特点,介绍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本组成员最大的收获,同时,也要指出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其余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比,评比时必须要求指出作品好的地方与不好地方,对于不好地方必须给出纠正意见。最后,每小组分别讨论,评比“最好作品”,命中率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优秀奖”。教师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品和加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认识他人。当他们公正地评价别人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应该的奖励。

  三、总结

  与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2]张卫平.江苏省金坛市河头小学[J].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应该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和初中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加之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辅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计算机比赛之类的活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领域,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注意必须要有一个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说必须要牺牲教师自身的威信来构建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那么教师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正是来源于此,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的跟你学习,就必须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失活泼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纪律性。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

  众所周知,初中信息技术应该是整个初中学科中实践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它属于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科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是选择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本来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非常抽象,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不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从而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引导式教学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布置一些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任务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组织引导式教学

  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实践反思

  和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轻松、深刻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水平也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阶段。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实际和游戏结合起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一种轻松、积极的状态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能有效改善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游戏化教学采用各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当中体会合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1]。

  二、探究式游戏化教学

  探究式的游戏化教学是通过借助游戏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帮助达成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封面的布局方法中图片、艺术字的插入方法,以及它们大小、位置的更改等教学,教师可以展开一个“校刊封面设计大赛”,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来应聘设计时,小组其他成员担当亲友团,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完成大赛的汇报和答辩[2]。在这个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式游戏化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只有不断加强技能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各项操作技能,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上机时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仅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和一两次的上机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反复的练习,但是反复的操作练习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3]。这个过程中,将游戏教学融入到操作练习中,可以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例如在“word打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死时速》等打字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组织开展打字比赛,最快时间内成功完成游戏的人为优胜者,可以给予嘉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打字兴趣,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打字能力。

  四、引导式游戏化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究、巩固新的知识。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游戏情景,实现趣味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巩固资源管理器的具体操作流程时,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积累的资源管理器的有关知识写在卡片上,然后面对面进行提问,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好,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结合每个小组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资源管理器能够有一个详细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功能的使用,引导学生养成资源管理器正确使用的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游戏化教学是新时期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身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游戏化教学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加上游戏化教学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依赖游戏化教学,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贡献出一份力量,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信息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蔚瑞雪.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2):256-258.

  [2]王小燕.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08):49.

  [3]代志明.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xx,(16):18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摘要: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教师对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作用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并且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阶段中,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在数学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揭示内在规律,使抽象变具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仔细讲解了一个方程、原理之后,学生做题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就总容易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要知道,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抽象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和充分理解数学原理也是正常现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的丰富资源、快捷性、方便性等都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备课质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网络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资源,使备课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髙备课质量,使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教材上的知识,还会对其进行扩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是利用网络资料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分析出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保证利用的每一信息都不存在不良问题。如在对图形的相似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大量相似图形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更了解。

  三、增加趣味性

  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口头教学的乏味、枯燥等现状的不足。在图、形、音等的全面配合下,信息技术展示的灵动性会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质,常常使教学非常乏味与枯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增加教学内容,还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如对轴对称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以使学生对其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该技术对物体进行移动、变换等,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从而降低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它可以涵盖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视野越开阔,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扩充,但是扩充的效果不是很好,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就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视野更开阔,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如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通过先进设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以顶点为中心,不断将三角形的两条边移动,再将两条边向内移动直到两条边重合为止,再将两条边向外移动直到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为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底角的角度永远小于90°,而顶角永远大于0°,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固然好,但是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不能没有选择的认为网络资源都是好的,也不能引入量过大,导致没有重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只能作为工具辅助教学,过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教学变得刻板,缺乏活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严谨、精炼,資料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耗费精力的同时对教学毫无益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必将极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不要过度依赖,要有选择地利用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关键词: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整合

  一、让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

  使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体现了课改地理在教学中最讲究图文的运用,通过读图、析图来获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理解、推理解决疑难而扩张思维。传统的教学所使用的地图是静止的平面图,而图中所扩展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口头描述补充,学生去进一步想象。教师言语中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虚拟的过程。教学幻灯片中的抽拉式的动画,虽然可以使虚拟的教学过程变得现实一点,但仍有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解决了这一虚拟的教学,正所谓的“一切尽在无言中”。如讲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借助资料库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观看,达到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一饱眼福。在讲四大洲、七大洋及板块构造学说时,运用教师收信集整理好的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局域网上的相应课件中操作鼠标,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及六大板块的位置,并自测相关的练习。对于测试不满意的同学,通过自测,发现不足,重新更正,再次练习,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在填绘练习中,同学的互助、互动,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运用网络获取新知识的展示以及师生的对话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品尝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化难为简,强调重点

  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因其时空跨度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理知识和规律掌握的难度,学生在单纯的文字介绍和描述中很难做到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演示将地理知识结合进去,能够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及其概念。比如,在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课程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将我国四个不同区域中的各个方面:气候状况、地理位置、矿产资源、经济水平、人口组成以及城市发展情况等一一介绍,从而使该内容的学习由难到易、化繁为简,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节课内容学习的难点。在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它们依照不同作物的种植类型将其分为不同的图形,教师在内容的讲述中要逐一介绍,这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地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四、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理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整合”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整个课件中的教学思路、设计、环节等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如何来“学”这节课而进行的,一切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等等的培养。教学课件要方便实用,切忌花哨繁琐;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技巧……因此,教师设计课件时,要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课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上课时,要使课件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起,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如我教学《地球运动》这一节课时是在网络教室进行的。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黄赤交角由现在23度26分逐渐增大到90度,地球上的五带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教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志,徐秀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2013,(03).

  [2]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2013,(0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1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经典)05-1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荐)05-19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15

(热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05-1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